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歷史上和親都是用“假公主”嗎?

漢朝的和親是為了緩和與匈奴之間的敵對關係。然,在後金乃至清朝的歷史上,卻並無這樣的例子,和親人選皆是帝王之女。並且在蒙古各部中,實力強大的科爾沁部落更是滿蒙聯姻的重點對象,和親的人選將近一半都是來自科爾沁部落。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和親的背後也會有一定的傷害,那便是對這些皇室的公主格格們的傷害。

《中國古代和親史》中稱:“一是以西漢初期與匈奴的聯姻為代表的安撫型;二是結交軍事同盟型;三是以隋唐與突厥的和親為代表的分化瓦解少數民族政權型;四是以唐與回鶻的和親為代表的借兵及酬恩報德型;五是發展關係型,如唐與吐蕃、契丹、南詔的和親就屬於這種類型;六是以遼與西夏之間的聯姻為代表的鞏固盟好型;七是以滿蒙聯姻為代表的政治聯盟型。”

自漢朝起,許多王朝出於穩定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關係,和親便成了一種十分常用的手段。根據和親的目的不同,也有許多種類型,正如史料中所提及的七個不同時期的和親類型。而和親最為頻繁和盛大的當屬清朝時期,滿族與蒙古之間的和親。

且清朝的和親人選亦是有很大的不同,前朝的和親人選少為真正的公主,而清朝卻幾乎都是皇室宗女,這其中又有著怎樣的一番緣故呢?一、為何和親有真假公主?劃強敵為姻親

且先看一看自漢朝流行的和親與清朝有何不同。

漢朝的和親是為了緩和與匈奴之間的敵對關係。眾所周知,匈奴是大漢王朝在北方最大的敵人,兩國間戰爭接連不斷,儘管漢朝實力強大,卻也無法在戰爭上接連不斷的消耗。而對於匈奴來說,作為北方的遊牧民族,實際上還是頗為嚮往中原王朝的文化。

於是匈奴的冒頓單于提出了求娶漢朝公主的請求,最初的對象是漢高祖劉邦的女兒魯元公主,但是作為呂後的掌上明珠,呂後如何捨得女兒遠嫁异族受苦。因而便在宗室中找了一個女子,嫁到了匈奴。

有了漢朝的女子為妻,匈奴對漢朝的敵意確實消了許多,也正是嘗到了好處,於是漢匈之間的和親逐漸頻繁。此後還有著名的王昭君出塞,嫁與匈奴的呼韓邪單于;漢武時期,王細君和解憂公主出嫁……

看到這裡,已經不難知道,儘管漢朝為了安撫匈奴,但是並沒有將真正的公主嫁過去,而是選擇了一些宗女封為公主作為和親的人選。事實上,不僅漢朝如此,此後的王朝中也有許多如此做的,因不忍真正的公主遠嫁而讓“假”公主代嫁的比比皆是。

然,在後金乃至清朝的歷史上,卻並無這樣的例子,和親人選皆是帝王之女。據資料顯示——清朝有118比特以上的公主格格嫁到了蒙古各部,其中皆為皇女、宗女下嫁。

那麼清朝如此不同的原因是什麼呢?最大的一個原因便是為了拉攏蒙古,也就是所謂的政治聯盟。

蒙古的實力是十分强大,甚至一度成為了中原王朝的掌控者。眾所周知,在南宋末期,蒙古南下攻下了南宋政權,佔領了中原全境,建立元朝。

儘管後來的元朝為明太祖朱元璋所滅,蒙古被趕回了北方。但蒙古卻依舊是明朝的一大威脅,明朝終其一生都無法將蒙古擊敗。就這樣,北方的蒙古勢大,成為了中原王朝不得不擔憂的威脅,清朝自然是不例外的。

女真族崛起後,想要一統全國,自然也是需要解决蒙古問題的。但女真族並不打算與明朝一樣,使用武力解决這個問題,而且採用了懷柔的手段拉攏蒙古,最好的管道自然就是和親了,用姻親關係來鞏固兩族之間的關係。

諸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幼女,太宗皇太極的9個女兒都嫁給了蒙古各部的王公貴族。事實也證明了,清朝的和親手段是遠遠高於明朝的武力手段的,不僅輕易就解决了蒙古這個强大的敵人,更是將敵人變成了自己最好的盟友。

1629年時,清朝軍隊正是通過蒙古的過道以及喀喇沁部的騎兵引導,從電視避開了明朝大將袁崇煥的關寧錦防線,成功攻進了北京城。

可見,正是通過了清朝的和親管道才使得蒙古從敵人變成了盟友。但若是彼時和親的只是滿族中不甚重要的女子,那麼蒙古各部又如何會盡力幫助清朝建立政權呢?也許因為擔憂清朝建立後的反攻而夾擊清朝軍隊的可能性會更大。因而,滿族用真公主和親是不得不而為之的。

除此之外,滿蒙之間的和親還是清朝政權鞏固的最大倚仗。

二、與蒙古聯姻成為鞏固公權力的依仗

若是說清朝建立之初,大量的公主和親是不得不為之,那是否清朝入關之後就再沒有滿蒙之間的聯姻了呢?

事實上,滿蒙之間的聯姻不僅沒有因為清朝入關後而有所减少,反而是規模愈大,甚至形成了一個體系。

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鞏固清朝與蒙古的關係,但值得注意的是,若是說一開始的和親實質是政治聯盟,那麼清朝入關以後的滿蒙和親便成了清朝統治蒙古的手段。

在許多朝代的和親中並沒有對雙方的義務太過規定,很多時候其實是靠雙方的自覺性。但在滿蒙的和親中卻並非如此,在努爾哈赤統治時期,滿族與蒙古族的聯姻是需要雙方相互舉行盟誓效忠彼此部落的。

而此後的皇太極所採取的和親同樣是帶有一定的軍事震懾的。在聯姻的同時又加進去了軍事和盟誓,加强了蒙古與清朝的聯盟關係,並且久而久之還會使蒙古對滿族產生了對“自家人”的所謂的忠誠信念。

順治時期更是提出了——“朕世世為天子,爾等亦世世為王。”的盟誓。這句話有兩個方面的意思,一個是只要滿族人有當皇帝的一天,那麼蒙古人也都會是王,是對蒙古人的權利的保障。但同時也是對蒙古人的警告,告誡他們,滿族世世為皇帝,而蒙古永遠都只能是王,不能有非分之想。

再者,雖然明朝已成手下敗將,但是蒙古依舊是一個最好的助力,得其相助者,何愁不能鞏固地位。對於皇太極來說便是如此,在他所在比特的17年內,清朝與蒙古進行了多達69次的聯姻,其中有43比特蒙古貴族女子嫁入了清朝皇室之中,而有26比特的蒙古貴族男子被清朝招為了駙馬。

並且在蒙古各部中,實力強大的科爾沁部落更是滿蒙聯姻的重點對象,和親的人選將近一半都是來自科爾沁部落。

由此可見,清朝與蒙古之間的和親並非僅僅為了一個盟友,更是鞏固公權力的最大依靠。同時,這種和親政策也為清朝帶來了最大的支持,大大增强了清朝的軍事力量。

三、得蒙古部落的最大支持,增强軍事力量

儘管是為和親,但作為皇帝的女兒,尊貴的皇室格格,自然所嫁之人必然是兼備家世與實力的。並且因為清朝和親的頻繁,最終還形成了“備指額駙”制度,額駙便是對格格丈夫的稱呼,其目的便是讓清朝皇室與蒙古部落的聯姻關係固定化。

備指額駙制度規定:在漠南蒙古的科爾沁、巴林、喀喇沁、奈曼、翁牛特、敖漢等十三個劄薩克旗內的王公貴族中,挑選其十五歲以上二十歲以下的嫡親子弟,為其登記年齡資訊後,在每年的十月都要報送中央的理藩院備案。

而這些已記錄在册的蒙古青年,每年還要到京城去向皇帝請安,作為清皇室選為公主格格們的額附。

作為蒙古中最為優秀的青年才俊,自然都是未來各部落的領軍人物,且這些蒙古才俊大都掌握軍權,是打戰的好手。

在此後的歷史中,這些與清朝聯姻的蒙古額駙也確實多次追隨清朝作戰,極大地增强了清朝的軍事力量。

此外,廣泛而長期的聯姻使得很多蒙古部落都與清朝皇室有著姻親關係和血緣關係,如此一來,許多蒙古部落的首領便成為了清朝皇室的依靠,自然就不會對皇室造成威脅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維護邊疆的統治。

小結

可見清朝之所以不同於其他朝代,用“假公主”和親是有著更為深層的原因,事實也證明了清朝的和親制度作用還是很大的。不僅鞏固了雙方的政治聯盟關係,也為清朝封建統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時還促進了兩族間的交流與融合。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和親的背後也會有一定的傷害,那便是對這些皇室的公主格格們的傷害。她們生於帝王之家,雖然享受著富貴榮華,卻終究要淪為政治聯姻的犧牲品,這又何嘗生在帝王家的一種悲哀呢。

本文標題: 揭秘:歷史上和親都是用“假公主”嗎?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866731930632
相关資料
劉備文宣匡扶漢室,為何卻沒有迎接漢獻帝呢?
劉備軍政集團在文宣上堅持認定漢獻帝已死,只是為了證明他這支旁系繼位的合法性,從而更名正言順地當他的皇帝。這種情況下,蜀漢即便出動間諜和特種部隊,也沒有機會接觸到漢獻帝。
標籤: 劉協 劉備 三國 歷史 曹丕 曹魏
武則天退位時為何還政給李家傳比特給自己的侄子不行嗎
武則天在瞭解這一層面的武則天之後,就能去理解武則天為什麼最後還是還政給了李家。更何况是武則天還是一個女子。所幸的是武則天順利地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並且在神龍之變後和平地將權力交接給自己的兒子,也算是晚節有保。而且李顯還想要尊武則天為則天大聖
標籤: 武則天 唐朝 狄仁傑
唐朝駙馬到底有多威脅不是被誅殺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原因是,這一段婚姻是不安定的。根據有關的資料統計,唐朝的公主改嫁的非常多,這是因為有的駙馬因為戰爭或者是身患疾病就離開了,畢竟是皇家的女兒,唐朝的思想又比較開放,所以她們也就改嫁了。
標籤: 唐朝 唐朝公主 歷史 鄭顥
明明已經有了前車之鑒李世民為什麼還傳比特給李治
可是,明明有如此多的前車之鑒,千古明君李世民為什麼也要將皇位傳給軟弱的李治呢?可命運卻偏偏,費了很多周折,最後將重任交給了李治。長孫皇后一共為唐太宗生下三個兒子,就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正常情况下,皇太子只能在這三個嫡子當中選擇。而這也是唐
標籤: 唐高宗 李世民 中國古代史 唐朝 歷史 李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