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人們都有什麼風俗?苗族風俗習慣簡介

苗族的服飾在各地各有其特點。苗族的建築在各地也有很大差別。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財產由男子繼承,主婦在家庭中享有較多的權力和地位。苗族婦女有婚後“不落夫家”的習俗,特別在黔東南至今仍有保留。

苗族的服飾在各地各有其特點。黔西北、滇東北的苗族男子穿帶有花紋的麻布衣服,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對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長褲,束大腰帶,頭纏青色長巾,冬天脚上多纏裹綁腿。古代苗族男子都蓄長髮,挽椎髻於頭頂,插木梳或發針,戴耳環、手鐲、項圈等飾物。至清代末期,他們已不再蓄髮挽椎髻,有的改梳長辮子。各地區苗族婦女服飾差異較大,式樣約幾十種之多,但大多數地區婦女穿大領對襟短衣和長短不同的百褶裙,有的長及腳面,有的短至腿根,僅七、八寸長。湘西,貴州松桃、凱裡,廣西大苗山,湖北宣恩等部分地區苗族穿大襟右衽上衣,下著寬脚褲。

湘西苗族的上衣無領,衣袖和褲腳繡有寬大花邊,頭纏格子布或青布頭巾,戴耳環、項圈、手鐲等飾物。苗族婦女的頭飾式樣繁多,挽髻於頭頂,配上各種式樣的包頭帕,有的包成尖頂、圓頂,有的把頭髮繞在支架上高豎於頭頂上,別具風格。她們的盛裝以黔東南獨具特色,把銀飾釘在衣服上成“銀衣”,頭上戴著形如牛角的銀質頭飾,高達尺餘。

黔東南、湘西、海南島和廣西融水的苗族,主食大米,也有玉米、紅薯、小米等雜糧;黔西北,川南,滇東北的苗族,則以玉米、洋芋、蕎子、燕麥等主食。黔東南地區的苗族把糯米飯和蔬菜一起封存壇內,一、二個月後再取食的醅菜,是一種特具風味的酸醃菜。飲酒的嗜好十分普遍,凡遇婚喪、節日或親友來訪,都用酒招待賓客。

苗族的建築在各地也有很大差別。黔東南居民住木制平房和樓房。樓房一般為兩層,建築形式多為“吊腳樓”(即按山坡斜度豎樁,在樁上建築),屋頂為雙斜面。頂棚上層貯藏糧食、雜物,吊腳樓下堆放雜物或圈養牲畜。湘西和貴州松桃等地,採用木質結構、雙斜面瓦頂或草頂平房,每幢3~5間,“偏厦”作灶房或牲口圈。

過去,地主或富裕人家還築有庭院,並砌高牆或石碉圍護。雲南文山地區苗族居民住宅的牆壁多用竹條編織、外面糊上泥土的方法建造,屋頂為平形草頂。昭通地區的苗族居民多裝權權房”,即一種用幾根樹幹交叉搭糊,蓋上茅草,用樹枝或竹子編織、糊泥作牆的房屋。一般隔為兩間,人畜各一。海南島苗族住的是長而窄的茅草房,三間一幢,屋簷較長,簷下走廊是休息的地方。川南和黔西北的苗族多住士牆草頂或瓦頂的房屋。

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財產由男子繼承,主婦在家庭中享有較多的權力和地位。年老父母一般由幼子供養。有的地區,有父子連名的習慣,子名在前,父名在後,平時都只呼本名,不連父名。

由於受漢族宗法封建的影響,有的製定字輩、建立宗祠、修纂家譜。苗族青年男女婚姻比較自由,男女青年通過“游方”(黔東南)、“坐寨”(廣西融水)、“踩月亮”(雲南文山、楚雄)、“跳花”(黔中、黔西)、“會靚女”(湘西)等社交活動,自由對歌,戀愛成婚。

雲南楚雄等地有“靚女房”制度,以便擇配良偶。也有父母包辦婚姻的,一般通過親友撮合,講門當戶對。苗族婦女有婚後“不落夫家”的習俗,特別在黔東南至今仍有保留。有的地區苗族還有“還靚女”、“轉房”、“妻姊妹婚”等習俗。

本文標題: 苗族人們都有什麼風俗?苗族風俗習慣簡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503726043630
相关資料
苗族服飾簡介苗族女子的服飾有什麼特點
黔東南苗族服飾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保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著的服裝,繁複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准。除盛裝與便裝之分外,苗族服飾還有年齡和地區差別。這也是苗族服飾是
標籤: 苗族服飾 苗族 苗族節日 苗族刺繡 中國服飾 文化
苗族服飾文化苗族服飾有著怎樣的社會價值
苗族女性抽象的刺繡、蠟染圖案中反映和表現了她們的內心情感世界,同時表達了苗族女性對大自然的認識和瞭解及她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隨著苗族傳統工藝的衰落,精美的手工製作的苗族服飾越來越少,隨著老一代苗族會這種傳統工藝的人的離去,傳統的苗族服飾漸漸
標籤: 苗族服飾 苗族 文化 苗族刺繡 手工藝
苗族服飾文化苗族服飾的歷史發展與改變
根據苗學專家對苗族服飾類型的劃分,文山州的苗族服飾為幾何花衣披肩型的馬關式、邱北式和開遠式。
標籤: 苗族服飾 苗族 文化 藝術
苗族服飾苗族的盛裝和便裝有著怎樣的差別
盛裝雷山長裙苗族女子盛裝是由雄衣和石衽上衣發展演變而成。盛裝的各種圖案濃縮了苗族生活環境的景物,表現苗族婦女高雅的審美情趣。苗族服飾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雷山苗族服飾刺繡,其構圖、用色、繡技實為“三絕”。便裝雷山苗族服飾,歷來是用自紡自織自染的麻
標籤: 苗族服飾 苗族 苗族刺繡 手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