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的氈房和蒙古包的區別在哪裡

哈薩克氈房一般高3米左右,占地面積20-30平方米。蒙古包和哈薩克氈房最直觀的區別,就是看建築是圓形頂還是尖錐形頂,如果圓球形頂的就是蒙古包,而類似尖錐形的則是哈薩克氈房。整體來看,哈薩克氈房比蒙古包顯得要小巧,頂部要尖一些,而蒙古包下部是規整的圓柱型,上部是三角型。此外,哈薩克氈房的門一般都向東開,而蒙古包的門一般都向南開。

蒙古包呈圓形,一般高為3.3米至5米,其架設一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包的大小先畫一個圈,再沿著畫好的圓圈將哈那(即蒙古包的木制骨架,由2.5米長的柳條交叉編成)架好,再加上頂端的烏尼(即蒙古包頂端的傘形骨架,為3.2米長的柳條棍),接著將哈那和烏尼按圓形銜接在一起綁架好,然後在頂上和四周覆蓋一至兩層厚厚的毛氈,之後用馬鬃或駝毛擰成的繩子捆綁好,頂端開一“套瑙”,意思是天窗,可以起到排烟、通氣、照明、採光的作用,蒙古包就此大功告成了。

而氈房,在哈薩克語裏稱為“宇”,它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一般而言,哈薩克氈房分為大和小兩種,簡易的小氈房又稱為“闊斯”,它容易搭建,整體就是一個圓錐形,只不過在房牆數量上,有四塊、六塊、八塊甚至更多一些的區分。

大氈房就複雜得多。它一般由圍牆、房杆、頂圈、房氈和門組成。大氈房的上部是圓弧形,下部為圓柱形,頂部有天窗,覆蓋上活動的氊子,用於通風。大氈房最為複雜的部分是骨架結構,骨架結構部分又分為格架、支撐杆、頂圈和門四部分,格架又分為兩種式樣,一種是風眼式柵欄,排列稀疏且輕便,易於拆卸;另一種叫網眼式柵欄,格眼細密,結實堅固,可以抵禦大風,但相對笨重。

哈薩克氈房一般高3米左右,占地面積20-30平方米。四周是環形的氈牆,上面是圓形的屋頂。氈房的骨架是戈壁灘上的紅柳木做的,這種紅柳木堅固又極富韌性,能起到很好的支撐和固定作用。氈房的穹頂由幾十根撐杆搭成,屋架搭好之後再在圍牆和頂部鋪設毛氈。

氈房的骨架做好之後,還要在週邊加設一道彩色的牆籬,牆籬是一種有對稱花紋的草簾,是用同樣大小、長短和粗細的芨芨草編織而成的,這使氈房顯得更加漂亮、大方。另外,橫豎交錯成菱形的圍牆也是用紅柳木做的,連接的資料是牛皮繩和牛筋;門框和門用松木製作。

蒙古包和哈薩克氈房最直觀的區別,就是看建築是圓形頂還是尖錐形頂,如果圓球形頂的就是蒙古包,而類似尖錐形的則是哈薩克氈房。

整體來看,哈薩克氈房比蒙古包顯得要小巧,頂部要尖一些,而蒙古包下部是規整的圓柱型,上部是三角型。另外,哈薩克族人搭建氈房用的支杆是一頭彎的穹窿狀,他們將此彎頭綁在氈房的牆架上;而蒙古族人在搭建蒙古包時,用來支撐蒙古包圓形頂部的杆子兩頭都是直的,直接就搭架在牆架上,並且杆子數目要比哈薩克氈房用得多一些。此外,哈薩克氈房的門一般都向東開,而蒙古包的門一般都向南開。

結束語:蒙古包這樣的建築形式,易搭易卸易移動,適於牧民輪牧走場居住,其製作技藝體現了蒙古民族獨特的審美觀與高超的技能;而哈薩克氈房不僅攜帶方便,而且堅固耐用,住居舒適,並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點。

房內空氣流通,光線充足,深受哈薩克牧民喜愛,是哈薩克先民在早期艱苦遊牧生活中經濟實用的重要創造,二者都凝聚了先人高度的生活智慧。

資料標籤: 蒙古包 哈薩克族
本文標題: 哈薩克族的氈房和蒙古包的區別在哪裡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501962071185
相关資料
哈薩克族喪葬文化哈薩克族葬禮有何習俗
哈薩克人的喪葬儀式基本上是按照伊斯蘭教的儀禮進行的。贖罪儀式結束後,將靈柩抬到屋外,舉行“加納紮”儀式。伊斯蘭麻紮,也就是漢族所說的墓地,伊斯蘭哈薩克族是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其喪葬禮儀基本按照伊斯蘭教的禮儀進行,哈薩克族實行土葬。人去世後,
標籤:
哈薩克族服飾文化哈薩克族服飾有何特點
哈薩克族的是以草原遊牧文化為特徵的民族,服裝便於騎乘,其民族服裝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製作,反映著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點。哈薩克族男子的服飾大都寬大而又結實,主要用牲畜的皮毛做衣料,便於騎馬和放牧。哈薩克族婦女的裝潢也是絢麗多彩,一
標籤: 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的宗教信仰是啥?有何歷史意義
哈薩克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信仰和伊斯蘭教。哈薩克族相信萬物有靈,因而天、地、日、月、星宿、水火都成為崇拜的對象。人若死後,靈魂不滅,所以祖先崇拜在哈薩克族也有很大影響。15世紀始,哈薩克族皈依了伊斯蘭教後,薩滿教在活動中也採用了伊斯蘭教的
標籤: 哈薩克族 文化
哈薩克族氏族恩陽過春節的?都有啥習俗
納吾魯孜節,即哈薩克族春節,“納吾魯孜節”哈薩克語為“辭舊迎新”之意,按照哈薩克族的古代曆法,這個節日表明新年春節來臨了,哈薩克族人民將從這一天開始的月份叫做“納吾魯孜”。哈薩克族熱情好客,待人真誠。拋撒“包爾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薩克族的
標籤: 哈薩克族 春節習俗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