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庭為何會失敗?只因為自己的一意孤行

1643年,朝廷任命孫傳庭為兵部侍郎,總督陝西,剿滅西北的起義軍。敕令不斷傳來,孫傳庭迫不得已,只能從命。在他看來,出關後兵敗的後果不堪設想,“萬一蹉跌,將不止三秦之憂”。原來,孫傳庭進入河南後,李自成親率一萬大軍迎戰,雙方苦戰一個多月,孫傳庭的隊伍糧草斷絕,回師陝西,卻遭到李自成一路追擊,直接攻下了西安。

黃淳耀給友人《鄉兵議》撰寫的序言中,黃淳耀談及自己對於鄉兵和保甲的看法。他認為練鄉兵輔助官兵,留募兵的費用供養鄉兵,將鄉兵寓保甲、以守寓戰,未嘗不是强兵救國的好辦法,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他從未涉足官場,但也反思歷史上的兵事尋找教訓。他還和岐曾一起去縣城演武場觀看鄉兵團練,被現場高昂的士氣鼓舞,對家園防衛充滿信心。除了自强外,他認為還可以借兵。他想到了盤踞東南沿海的鄭芝龍,這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當然,他不是第一個這麼想的。他與錢謙益會面時探討時局,才知道錢謙益也早有此意。錢謙益正在寫一份《請調用閩帥議》上書朝廷,建議朝廷向福建的鄭芝龍借兵。錢謙益認為,只要鄭芝龍的强大水師一出手,遠可以從張獻忠手中奪回長江要塞,近可以捍衛京城、抵擋清人。

錢謙益身為鄭芝龍之子鄭成功的老師,以自己的影響力,一方面竭力邀請鄭芝龍,一方面上書皇帝。黃淳耀完全贊同錢謙益的想法,用“英雄所見略同”形容自己的心情。其實對於借兵鄭芝龍這一主意,朝官各持己見。鄭芝龍力量雖大,但他是海盜,毫無政治忠誠度,既然十幾年前能接受明朝的招安,誰能保證他不會投降清朝?事後證明,借兵鄭芝龍不算明智之舉。幾年後,鄭芝龍果然投降了清朝,這是後話。

黃淳耀終究是一介書生,力不從心的時候很多。他寫得一手好詩文、好書法,空有報國之志、憂國之心,但對於國家需要的經世才能,卻所知甚少。他回到嘉定後,和蘇淵等人到縣衙商議政事,當大家談及水利、錢糧等實務時,他感到力不從心,慚愧自己在這方面知道得太少。即便如此,像黃淳耀這樣竭力貢獻的讀書人也是少數。

朝政混亂

大江南北,無人不談兵事,但大部分人的情况,更像侯岐曾給友人寫信時描述的那樣:“士大夫緩者嬉遊,急者張惶,總無實著。”岐曾引用唐代詩人杜牧的話說:“此曰非吾事也,彼亦曰非吾事也,即無所往而為吾事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終有一天出事時,誰都無法逃脫。此時的侯峒曾,身體再次困於病痛,一度咯血,脚瘡也復發,走路不便。他疲憊不堪,又一次向上級請求辭職,又一次沒被準予。

到了冬天,他臥在病床上再次請求辭官,長長的疏文充滿了懇求、哀傷與急迫,這至少是他第四次請求了。這一次,上級終於答應向朝廷彙報。不巧的是,他的疏文還沒送到崇禎皇帝手中,皇帝對他的新任命已經傳來,擢升他為順天府丞。順天府丞,是掌管北京官府的副職,正四品,在順天府內的權位僅次於知府。

能升任順天府丞,一來得益於北京官場的好友鄭三俊的舉薦,二來表明崇禎皇帝對他的信任。他至少兩次贏得崇禎皇帝的當面嘉獎,而複社領袖吳昌時貪污案發生後,他的清白、中立更使他免於指摘,獲得了皇帝的信任。面對絕佳的升遷機會,峒曾並不感興趣。朝政混亂,不言自明。崇禎皇帝在位不到十七年,其間撤換了包括侯加好友文震孟在內的五十名內閣大學士、十四名兵部尚書,殺掉了七名總督和十一名巡撫,這絕不是太平盛世的表徵。

侯峒曾可以看到,不僅朝廷不太平,身邊也騷亂四起。1643年年底,他即將卸任嘉興兵備道的時候,浙江東部發生了“許都之亂”。地方豪强許都為母親大辦喪事時,上萬人前來弔唁,遭到敵手誹謗。在官府的追剿下,許都公開起義,攻克了義烏和東陽,囚禁了兩縣的縣令。許都起義的“豪俠”色彩,聚集了更多亂民,引起官紳的擔心。峒曾只能安下心來,整飭裝備,嚴陣以待。

“許都之亂”

他向屬下徵求平亂的方略,屬下各抒己見,有的說以德服人,有的說為我所用,語氣無不充滿沮喪。峒曾聽了大笑,搖搖頭讓他們離開。書生的軟弱天真,讓他想起“豎儒”這一蔑稱。浙江巡按左光先召集本省官員,商討平亂方略。峒曾卸任前,給左光先推薦了多位有軍事才能的人選,包括紹興府推官陳子龍。

他向左光先提出了一個軟硬兼施的解決方案,“宜壓以重兵,而密諜其魁,與之為媾,事尚可為也”。陳子龍也認為國家亟需用兵,許都本人又有才幹,應以招撫為主。但是,左光先沒有聽從侯峒曾與陳子龍的建議,最終將許都和他的六十餘名手下全部斬首,引起了許都舊部更大規模的反抗。

峒曾在回鄉的路上,聽說了“許都之亂”的處理結果。他與同僚通信時,表示贊同左光先的做法,認為這不僅挽救了浙江,也讓整個江南恢復平靜。私下裏,他一定更看清了危急的局勢。此前,峒曾為左光先的奏疏撰寫序言時,引用過唐朝名臣魏征的一句話。魏征對唐太宗李世民說過,自己寧願為良臣,不願為忠臣。

如果政治清明,他也更願意做良臣。左光先顯然沒做成良臣,他自己呢?浙江的騷亂暫時平息,遙遠的西北出現了更大的騷亂。或許侯家的親家公顧鹹正想寫信給朋友,但西北到江南的道路已經不通。1643年,朝廷任命孫傳庭為兵部侍郎,總督陝西,剿滅西北的起義軍。當時,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主力在河南,朝廷屢次催促孫傳庭去開封攻打起義軍,而孫傳庭的隊伍據守在西安,正被瘟疫折磨得羸弱不堪,沒有充足的糧食,也沒有精銳的兵器。敕令不斷傳來,孫傳庭迫不得已,只能從命。

盜匪猖獗

顧鹹正聽說孫傳庭將率兵出潼關,急忙上書,竭力勸他不要出關。自古以來,潼關就是中國西北部的軍事要地。它北連黃河,南接華山,形成一條橫貫東西的狹窄通道,是陝西通向中原大地的必經之地。潼關關口以高大的城牆封鎖,形成易守難攻的要塞。堅守潼關以內,就能讓西安府所屬的整個關中易守難攻。

守住以關中為主體的西北地方,就為朝廷守住了反擊清朝的大後方。顧鹹正無數次站在華山上俯瞰大地,深知潼關的戰畧地位,明白貿然出關必定帶來危險。他給孫傳庭寫信,勸誡道:“出關安危系全秦,全秦安危系天下。”他引用《孫子兵法》裏的名言,“兵無選鋒,曰北”,沒有良兵,以弱擊强,正如以卵擊石,必敗無疑。在他看來,出關後兵敗的後果不堪設想,“萬一蹉跌,將不止三秦之憂”。

孫傳庭沒有採納顧鹹正苦口婆心的勸告,不是他不願意採納,而是來自朝廷的巨大壓力讓他身不由己。身為兵部侍郎,不遠處的河南盜匪猖獗,他不能躲在陝西閉門不出。

結尾

無奈之下,他只能率領孱弱的官軍東出潼關,一路向開封進發。之後,顧鹹正聽到的消息是,西安失守了。原來,孫傳庭進入河南後,李自成親率一萬大軍迎戰,雙方苦戰一個多月,孫傳庭的隊伍糧草斷絕,回師陝西,卻遭到李自成一路追擊,直接攻下了西安。孫傳庭本人也在圍攻中馬革裹屍還。

本文標題: 孫傳庭為何會失敗?只因為自己的一意孤行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845388280449
相关資料
洪承疇為什麼要降清?為何孫傳庭沒有投降呢?
洪承疇成為了清軍平定天下,治理天下的馬前卒。總之,一系列操作之下,洪承疇居然投降了清朝。這讓孫傳庭有些不解,其表示要消滅李自成再回京。而共同回京的孫傳庭和洪承疇二人,受到的待遇卻大相徑庭。洪承疇被俘時,孫傳庭還在牢房裏關著了。
標籤: 孫傳庭 洪承疇 崇禎皇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明朝
孫傳庭為何會輸給李自成?其實崇禎脫不開干係
“傳庭死而明亡矣”,孫傳庭輸給李自成,看似是軍事上的失敗,實則是大明王朝系統性崩潰的直觀體現。孫傳庭在監獄中一待就是三年,這期間,大明王朝的問題不僅未得到緩解,反而進一步加重。李自成、張獻忠捲土重來,崇禎的江山每況愈下、
標籤: 孫傳庭 李自成 崇禎 明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孫傳庭為何卻會被手下敗將打的全軍覆沒呢?
縱觀孫傳庭崇禎十六年八月一日率領十萬精銳誓師出征到崇禎十六年十月初全軍覆沒的整個過程,不難發現孫傳庭是有可能戰勝李自成的,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孫傳庭被李自成打的全軍覆沒,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崇禎皇帝剛愎自用、孫傳庭一意孤行、李自成部署得當。
標籤: 孫傳庭 崇禎皇帝 李自成 明朝 潼關 潼關之戰
慈禧能掌權47年時間慈禧手裡握著什麼樣的王牌
慈禧手裡有什麼王牌存在?其他時候,慈禧太后幾乎沒有受到任何人的威脅。之所以能常年掌權,主要是因為她手中牢牢握著三張王牌。然而慈安太后不到關鍵時刻絕不出手,囙此主要是慈禧管理事務,皇帝宣佈的任何旨意都是由她頒佈的。在他的支持下,慈禧掌權時就沒
標籤: 慈禧 清朝 歷史 和碩恭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