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一生有三件遺憾的事情,具體是什麼?

朱元璋人生中就有三件遺憾的事情。朱元璋登基以後,就很遺憾沒能找到真正的天子寶印。有這樣一個人存在,對明朝來說是很大的隱患,朱元璋一直想知道愛猷識理答臘的具體消息。然而,朱元璋很尷尬。第二件元朝太子的下落,其實是否屬於“遺憾”議論不斷,也有的說,朱元璋第二大憾是“沒能遷都”。

下麵由小編給大家帶來朱元璋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

能人們都特別喜歡留下遺憾,主觀而言,他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有那麼幾件事做不到,心裡就會格外難受;於客觀,這麼厲害的人還有辦不到的事,那一定特別特別難,我們得好好看看。

“遺憾”的宣佈,作用無非兩點原因,一是作為前行的動力,使精神更加高漲,例如努爾哈赤的八大恨,其發出就是要動員士兵們勇敢反明;二則是在自己回顧人生路時,對那些或悲哀或喜悅的事,動情弔唁,比如朱元璋。

朱元璋人生中就有三件遺憾的事情。

一,沒有得到一物:傳國玉璽。

如果說有什麼文物比國寶還珍貴,那一定是國寶中的國寶傳國玉璽了。它是秦始皇以和氏璧為資料打造而成,又命李斯用篆文雕飾,正面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代表天子的權力來源於上天,是永久又昌盛的。同時,周圍以雙龍、太陽、波浪修飾,寓意當太陽照著海平面,即可以看到巨龍緩緩現身。

在秦代,傳國玉璽紀念了秦始“統一六國,功高三皇,德比五帝”的霸氣政績(這點無論他自己評估還是周圍人評估都是)。而傳承下來,玉璽則是“皇權正當性”的憑證,如果哪個皇帝沒有玉璽,面子上總過不去。

但是礙於後世戰火不斷,又總有人通過起義的途徑推翻當朝權貴,玉璽也就不知所踪。朱元璋登基以後,就很遺憾沒能找到真正的天子寶印。

二,不知曉一件事:元朝太子的消息。

元太子指的是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也即蒙古第十六代大汗。元代晚期,惠宗非常荒唐,沒有政治手腕,還經常被權臣軍閥左右。元太子年輕且有主見,意識到只有快速的把權力爭取到手才來得及終止元朝沒落的步伐。於是,他聯合了當時另一大軍閥王保保(相比之下,王保保雖然手握重兵,但並非當時根深蒂固的大家族,並不腐朽),準備奪權,獲得階段性勝利。

但是,愛猷識理答臘繼位後沒多久,明軍就把首都攻佔了,囙此他只能帶著大部隊逃亡,一邊另選根據地,一邊企圖中興。

有這樣一個人存在,對明朝來說是很大的隱患,朱元璋一直想知道愛猷識理答臘的具體消息。然而天下大勢基本上已經定了,元朝中興沒有可能,“元太子”也就在失望中死去。

三,沒有征服一個人:王保保。

名字是不是很熟悉?沒錯,他就是趙敏的哥哥、張無忌的小舅子王保保。

一改倚天屠龍記中愚蠢好色的形象,歷史中的王保保是令朱元璋求而不得的能人。

朱元璋說過這麼一段話:常遇春帶著不到一萬人就能所向披靡,算得上人傑了,我可以得到他並且使他臣服。但是我卻不能讓王保保臣服我!

一個遞進的語氣,常遇春這麼個大牛都為我所用了,王保保卻不行。

有多不行呢?且看:

元朝大勢已去,有許多重臣都投降了,於是朱元璋就讓這些降將去招安王保保。說是招安,其實不過是找個臺階下,畢竟曾經同僚好說話。這一招多爾袞也用過:清軍入關後在江南一帶遇到了群眾的殊死抵抗,揚州十日就是這時候發生的,很顯然,群眾的力量總能在不經意間爆發,甚至毀滅你,如果不妥善處理,清軍怎麼進來還得怎麼出去。於是多爾袞把強勢的多鐸撤回,改派漢臣去說服,推心置腹,也就拿下了。

然而,朱元璋很尷尬。

第一次,他讓使者帶去了七封書信,字字都在表達求賢若渴,情真意切,王保保看都沒看送回了。

第二次,王保保直接把使者毒死(這回的使者是他的政敵手下,政敵曾間接打壓王保保父親多年,被毒死不冤枉)。

第三次,使者的胳膊被砍了下來。

以至於最終,朱元璋不得不下了一個結論:真乃奇男子也。

縱觀以上三大遺憾吧,第一件傳國玉璽,恐怕已經成了中國古代大部分皇帝的遺憾了,因為從它下落不明開始,往後即便再出現,也不一定是真的了。有一種說法是,玉璽被元朝帶走,有一天,皇太極滅掉蒙古最後一比特大汗的部落,對方心甘情願獻上玉璽,皇太極順勢稱帝。稱帝以後的天子之寶怎麼樣了?也沒見人們很關心。

第二件元朝太子的下落,其實是否屬於“遺憾”議論不斷,也有的說,朱元璋第二大憾是“沒能遷都”。

第三件針對王保保,就純粹屬於英雄惜英雄了,有時候,得不到的的確都是最好的呢。

本文標題: 朱元璋的一生有三件遺憾的事情,具體是什麼?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02016839499
相关資料
曹睿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何他能壓制住司馬懿?
魏明帝曹睿是三國時期曹魏第二任皇帝,在軍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頗有建樹,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曹睿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曹睿憑什麼能與司馬懿對抗?可見曹睿心地是善良的。年輕的曹睿以何種能力與“狼顧”相的司馬懿對
標籤: 司馬懿 曹操 魏明帝 三國人物 曹操後人 三國
朱元璋有幾個兒子?他們是和平相處還是自相殘殺了?
朱元璋是個能人,他結束了元代末期腐朽統治,通過民間起義的途徑再次建立了統一的政權。那麼朱元璋如此多的孩子,是和平相處了呢?還是如清代的九子奪嫡般自相殘殺了?朱梓和王妃害怕朱元璋治罪,於是把自己關在屋子裏自焚了。朱元璋對此非常不滿意。朱棣登基
標籤: 朱元璋 明朝 歷史 明成祖 明朝歷史 元朝
清末為什麼會出現同治中興?與哪些人有關呢?
同治中興是指清朝後葉,同治帝在位期間的一個中興階段。因主要發生在同治年間,故稱同治中興。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學界關於同治中興有著不同的看法。令一種觀點則認為:“同治中興”事實上只是慈禧太后、恭親王奕欣等人的自我吹捧。所謂的同治中興,只不過是
標籤: 同治中興 同治 中興公司 和碩恭親王 中國近代史 清朝
朱栴為什麼能做那麼多年的藩王?他最後是善終的嗎?
明朝開國之後,朱元璋將自己的兒子們分封到各地,形成許多的藩王,其中老十六朱栴就是比較傳奇的一個。靖難之役後,朱棣登基,這下子藩王們的嚴冬徹底來了。囙此,這段時期的藩王們紛紛將手裡的兵權上交朝廷。加之,朱棣大力提拔親信太監到各地督察,朱栴的處
標籤: 朱栴 明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慶王 明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