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軍是支很有名氣的軍隊,為何能够百戰百勝呢?

戚家軍因為戚繼光從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氣的軍隊,戚家軍賴以成名的,是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准,東亞最先進的裝備,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級的斬級記錄。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强軍隊”。戚家軍是戚繼光在浙江組織的軍隊,其軍隊與其他明軍相比組織形式不一樣。而戚家軍是以募兵制為主,戰鬥力超强

戚家軍因為戚繼光從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氣的軍隊,戚家軍賴以成名的,是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准,東亞最先進的裝備,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級的斬級記錄。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强軍隊”。

西元1561年4月,正值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兵分三路,一路燒殺搶掠,一路張牙舞爪地向浙江台州奔去。本以為能肆無忌憚的他們,卻沒想到在一個名為花街的小村子裏栽了大跟頭。在這裡,有一支明軍隊伍前來阻擋進犯的三千倭寇。這支明軍當中的大部分人已經面無血色、筋疲力盡,即便如此他們依舊軍容齊整。從他們疲憊卻堅毅的眼神中,倭寇們感受到的不是畏懼,而是一陣徹骨的殺氣。

沒有任何花架子,兩軍相交後便展開了廝殺。令人意外的是,這支看似已是精疲力竭的隊伍,不僅沒有如其他明軍那般一觸即潰,反而打出了淩厲的攻勢。在明軍的長矛和火銃之下,千餘名倭寇結束了罪惡的生命。當然,更多的則是驚慌失措、落荒而逃。一陣交手後,這幫倭寇就這樣鳥作獸散,丟下上千具同夥的屍體,而明軍僅僅戰死三人。拿下這場大勝的,不是準備充分的大軍,而只是由一千五百名困乏的阿兵哥組成的小隊伍。這支能在如此狀態下以少勝多的軍隊,就是由名將戚繼光訓練打造的精銳之師——戚家軍。

戚繼光是怎麼打造出一支無敵的軍隊的?

俗話說“將熊熊一窩,兵熊熊一個”,但是戚家軍做到了雄赳赳,這個自然也少不了說到他的主帥戚繼光。主帥嗷嗷叫,才能帶出一群牛逼的兵。首先我們來看看戚繼光是如何選兵的。據史料記載,戚繼光製定了一個募兵原則:只收農民。關於這點戚繼光是這樣解釋的,當時當兵的都是被社會輕視,並非崇高職業,很多當兵的都是為了養家糊口,都市的居民如果家境一般以上有穩定的工作的都不會想去當兵,而會去當兵的都是城市的無業遊民,而無業遊民只是把軍營當做臨時的救濟所,當機會適當就會隨時離去。並且另外一條非常有意思的辨別都市居民的奇特標準,那就是皮膚白、動作輕快、眼神輕靈的就是作為都市居民拒之門外。

軍隊,最最最重要的是什麼?軍紀!怕死的,千萬別當戚家軍。戚家軍軍紀之嚴酷,軍法之嚴,在明代可謂獨一無二。戚繼光治軍有一個字訣竅,就是“殺”。你要是生在明朝,光榮的投身為戚家軍的一員,先來看看你有多少次機會被殺吧——臨陣詐稱疾病者,斬首;臨陣拋弃軍器者,斬首;你是鳥銃手,演習或實戰中開槍開早了的,斬首,隊長若發現不告發的,一起殺;你是鳥銃手後負責保護的近戰兵,若鳥銃手陣亡,你將被斬首償命;

凡是臨陣退縮,允許甲長割兵耳,隊長割甲長耳,哨官哨長割隊長耳,把總割哨官哨長耳。收兵回營,查無耳者,斬;一人退卻則一人被斬首,全隊退卻則隊長被斬首,隊長殉職而全隊退卻則全隊被斬首;埋伏作戰,遇賊不起及起早者,隊長斬,各兵捆打。當然,不服上官,令不行,禁不止,殺平民冒功、姦淫婦女更是斬首。

此外,行軍途中你若尿急離隊小便,割耳;喧嘩說話者,捆打四十;訓練還有考核,凡是成績在中下的,捆打;凡兵逃走,同隊之人各捆打。平時除了統一唱軍歌,沒有任何娛樂,不許拉家常煽動鄉愁,更別說喝喝小酒玩玩葉子牌了。

古往今來,凡是無敵軍隊,代表將領無一不是軍紀嚴酷,我們且來看看。戰國時期有本奇書《尉繚子》,列在中國古代著名兵書《武經七書》之一,為後世無數將領所推崇。這部奇書的覈心就是:重刑。書中鼓吹說:“古之善用兵者,能殺卒之半,其次殺其十三,其下殺其十一。能殺其半者,威加海內;殺十三者,力加諸侯;殺十一者,令行士卒。”請注意,這裡指的殺卒不是殺敵人的阿兵哥,而是殺自己的阿兵哥。所以像白起、項羽等殺降大戶都算不上“威加海內”。

中國古代歷史上,以戰鬥力强出名的軍隊很多,名將如孫子、吳起、田穰苴、韓信、周亞夫、趙充國、楊素、嶽飛、徐達、戚繼光、年羹堯等等,無一例外都是軍紀嚴酷。如岳家軍。在閩、浙一帶廣為流傳的“戚繼光斬子”故事,是純粹的民間傳說,而嶽飛斬舅卻是貨真價實記載於宋人徐夢莘編寫的《三朝北盟會編》裏。

當時嶽飛軍在宜興,有老百姓投訴他的舅舅姚某騷擾鄉間。嶽飛是大孝子,先告訴了母親,並責備姚某說:“舅舅的所為如此,牽累到我。再犯的話,我能容,恐怕軍法不能容。”母親也苦苦相勸,這事就算過去了。不料,過了幾天,嶽飛和部將押馬行軍,姚某也隨之同行。突然,心懷怨恨的姚某飛馬向前賓士數十步,拉起滿弓,回身對著嶽飛就是一箭,沒中,射中了馬鞍鞽。嶽飛催馬過去把姚某擒下馬,“令王貴張憲捉其手,自取佩刀剖其心,然後碎割之歸。”

嶽飛是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即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嶽飛。後來宋孝宗在為嶽飛平反的時候,對嶽飛的兒子說了一句蓋棺論定的話:“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韓遠所不及。”

隋朝開國第一名將楊素,性好殺人,每次打仗前都要故意挑錯,帳前當場斬兵斬將,“多者百餘人,少不下十數”,自己卻“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兩軍對陣,他從不指揮整軍壓上,而是先派個一二百人上去廝殺,務必要求取勝,不能取勝而敗下陣來的,無論剩下多少人,全部斬首。繼而再派幾百人上去廝殺,如前而戰,不能取勝的再全部斬首,直到取勝為止。

楊素的部下對他極其敬畏,作戰時皆抱必死之心,所以楊素戎馬一生未嘗敗績,伐陳時致使“江海無波”,以至於陳人見到穩坐大船上威風凜凜的楊素不僅感歎:“清河公即江神也!”說了這麼多殺人不眨眼將軍,但是千萬不要以為光一個“殺”字就能當名將,整天吹毛求疵找機會殺手下,不激起兵變才怪!

嚴酷如楊素,對隨他征戰的將士“微功必錄”,上奏皇帝請功封賞,絕不是一味好殺人的屠夫。楊素軍中雖然有被殺危險,可是立功封侯的機會更多,所以隋朝的將士都願意跟隨他出征。戚繼光更是如此。

有重罰,還有重賞。戚繼光不是濫殺將軍,他對部下的護犢之情,幾乎可以和他嚴酷的軍法相媲美。戚繼光說過:“夫將者,腹心也;兵者,手足也。”他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一方面用嚴酷的軍法,讓這些鄉野田間走出來的阿兵哥,知道什麼是紀律,什麼是軍隊,畏懼將領,對自己的話不敢違背;一方面用無微不至的關懷,优渥的待遇,讓阿兵哥對前途充滿信心,對將領愛之如父母。

戚繼光每次戰後,第一件事就是坐在大帳寫立功人員名單,向上級和朝廷請功。比如他在一封戰後的“乞普恩賞疏”裏對皇帝說,自己“不安於心”:“浙功不勘與閩賞不酬其功者尚多,死事者未得恤錄,則雖盡奪臣之爵賞以獎恤忠魂,猶為負之於冥冥之中。臣尚得躍馬食肉,而將士膏塗之芽將成拱把……”

嘉靖、萬曆兩朝,戚繼光一手保舉出來的將官無數,拿義烏人來說:自嘉靖三十七年到萬曆年間,有據可查的義烏人任千總以上武官的就有140多名!在戚繼光死後,他麾下的無數將領仍然活躍在萬曆援朝、對抗後金的戰鬥前線,成了一代名將給大明留下的最後一筆財富。

除了朝廷的恩賞,總督胡宗憲對戚家軍也是寵愛有加,“給餉甚厚”,比如戚繼光軍中,斬獲一個倭寇首級獎勵30兩銀子,這在當時是很豐厚的。而戚繼光賞罰分明,打完仗銀子人人有份。三十兩銀子全部分給阿兵哥,將領一分不取:沖在最前面的阿兵哥分二十兩,砍首級的兵二兩,每個鳥銃手二兩,其他的兵分一兩,夥頭兵五錢。一手是大棒,一手是蘿蔔,正是憑藉恩威並重,戚繼光才打造出一支無敵的軍隊。

為什麼戚家軍百戰百勝?

一、組織形式不同。戚家軍是戚繼光在浙江組織的軍隊,其軍隊與其他明軍相比組織形式不一樣。一般明軍是以衛所制為主,衛所制在明前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衛所制顯出大量弊端。而戚家軍是以募兵制為主,戰鬥力超强。正如戚家軍招募以因倭寇騷擾失去土地的農民和礦工。

二、軍事領導能力。戚繼光從祖父起就是軍人出身,嘉靖二十三年,戚繼光繼承祖上的職位,任登州衛指揮僉事。深受祖輩影響戚繼光有著天生的軍事能力。

三、武器上的先進。戚繼光在與倭寇的戰鬥中不斷吸取教訓,發明了狼筅、虎蹲炮、倭刀等,這些武器成為了抗倭利器,讓倭寇聞風傷膽。

四、先進的陣仗。鴛鴦陣鴛鴦陣陣形以11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此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箭矢、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筅,後還可以變鴛鴦陣。此陣運用靈活機動,正好抑制住了倭寇優勢的發揮。戚繼光率領“戚家軍”,經過“鴛鴦陣”法的演練後,在與倭寇的作戰中,每戰皆捷

本文標題: 戚家軍是支很有名氣的軍隊,為何能够百戰百勝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02918019600
相关資料
三國有三比特最可惜的將才,他們分別是誰?
三國時期當以徐榮,高順,張任三比特最為出色也最令人可惜。徐榮是一比特能力非常出眾的職業軍人,軍事素養很高,可惜死得太早,否則三國名將一定有他一席之地。這樣一比特將才就這樣一言不發的死去,曹操錯失高順實在太可惜。如果張任歸降,以張任的能力,肯
標籤: 呂布 三國 歷史 張任 劉備 徐榮
孝淑睿皇后創造了哪兩個記錄?她的死因是什麼?
孝淑睿皇后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道光對於母親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非常敬重。只可惜喜塔臘氏只做了一年的皇后,不過孝淑睿皇后創造了兩個記錄,她是清朝唯一包衣出身的嫡後,又是大清唯一生下皇帝的原配皇后。
標籤: 孝和睿皇后 來保 清朝 歷史 清朝歷史
陳平曾是項羽的手下,為何劉邦卻如此信任他呢?
張良、蕭何、韓信三人都是西漢的開國功臣,被稱為“漢初三傑”。範增勸說項羽儘快消滅劉邦,於是項羽仍然繼續進攻。後來劉邦和項羽達成協議平分天下後,陳平認為項羽已經是强弩之末,不如果一鼓作氣的消滅項羽。後來劉邦臨終要陳平、周勃去處死樊噲的時候,陳
標籤: 劉邦 項羽 歷史 西漢 楚漢戰爭 漢朝
秦國是如何擊垮敢攔在自己面前的四大頭號強敵吧
或許連秦非子自己都沒想到,在經過了五百餘年的動盪後,秦國竟然能取周而代之,其中的艱辛自然不必說,且看秦國是如何擊垮敢攔在自己面前的四大頭號強敵吧。魏國可以說是秦國從立國之初到統一天下中最危險的敵人了。
標籤: 晉國 魏國 秦國 宣太后 春秋戰國 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