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年間的部隊戰鬥力如何?連幾萬清軍和起義軍都都鬥不過是為何?

相信很多人想到明朝末年發生的戰役的時候,都會說是將領的個人能力和軍隊有關,其實不然。打得過崇禎十一年的李自成,卻打不過崇禎十五年的李自成。而崇禎朝的軍閥們才是最大的流寇。清軍也搶劫,論對百姓的殘暴程度,比明軍只高不低,但是清軍的殘暴是有組織有紀律的。

相信很多人想到明朝末年發生的戰役的時候,都會說是將領的個人能力和軍隊有關,其實不然。說都這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比如說關寧軍,一直被認為是明軍中的最强力量,事實上崇禎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他在崇禎七年就把祖大壽的弟弟祖大弼調到關內。然而,祖大弼的表現雖然不差,卻也並不比賀人龍、曹變蛟、左光先、馬科這些陝西將領更出色。崇禎十年,祖大弼在鐵鎖關之戰中被李自成打敗,所部死傷大半。

同樣一支軍隊,在不同的環境下發揮出的戰鬥力是完全不同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左良玉部,他手下能打的武將非常多,如張勇、徐勇、金聲桓、李國英等等,但是這些人在崇禎十五年的朱仙鎮戰役、襄陽戰役中,面對李自成無一例外地選擇抱頭鼠竄。

可是到了南明時期,張勇在陝西鎮壓反清義軍,消滅了很多闖軍老部隊。徐勇以三千人守長沙,扛住了忠貞營主力的圍攻。李國英做到四川總督,在和夔東十三家的戰鬥中始終占著上風。金聲桓當了清軍之後吊打全江西的明軍,反正之後又能死守南昌硬扛清軍主力的圍攻。

那麼,到底是左軍的戰鬥力强,還是闖軍的戰鬥力强呢?很顯然,他們都强,但是在不同的環境下發揮出來的水准是不同的。左軍的這些部隊,跟著左良玉就只能搶老百姓,被李自成攆得滿世界逃跑,當了清軍之後,就可以和闖軍正面對決,還屢屢獲勝。

陝西農民軍,最早的骨幹有很多就是明朝邊防軍的逃兵。清朝的漢軍,也都是原來的明軍改換門庭。都是大明的兵將,在崇禎皇帝麾下不行,跑到崇德皇帝麾下就能打了。打得過崇禎十一年的李自成,卻打不過崇禎十五年的李自成。不是這些兵將有問題,而是朝廷有問題。只要大明堅持不給當兵的吃飽飯這項基本原則,大明就鐵定沒救。

明末很多軍隊都軍閥化了,可是在南明時期以前,誰也沒發展成那種割據自雄的軍閥。大明要真是有一堆張作霖、閻錫山這樣的人打來打去,說不定還真有救。這樣的軍閥會愛惜自己的地盤,會搞建設,雖然也盤剝百姓,但是效率比大明官府不知高到哪裡去。

而崇禎朝的軍閥們才是最大的流寇。以左良玉、賀人龍為代表的大小軍閥通常沒有固定的駐地,家屬也往往要隨軍行動。流寇走到哪裡,他們就跟到哪裡。流寇劫財,官兵害命,流寇如梳,官兵如篦。

這些軍閥所想的就只有籠絡住自己的部隊作為政治資本,既然無法割據,所以也根本不在乎他們經過的地區會被破壞成什麼樣,大肆搶劫財物、姦淫婦女、殺良冒功。而那些在朝堂上有勢力的豪門,乃至於大明的藩王,這些官軍又招惹不起,於是他們的搶劫更多地集中在了普通農民乃至中小地主身上,導致的結果就是:

百姓當他賊過,人畜巢卵靡有孑遺,即官兵過亦不下賊。惟闖賊過則家室完好,畝禾如故。百姓竟德之,竟多歸附,勢益大。賊令嚴明,將吏無敢侵略。明季以來,師無紀律,所過鎮集,縱兵搶掠,號曰“打糧”,井裏為墟。而有司供給軍需,督逋賦甚急,敲撲煎熬,民不堪命。至是陷賊,反得安舒,為之歌曰:“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由是遠近欣附,不復目以為賊。

正如堵胤錫所說,老百姓本來誰也不想當賊,是官兵逼著他們做賊。李自成攻打襄陽的時候,也沒有村黨支部去做動員,老百姓就能組織起來幫著闖軍搬運物資,冒著官軍的炮火前進。其實李自成過去都沒來過襄陽,老百姓壓根不認識他是誰,全靠同行的襯托,因為左良玉直接搞了三光政策,殺光搶光燒光。於是老百姓看見有人來打左良玉,立刻就跟著反了,不管來的是誰,反正除了官軍誰都行。

明軍的大肆姦淫擄掠還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軍紀敗壞,這個“軍紀”不是指對老百姓好不好,而是能否令行禁止。清軍也搶劫,論對百姓的殘暴程度,比明軍只高不低,但是清軍的殘暴是有組織有紀律的。

比如說壬午之變時,皇太極就對出征的清軍強調:遇到老弱之人,不要抓捕殺害他們(老弱抓了有什麼用);不要分離別人的家庭(一家子一起抓,這樣不容易逃跑);不許破壞財物,不許糟蹋糧食(浪費可耻);不許私自搶劫(一切行動聽指揮,一切繳獲要歸公);不要扒俘虜的衣服(一件破衣服能值幾個錢,把俘虜凍死了可就損失一個勞動力)。

反觀明軍呢?傅宗龍在項城之戰敗給李自成、羅汝才是因為他的部下分散到各村莊去搶糧食,在農民軍來襲時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孫傳庭在郟縣之戰敗給李自成和羅汝才,是因為李自成在撤退的時候拋弃了大量財物,結果明軍為爭奪戰利品亂作一團,這時羅汝才突然殺出,李自成也返身搏殺,官軍大敗。

相同的計策,李自成對清軍也用過,他在撤離北京的時候,在道路兩旁的樹木上纏了很多綾羅綢緞,想引誘清軍因爭奪戰利品而產生混亂,但是清軍的主力繼續向前追擊闖軍,只留下一支小部隊蒐集戰利品。

到了南明時期,明軍王永强部和吳三桂對決時,也因為搶馬而失去秩序,被吳三桂擊敗。吳三桂的計策毫不稀奇,壓根就是照抄《三國演義》裏曹操對付文醜的手段,可是明軍的組織紀律性跟不上,就算看穿了他的計策也無法破解。而闖軍就不吃這方面的虧,因為闖軍實行的是戰利品統一分配的制度,“人不能囊一金,犯者死”,連李自成本人都和阿兵哥一起吃大鍋飯,所以阿兵哥自然也不會在戰場上搶奪金銀財寶。

軍紀敗壞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軍閥不聽督撫的指揮、阿兵哥不聽軍閥的指揮。比如說曾經在平定奢安之亂時立功,是農民軍早期主要對手之一的鄧玘所部,就因為阿兵哥長期不能回家導致兵變,鄧玘墜樓身亡。李自成攻克洛陽,靠的也是城內下級軍官田虎、任繼榮等人因不滿欠餉斷糧發動的兵變。

李自成早期一度處境艱難,但是寧夏、青海的駐軍因為欠餉相繼兵變,連寧夏巡撫王楫都被殺了,洪承疇不得不放弃對李自成的圍剿去鎮壓兵變。在前期,明軍將領們大體上還能服從督撫的調遣,尤其是洪承疇、孫傳庭這種比較有本事的大員,指揮武將還是很通暢的。但是到了崇禎後期,賀人龍、左良玉、李國奇、鄭嘉棟、牛成虎、左勷等軍閥都越來越無視文官的指揮,他們已經摸准了崇禎的脈,這些軍閥對於軍隊有很强的掌控力,崇禎對於文人督撫說殺就殺,可是對於這些武將,卻往往因為害怕兵變而不敢隨便去動。

雖然也有祖寬等一部分武將被崇禎殺掉了,但是大體上的局面依然是武將越來越跋扈。其結果就是袁崇煥能殺,祖大壽不能殺,鄭崇儉能殺,賀一龍不能殺,範志完能殺,劉澤清不能殺。左良玉在襄城之戰坑死三邊總督汪喬年,啥事沒有,朱仙鎮之戰中帶頭逃跑,葬送十八萬大軍,照樣啥事沒有。

崇禎為了控制左良玉,啟用侯恂督師,想靠侯恂與左良玉的私人關係去控制他,左良玉毫不在乎,明目張膽地與侯恂討价還价。最終,這些朝廷用從百姓身上剝來的鉅資供養的軍隊既不敢打東虜,也不敢打流寇,只敢打老百姓,把老百姓都逼成了流寇。後來孫傳庭二次出山,殺掉了賀人龍、蕭慎鼎等不遵號令、臨陣脫逃的將領,試圖整肅軍紀,但是此時的明軍早已病入膏肓,絕不是他一個總督能扭轉的。

最終的結果就是,明軍雖然直到崇禎上吊的前一刻都還有很强的戰鬥力,可是他們根本不想打仗。第一,就憑朝廷給的那仨瓜倆棗,我犯得上去拼命?第二,我就是假打、不打,朝廷也不能把我怎麼樣。第三,軍隊是安身立命的本錢,我打敗仗、逃跑都不要緊,只要保住了我的嫡系部隊,我照樣做我的將軍,可如果把我的部隊拼光了,我就什麼都沒有了。第四,隨便找個村子屠了,錢也有了,糧食也有了,男人的腦袋拿去報功,小娘子給兄弟們分了,這日子多逍遙,為什麼要打仗呢?

而當他們做了綠營之後,大清按時給你發軍餉,就算有拖欠,也比明朝的情况輕得多。你要是敢臨陣脫逃,後面督戰的八旗兵直接砍你的腦袋。金錢、女人依然可以搶,但是要有組織、有秩序地搶,搶完之後統一分配。這樣的軍隊,戰鬥力當然比原來的明軍强得多。

本文標題: 崇禎年間的部隊戰鬥力如何?連幾萬清軍和起義軍都都鬥不過是為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855255738576
相关資料
唐中宗李顯的一生都有僧人陪伴,有哪些具體事蹟?
唐中宗李顯,他的父親唐高宗李治與母親武則天玄奘法師的才德極為欽佩,他自己也在滿月時就被其父皇舉行了剃髮皈依的出家之禮,一生都與僧人有聯系。總之,李顯作為一比特嬰兒在滿月之時就已經皈依出家的皇帝,他的身邊一直有僧人陪伴,其一生與僧人結下了不解
標籤: 李顯 唐朝 武則天 玄奘
歷史上田氏伐齊時,為何會那麼容易就取代了薑姓呂氏?
田氏代齊發生在戰國初年,由陳國田氏後代取代齊國薑姓呂氏成為齊侯。西元前379年,齊康公去世,這意味著田氏徹底取代了齊國的薑姓呂氏,也即姜太公薑子牙的後人,失去了齊國君主的寶座。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田氏代齊和三家分晉一樣,成為春秋和戰國
標籤: 田氏代齊 齊國 齊國君主 歷史 春秋戰國 晏嬰
被誣告謀反的狄仁傑,為何能在酷吏來俊臣手下逃生?
狄仁傑囙此被貶為複州刺史。狄仁傑作為一比特耿直的大臣,自然遭到奸臣的嫉恨,和他同時代正好有一個我國歷史上最出名的酷吏,這個人就是來俊臣。長壽元年正月,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人謀反,把他逮捕並打進了監牢。武則天看了狄仁傑的申述狀,就召來來俊臣詢問
標籤: 來俊臣 武則天 唐朝 歷史 中國歷史
晁錯獻出“募民實邊”的計策,為後來漢武帝徹底解決匈奴問題打下了基礎
最後劉邦憑藉陳平獻出的奇計才使匈奴大軍退卻。漢文帝針對匈奴屢次破壞和親,擅自捕殺漢朝官吏和阿兵哥,掠奪邊地居民的財物和土地,果斷發兵抗擊匈奴的侵擾,這是自實行“和親”政策以來,漢朝首次大規模發動軍事打擊入侵的匈奴。
標籤: 漢朝 晁錯 漢文帝 漢武帝 中國古代史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