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出現糧食問題是什麼原因?

為何明朝頻繁出現糧食問題?閹黨其實代表了除了東林之外其他各派政治力量的利益,這也是為什麼之後北方漢族地主階級徹底投靠滿清,山西商人向滿清走私的深層原因之一。所以崇禎殺再多的人,換了再多的將相也沒用,因為換上來的人還是文官集團的人。

為何明朝頻繁出現糧食問題?原因是什麼?下麵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盡信書不如無書,史官寫太監,用脚都能想到寫不出什麼好貨,更何况這個太監還搞了那麼多事。史書是文人集團寫的,宦官專門和文人對著幹,於是史書狂黑宦官,造成了後人心目中宦官形象極差的感覺。

明朝很多太監打仗治國那是一流的,雖然權力極大但是卻無一人謀權篡位也是個奇迹,明朝資本興起之後官商非常富有,但是國家沒錢,明朝已經不算冷兵器時代,各種火器是非常耗錢的,沒有錢兵都調不動,所以崇禎瞎倒騰幹死魏忠賢,造成地方勢力做大,無視平民利益才造成大規模的起義,只要給錢給職位,李自成一樣可以為明朝所用,打戰不就圖這個嗎?

天啟當政時用魏忠賢幹的很不錯,閹黨就是帝黨,皇帝其實是庶民利益的代言人和保護者。崇禎年幼無知殺閹黨自廢武功,沒了老魏抄家的外快朝廷收入斷絕,只能加收三響,裁减兵卒(李自成),最終亡於財政破產。閹黨其實代表了除了東林之外其他各派政治力量的利益,這也是為什麼之後北方漢族地主階級徹底投靠滿清,山西商人向滿清走私的深層原因之一。

實際上失去了閹黨,崇禎能聽到能看到的東西都是文官集團想讓他看到的聽到的,手上再大的權力也不過是文官集團輕易擺佈的傀儡而已。最後崇禎皇帝和朝臣已經屬於一個對立面了,皇帝一個人再會玩,被朝臣封鎖資訊,限制在皇宮裏。所以崇禎殺再多的人,換了再多的將相也沒用,因為換上來的人還是文官集團的人。

明末是糧食全部走私給了海外和後金,而且小冰河期開始於1650年,明末只是小冰河期的前兆,影響是有,但是不至於像明末這樣逼的大規模鬧饑荒,清前期的小冰河期可相當厲害,但是統治者硬生生沒鬧大饑荒,這就是刀子架在地主脖子上的結果,明末饑荒我認為根子問題就是一句話:財富、田地嚴重不均。

所以明末農民軍接二連三起義,一邊是崇禎被逼加稅,一邊是地主轉嫁稅賦,除了地主和官員這幫子天殺的,兩邊都是可憐人,不然崇禎也不會說出“賊亦我赤子”,同情被逼造反的農民軍,李自成也不會說出“君非甚暗”,同情被忽悠傻了的崇禎。

本文標題: 揭秘:明朝出現糧食問題是什麼原因?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849051725013
相关資料
崇禎時期的為何會出現“銀荒”?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囙此,白銀流入的階段性减少並非是導致銀荒和社會動盪的元兇巨惡。那麼,究竟是什麼深層次原因造成了崇禎朝的所謂“銀荒”呢?崇禎朝的“銀荒”正是錢法被敗壞至極,銀錢比兌混亂所釀成的惡果。
標籤: 崇禎 明朝 白銀
“但使龍城飛將在”,飛將到底是李廣還是衛青呢?
但是我們在查閱資料的時候,大部分的文章都指向飛將是漢朝名將衛青。奇襲龍城,少年將軍衛青的一生,可謂傳奇。飛將的真實面目李廣是和衛青同一個時代的人物。而從另一方面來說,李廣的外號就是“飛將軍”,久而久之人民都這樣把龍城飛將認為李廣。將軍精神永
標籤: 李廣 衛青 龍城飛將 漢朝 歷史 漢武帝
衛青出征前沒打過仗,為何卻能大勝而歸呢?
漢武帝一口氣派出四路人馬,衛青首次出征就拜車騎將軍,朝中輿論一片譁然。次日衛青率領一萬騎兵出上穀,正式踏上了征程。衛青命令部隊丟棄輜重,開足馬力加速前進。此戰雖是衛青的首秀,卻讓他一戰封神。衛青回師後,憑軍功被封關內侯,再也沒有任何人質疑他
標籤: 衛青 漢武帝 漢朝 歷史 西漢
揭秘:明朝“洪武四大案”分別是什麼事件?
明朝“洪武四大案”分別是:一、胡惟庸案,二、空印案,三、郭桓案,四、藍玉案。洪武四大案的發生讓明初的開國功臣幾乎都被殺光,僅剩4人,這也讓朱元璋多了暴君的標籤,也很大程度上在靖難之役之時,皇孫朱允炆武將可用,但也高度集中皇權。
標籤: 明朝 洪武四大案 胡惟庸 朱元璋 李善長 藍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