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瓦崗軍是怎樣的存在?橫行一時的瓦崗軍為何會失敗?

歷史上真實的瓦崗軍充滿傳奇色彩,是隋末農民起義軍隊中戰鬥力最强的隊伍。真實的瓦崗軍,其實是這樣的。而楊玄感的這次起義,對於瓦崗軍來說,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影響。而且更要命的是,此時的瓦崗軍,已經成了整個河南地區,最大的一支農民起義軍。李密加入瓦崗軍,對於瓦崗軍來說,是又一次重要的蛻變。

歷史上真實的瓦崗軍充滿傳奇色彩,是隋末農民起義軍隊中戰鬥力最强的隊伍。雖然是農民起義軍,但從中走出了一大批厲害的人物,對隋朝末年的歷史走向產生了深刻影響。下麵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這真實的瓦崗軍,和大家一起分享。

真實的瓦崗軍,其實是這樣的。

隋朝末年,隋煬帝好大喜功,一邊修大運河、一邊廣修宮殿建造洛陽城,已經嚴重透支了國力。然而即便國力已經難以為繼,隋煬帝依然搞不清楚狀況,開始從全國範圍內調集人力,準備征討高句麗。

隋煬帝這次征討高句麗,堪稱是傾國之戰。有專家進行過測算,當時楊廣調集的正規軍,再加上負責後勤補給的民夫民力,總人數應該超過了五百萬人!要知道,隋朝末年的時候,整個中國總人口數,也不超過五千萬。楊廣當時為了發動這一戰,等於是將全國十分之一的人口,全都調動了起來,就為了打這場大戰。

原本因為已經修大運河、造宮殿,已經被壓迫到極致的底層老百姓,終於忍不了了。就在楊廣開始徵兵的同時,山東人王薄率先起義,拉開了隋末亂戰的序幕。

就在王薄起義不到一年之後,在河南又有一個叫翟讓的人,因為犯了點事被隋朝捉拿,所以乾脆逃到了今天河南滑縣南部地區,聚眾起義了。

在翟讓剛剛起義的時候,瓦崗寨只是一股規模極小的農民軍,甚至可能連農民軍都稱不上,只能稱之為流寇。翟讓起兵之後,就帶著幾百號同樣活不下去的底層農民,開始占山為王。

就在翟讓起義之後不久,有兩個在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先後加入了瓦崗軍。

一個叫單雄信,一個叫徐世績。而這個徐世績,在演義小說當中,通常被稱之為徐茂公。而在正史上,他的另一個名字李績,則更為大家所熟知。

當然,那是後話了。

單雄信和徐世績兩人,在當地都是很有威望的角色。這兩人參加起義,也不是因為自己活不下去了,而是因為看到亂世將至,想要參加起義軍,有一番作為。尤其是徐世績他們家,在當地那是相當的有錢,堪稱當地首富。

在這兩人加入起義軍之後,瓦崗軍迅速壯大了起來。單雄信和徐世績,都是最頂級的人才,不光能打,而且智慧過人。尤其是徐世績,雖然加入農民軍的時候僅僅只有十七歲,但卻展現出了極為過人的膽識和智慧。

徐世績加入瓦崗軍之後,給翟讓提了個建議,認為翟讓要想將麾下的農民軍發展壯大,不能繼續占山為王,做一夥簡單的強盜,而是應該組建一支有紀律有謀略的軍隊。而且,瓦崗軍絕對不能搶劫所在郡縣,而是應該走得遠一點去打劫。比如去運河沿岸,搶劫過路的商旅,油水更大,而且也不會遭到當地人的嫉恨。

不得不說,徐世績的這個主意,是真的很不錯。

不搶當地人,甚至主動保護當地人,這就能贏得當地人的支持。一旦官軍前來圍剿,就能依靠良好的群眾基礎,轉危為安。而去運河那邊搶劫,油水明顯更大,好處更多,更容易讓麾下軍隊發展壯大。

翟讓想了想之後,覺得徐世績說得很有道理,所以就採納了徐世績的建議。

這是瓦崗軍第一次重要轉變。

從這時開始,瓦崗軍就不再是一夥單純占山為王的土匪,而是一夥有組織有謀略的農民軍了。從這時開始,瓦崗軍就變得和其他普通農民軍,截然不同了。

在單雄信和徐世績加入之後,瓦崗軍開始迅速壯大。短短一年之後,就發展到了一萬多人的規模,威震整個河南。

瓦崗軍之所以能够迅速壯大,除了單雄信和徐世績的加入,給這支農民軍帶來了一定的組織性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隋朝自己作死。面對各地的農民軍起義,楊廣依然沒有放棄自己征討高句麗的想法,繼續堅持死磕高句麗。如此一來,便導致更多的底層人民活不下去了。這些人活不下去之後,自然就只能加入農民軍,開始走上反抗的道路。

另外,在隋煬帝第二次進攻高句麗的時候,隋朝的大貴族楊玄感,趁機起兵,打算推翻楊廣,取而代之。可惜當時隋朝兵力依然很强,最終,楊玄感戰敗,楊廣獲勝。不過楊玄感的這次起兵,倒是再次給隋朝造成了一次沉重的打擊。

而楊玄感的這次起義,對於瓦崗軍來說,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影響。楊玄感的麾下,有一個叫李密的人。李密同樣出身高貴,祖上是那位大名鼎鼎的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弼,家世顯赫。後來在楊玄感敗亡之後,李密被迫亡命天涯,東躲西藏了一年多的時間,然後加入了瓦崗軍。

李密的加入,對於瓦崗軍來說,是第二次蛻變。

再說瓦崗軍這邊。隨著瓦崗軍逐漸壯大,發展到了一萬多人的規模之後,終於陷入發展瓶頸了。翟讓出身底層,單雄信和徐世績同樣也只是底層的豪傑,見識有限。當瓦崗軍發展到這個規模的時候,三人已經不知道後面該如何發展了。而且更要命的是,此時的瓦崗軍,已經成了整個河南地區,最大的一支農民起義軍。

槍打出頭鳥。

既然瓦崗軍足够强,隋朝官軍自然開始注意瓦崗軍,開始派越來越强的官軍進行圍剿。一時之間,瓦崗軍的大好形勢,急轉直下,甚至有了要被剿滅的風險。

就在這個時候,李密來了。

此時的李密,早已不是之前那個高高在上的隋朝大貴族了。一年多的東躲西藏的生活,徹底磨平了他所有的棱角。如果是在一年之前,李密根本不可能看得上瓦崗軍這樣的農民軍勢力。但是如今,情况則截然不同。此時的李密,已經沒有了任何去處。如果他不想再過那種東躲西藏的生活,加入農民軍是他唯一的選擇。

但是,李密加入瓦崗軍之後,卻並沒有得到想像當中的熱烈歡迎,反倒是被直接關了起來。

因為翟讓知道,李密是昔日楊玄感的部下。而對於這種隋朝高層,翟讓是極度缺乏好感,自然不願用李密。甚至還有人勸說翟讓,希望翟讓直接殺了李密。

危急關頭,被關押在牢籠裏的李密,開始自救。李密來投奔瓦崗軍,並非獨自加入,而是帶了幾個隨從,這其中就有他的學生王伯當。翟讓雖然對李密缺乏好感,將李密關了起來,但對王伯當倒是很看重,將其留在了瓦崗軍中。關鍵時刻,李密通過王伯當,向翟讓獻計。翟讓聽到之後,覺得李密確實說得很有道理,確實很有本事,於是這才釋放了李密。

就這樣,李密加入了瓦崗軍。

李密加入瓦崗軍,對於瓦崗軍來說,是又一次重要的蛻變。相比徐世績、單雄信等人,李密出身高貴,見識非同一般。徐世績、單雄信、翟讓等人,未必知道瓦崗軍接下來該怎麼發展,但李密卻有一套明確的規劃。

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裏,瓦崗軍再次進入了飛速發展期。在李密的建議下,翟讓指揮瓦崗軍,拿下了滎陽,開始有了自己的實際地盤。然後,李密又率兵擊敗了前來剿滅瓦崗軍的張須陀。張須陀是隋朝名將,當時率領的軍隊,也都是隋朝真正的精銳。這一戰之後,瓦崗軍徹底擁有了和隋朝正規精銳,正面決戰的能力。

同樣是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有個叫程咬金的人,帶著一小股農民軍加入了瓦崗軍。程咬金加入瓦崗軍之後,因為勇猛善戰,被李密收羅到了麾下,作為嫡系。還是在這一年,在李密打敗張須陀的同時,張須陀麾下有個小官,叫做秦瓊。在張須陀戰敗之後,秦瓊率領殘餘隋軍逃回了虎牢關,但後來虎牢關守將又投降了李密,所以秦瓊也就被迫到了李密麾下。

單雄信、徐茂公、王伯當、程咬金、秦瓊。

至此,演義小說中的瓦崗五虎將,終於齊聚瓦崗。

在程咬金、秦瓊等人,陸續加入瓦崗軍的同時,李密也在積極武裝一支精銳軍隊。這支軍隊,總數不過八千人,但裝備和戰力,卻都遠勝其他農民軍。這支精銳軍隊,由李密創建,自然也由李密來領導。而程咬金、秦瓊等人,則都被李密收羅到這支精銳軍隊當中,擔任將軍。

在完成了這些之後,李密和翟讓率領這支精銳,拿下了洛口倉。洛口倉是隋朝在北方最重要的糧倉之一,囤積了海量的糧食。當時正趕上鬧饑荒,瓦崗軍拿下了洛口倉之外,馬上開倉放糧,一下子就得到了民心。大量流離失所的底層百姓,紛紛加入瓦崗軍。瓦崗軍的軍力,一下子便膨脹到了幾十萬人!

這下子,瓦崗軍再也不是什麼所謂的普通農民軍,而是真正割據一方的割據政權了。在李密的精心謀劃下,大半個河南,都落入了瓦崗軍之手。

至此,瓦崗軍成了隋末最强的農民軍,同時也是當時最强的割據勢力之一。

在外部順利發展的同時,瓦崗軍內部,也開始出現了一系列的變化。

李密雖是半途加入,但對於瓦崗軍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而且在一場場戰鬥當中,李密也網羅了一大批心腹。在瓦崗軍內部,已經儼然成了第二座山頭,絲毫不遜色於翟讓。

面對李密的崛起,翟讓倒是也識趣,想過要不要直接讓位於李密。反正以翟讓的能力,到了此時已經不足以再繼續領導瓦崗軍了。不過,對於翟讓的這個想法,翟讓的哥哥表示堅決反對,所以這事也就拖了下來。

這一拖,便成了翟讓的致命傷。

此時的李密,在瓦崗軍中已經權柄極重。而李密這個人,又從來都不是肯屈居於人下的那種人,所以李密便開始密謀直接幹掉翟讓,竊取瓦崗軍的最高領導權。在一次酒宴當中,李密忽然暴起,讓人刺殺了翟讓,並且殺掉了翟讓的家人。在這場刺殺當中,在場的徐世績、單雄信,也遭到了波及。尤其是徐世績,還被砍了一刀。多虧李密有愛才之心,既是制止,才保住了徐世績一命。

在翟讓死後,徐世績、單雄信兩人倒也識趣,並沒有反抗李密,而是歸降了李密。就這樣,瓦崗軍的控制權,終於轉移到了李密的手上。不過,李密的這種做法,到底還是缺乏道義,讓人難以信服,這也為後來瓦崗軍的分崩離析,埋下了伏筆。

就在李密成為瓦崗軍的最高領導的同時,隋朝派遣大將王世充前來征討。在李密的統領下,瓦崗軍節節大勝,最終打贏了王世充。王世充率領的這支精銳,已經是隋朝最後的一部分家底。在得知李密打贏了王世充之後,淮河以北的各大割據勢力,都對李密表現出名義上的臣服。甚至還有很多人提出,讓李密直接稱帝。

李密堅決拒絕了。

不是李密不想,而是因為李密知道,此時還不是時候。

此時的瓦崗軍,雖然發展很快,但卻不是沒有弱點。瓦崗軍的地盤,地理位置很差,正處在四戰之地,四面都是敵人。如果貿然稱帝,很容易引來多方的圍攻。李密才智過人,自然不會犯這個錯誤。

而接下來,李密將目光投向了洛陽。

隋朝末年,洛陽是一座極為特殊的大城。不光是隋朝的首都之一,地理位置更是相當的重要。一旦洛陽被攻陷,隋朝的江南地區,便徹底和關中地區失去了聯系。拿下了洛陽,李密便可直取關中,整個北方都在他的控制範圍之下。到時候揮軍南下,便可以輕易統一天下了。

既然如此,那就打洛陽吧!只要打下了洛陽,天下就是瓦崗軍的!

此時的洛陽,尚在隋朝的控制當中,守城的正是先前敗給李密的王世充。大業十四年正月,李密率領三十萬瓦崗軍,逼近洛陽,吞兵於洛陽城外的邙山。早在翟讓還活著的時候,瓦崗軍就已經和王世充大戰過一次,並且打垮了王世充。此時的洛陽城內,軍力並不算太强。雖然城池堅固,但只要圍城一段時間,拿下洛陽,也只是個時間問題而已。

到了這會兒,李密仿佛已經能够看到,自己率領瓦崗軍統一天下的那一幕了。

但最終,那一幕終究只是個幻象。

因為時局沒有給李密足够的時間。

就在李密剛剛抵達洛陽之後不久,江都那邊傳來一個消息:江都禁軍發動了兵變,勒死了楊廣。

楊廣的死,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楊廣活著的時候,好歹還算是名義上的隋朝共主,隋朝的殘餘勢力,還得尊他為主。而楊廣一死,隋朝的殘餘勢力,徹底分崩離析。更要命的是,原本各大農民起義軍,都有一個一致的目標,那就是反對楊廣。但如今楊廣死了,這個目標不存在了,各大農民軍內訌的時間也就到了。

到了這時,瓦崗軍地盤的劣勢,就凸顯了出來。此時的瓦崗軍,四周都是敵人。地盤雖大,但敵人更多,壓力極大。

面對這樣惡劣的局面,李密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了一個驚人的選擇。

先和王世充罷戰,接受王世充扶持的小皇帝楊侗的册封。然後轉頭回師,先滅掉江都的宇文化及。

李密的這個決定,雖然驚世駭俗,但並非沒有道理。因為此時洛陽已經被打殘了,只要給李密一點時間,拿下洛陽就是個時間問題而已。而瓦崗軍地方周圍,最强的便是江都的宇文化及。先打掉宇文化及,可以最大程度上震懾群雄,同時減輕瓦崗軍周圍的壓力。

既然這樣,那就幹吧!

不得不說,李密確實很有才能,此時的瓦崗軍,也正處於巔峰狀態。宇文化及雖然繼承了楊廣留下的十萬精銳,但卻根本打不過李密。最終,黎陽一戰,李密大敗宇文化及,徹底消滅了楊廣留下的這部分隋朝精銳。就連宇文化及本人,也被迫逃跑,後來被竇建德成功補刀,一命歸西。

這一戰,堪稱是瓦崗軍的巔峰一戰。

要知道,在此之前不久,瓦崗軍剛剛和王世充麾下的大軍鏖戰良久。而宇文化及率領的這十萬大軍,又是楊廣留下的隋朝精銳。所以基本就等於是李密以瓦崗軍一己之力,全滅了隋朝最後的精銳力量。這個戰績,其實相當的恐怖。

不過這一戰之後,瓦崗軍自身也折損嚴重,不復巔峰時期的戰力了。然而與此同時,就在李密和宇文化及掰命期間,王世充則在洛陽大舉徵兵,迅速恢復了實力,隨即向李密攻殺而來。

此時的李密,因為連續的勝利,已經有些飄飄然了。在他看來,王世充不過是一個手下敗將,根本不值一提,所以沒有太過防備。再加上瓦崗軍早已疲憊不堪,不復巔峰戰力。於是,雙方正式交戰之後,王世充在邙山大敗李密,一舉重創了瓦崗軍。

這場大敗,對於瓦崗軍來說,是致命的。

因為在此之前,瓦崗軍剛剛進行過連續的戰鬥,戰力折損嚴重。所以這次戰敗,瓦崗軍的精銳,幾乎被盡數打光。再加上之前李密刺殺翟讓,本就使得瓦崗軍內部出現了分歧。所以這次大敗之後,瓦崗軍內部的分裂傾向,更加明顯。

最致命的是,瓦崗軍的地盤,原本就是四戰之地。既然瓦崗軍主力如今敗了,那麼周圍的群雄,自然也要群起而攻之,直接滅了瓦崗軍。

邙山大敗之後,程咬金和秦瓊被王世充俘虜,後來投降了王世充。單雄信對王世充早有怨言,所以直接投了王世充。徐世績因為紮根於瓦崗,所以沒有投降,繼續守著瓦崗軍的地盤。而王伯當則是對李密忠心不二,繼續死保李密。

至於李密本人,則再次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决定。

投降李淵。

此時的李淵,已經佔據了整個關中,同樣是最具實力的割據梟雄之一。李密投降的原因,其實也不複雜,無外乎是暫時投降李淵,借助李淵的力量,反哺瓦崗軍。等到他日時機合適,再玩一次當初對翟讓所做的事情。

但李密萬萬沒想到,李淵是個比他更加老謀深算的老狐狸。李密投降之後,李淵根本不給他實權,甚至還反過來蠶食瓦崗軍的殘餘軍力。面對老謀深算的李淵,李密也是無可奈何,只能想辦法逃出李淵的麾下,打算重回瓦崗再戰。然而李淵怎麼可能再給他這個機會?就在李密逃亡的路上,李淵派人將其截殺,李密當場被誅殺,王伯當也隨李密一起被殺。

李密死後,殘存的瓦崗軍地盤,雖然還由徐世績統領,但已經是日暮西山的下場了。徐世績雖然掌握了大權,但卻並沒有自立的打算,而是直接投降了唐朝。不過,徐世績雖然投降了唐朝,但這塊地盤依然處在四戰之地。不久之後,瓦崗軍的地盤被周圍的幾家勢力蠶食殆盡。就連徐世績本人,都成了竇建德的俘虜。

至此,隋末橫行一時的瓦崗軍,終於徹底煙消雲散。

瓦崗軍之所以會崛起,李密其實真的是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如果沒有李密,瓦崗軍最多也就只是一支普通的農民起義軍而已,絕不可能成為隋末最强割據勢力之一。但可惜的是,瓦崗軍所在的地理位置實在太差,受到多方圍攻。再加上最後李密滅了宇文化及之後,產生的自大之心,終於徹底敗給了王世充,葬送了瓦崗軍。

如果楊廣能够晚死幾個月,李密大概率可以輕鬆拿下洛陽。一旦李密拿下了洛陽,說不定到時候李密真的可以一統天下,徹底改寫歷史。可惜,一步錯步步錯,就是因為洛陽一戰的戰畧失誤,原本强大至極的瓦崗軍,終於成為了歷史。

本文標題: 歷史上的瓦崗軍是怎樣的存在?橫行一時的瓦崗軍為何會失敗?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826168153376
相关資料
韓原之戰發生在什麼時候?最後的結果如何?
於是,在韓原之戰中,秦穆公不但脫險,反而俘虜了晋惠公。換而言之,韓原之戰後,秦國的地盤向東已經擴展到黃河,這也為秦穆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西元前643年夏季,晋惠公將太子圉送往秦國作人質。對此,秦穆公把宗族之女嫁給太子圉,以此
標籤: 秦穆公 晉國 歷史 晋惠公 秦國 謀士
朱元璋為何要將富戶遷到鳳陽呢?
第一次是明朝初年,朱元璋將天下富戶遷往他的家鄉鳳陽。依朱元璋之行為,這名老婦人肯定是要倒楣了,不然朱元璋為何問其姓名?洪武二十四年後,朱元璋令從各處往京城遷人口,以實京師,其中主要以蘇州一帶人為主。縱觀朱元璋行事,此也算是個特例吧。
標籤: 朱元璋 明朝 歷史 張士誠 明朝歷史 元朝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何定都應天府而不是西安?
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在應天府稱帝,建立明朝,他為什麼沒有定都西安呢?而在唐朝滅亡之後,作為繼任者的宋朝,向來以軍力孱弱而聞名。歷史上由漢族建立的朝代,除宋朝外都是定都長安。朱元璋在位期間,明朝的勢力範圍,一直沒能延伸到西域,這也是明朝的一大
標籤: 明朝 朱元璋 朱標 明朝歷史 元朝歷史 中國古代史
朱元璋為什麼廢了丞相之比特,他是如何考慮的?
而且,朱元璋登基之前也在考慮換丞相。楊憲、汪廣洋、胡惟庸先後獲罪被誅,朱元璋始終沒有找到與他配合良好的中書省丞相,或許這也是他决心廢除丞相制的原因之一。可見,朱元璋認為君主應親自處理朝政,防止大臣擅權自專。或許,朱元璋此時已經有了廢除丞相制
標籤: 朱元璋 中書省 丞相 明朝 歷史 李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