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殺三士講的是什麼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的一則成語,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五》,表示用計謀殺人。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這首漢樂府,咏的便是“二桃殺三士”的故事。02二桃殺三士我們來看看晏子設的這個局。這就是著名的“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最終,晏子略施小計,將三人滅之,為齊景公解除後患。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的一則成語,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五》,表示用計謀殺人。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諸葛亮(據傳)《梁甫吟》: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裏。裏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這首漢樂府,咏的便是“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讓我們還原歷史,看看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晏子是如何化解這場危機的。

01功高蓋主,晏子生計

晏嬰,史稱晏子,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晏子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50多年,是一名富有遠見卓識的人才。“晏子使楚”是廣為流傳的佳話,他的聰明睿智、能言善辯不禁讓現代人為之欽佩。古人對晏子的評估很高。

蘇軾:賢哉晏平仲,事君不以私。

王夫之:管仲、晏嬰,功書並作。

正是這樣一比特人才,位居三朝元老,為齊國江山鞠躬盡瘁。

春秋戰國時期,齊景公帳下有三比特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此三人雖為大將,但都有居功自傲之戾氣,長此以往,齊景公唯恐內亂,影響江山社稷之安委,實為大患。怎麼辦,齊景公讓聰明的晏子為其想辦法,看怎麼“和諧”(不動聲色地處死)了他們。晏子一生聰明,處理這三比特,肯定也不在話下,而且手段非常高明。

02二桃殺三士

我們來看看晏子設的這個局。

一天,魯昭公來訪,齊景公命晏子摘取名貴的“萬壽金桃”宴請魯昭公。晏子摘來了六枚金桃,齊景公和魯昭公各食一枚,晏子和景公的寵臣叔孫婼各食一枚。剩下兩枚,晏子建議讓眾臣自述其功,功勞最大的兩位可以吃到這兩枚桃子。面對兩個嬌豔欲滴、異香撲鼻的大桃子,三個勇士早就饞涎欲滴了。

故事畫:二桃殺三士

公孫捷搶先上來說:“想當年主公在桐山打獵,被猛虎圍困,是我力劈猛虎,救下主公,這功勞够大吧!”景公稱:“大”,於是賜酒賜桃。

古冶子急忙上前說:“我曾經保護主公過黃河,河中老鱉掀起巨浪,是我跳進黃河,斬殺老鱉,才使主公轉危為安。這功勞算大嗎?”景公說:“大”,於是賜酒進桃。

這時田開疆大步上前說:“我曾奉命攻打徐國,斬殺名將,俘獲五百餘人,威震諸侯,徐國、郯國、莒國等國君畏懼,一起推舉主公為盟主,成就齊國霸業。這樣的功勞有資格吃桃嗎?”

晏子說:“田將軍的功勞,要十倍於他們兩位。可桃已經沒了,明年再給你補上,怎麼樣?”景公也說:“你的功勞最大,可惜你說得太晚了,以致於掩掉了你的大功,太可惜了!”

田開疆說:“斬鱉打虎,都是小事。我跋涉千里,血戰成功,反而不能吃桃,在兩國君臣面前受辱,還有什麼臉面活下去!”說完拔劍自刎。

公孫捷大驚,說道:“我等微功而食桃,田君功大,反不能食。田君已死,我有何面目生存!”於是也拔劍自刎。

古冶子見狀,大聲道:“我們三人情同兄弟,發誓同生共死。現在他們二人已死,我怎忍心苟活於世上?”說完也拔劍自刎了。

這就是著名的“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03殿上君王堂下臣

自古以來,要說上得了戰場、出入得了廟堂的,不在少數,但總的來說,逞匹夫之勇者還是眾多。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就是其中的三比特。

自古“殿上君王堂下臣”,無論什麼時候,作為一名臣子都要認識到自己所處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三比特英勇無比自不必說,但他們不講禮儀,自恃功高,目中無人。此等人物就是武功再高,又怎樣呢,做出叛逆之事也是分分鐘的事情。如果說武功可以,傻得可愛也行,但這三比特做事太出格,沒有把文武群臣放在眼裡,更沒有把帝王放在心上,這就是他們的死穴和大忌。

最終,晏子略施小計,將三人滅之,為齊景公解除後患。計是小計,但晏子的智慧確實難以企及。

讀史可以明鑒,知古可以鑒今,我們在品讀歷史的時候,往往為這樣的英雄感到惋惜。騎馬打天下,他們是一等一的功臣,他們征戰沙場,他們有著壯士一去不復還的情懷和對國家的一腔熱血。然而,當你的“過”有朝一日掩蓋了“功”的時候,或者得意忘形、忘乎所以的時候,那麼統治階級絕不會對你心慈手軟。因為他們手裡的皇權是不容挑釁的,他們自己的威嚴是不可觸犯的,站在江山社稷立場上,都會刀刃相見,只是有的在明處,有的在暗處而已。

資料標籤: 歷史 宋朝 齊景公
本文標題: 二桃殺三士講的是什麼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750228670193
相关資料
明神宗三十年不上朝,怎麼沒人造反呢?
明朝的萬曆皇帝可以說是歷史上的一個另類,他竟然連續三十年不上朝,但權力還牢牢握在他手裡,也沒人造反,他是怎麼做到的?萬曆皇帝前五年進行政治改革,後五年進行經濟改革。萬曆三十年不上朝,但是不代表不理政。囙此,即使萬曆皇帝三十年沒有上朝,朝廷依
標籤: 萬曆皇帝 明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張居正 明朝歷史
在古代明朝從無出現後宮幹政之事,原因是什麼?
然而,唯獨明朝沒有出現過太后專權現象,這又是為什麼呢?朱元璋在大明立國之初,便留下了後宮不得幹政的祖訓,終明一朝,此制度始終未曾打破。這對明朝後妃乃至民間女子的思想形成了極大影響。如上所述,由於以上四點原因的限制,明朝後宮幹政難度極大,更不
標籤: 明朝 明朝歷史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朱元璋 明成祖
唐昭宗李曄為何在歷史上“籍籍無名”?
唐昭宗李曄為何在歷史上“籍籍無名”?同年年底李儇繼位,李曄則被封為壽王。唐僖宗匆匆逃往四川,後在好不容易重回長安後因顛沛流離而撒手人寰。國不可一日無君。由此許多朝臣推舉唐懿宗的第六子吉王李保繼位,認為論年紀論才德他都是最合適的。
標籤: 李曄 宦官專權 唐朝
漢中之戰前曹操準備很充足,為何還是失敗了呢?
在與劉備的漢中之戰裏夏侯淵更是戰死,讓曹操悲痛欲絕。漢中之戰前夕正是劉備志得意滿之時,彼時荊州由關羽坐鎮,整個益州都在劉備的掌控之中,幾乎與曹操並駕齊驅。戰爭勝利之後劉備馬上進位為漢中王,氣勢甚至超過曹操,大有一統天下的勢頭。除此之外劉備在
標籤: 曹操 漢中 劉備 漢中之戰 三國人物 曹操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