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去世前並非沒有兒子,為什麼還是將皇位傳給了弟弟?

然而宋太祖趙匡胤去世後卻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這是為什麼呢?趙匡胤去世之前,並非沒有兒子,而且長子趙德芳,已經26歲,完全有即位的能力,但趙匡胤最終依然傳比特給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在趙匡胤去世後,趙光義作為當時北宋的二號人物,再加上趙匡胤事先並沒有立下太子,自然順利即位。對於杜太后的這個說法,趙匡胤並沒有否認,只是沉默。

縱觀歷史,皇位的繼承一直講究嫡長子繼承制。然而宋太祖趙匡胤去世後卻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這是為什麼呢?下麵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趙匡胤去世之前,並非沒有兒子,而且長子趙德芳,已經26歲,完全有即位的能力,但趙匡胤最終依然傳比特給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對於趙匡胤為何做出這樣的選擇,千百年來,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議。

西元976年,五十歲的趙匡胤,剛剛滅掉了南唐。此時的趙匡胤,已經在位十六年之久。在這十六年當中,趙匡胤先是清理掉宋朝內部的多位節度使,通過杯酒釋兵權這種手段,收回了將領們手中的兵權,强化中央集權。然後趙匡胤又先後滅掉了荊湖、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一統中原之勢,已經勢不可擋。

然而有趣的是,此時已經在位十六年之久的趙匡胤,卻始終沒有立太子。

趙匡胤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早夭,但次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都已經長大。這一年,趙德昭已經26歲,而趙德芳也已經18歲了。

有成年的兒子卻不立太子,這種情況,怎麼看都好像不太正常。但是,如果我們聯系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我們就不難發現,趙匡胤的這個選擇,其實情有可原。

北宋上接五代十國時期。自朱溫篡唐開始算起,一直到趙匡胤這會兒,幾十年的時間裏,中原大地長期亂戰不休。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裏,先後出了十幾個皇帝。在這段時間裏,某個皇帝死後傳比特給幼子,然後幼子能力不足,被人滅國或是篡位的事情,發生的不是一次兩次。包括趙匡胤自己,也是這麼得來的皇位。

所以,在這個混亂的時代裏,先立太子,然後自己去世後,留下一個孱弱的太子,被外人欺淩,其實並不是一個太好的選擇。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趙匡胤才會選擇暫時不立太子,同時扶持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做開封府尹。

開封府是當時北宋的都城,身為開封府尹的趙光義,在趙匡胤的扶持之下,成了北宋當之無愧的二號人物。不管是資歷還是能力,趙光義都十分出色。如此一來,趙匡胤若是出了問題的話,趙光義可以迅速補比特,不至於出現主少國疑的局面。

另外,若是趙匡胤活得時間够長的話,還可以有充分的時間,來鍛煉自己的兒子。假以時日,趙德昭和趙德芳經過歷練之後,資歷和能力都足够的時候,還可以再立他們為太子。

不管怎麼看,這都已經是當時趙匡胤最好的一個選擇了。

但是,就在趙匡胤剛剛滅掉南唐一年之後,趙匡胤卻離奇地去世了。

西元976年十一月十四日,趙匡胤召弟弟趙光義進宮議事。趙光義進宮之後,身邊的人早已經被趙匡胤摒退下去。這一夜,兄弟二人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無人知曉。但有人透過窗戶,看到燭影之中,趙光義時而離席座做出謙遜之狀,後來又聽到斧子重重擲到地上的聲音。

這一夜之後,趙匡胤離奇暴斃。趙光義隨後即位,史稱宋太宗。

對於趙匡胤的死,一直也是一個很大的謎團。那一夜趙匡胤和趙光義這對兄弟之間,到底說了什麼,又做了什麼,外人不得而知。而在趙匡胤暴斃的時候,身邊並無他人,只有趙光義一人。所以,後世很多人都懷疑,其實是趙光義殺了趙匡胤。

當然,也有人說,那一夜,其實是趙匡胤病重,將趙光義叫來交代後事。至於真相如何,恐怕就只有兄弟二人自己知道了。

在趙匡胤去世後,趙光義作為當時北宋的二號人物,再加上趙匡胤事先並沒有立下太子,自然順利即位。而趙德昭和趙德芳兄弟,自然也就囙此錯過了皇位。

不過,趙光義這樣的登基管道,自然為人所詬病。在趙光義登基六年之後,宰相趙普獻上了一樣東西,徹底確立了趙光義的即位合法性。

趙普獻上的這樣東西,就是當年趙匡胤和趙光義的母親,杜太后臨終之前的遺言。

宋朝雖然是趙匡胤通過黃袍加身,篡位得來的。但是在趙匡胤登基的時候,他母親杜氏還活著。趙匡胤登基以後,封杜氏為太后。按照趙普所說,西元961年,杜太后病重的時候,曾經將趙匡胤叫到身邊,問趙匡胤:你知道你是怎麼樣才得到的天下嗎?

趙匡胤回答:我之所以能够得天下,全是托祖先以及母親的福。

杜太后又道:你之所以能得天下,是因為周世宗柴榮將皇位傳給了幼子柴宗訓,柴宗訓統治天下,才囙此得到皇位的。要是如果當時後周的統治者,不是年幼的孩子,而是成年人統治的話,天下還能够是你趙匡胤的嗎?

對於杜太后的這個說法,趙匡胤並沒有否認,只是沉默。

杜太后隨即又說道:所以,你應該將弟弟趙光義立為繼承人,在你死後讓他做皇帝,國家有年長的人做皇帝,這才是國家的福氣。趙光義死了,再傳比特給老三趙廷美。等老三死了以後,你兒子趙德昭應該也堪當大任了。到那個時候再傳比特給他,不是更好嗎?

對於杜太后的這番話,沒人知道當時趙匡胤在想什麼。不過,趙匡胤是個很孝順的人,肯定不可能在母親臨死之前,反駁母親,所以就只能沉默。偏偏杜太后還不依不饒,堅持讓趙匡胤答應自己。然後還把宰相趙普叫了進來,讓趙普把自己和趙匡胤的話都記錄下來。藏在金匱當中,妥善保存。

這份遺言,後世史稱金匱之盟,廣為後世所熟知。

有了這份遺書,趙光義做皇帝自然就做得更加名正言順了。自此之後,再無人質疑他的皇位合法性。不過,趙光義後來卻沒有遵從這份金匱之盟,沒有將皇位再傳給弟弟,也沒有傳給哥哥的兒子,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兒子。

不過,金匱之盟雖然被世人所熟知,但實際上,趙普其實並沒有拿出真的遺言原本,只是憑自己隨口一說,然後宮中的其他記載,確實都對得上號。也就是說,所謂的金匱之盟,其實只有趙普這一個證人,並沒有明確的證據。

如此一來,金匱之盟到底是否真的存在?是否是由趙普偽造的?亦或者說是否只是趙匡胤在母親臨終之前的善意之舉,其實並沒有留下什麼明確的遺書?這一點,後世就不得而知了。

然而,在趙光義登基之後,金匱之盟中所涉及的其他幾人的結局,卻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

趙匡胤的三弟,趙廷美,按照金匱之盟,本該是在趙光義死後,繼承趙光義的皇位,然後再將皇位傳給趙德昭。但結果,在趙光義即位後,趙廷美因為得罪了宰相趙普,後來被誣陷圖謀不軌,然後被流放,最終病死於房州。

而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同樣英年早逝。老二趙德昭,於趙光義登基四年之後,因為被趙光義訓斥,自殺而死。老四趙德芳,亦於趙光義登基六年後病逝。對於趙德芳的死,史書上僅僅給出了“寢疾薨”三個字的記載,並沒有更詳細的死因記載。

就這樣,等到趙光義去世的時候,當年金匱之盟上所記載的另外幾人,都已經提前離世。如此一來,趙光義自然也就只能傳比特給自己的兒子了。

總之,趙匡胤去世後,之所以會由弟弟趙光義即位,其實並不是因為趙匡胤主動傳比特,而是因為趙匡胤之前沒有立太子。加上之前早有兄終弟及的傳統,而趙光義當時又是宋朝內部實實在在的二號人物,所以才順利即位,成為宋朝的第二任皇帝。

本文標題: 趙匡胤去世前並非沒有兒子,為什麼還是將皇位傳給了弟弟?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825612125732
相关資料
張九齡有哪些功績?為何歷史評估頗高呢?
因兩人同時姓張。張九齡在任職宰相期間他為人守正不阿、不趨炎附勢,不向徇私枉法,敢於直言上諫。在張九齡任職期間,安祿山因當時範陽節度使張守圭而進入到軍隊當中進行帶罪立功。而張九齡的兩個兄弟九章、九皋也被任命為嶺南道刺史,方便他們回家看望母親。
標籤: 張九齡 安祿山 歷史 唐朝 西漢 安史之亂
秦始皇統一文字前,各國之間的文字差异有多大?
秦系文字,適用範圍主要就是秦國。春秋時期,各國的文字差异其實還不是很大。所以,秦始皇便直接下令,統一六國文字。秦始皇統一文字,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標籤: 秦始皇 中國古代史 考古
唐玄宗選擇宰相的時候,為何都以張九齡為標準呢?
唐玄宗每天在聽大臣們凑事,感到非常疲倦,要打瞌睡時,他就看看張九齡,這樣就又精神起來了。所以,自從張九齡以後,唐玄宗對推薦為宰相的人選,都以張九齡為標杆,總是要問一問“風度得如九齡否?”,也就是說,自張九齡之後,唐玄宗對宰相的儀錶和氣質是非
標籤: 唐朝 歷史 西漢
安史之亂後,唐玄宗為何要給張九齡掃墓呢?
張九齡少即有才,二十歲即考中進士,在唐代,“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所以,這個成績是很罕見的。張九齡初為校書郎,遷左拾遺,又遷員外郎。當時,宰相張說十分看中他,昇他為中書舍人。可以說,在仕途上,張說絕對是張九齡的貴人,張九齡對張說自是尊敬
標籤: 張九齡 安史之亂 唐朝 歷史 玄宗 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