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五國伐齊前後齊國的國力有何變化?

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長平之戰和五國伐齊,可以稱之為重要的轉捩點。在五國伐齊之前,戰國七雄呈現出秦國、齊國兩强並立的格局。對此,在筆者看來,長平之戰後趙國能恢復元氣,五國伐齊後齊國卻一直衰落,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而這,顯然是田單複國之後,齊國依然無法恢復元氣的重要原因。

在戰國歷史上,齊國和魏國一樣,都有屬於自己的輝煌時期,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戰國(西元前475年—西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之後的時期。經過春秋時期(西元前770年―西元前476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减少,西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消滅智氏,三家分晉,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西元前221年,秦國滅齊國,一統六國,標誌著戰國時代的結束。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長平之戰和五國伐齊,可以稱之為重要的轉捩點。在五國伐齊之前,戰國七雄呈現出秦國、齊國兩强並立的格局。

不過,在五國伐齊之後,齊國就一直衰落下去了,不僅無所作為,也成為了秦滅六國中,難度最低的一個諸侯國。而就長平之戰來說,同樣改變了趙國的命運。在長平之戰前,趙國的兵馬實際上能够和秦國一較高下的。但是,在長平之戰後,趙國卻失去了和秦國爭奪天下的資格。當然,在長平之戰後,趙國依然是秦國一統天下的重要阻礙。那麼,問題來了,長平之戰後趙國能恢復元氣,為何五國伐齊後,齊國卻一直衰落呢?

首先,對於趙國來說,長平之戰可謂重創,而就齊國來說,五國伐齊,同樣是巨大的打擊。但是,遭遇了類似的重創之後,趙國和齊國的表現卻截然不同。就趙國來說,在長平之戰損失45萬大軍之後,聯合魏國和楚國打贏了邯鄲之戰,讓秦國損失了20萬大軍。對於邯鄲之戰的失利,直接延后了秦國一統天下的行程。並且,在戰國後期,李牧又多次率軍擊退了秦國的進攻,這意味著長平之戰雖然重創了趙國,卻沒有讓趙國一直衰落下去,也即趙國恢復了元氣。

與此相對應的是,五國伐齊之後,雖然齊國成功複國,卻在戰國時期失去了存在感,不管是合縱攻秦之戰,還是各個諸侯國之間的戰役,基本上都沒有齊國的身影了。更為關鍵的是,在秦滅六國之戰中,其他五國幾乎都是全力抵抗,唯有齊國不戰而降。對此,在筆者看來,長平之戰後趙國能恢復元氣,五國伐齊後齊國卻一直衰落,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長平之戰雖然讓趙國受到了重創,但是,這場戰役基本上爆發於趙國的疆域之外,也即在原先韓國的上黨郡一帶。而就五國伐齊來說,則讓齊國損失了70多座城池,只剩下即墨和莒這兩座城池沒有被樂毅率領的燕軍佔據。

在五國伐齊時,五國聯軍先是濟西之戰中重創齊國大軍,等到齊國主力被消滅之後,燕國大軍在樂毅指揮下單獨追擊敗逃之敵,一直追到齊國都城臨淄。齊閔王見臨淄孤城難守,就逃跑到莒邑並據城固守。樂毅單獨留下來帶兵巡行佔領的地方,齊國各城邑都據城堅守不肯投降。樂毅集中力量攻擊臨淄,拿下臨淄後,把齊國的珍寶財物以及宗廟祭祀的器物全部奪取過來並把它們運到燕國去。樂毅留在齊國巡行作戰五年,攻下齊國城邑七十多座,都劃為郡縣歸屬燕國,只有莒和即墨沒有收服。

對此,在筆者看來,因為疆域基本上都被燕國佔據了,這導致齊國的財富也被燕國洗劫一空。而這,顯然是田單複國之後,齊國依然無法恢復元氣的重要原因。對於齊國臨淄等城池的珍寶,無疑是齊國數百年來積累的,可是這些珍寶財富,都被樂毅奪取了,並運到了燕國。在此基礎上,齊國複國之後,因為財富上的匱乏,自然難以重建一支精銳的部隊,也就難以繼續和戰國七雄的其他諸侯國爭霸了。而就趙國來說,長平之戰並沒有讓趙國本土被秦國攻佔,這顯然是趙國可以恢復元氣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長平之戰後,趙國依然人才濟濟,可是,就齊國來說,卻面臨著人才匱乏的問題,這是二者命運走向不同的重要原因。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趙孝成王六年元月,秦聚兵約五十萬人,分兵三路,左路司馬梗率軍進攻趙之太原,取之,以牽制趙北方主力使不得南下;右路約十萬增兵南陽,以拒魏楚聯軍;中路軍約三十萬人,直取趙之邯鄲。七、八月間,趙之武安、皮牢,兩座趙都唯一可依賴的戰畧屏障被秦攻破。次年十月秦圍邯鄲。

在邯鄲之戰中,趙孝成王重用廉頗等人,而平原君趙勝則向魏國和楚國求援。在趙國、魏國、楚國三國聯合之下,最終打贏了邯鄲之戰。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長平之戰中被趙括取代的廉頗,被趙王重新任用相國並封為信平君,於趙孝成王十五年破燕軍;十六年圍燕都;二十一年取魏繁陽。在廉頗離開趙國之後,趙國還擁有龐暖、李牧、司馬尚等名將。其中,龐暖組織了最後一次合縱攻秦之戰,而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則在宜安之戰等戰役中重創秦國大軍。

最後,囙此,在筆者看來,長平之戰後,趙國君臣齊心協力,不僅避免了被秦國立即消滅的命運,還成為秦國一統六國道路上的重要阻礙。而就齊國來說,則在五國伐齊後失去了聲音。西元前279年,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繼位,田單使用反間計,使得樂毅被廢除職務,燕惠王改派騎劫代替樂毅為將領,樂毅被迫出奔趙國。田單組織反攻,以“火牛陣”大敗燕軍,收復失地,三月而複國。齊雖複國,但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抗衡。囙此,對於田單這位名將,顯然應該受到齊國君主的重用。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因為受到齊國君主的猜忌,田單最終離開了齊國,投奔到了趙國。而在失去田單這位名將之後,齊國的衰落可謂難以挽回了。

西元前265年,齊襄王死後由其子田建即位,由母親君王後輔政。西元前249年,君王後逝世後,王后的族弟後勝執掌大權。後勝為人貪婪,在秦國不斷賄賂之下,齊王建聽信了後勝的主張,對其餘五國袖手旁觀,也不加强戰爭的準備。在此基礎上,西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在滅亡韓、趙、魏、楚、燕五國之後,以齊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命王賁率領秦軍伐齊,齊軍面對秦軍突然從北面來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齊王建出城投降,齊國滅亡。同年,秦國一統天下,在齊地設定齊郡和琅邪郡。對此,你怎麼看呢?

本文標題: 戰國時期五國伐齊前後齊國的國力有何變化?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745852664650
相关資料
在古代太后是什麼地位?她對皇帝的影響有多大?
直到後來武則天下詔還政於李旦,李旦知道自己的母親是什麼樣的人,她的讓位沒有誠意可言。自己兒子在位時,她便緊緊掌控朝政,以至於同治皇帝長期處於壓抑的狀態。很多都是躲在權力鬥爭的幕布之後,對皇帝進行控制。
標籤: 歷史 漢朝 唐朝 呂雉 中國歷史 武則天
孫權晚年為什麼逼得陸遜鬱鬱而終?
孫權為何逼得陸遜鬱鬱而終?孫權稱帝後,特地為陸遜設立了一個“上大將軍”的職務,位在三公之上。可惜的是,孫權“變心”了,陸遜在他的不斷斥責聲中鬱鬱而終。陸遜之死的直接原因,是孫權受到楊竺的蠱惑,並非真心逼死陸遜。這就是孫權力不從心的地方,也是
標籤: 陸遜 孫權 三國人物 三國 孫和 顧承
奪門之變發生時朱祁玉在幹什麼?為何沒有封锁?
七年之後,明代宗朱祁鈺病重期間,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明英宗朱祁鎮成功復辟。那麼,面對明英宗的復辟,朱祁鈺為何卻無力封锁?
標籤: 奪門之變 明景帝 明朝 正統皇帝 歷史 於謙
古代對女子貞潔看的那麼重寡婦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
古代寡婦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而且讓人感到驚訝的是,古代的貞節牌坊高達幾千上萬個,由此可見古代的女性受到那些封建思想的毒害之深。而且通過查閱《史書》,我們可以瞭解,在古代的寡婦中,年齡最小的才十五歲。不光如此,在一部描寫記錄古代女性的文獻《列
標籤: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