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文化巧奪天工的土族刺繡藝術

在青海高原的東部山區,勤勞、樸實的土族婦女世世代代傳承著古老傳統的民族刺繡藝術,她們的刺繡技藝精湛,做工精細,巧奪天工。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各級政府、文化部和有關人士,對土族盤繡作了大量的發掘、搶救、繼承和保護工作,古老而獨特的土族盤繡又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盤繡是土族刺繡中最主要的繡法,是土族婦女一生的必修課。盤繡也是土族獨有的一種繡法,複雜巧妙,彙集著古老土族文化的深刻內涵。在青海高原的東部山區,勤勞、樸實的土族婦女世世代代傳承著古老傳統的民族刺繡藝術,她們的刺繡技藝精湛,做工精細,巧奪天工。

土族曾是一個馬背上馳騁的民族,勇士們披堅執銳,也一定少不了盤繡品的裝潢,厚實耐用的盤繡品符合了青海高原將士們出擊殺敵時的軍備需要。進入農耕時代後,盤繡品上的花草鳥禽圖案,是土族人對田園生活的描述,反映出他們祈願風調雨順,生活美滿的心理。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各級政府、文化部和有關人士,對土族盤繡作了大量的發掘、搶救、繼承和保護工作,古老而獨特的土族盤繡又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據考古發現,在青海省都蘭縣發掘出的土族先祖吐谷渾墓葬中就有類似盤繡的盤繡品,由此可以推知,在西元四世紀左右,盤繡技藝已經發軔。土族盤繡在一千多年的傳承中,形成了獨有民俗學、美學等多種價值。

青海省互助縣的土族盤繡具有濃郁的民族氣息,其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繡法多樣。主要表現在對服飾的精心裝潢上,土族人的頭飾、衣領、衣胸、辮筒、腰帶、圍肚、鞋襪以及枕巾、針紮、荷包、烟袋、背包等都有盤繡。具有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

盤繡用料考究,加工精細,以黑色純棉布做底料,再選面料貼上。盤繡是絲線繡,有紅、黃、綠、藍、桂紅、紫、白等七色繡線,繡時一般七色俱全,配色協調,鮮豔奪目。

土族盤繡由於精工耗時,繡品經久耐用。土族盤繡應用十分廣泛,民間盤繡非常活躍。時至今日,土族婦女從頭到腳用盤繡裝扮,看上去花枝招展,如仙女下凡一般。

盤繡的針法十分獨特,操針時同時配兩根色彩相同的線,一作盤線,一作縫線。盤繡不用棚架,直接用雙手操作,繡者左手拿布料,右手拿針,作盤線的那根線掛在右胸,作縫線的那根線穿在針眼上。上針盤,下針縫,一針二線,雖費工費料,但成品厚實華麗,經久耐用。盤繡的圖案構思巧妙,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包括法輪(土語稱為“擴日洛”)、太極圖、五瓣梅、神仙魁子、雲紋、菱形、雀兒頭、富貴不斷頭、人物、佛像等幾十種樣式。

資料標籤: 土族 文化 藝術 手工藝
本文標題: 土族文化巧奪天工的土族刺繡藝術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500271685410
相关資料
土族習俗風格迥異土族婚禮習俗
納什金在堂屋門前唱《依姐》歌,並使勁擺動褐衫衣襟,新娘由其兄弟用白氈或紅氈抬著沿院裡的圓槽轉三圈後,出門上馬。“大出大進”的出嫁管道,納什金可以不唱《依姐》歌,穿戴一新的新娘,由其母親或姐姐陪著繞圓槽三圈後,出門上馬。伴娘當天隨送親隊伍回去
標籤: 婚禮 土族
東鄉族飲食東鄉族的日常飲食有什麼特色
與眾不同的東鄉族日常飲食東鄉族位於甘肅省,它有著自己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他們一日三餐,飯菜合一、多原料合烹是其飲食的顯著特色。東鄉族的陪客習俗也很有特色,男客人由男主人招待。東鄉族的肉食品東鄉族的肉製品特別是手抓羊肉很有特色。現在東鄉族人已
標籤: 雞尖 美食 手抓羊肉
土族有何傳統節日?土族人怎樣過節
春節是土族最盛大的節日。亦稱“觀經法會”,土族語稱“藍迦”。青海互助等地土族的民間盛會。青海互助土族的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過節。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日在縣府所地在威遠鎮舉行。節日這天,人們盛裝打扮,紛紛來到會場。每年農曆三月至六月,由巫師擇
標籤: 土族 傳統節日 文化
東鄉族飲食東鄉族的雞尾宴有什麼特點
別具情趣的東鄉族雞尾宴最近一直傳著一句話——“這世界只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那麼,你知道東鄉族的雞尾宴嗎?在東鄉族人看來,雞肉中最上的就是雞尖。由此可見,東鄉族雞尾宴是種十分嚴格和講究的習俗,它說明東鄉族人特別重視禮貌和自身尊嚴。
標籤: 雞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