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兒子們安安穩穩做一個王爺不好嗎他們為何會搶奪一個皇位

康熙晚年為什麼會出現九子奪嫡的現象?他們安心的做一個王爺不是更好嗎?要瞭解康熙兒子很多,皇位卻只有一個,這麼多兒子去爭一個位置,為什麼不放弃野心,安安穩穩,無憂無慮的富貴一生不好嗎?

大家好,這裡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清代王爺的故事,歡迎關注哦。康熙晚年為什麼會出現九子奪嫡的現象?他們安心的做一個王爺不是更好嗎?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一生擒權臣鼇拜,平定三藩之亂,收復了臺灣,抵抗沙俄,擊潰準噶爾部噶爾丹等等事蹟,可以說康熙作為皇帝是一路的順風順水,但康熙在晚年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卻鬧出了問題,那就是康熙晚年諸子爭奪皇位之事。

提起爭奪皇位,站在現代人的角度去想,很多人都會問,為什麼康熙那些兒子非要爭奪皇位不可呢?要瞭解康熙兒子很多,皇位卻只有一個,這麼多兒子去爭一個位置,為什麼不放弃野心,安安穩穩,無憂無慮的富貴一生不好嗎?

答案肯定是不好,他們如果能安安穩穩且無憂無慮富貴一生,誰願意拼死拼活去爭奪皇位呢。

因為清代的王爺可不是無憂無慮,而且也不是皇子都能封王,所以只有成為皇帝,或者成為皇帝的親信才有可能逍遙快活。

在清代初期和中期皇子想獲封王爵很困難,在清代初期和中期皇子想封王途徑不外乎軍功王和恩封王,軍功王很好理解就是立下戰功,因功封王。恩封王則是純憑和皇帝的關係,皇帝喜歡你,那你就是王。

就比如雍正和他的十三弟胤祥,由於胤祥曾經十分支持雍正繼位,所以雍正繼位之後十分信任和器重他。胤祥此前在康熙時期失寵於父親康熙,囙此一直沒有被封爵,而雍正繼位之後立刻册封胤祥為怡親王,並且對他加以重用,這就是恩封王,就是因為雍正十分喜愛胤祥,所以才封他為王。

而且清代的王爵並非固定世襲,清代是降級承襲爵位制度,第一代為親王,那第二代再承襲就是郡王了,子孫後代依次遞減承襲爵位,所以第一代是親王,他的子孫後代很有可能就是鎮國公這類爵位了,只有極少數獲得世襲罔替的王爵才不用降級傳承。

這裡還是要說一下雍正與胤祥,雍正十分喜愛胤祥,於是胤祥死後,他的怡親王爵位被雍正下旨變成了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爵位,可以說胤祥的一切榮譽和高級待遇全都是雍正所賦予的。

除了與皇帝關係親密而被封王之外,恩封王裏還包括看其生母家族身份和地位,比如康熙的第十子胤誐,他的母系家族血統就很高貴,胤誐阿公的阿公和爺爺的爺爺都是努爾哈赤,為什麼這麼說呢?

胤誐的母親是溫僖貴妃鈕鈷祿氏,溫僖貴妃是康熙初期四大輔臣之一遏必隆的小女兒,遏必隆的大女兒也就是溫僖貴妃的姐姐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康熙即是胤誐的老爹也是他大姨夫。

胤誐的阿公遏必隆是清代開國功臣額亦都的兒子,他的老媽是努爾哈赤的女兒穆庫什,所以說努爾哈赤是遏必隆的阿公,而努爾哈赤還是胤誐爺爺順治的爺爺,所以說胤誐阿公的阿公和爺爺的爺爺都是努爾哈赤。

遏必隆家族算是清代政壇中的政治豪門家族,囙此說胤誐的生母家族身份地位很高,所以胤誐在康熙時期第一次封爵直接就被晋封為敦郡王,這在康熙諸子中第一次封爵算是非常高的了。

康熙對兒子們的封爵其實很吝嗇,他較為年長的兒子中第一次封爵基本沒有直接被封為郡王的,像雍正、老五胤祺、老七胤佑以及老八胤禩最初都是被晋封為貝勒。只有老大胤禔和老三胤祉因為年紀够大,還曾經跟隨康熙御駕親征噶爾丹有過戰功,所以才被直接晋封為郡王。

同樣和胤誐年紀差不多的康熙第十二子胤祹當時也不過是被晋封為貝子,就因為胤祹生母定妃萬琉哈氏家族出身低微,所以胤祹第一次被封爵是只是貝子。

胤誐直接起步就是敦郡王,這種也算是恩封王,只是沾了母系家族出生高貴的光,也正是因為胤誐母系家族出身高貴,所以老八胤禩後來在爭奪皇位時把他拉攏過來。

囙此不是所有皇子都能封王,先不說康熙晚年參與爭奪皇位這些皇子,就說說康熙那些老來子,年紀幼小對皇位不構成威脅的皇子,在雍正時期也幾乎沒有被封王的人。

康熙的老來子包括二十子胤禕、二十一子胤禧、二十二子胤祜、二十三子胤祁、二十四子胤秘。這五個皇子裏胤禕、胤祜、胤祁都是貝勒爵位,胤禧在雍正時期也只是貝勒爵位,直到乾隆時期,晚年才被乾隆晋封為慎郡王,五人中只有最小的老么胤秘是因為年紀太小被雍正當兒子一般寵愛才被册封為諴親王。

所以現實情况就是不參與爭奪皇位,即便真想當一個富貴閒散王爺的小小願望在康熙的這些皇子們中也很難實現。

看到這肯定又有人要問,既然當不了王爺,那當一輩子的富貴無憂的皇子不行嗎?反正也有錢領,好吃好喝伺候著。

答案肯定是也不行唄,因為這些皇子收入遠遠不如平時的支出。

這就要說一說清代皇子的收入了,在乾隆中後期之前,皇子們如果沒有封爵,按閒散宗室身份算的話,他們除了成年搬出皇宮分府成家時皇帝老爹恩賜的一些產業之外,基本是沒有收入,完全靠最初皇上恩賜產業存活,而且這還得看這個皇子得不得皇上老爹的喜愛,如果比較得寵分得產業也多,如果不得寵那就很清貧了。

閒散宗室在乾隆中後期之前是沒有固定收入的,只有一個黃帶子的身份,直到乾隆中後期認為這樣有辱皇室顏面,才讓閒散宗室都享受到了四品官員的待遇。

再接著說有封爵的待遇,清代皇室封爵共分為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和不入八分鎮國公、奉恩輔國公和不入八分輔國公、一二三等鎮國將軍、一二三等輔國將軍、一二三等奉國將軍以及奉恩將軍共十二等十九個級別的宗室爵位。

而且他們不光有封爵俸祿,基本上皇子們都會出來替朝廷辦差,尤其是康熙非常喜歡讓自己的所有兒子都儘量參與到政治之中,所以他們除了本身封爵收入之外,提朝廷辦差也會有相對職級的收入。

皇子們除了封爵收入和替朝廷辦差的收入之外,他們收入還有分府時候皇帝所恩賜的生意買賣、莊園礦場等收入,以及皇帝恩賜和一些官場上的潛規則灰色收入。

看到這些收入是不是覺得他們收入好豐富啊,足以富貴終生。可實際上並不是,收入雖然高,但花銷也很大,就以爵位中收入最高的親王爵位來說,每年實際純收入也未必能及得上拿著高額養廉銀的地方督撫。

總督和巡撫頂多需要養一些幕僚師爺和家中傭人,而就以親王來說他要養著王府內外護衛人員、王府太監、王府屬員,除了這些人工開支之外,還有交際應酬,要瞭解清代貴族都好面子,那交際應酬也是一筆非常高昂的費用,還有宮廷孝敬,還有就是子女們分產,家族陵寢維護,這些開支都要比一般的朝廷大員多得多,囙此實際上一比特王爺每年純收入還真不一定比得上朝廷大員。

當然,這其中也有例外,比如皇帝十分喜愛這個兄弟或者兒子,他會經常給的恩賜也會很豐厚,這樣這位王爺的收入那可就要高多了。

最典型的例子還是雍正和胤祥,由於胤祥在康熙時期沒有封爵,雍正繼位後就化身為扶弟魔,總認為我這精明能幹的十三弟好貧苦,我得多給他錢財。於是在史書上就能經常看到雍正動不動就恩賜胤祥一二十萬兩白銀,要瞭解親王的每年俸銀也不過1萬兩,雍正動不動恩賜胤祥的白銀就等於親王爵位的十年甚至二十年收入,所以由於雍正經常的豐厚恩賜,加上胤祥勤儉的家風,囙此怡親王府一直到晚清時期都非常富有。

所以說除非能像胤祥那樣十分得皇帝寵愛,否則普通王爺的每年純收入還真不一定有拿了高額養廉銀之後的地方督撫多。

也囙此清代時期很多王爺的生活並不是富貴無憂,他們都是精打細算。就像康熙第五子胤祺一樣,他在康熙時期就被晋封為恒親王,康熙對他也算是比較喜愛,恩賜也比較多一些,但即便如此胤祺這一生也是勤儉持家,精打細算。

胤祺本身就非常簡樸,但過日子方面也還是精打細算,而且胤祺在康熙諸子爭比特中一直是保持中立,為人也是非常忠厚謙謹,所以雍正繼位後對他還算可以,但是由於胤祺同母親弟弟是康熙第九子胤禟,而胤禟是雍正的政敵弟弟老八胤禩的鐵杆支持者,囙此雍正雖然對胤祺還算可以,但胤祺在雍正時期所獲得的恩賜也遠不如康熙時期了。

這時候胤祺勤儉持家的優點就體現出來,在胤祺的影響下,他的兒子弘晊也非常簡樸且還善於理財,胤祺去世後,雍正特許弘晊這一代不用降級承襲爵位,囙此弘晊繼承了恒親王爵位,弘晊當時勤儉持家還受到了其他皇室成員的譏諷,不過後來卻證明了弘晊是對的,其他皇室成員大多一兩代之後就衰落了,而胤祺和弘晊父子這一脈即便後來子孫只承襲了鎮國公爵比特,也依舊家資富饒。

恒恪親王,仁皇帝孫也。幼襲父爵。性嚴重儉樸,時國家殷盛,諸藩邸皆畜聲伎,恢園囿,惟王崇尚儒素。其俸粢,除日用外,皆置買田產屋廬,歲收其利。人以吝嗇笑之,王曰:汝等何無遠慮?藩邸除俸粢田產外,無他貸取之所,不於有餘時積之以待後人之儲,則子孫蕃衍時,將何以為析產貲也?”然諸邸以驕奢故,皆漸中落,致有不能舉炊者,而王之子孫富饒如故。人始識王之先見也。——《清史稿》

這一看是不是覺得想當富貴王爺也很難,還得精打細算,除非能像胤祺這樣小心謹慎對待皇帝,然後還得精於打算,否則很可能傳不到第三代就徹底落魄了。

除了很難當富貴王爺之外,皇室近親還經常受到皇帝的猜忌,就拿替朝廷辦差來說,在清代初中期防備宗室極嚴的時候,經常會被皇帝找茬,很可能因為小事受到罰俸、降爵以及奪爵甚至圈禁的懲罰。

翻看一些清代初中期歷史上高級宗室的簡歷看看,基本上這些高級宗室身上都能看到一些或大或小的懲罰,除了像胤祥這類十分得皇帝寵愛的人。而且他們所犯過錯都不是很大,比如寫錯名號,站錯位置,交頭接耳等等小事,他們都會因為這些小事受到或大或小的懲罰,從這些就可以看到在清代國中時期皇帝對高級宗室有多麼苛刻。

比如康熙第十二子胤祹,他生性比較佛系低調,在康熙諸子爭比特之中是一直保持中立的皇子,他在康熙時期被册封為貝子,雍正繼位後為了拉攏人心,將他晋封為履郡王。但是封郡王沒多久,胤祹就因為在册封乾隆老媽為熹妃的册文中將乾隆老媽鈕鈷祿氏的姓氏寫錯寫成了錢氏,囙此受到雍正嚴懲,雍正先將他降為貝子,後又將他降為鎮國公。可見即便想老老實實做一個安安穩穩的富貴王爺,皇帝也不會那麼讓他過安穩的。

所以說在當時即便不參與爭奪皇位,就是想安安穩穩做一個富貴閒散的王爺,也不一定能做好。還是舉一個康熙兒子胤禕的例子。

胤禕是康熙第二十子也是老來子,他因為生母家族出身低微且年幼根本就沒有資格爭奪皇位,所以他一直就是立志想做一個不管世事的富貴皇子。但是他想做雍正還不讓他做呢。

雍正繼位後曾經將胤禕晋封為貝勒,算是還不錯,但是雍正很快就讓胤禕出來辦差,他讓胤禕去給老爹康熙守陵,這可不是什麼好差事,在深山裏看護陵寢,即便有職務的補貼,也沒人願意去。

於是胤禕堅決稱病推辭,表達了自己啥也不想幹,就想靜靜的在家養病,雍正一下就看出來胤禕根本就是懶得去,於是雍正大怒,直接將胤禕貶爵成了輔國公。

其實像胤禕這種情況,在雍正心裡已經不是你想不想幹事的問題了,而是涉及到了你對皇權的態度,皇上讓你去你不去,那你就是不想實心擁護皇上,你就是對皇帝有怨恨,那不罰你罰誰啊。

後來乾隆繼位,先恢復了胤禕的貝勒爵位,然後又讓胤禕去給雍正守陵,這回胤禕可是長教訓了,他可不敢再推辭了,於是二話不說乖乖的就給雍正守陵了。囙此說這些皇室近親真的很難,像胤禕這樣安安穩穩想享受富貴,什麼事都不想管也不行。

所以說皇帝老爹康熙要完蛋了,他那些爭強好勝的兒子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也要爭奪這個皇位,就像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一樣,即便我自己當不了皇帝,我也要扶持一個跟我關係親近兄弟當皇帝,這樣才能保證自己這一生以及子孫後代富貴無憂。

如果是胤禩繼承了皇位,那胤禟和胤誐享受到的待遇就會是胤祥在雍正時期享受到的待遇了,而雍正和胤祥的下場也很可能就是胤禩和胤禟那樣被削除宗籍、奪爵、圈禁至死了。

這就是為什麼康熙這些兒子一定要參與爭奪皇位的原因,不參與也做不了無憂無慮富貴安穩的王爺,除非像胤祺和胤祹那樣極為隱忍,還能精打細算。只有成為皇帝或者和皇帝最親密的人像雍正和胤祥這樣的才算是真正富貴無憂且安穩了,其實這是一場單車變摩托的政治豪賭而已,搏一搏還有戲,如果不搏也不會那麼富貴安穩,總之生在了最是無情帝王之家,那就註定了這一生不用想著無憂無慮了。

寫在最後

最後再說一下,造成康熙晚年諸子爭比特的主要原因還在於康熙,沒有處理好繼承人問題是康熙這一生最大的敗筆。

太子胤礽並非有多大罪過,他最大的罪過就是他沒有按照父親康熙的意圖去發展,他在太子之比特時間日久,畢竟他是歷史上當太子時間最久的人,他身邊聚集了一股比較大的政治勢力,所以導致了太子的權力威脅到了康熙的皇權。

而康熙恰恰是一比特非常喜好攬權的皇帝,誰威脅到他的皇權也不行,即便是兒子也不好使,所以胤礽最終被康熙廢除。胤礽的兩次被廢也徹底激起了康熙諸子對皇位的垂涎欲望,囙此最終釀成了康熙晚年諸子爭比特的局面。

可以說導致諸子爭比特現象出現完全是康熙一手造成,所以說康熙才是造成諸子爭比特最主要的原因。

本文標題: 康熙的兒子們安安穩穩做一個王爺不好嗎他們為何會搶奪一個皇位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831484548513
相关資料
介子推有哪些事蹟?寒食節與他有什麼關係?
同時,因為介之推的這些故事延伸出“割股奉君”、“介之推不言祿”和“寒食節”的典故。為了表示對介之推的尊敬和懷念,晋文公赦令百姓在介之推被燒死的那一天不舉火,吃冷食,是為寒食節。於是,介之推成為中國歷史上以人為紀念日的第一人,並且一人獨佔兩個
標籤: 寒食節 晋文公 介子推 綿山
光緒皇帝一生中娶過多少個老婆光緒皇帝為什麼沒有孩子
光緒身為皇帝,後宮肯定有很所的妃子,光緒皇帝為什麼生不出孩子?因為光緒帝一生只娶了三個女子,分別是裕隆皇后、瑾妃、珍妃。光緒帝沒有孩子,想來這一切還是天意,預示著清代即將要滅亡了,到最後兩人皇帝時,連孩子都生不出來了,清代自然就要滅亡了。
標籤: 光緒 慈禧 清朝 歷史 珍妃 瑾妃
止戈為武是什麼來歷?它的本質是什麼?
止戈為武出自《左傳·宣公·宣公十二年》,“武”字是“止”“戈”兩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戰,才是真正的武功。這是止戈為武的始文。囙此,楚莊王說的“止戈為武”,用現在的話說叫政治作秀,更重要的是,楚莊王說“夫文,止戈為武”,武字真的是止戈兩個字組
標籤: 楚莊王 文化 甲骨文 舞蹈 楚國
劉劭是通過弑父手段奪取皇位的?他具體是怎麼做的?
劉劭辯稱是因陳天興身體壯健故而給其職位,並表示王鸚鵡尚未出嫁。劉義隆震怒,下令徹查巫蠱一事,並詰責劉劭、劉浚。袁淑仍舊堅持反對,但未能動搖劉劭政變的决心。劉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通過“弑父”手段奪取皇位的皇帝,其弑逆之舉受到當時及後世的一致貶
標籤: 劉義隆 劉劭 弑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