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狀元很難考上嗎古代考試難度和現在難度差距有多大

古代狀元作為科舉考試第一名,狀元很難考嗎?古代狀元和現代狀元有什麼差別?這四個級別和現在的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四級教育差不多。因為考試的難度遠比現在的考試難度高。童生試有三個級別,每個級別有四五場考試,每場考試有四五門課。會試是在京城舉行的,每三年一次。殿試的考試時間和會試是有關聯的。

對古代狀元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古代狀元作為科舉考試第一名,狀元很難考嗎?古代狀元和現代狀元有什麼差別?現代狀元能不能考上?

科舉制是在隋朝的時候出現的,隋文帝改變之前按門第出身選拔官員,改用才學高低作為錄取的標準。這開創了一種新的官員選拔標準。當然,隋朝雖然開創了科舉制,但由於隋朝存在的時間很短,還沒有來得及推廣這種制度就滅亡了。唐代建立後,對於隋朝建立的很多制度都很好的繼承,其中就有科舉制。

唐代對科舉制的貢獻還是比較大的。唐代時科舉考試分為文舉和武舉兩部分。每一部分考試的內容越來越細化。而且考試的時間有定期和不定期兩種,錄取的標準和過程都有詳細的規定。總的來說唐代對科舉制的貢獻不輸於隋朝。唐代之後的王朝,都繼續沿用這種制度,一直到清代末期廢除。

我們今天主要看一下清代時期的科舉制,因為科舉制發展到明清時期,已經非常成熟了。而且科舉制也成為了朝廷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由於清代距離現在非常近,所以我們瞭解的也越詳細。還有就是清代的科舉錄取人數相對較多,這樣難度也降低了點。雖然是這樣,難度還是非常高。當你完全瞭解清代的科舉制之後,你就瞭解有多難了,也就瞭解在清代考中狀元是什麼概念了。

清代的科舉考試分為四個部分。童生試、鄉試、會試、殿試。考過了童生試就能成為秀才。考過了鄉試就能成為舉人。考過了會試就能成為貢士。考過了殿試就能成為進士。這四個級別和現在的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四級教育差不多。我們可以這麼理解,也確實是這個意思,但是難度卻有是天差地別。要瞭解我們現在已經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這在古代相當於人人都考過了鄉試,都成為了舉人。想想就瞭解是絕對不可能的,要不然古代就亂套了。

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的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的。一般來說捕快及後代、妓女及後代、商人及後代、媒婆及後代等等,這些人都是沒有資格參加考試的。這些行業被稱為下九流,在封建社會是受到歧視的。看完這個是不是發現,家裡有做生意的、演員的之類的,就和科舉無緣了。除了這些行業的人不能參加考試,還有就是身體有殘疾的不能參加。比如耳聾、毀容、瘸子、駝背等,這些都是沒有資格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絕對是胡扯的,因為羅鍋就沒有資格殘疾考試。這樣的話就有非常多的人沒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

不過如果你有資格參加考試的話也不要高興,因為這只是個開始,還沒有到考試的。因為考試的難度遠比現在的考試難度高。

先看一下童生試有多麻煩。之所以叫童生試是因為參加考試的考生都統稱為童生,不論年紀大小都是這個稱呼。看這個稱呼就能發現和現在小學生的意思差不多。童生試沒有什麼特別的限制,一般的讀書人都是可以參加考試的。童生試還是比較複雜的,不是說考一場就行了。童生試有三個級別,每個級別有四五場考試,每場考試有四五門課。現在想想差不多是50到70場考試。,這70場考試必須都過童生考試才算正式考過。

看到這裡我們能發現,既然是考這麼多次試,肯定不止是每場寫一篇作文這麼簡單。總的來說,童生每個級考的內容有八股文、詩賦、策論等,現在是不是明白,古代考試不僅僅是八股文,內容還是非常豐富的。當然,童生試不是說你考過就能接著考下一場了。童生試的最低級別是縣試,一年舉行一次,在每年的二月份進行。考過的話才能進行下一步,也就是府試,相當於現在去市裡面考試。這個也是一年一次,在每年的四月份舉行。府試過了之後就可以參加院試了,這個是在省裡面舉行的,級別更高一點。當然,由於級別高,這個舉行的頻率也沒有這麼高,是三年舉行兩次,也有的是三年舉行一次。

看完童生試我們就能出來,順利的狀況下,也要一年的時間才能考中秀才。如果不順利的話,多少年的都有。任何王朝對考生都沒有年齡限制,只要你願意可以隨便靠。

如果你考中了秀才,恭喜你,你能進入下一輪考試了,也就是鄉試。鄉試並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能隨便考的,是有一定的門檻的。一般來說,參加考試的人比如要去縣裡、府、省之類的學堂裏上學。說白了就是證明你是這裡的學生,你可以去這裡報個名,不在裡面上學也可以,和掛職差不多。除了上學,考試之前,生員與監生、蔭生、官生、貢生,經科考、歲科、錄遺合格之後,就能參加考試了。一般狀況下,這些都是沒有什麼問題,和現在考前體檢差不多。

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在各個省進行,一般來說是在八月份舉行的。歷朝歷代對鄉試這個級別還是很重視的,鄉試的主考官都是皇帝指定的,一般都是翰林或者學士之類的。鄉試考試共分三場,每場考三日,三場都需要提前一天進入考場。也就是說一場考試一共是四天。這四天的時間裏,考生只能在考場裡面呆著,不能外出的。所以考試之前一定要準備好吃喝拉撒所有的東西。沒準備好這些的話,光是在裡面待四天,一般人都扛不住。監考官只是負責監考,考試只要不作弊,在裡面出現任何狀況監考官都不用管。如果你考試出現疾病的話只能聽天由命了。這一點可以說非常不人性化。

鄉試的內容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簡單的說就是考四書五經和八股文。就是考幾本書的內容和寫一篇文章。難的說就是四書文、五言八韻詩、五經文以及策問。而且要求非常多,必須按照一定的模式來寫。要是离题的話就別指望能考過了。之所以這樣,就是為了控制人們的思想。順利的話,一年就能考過,不順利的話就不用說了,很多人一輩子都考不過。考過之後就能成為舉人了,這樣也就有資格參加下一場考試,也就是會試。

會試是在京城舉行的,每三年一次。古代交通不便,如果路途比較遠的話,去京城參加考試時間非常久,有的都要提前一年左右出發。當然,去京城不僅是時間長這麼簡單,還有就是花費比較高。即使是現在,你步行去北京的話也需要很多錢。所以很多影視作品裏寫有些書生沒錢去京城考試,這並不是杜撰,而是很常見的現象。不過對於會試是幾乎不會出現的,因為考過鄉試成了舉人之後,都還是比較有錢的。根本不缺這點路費。

會試在二月份或者三月份舉行,所以也叫春闈。考試的內容和鄉試一樣,也是四書文、五言八韻詩、五經文以及策問,要求也都差不多。一共三場,每場三天,提前一天進考場。進去之前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考完之後,當月就能出結果了,這個和現在高考、中考出成績差不多,效率還是非常高的。考過之後,就能成為貢士了,然後也就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的最後一步——殿試。

殿試之所以叫殿試,是因為是皇帝親自主持的,在大殿裡面舉行。所以參加考試的人就有機會見到皇帝了。殿試的考試時間和會試是有關聯的。是在會試考試結束之後的下個月進行,也就是三月或者四月份進行。之所以和會試離得這麼近,也是方便考生參加考試。只要你考中貢士了,就能立刻進入下一次考試了,還是比較節約時間的。由於和會試時間是一起的,所以也是三年一次。

由於是皇帝監考,所以殿試的考試內容很少,考試的時間也非常短。殿試考試只有一天時間,從清晨到日暮。考試的內容只有策問,考前檢查之後就可以領試卷考試了。所謂的策文也就是對經書上的內容或者政事進行出題。當然題目有時候只有兩三百字,有時候長達上千字。一般來說,考生寫的答案都是兩千字左右,這個是最佳的結果。

殿試結果出來的還是比較快的。考中之後分別三個級別;一甲,也叫進士及第,一共只有三個人,分別是稱為狀元、榜樣、探花。二甲,也叫進士出身,占錄取人數的三分之一。三甲,也叫同進士出身,占錄取人數的三分之二。高中一甲的人皇帝當場賜官的,二甲和三甲要再考一遍,成績靠前的可以賜官。

看到這裡我們能發現,狀元終於出現了。花了這麼長時間,終於考中狀元了。可以說三年才出了一個狀元。事實上,這不僅是時間週期長這麼簡單。錄取比例也非常低,我們看一下各個階段的考試錄取比例就瞭解了。

童生試是最低級別的,考過就是秀才。清代一共存在276年,共出現了46萬名秀才。平均一年出現1666個秀才。我國現在是1300多個縣,一個縣一個文科狀元、一個理科狀元,共有2600多個狀元。這樣看的話,秀才比縣狀元難度差不多大一倍。現在瞭解範進為何一直都是秀才了吧,《武林外傳》裏的秀才是什麼概念了吧。

再看一下會試,這個是科舉裏最難的考試。舉人的錄取率非常低,一般只錄取考生的2%,也就是50個人只錄取一個。正常情况下,每個省一年也就只錄取幾十人,最多的話也不過上百人。說真的,清代北大在各省的錄取人數都比這個高,這樣看的話,想要考中舉人真的需要很大的天賦。

第三看一下院試,這個錄取的比例還是很高的。貢士的錄取比例相對來說高一點,差不多是150萬人中有一個是貢士,按照現在的比例,全國應該有1000多個貢士。看起來很少,但是舉人本來就很少,所以舉人考中之後,再考貢士還是很簡單的。難度比考舉人容易點。

最後看一下殿試。殿試的錄取比例就是更低了,唐代時一次殿試最多只錄取幾十人,一般也都是二三十人,平均一年錄取十個人左右,這個比省狀元還難。當然,唐代之後比例高一點。清代的時候,一次錄取幾百人,正常都是三四百人,少的話幾十人也有。考中貢士之後,很多都是可以考中進士的。其實平均下來,也就是一年最多一百人,但這個比例也非常低。

現在我們再看一下回到古代稱為狀元的可能性吧。簡單的說,人家是三年才出一個狀況,要在所有的考生中脫穎而出。光是看這句話就瞭解難度有多高了。很多人覺得難度這麼高,古人或許就不熱衷於考試了。其實,但凡有條件的,還是喜歡參加科舉考試了。因為一旦考中了,好處非常多,比現在的狀元多得多。

光是童生試的秀才,見到縣太爺就不用下跪了,而且犯罪也不能用刑,這個還是不錯的。舉人就更厲害了。考中舉人意味著有做官的資格,一旦縣裡面有空缺,就能直接做縣官了。即使不做官,縣裡面的事物,縣官也要和舉人一起商量的。而且國家每年還給舉人的俸祿,除此之外,舉人還不用交稅,服勞役等。舉人的生活還是不錯的。至於貢士、進士就更不用說了,那都絕對能做官,而且明清時期,很多高官都是通過科舉途徑升遷上去的。也就是說,考中進士之後,當大官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清代的大學士、總督、巡撫、尚書等很多都是科舉出身的。

也正是因為有這麼多好處,所以古人才一直參加科舉。反過來說,正因為有這麼多人參加,競爭才會這麼大。現在想想,回到古代做狀元確實不錯,不過概率也幾乎沒有。畢竟競爭的激烈程度遠遠超出我們想像。

資料標籤: 秀才
本文標題: 古代狀元很難考上嗎古代考試難度和現在難度差距有多大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754621142337
相关資料
李自成免了老百姓三年賦稅,他軍隊吃什麼?
所以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賦」政策,並不是他假慈悲,也不是他假惺惺的裝好人。至於說李自成的軍隊吃什麼。這便是李自成軍隊除劫富濟貧外的又一個收入來源。李自成為了教訓吳三桂,也為了拿下山海關,掌握主動權,一面繼續追贓助繳,一面親率大軍攻打山海關。
標籤: 李自成 明朝 朱元璋
如果努爾哈赤崛起於明初時期,遇到朱元璋的他會是什麼下場?
反觀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前夕,他的實力應該算是最强了,卻在小小的寧遠城下栽了大跟頭。如果努爾哈赤碰到善於野戰的明初軍隊,那是毫無勝算的,可能僅僅依靠李文忠的快速突進,就可以直接覆滅後金。假如朱元璋對陣努爾哈赤,朱元璋或許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標籤: 努爾哈赤 朱元璋 明朝 歷史 陳友諒 寧遠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古代狀元為什麼不願意娶公主
歷史上的新科狀元本就有著大好前程,若是因為娶了公主,反而會為自己仕途增添障礙,囙此,狀元非常不願意娶公主。
標籤: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古代公主究竟在害怕什麼她們為什麼不願意和親
還有就是古代的公主都不喜歡那裡的男人,她們不怕和丈夫之間沒有愛情而是嫌弃他們非常粗魯。因為嫁過去之後,她們成了別人的“妻子”。而且這種妻子與丈夫的關係很一般,他們的聯姻都是有政治目的的。因為古代的交通十分不便利,而且和親之路路途遙遠,只能靠
標籤: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