魏忠賢勢力强大,為何會被崇禎帝輕易的除掉呢?

崇禎皇帝朱由檢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號稱九千歲的魏忠賢,勢力强大,為什麼還是被崇禎帝輕鬆幹掉?為何在短時間內,崇禎就能輕鬆除掉魏忠賢,剷除國家一大毒瘤?經過在天啟朝的發酵,魏忠賢的閹黨勢力早已尾大不掉。魏忠賢能得勢,主要在於天啟帝的支持,所以文官的一系列反制行動才無功而返。

魏忠賢是明朝末期宦官,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异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崇禎皇帝朱由檢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號稱九千歲的魏忠賢,勢力强大,為什麼還是被崇禎帝輕鬆幹掉?

西元1627年,崇禎即皇帝位,年僅十七歲,隨後崇禎著手除掉閹黨,在短短三個月時間內,魏忠賢被逼自殺,閹黨終於倒臺。天啟年間,魏忠賢在朝廷作威作福,甚至滿朝文武只知道九千歲魏公公,而不知有熹宗皇帝。打擊异己、誣陷官員、以權謀私自不必說,魏忠賢還私掌兵權,訓練了萬餘人的武裝,權傾朝野無人敢惹。為何在短時間內,崇禎就能輕鬆除掉魏忠賢,剷除國家一大毒瘤?

祖制約束、皇權控制,魏忠賢無法真正做到大權獨攬

明代從朱元璋開始已經製定了嚴格的宦官禁令,從法律層面禁止宦官讀書認字,禁止宦官統兵,朱元璋還製作了一張鐵牌,上寫:“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朱元璋雖然定好了規矩,但他的子孫並沒有按照規矩來,正統年間的宦官王振還把鐵牌給砸了,這無疑打臉朱元璋。朱棣從新開始了錦衣衛,並設立的東廠,令宦官作為其長官,提升了宦官的地位。宣宗朱瞻基還開設內書房,專門教宦官讀書,新增了宦官的學識。

於是一批批的牛宦官登場,比如王振、劉瑾、馮保、魏忠賢等人,毫無例外的是這些宦官看似光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結果則都是被皇帝分分鐘消滅,沒有什麼拖泥帶水之感。祖制也就是初代皇帝設定的規定,對子孫的約束力很强,朱元璋設立這些制度的初衷,也是為子孫後代的安穩,就算是朱棣也能理解和支持。

朱元璋廢掉了丞相,卻有生出個內閣大學士,這讓後輩君主們操碎了心,既不能對不起祖宗,還得掌握好權力,那就只能使用宦官了,因為文官的勢力越來越大,如果不加以控制,那才是真的灾難。於是乎在宦官的權力越來越大,從皇帝身邊的奴僕,到掌管錦衣衛,掌管東廠,再到掌管批紅權,甚至掌握少部分軍隊。但在一定程度上,明代的皇帝對宦官要求都十分嚴厲。

史料記載:“初,太祖禁中官預政。自永樂後,漸加委寄,然犯法輒置極典。宣宗時,袁琦令阮巨隊等出外採辦。事覺,琦磔死,巨隊等皆斬。又裴可烈等不法,立誅之。諸中官以是不敢肆。”成祖在位的時候,宦官權力上升,但依舊對極其嚴格,一旦觸動律法,會施以極刑。宣宗時期,宦官袁琦令阮巨隊出宮採買,被發現後袁琦被五馬分屍,阮巨隊被斬殺,宦官中一旦有不法之徒,立刻處死,這也是宦官不敢放肆的原因之一。

宦官無兒無女,一般年少時淨身入宮,身邊沒有任何依靠,唯一依靠的只有皇帝,這也是宦官設立的初衷,只有這樣宦官才能忠心不二。宦官的活動範圍也有限,一般禁止出宮,除非少數特例,比如王振、魏忠賢。另外,宦官的很多權力來自皇帝的默許,也就是皇帝點頭,就可以做,皇帝搖頭就不允許做。這個條件是很模糊的,根本沒有所謂的制度體現,也沒有任何書面檔案,對外這些權力是不會被承認的。只要皇帝一聲令下,再牛的宦官也會一無所有。

看似魏忠賢胡作非為,打擊政敵,做了無數惡事,實際上這些都看在熹宗眼裡,一定程度上是皇帝默許魏忠賢這麼做的,就是為了制衡文官的權力,保證皇權權威性。要想做到大權獨攬,必須有軍、政、財一起抓住,這才能跟皇帝分庭抗禮,明顯魏忠賢一樣都站不住脚。

崇禎有魄力有膽量

不可否認,崇禎的確多疑且權力欲望極重,這也是造成明亡的原因之一,而在崇禎剛即位之初,崇禎還是很積極很勤政的。崇禎想要改變帝國的狀態,讓大明能走的更遠,在這一目標實現之前,擋在眼前最麻煩的就是閹黨。經過在天啟朝的發酵,魏忠賢的閹黨勢力早已尾大不掉。在內宮,魏忠賢有三十餘名親信,宮外文臣有崔呈秀、田吉、吳淳夫等人,為“五虎”。宮外打手有田爾耕、臭名昭著的許顯純等人,號稱“五彪”,另外還“十狗”等人。

朝廷內外都是魏忠賢的人,各個部門關鍵組織都安插有魏忠賢的親信,所以就崇禎在宮內吃飯喝水都得謹慎萬倍,生怕有人毒害自己。事實上,魏忠賢的確有些不良企圖,但要說他想造反,就太誇張了。魏忠賢只不過想繼續在皇帝手下做事,繼續保證他的權力和地位,他曾想再次讓崇禎陷入享樂的安樂窩中,他便可以繼續當他的九千歲。崇禎不是天啟,也沒有什麼愛好的手藝,崇禎只想廢掉閹黨這顆礙腳石,重振國家。

為了幹掉魏忠賢崇禎也費了不少腦筋,他首先授意幾比特官員彈劾魏忠賢,之後隱忍不發,令魏忠賢摸不清頭腦,麻痹閹黨的神經。接著令人彈劾魏忠賢十條大罪,蔑視皇后,搬弄兵權,目無皇權,掩蓋邊功等等,不論哪一條都是死罪。並且讓內侍誦讀,威嚇魏忠賢。

史料記載:“於是嘉興貢生錢嘉徵劾忠賢十大罪:一併帝,二蔑後,三弄兵,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籓封,六無聖,七濫爵,八掩邊功,九朘民,十通關節。疏上,帝召忠賢,使內侍讀之。忠賢大懼”。魏忠賢害怕了,其閹黨勢力也開始鬆動,不論內臣還是文官,其看中並不是魏忠賢本人,而是其權力鏈條,哪邊有利就站哪邊。崇禎一心想殺魏忠賢,在條件允許後,馬上下令讓魏忠賢去鳳陽養老,之後再派錦衣衛中途攔截,逼得魏忠賢自殺身亡。

一方面皇權仍是最高權力,宦官跟本無法動搖,另一方面可以從此看出崇禎的膽量和魄力,哪怕魏忠賢勢力再大,也可直接亮出刀劍,致對方於死地。同時崇禎帝也是一個相當有心計的皇帝,在天啟帝尚未駕崩之前,他就已經進宮。暗中觀察情况,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甚至不喝宮裏的水,不吃宮裏的飯,都是自帶伙食。甚至繼位之前每天晚上都不睡覺,就坐在椅子上靜待天明,有這麼一心想大權獨握的主,魏忠賢想分權,門都沒有。

制約魏忠賢,有朝廷大臣的幫助

明朝的文官不論哪個皇帝當政,都是一個個硬骨頭,只要你做得不對,不利於國家,言官會不畏生死地往上沖,哪怕同歸於盡也在所不惜。魏忠賢把持朝政這麼多年,殺了無數正直的官員,如此惡行得罪的人也不在少數,更有大量官員想法設法阻撓魏忠賢的權力和野心。

天啟三年,魏忠賢想推薦自己的親信魏廣微進入內閣,命令禦史郭鞏攻擊鄒元標、楊漣、周朝瑞等人,馬上遭到禦史方大任、周宗建等人的反擊,雖然沒有成功,卻仍令魏忠賢極其不痛快。隨後魏忠賢想讓客氏的兒子侯興國,在錦衣衛准許世襲,兵部尚書董漢儒、給事中程注等紛紛上疏,最後是皇帝默許了魏忠賢行為才算告終。魏忠賢每次肆意妄為,都伴隨著文官的强烈抵抗,哪怕不是對手也義無反顧,楊漣、左光鬥等人就是死在魏忠賢的屠刀之下,致死都沒有屈服。

魏忠賢能得勢,主要在於天啟帝的支持,所以文官的一系列反制行動才無功而返。等到崇禎帝上位,勢必要剷除閹黨,於是乎一大批官員站了出來,成了崇禎的隊友,並告訴皇帝,你並不孤單,剷除閹黨人人有責。另外還有大批牆頭草,魏忠賢受寵時跟隨著魏公公,魏公公倒臺則樹倒猢猻散,繼續跟著大老闆崇禎做事,絕對不做虧本生意。聽說魏公公要完,大多數人都跑了,在魏忠賢臨死前只有親信李朝欽一人陪同,可見同富貴容易,共甘苦很難。

魏忠賢壞事做絕,罪有應得,哪怕崇禎沒殺他,他早晚也會被文官折騰死,更可况已經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崇禎除掉魏忠賢,也可以說是順應天道。皇權至上,一個太監再怎麼牛,也幹不過皇上的只不過,除掉了魏忠賢,朝堂勢力失衡,再也沒有力量制衡東林黨人,不知道崇禎帝吊死在歪脖子樹上時,那句“眾臣誤朕”是不是有所懷念魏忠賢呢?

崇禎上臺後第一件事就是殺死魏忠賢,從此閹黨失勢,東林黨得勢,這件事也一直被後人詬病,我們先不論崇禎殺魏忠賢應不應該,為今後埋下了哪些禍根,單說崇禎為什麼要殺魏忠賢,魏忠賢真的必須死嗎?崇禎殺魏忠賢和嘉慶殺和珅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符合歷朝歷代所說的那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規律,只不過有的是廢掉,有的是殺掉,像魏忠賢和和珅這種炙手可熱、權力通天的人,是必死無疑的,具體崇禎為什麼一定要殺魏忠賢,基本是這樣幾個原因:

一、崇禎的安全受到了直接威脅。

天啟駕崩,崇禎繼位的時候,正是魏忠賢勢力達到頂峰的時候,宮裏宮外,朝廷內外,魏忠賢的勢力無所不及。崇禎剛進宮,根本沒有自己的勢力,皇太后告誡他不要隨便吃宮裏的東西,所以崇禎衣服裏藏了很多餅,餓了就偷吃自己帶來的餅,生怕中毒,晚上也不敢去臥室入睡,只敢在燈火通明的廳堂待著,這反映了崇禎的安全受到了直接的威脅。倒不是說魏忠賢敢殺掉崇禎,自己做曠古絕今的太監皇帝,但魏忠賢殺死已近成年的崇禎再立一個娃娃皇帝以便於自己控制,這是完全有可能的。魏忠賢也完全有能力完成這項事業,所以崇禎出於活命,也必須幹掉魏忠賢。

二、魏忠賢權勢過大,嚴重影響了崇禎的權力。

剛才已經說過,魏忠賢皇宮內外,朝廷上下,都是他的人,沒有他勢力觸及不到的地方,崇禎施政肯定會掣肘,這種權力比皇上還大的人,皇上能留著他?而殺掉魏忠賢,再扶植東林黨,以達到互相制衡的效果,自己的權力才會至高無上,這是任何一個皇帝都願意做的事,唯一可惜的是崇禎《資治通鑒》看得少,不懂得馭下之術,完全拍死了閹黨,抬起了東林黨,結果這幫所謂的清流比閹黨還壞,朝政日下,這是崇禎沒料到的。

三、立威。

哪怕魏忠賢像和珅那樣對皇帝的安全和權力根本不構成威脅,皇上也必須殺掉他。因為新皇上上任,是必須有動靜的,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殺一個權臣可以達到以下幾個目的:1.獲得大量的收入。通過查抄權臣財產,獲得大量收入,既能填補國家財政的空缺,又能獲得皇帝個人的收入。2.迅速建立威信。給那些和自己意見不同甚至敢於和自己抗衡的大臣一個下馬威,樹立起自己的威信。3.便於安插自己的勢力。通過打壓權臣,迅速在各個領域安插自己的勢力,使自己的統治迅速鞏固。

綜上所述,別說崇禎這樣疑心重重、乾綱獨斷的皇帝必殺魏忠賢,就是一個庸主上臺,魏忠賢也難免一死。

本文標題: 魏忠賢勢力强大,為何會被崇禎帝輕易的除掉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05065144113
相关資料
解密:曹操曾經最看好的諸侯是誰?
程昱認為,公孫瓚决不是袁紹的敵手。程昱以有病為由沒有接受。程昱對曹操說,劉備雄才大略,非常得人心,看他的為人,終究不會甘居人下,不如早早的處理他。程昱聽說後前來勸止,認為劉備必定懷有异心。劉備到徐州後,果然殺了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車胄,舉兵背
標籤: 曹操 程昱 劉備 公孫瓚 袁紹 三國
魏國在戰國早期稱雄,為何最後卻衰落了呢?
秦軍對魏國的入侵進行反擊。到了魏文侯三十八年,魏國完全佔據了西河地區,魏國的領土大大擴張。魏惠王一個嚴重的戰畧失誤就是攻打同為三晋的趙韓兩國,令西方的秦國與東方的齊國趁機崛起。魏國率先變法,以武卒稱霸諸侯。魏國卻於次年在兔臺擊敗趙軍。魏國的
標籤: 魏國 魏文侯 趙國 三國 戰國 魏惠王
嘉慶真的是一個毫無作為的皇帝嗎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嘉慶皇帝,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一直有說法為嘉慶帝是一個平庸無能的皇帝,沒什麼作為。到了正式宣佈後的第二年,乾隆禪讓皇位給嘉慶,自己昇為太上皇。當時國家農名起義四起,嘉慶用盡力氣圍剿鎮壓川、楚、陝農民大起義,更是
標籤: 嘉慶 中國古代史 清朝 歷史 乾隆 清朝歷史
北魏是南北朝的第一個王朝,為何會分裂成東、西魏呢?
北魏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北魏政權在魏末各族人民的起義打擊下搖搖欲墜,統治階級內部展開了激烈的權利爭奪。最後分裂為東魏與西魏。二者分立東、西,而北魏政權在二人控制下已是名存實亡。
標籤: 西魏 宇文泰 高歡 南北朝歷史 北魏 元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