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戚家軍是什麼實力?為何會被殘酷屠戮?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明朝時期戚家軍是什麼實力?提到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那就是人人稱讚的民族英雄。然而,這一支為朝廷立下無數功勳的戚家軍最後的結局竟是那三千三百名戚家軍死於非命,他們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手中。關於戚家軍被殘酷絞殺,要提到一個歷史事件——“薊州兵變”。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明朝時期戚家軍是什麼實力?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提到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那就是人人稱讚的民族英雄。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在浙江義烏成立的戚家軍,在戚繼光的統領下,戚家軍軍紀嚴明,訓練有素,擁有著東亞最先進的裝備,戚家軍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的斬級記錄,讓這支軍隊被譽為“16世紀東亞最强軍隊”。

然而,這一支為朝廷立下無數功勳的戚家軍最後的結局竟是那三千三百名戚家軍死於非命,他們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手中。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關於戚家軍被殘酷絞殺,要提到一個歷史事件——“薊州兵變”。通過《明史·神宗本紀》中沒有任何相關記載的情况來看,這次兵變似乎並不起眼,但若是再去研究另外幾本史料,就會發現這個看似不起眼的事件背後隱藏了明末歷史上一幕血腥且耻辱的悲劇。

如《神宗實錄》、《明史》、《兩朝平壤錄》等史料,其中的《神宗實錄》有提到“萬曆二十三年(1595)十月,己未,防海兵以要脅雙糧鼓噪,薊鎮督、撫、道臣擒其倡亂者正法,餘黨盡驅南還,奏聞兵部覆請,報可。”大概解釋了“薊州兵變”的前因後果,其中的防海兵就是戚家軍,給他們定下的罪名是戚家軍因為朝廷沒有按規定發放給他們錢糧與賞賜而不顧軍紀發動兵變,最後被朝廷斬殺。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結合《兩朝平壤錄》中“南兵撤回時,以王賞不給鼓噪於石門寨”和《明史·王保傳》中“(南兵)道石門,鼓噪,挾增月餉”的記載來看,戚家軍暴起的原因確實是糧餉問題,但是《兩朝平壤錄》中的“(王保)遂以激變聳惑軍門,千三百名保盡誘殺之”卻使薊州兵變顯得頗為耐人尋味。

加上在兵變發生前一年的萬曆二十二年(1594)十月初三,遼東巡撫李化龍曾在奏疏中提到“南兵東征稍有損傷,合無仍募足三千七百名”,這裡提到的人數和戚家軍損失“千三百名”的記載完全符合,所以“(戚家軍)千三百名保盡誘殺之”的記載是準確的,也就說明當時的戚家軍並沒有攜帶武器,同時也沒有發動所謂的兵變,由此也可推出這最後的真相了。

萬曆二十三年(1595)十月二十日,戚家軍剛剛打完“抗倭援朝”戰爭第一階段回到駐地,可朝廷先前答應的錢糧與賞賜,卻是遲遲沒兌現。憤怒的將士們當然要討說法,新任的薊鎮總兵王保卻耍了花招,把他們騙到演武場列隊,接著就把臉一翻“擊之”,向這些未有防備,手無寸鐵的軍人,舉起了一把把弓箭和屠刀,三千三百多人被殺,景象慘不忍睹,在禦史馬文卿和兵部尚書石星的顛倒黑白下,王保竟然成了平定兵變的功臣,策動這場騙局的文武官員們各個升官發財。

而這些為國拋頭顱灑熱血的將士們,被贊為“明朝最强軍隊”的戚家軍,個個都是熱血男兒,卻不料竟以這樣的管道結束了戰場生涯,他們沒在韃靼人的鐵蹄下倒下,也沒有倒在倭刀倭銃下,卻被他們浴血保衛的大明朝廷,以這樣一種可耻的管道虐殺,真是可悲可歎啊。

為何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據當時的局勢可以發現一個很明顯的原因,那就是南北軍之爭。戚繼光為何特意要將南兵,也就是戚家軍的部隊調到薊鎮,就是想以此作為垂範,整頓北兵的風氣,借此來練兵,戚家軍的軍紀有目共睹,即使在出國的遠征中也同樣如此。但這樣做,必然會傷害部分人的利益,同時也造成南北兵之間的衝突,戚繼光在的時候,還不至於表現得很明顯,等戚繼光去世以後,裂縫就越來越大。

南北的爭端,並不局限於軍中,朝堂之上,也是如此。張居正、戚繼光去世後,朝中繼任者多是北方人,多少會偏向老鄉。等支持南兵的宋英昌被罷官後,南兵更加勢單力孤,無人為他們說話,前面答應的餉銀,更是不知找誰去要。這樣的南北衝突以及勢力差距也就導致缺少支持的南兵被心懷怨恨的北方軍官王保誘殺,而南兵還被扣上了謀反的罪名的重要原因。

還有另一個更為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明朝軍隊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弊端以及萬曆皇帝和大臣們的荒唐國防觀念。明朝在軍隊制度上的發展,從起初的軍戶制到隨後的募兵制,發展到萬曆晚期,已經運行得越來越艱難,從根源上,又與財政息息相關,仰賴張居正改革十年間,國庫得以充實,不過“萬曆三大征”一打,就再也沒有恢復。而在整個萬曆皇帝統治時期,對於武備的廢弛,也早就是常事,萬曆皇帝本人一輩子花錢如流水,專注於揮霍享樂,“清算”張居正後,朝堂百官也是傾軋不斷,在他們看來,軍隊就是一筆財富,平日壓榨日常揮霍就好,完全忽略武備的重要性。

不光是戚家軍,還有肩負海防重任的福建水師,當年與戚繼光齊名的餘大猷創建的京營戰車營,到了萬曆晚年,這些曾威風八面,戰功赫赫的戰隊,要麼被裁員要麼就被常年廢弛,軍隊萎靡不振,戰車幹將也各個“朽壞不堪”。

所以,因為朝中的南北之爭,萬曆君臣荒唐的國防觀念以及萬曆皇帝的短淺目光和不作為,最終導致了明朝最强軍隊戚家軍被屠戮的慘劇,英雄沒有在他們馳騁的戰場上犧牲,卻死在了他們浴血保衛的大明朝廷手下,這個讓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王朝接下來自然也沒有什麼前途可言了。

本文標題: 明朝時期戚家軍是什麼實力?為何會被殘酷屠戮?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861400029199
相关資料
商朝滅亡為何如此迅速?根本原因是什麼?
商朝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大多數是商紂王的昏庸,酒池肉林所導致的滅亡,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而且商朝亡國非常迅速,不到兩個月時間。西伯侯姬昌乘勢揮兵東進,最終在牧野之戰中,周武王率領諸侯聯軍擊敗商軍,帝辛見大勢已去,便躲進鹿臺自焚而死,商朝滅亡。
標籤: 周公旦 武庚 商紂王 商朝 歷史 史記
古人為什麼要稱自己的兒子為“犬子”呢?
在古代的時候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孩子的時候一般都會說是犬子或者千金,可古人為何要稱自己兒子為“犬子”,別人女兒為“千金”?許多望子成才的父母對兒子寄予厚望,希望自家孩子可以像司馬相如一樣天下聞名,便爭相效仿,謙稱自家兒子為“犬子”。明、清時話本
標籤: 三國 歷史 伍子胥 司馬相如 文化史 西漢
劉宗敏擄走了陳圓圓,他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明末清初時期的平西王吳三桂在當時有一比特十分寵愛的小妾陳圓圓,陳圓圓被劉宗敏擄走之後吳三桂用事實闡述了沖發一怒為紅顏這句話,那當時擄走陳圓圓的劉宗敏後來怎麼樣了呢?劉宗敏也被封侯,成為權將軍。殺死明朝官員妻女300多人,就是在這個時候,劉宗
標籤: 李自成 吳三桂 陳圓圓 劉宗敏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古代的大臣被抄家後,家裡的那些人都是怎麼處理的?
在古代的時候一些大臣犯事之後或者被陷害之後一般都會被抄家,那麼在大臣被抄家後,家裡的一群老少女眷們結局如何?這種流放發配是這幾種中最為慘烈的。據史料記載,除了一同發配邊塞為役之外還有就是成為妓女,落入紅塵。總之,歷史上被抄家的大臣,家中的女
標籤: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