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習俗撒拉族有著怎樣的特殊婚俗

撒拉族通行一夫一妻制。撒拉族的婚姻分說親、行聘、婚禮三個步驟。這是因為撒拉族人民長期受宗教和封建思想的影響,男女青年成婚,須由“嫂吉”(即媒人)作介紹,父母作主。

撒拉族通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在婚姻方面有幾種特點,一是男子有重婚、多妻的特權;二是男子有憑“口喚”離棄妻子的特權,即男子如果對妻子不滿意,只要說三聲“我不要你了”,就算宣佈離婚。而女子卻無權提出離婚;三是早婚現象很普遍。女9歲,男12歲,就要承擔婚嫁的“非日則”(神聖的天命)。從此,阿娜們不准出大門一步,只能整天待在閨房繡花或學做茶飯,等媒人登門說親。四是近親通婚的較多。解放後,這些情形幾乎都已改變。

撒拉族的婚姻分說親、行聘、婚禮三個步驟。“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這是撒拉族人形容青年男女婚姻的一句俗話。這是因為撒拉族人民長期受宗教和封建思想的影響,男女青年成婚,須由“嫂吉”(即媒人)作介紹,父母作主。撒拉人不論男女,均以做媒為榮,認為每成全一件婚事,就等於積了立一座“米那勒”(宣禮塔)的功德。在撒拉族當中,男家看中了誰家的靚女,首先邀來“嫂吉”,致意女家。女家父母應允後,還要請其親房叔伯俱至,其中舅舅的意見尤為重要。大家都應允後再由媒人向女家送訂婚茶一份和大耳環一對。茶葉是送給父母的,耳環是送給靚女的。當日,女家做“油攪團”請來親房叔伯與媒人同吃,表示婚事己定,决無反悔,並當場議定聘禮。雙方商定後,媒人帶著餘下的”油攪團“,送給男家,作為覆命。

撒拉人不論男女,均以做媒為榮,認為每成全一件婚事,就等於積了立一座“米那勒”(宣禮塔)的功德。訂親時,男方先給阿娜送一對耳環,表示“系定”,不再許他人,幾天後再送去一條圍頭的黑紗巾,算正式訂親。訂親全由父母做主,但必須征得近親們的同意,其中阿舅的意見尤為重要。

送彩禮時,聲勢雖大,禮並不多。送彩禮的人少則二三十人,多則八九十人,均為男人。一般人家,彩禮僅有細衣料一套(緞子或燈芯絨)、粗衣料一套(素布),還有一些化妝品,富戶人家則多送一件長羔皮筒。

女方給新郎也只回敬一雙布鞋和一雙繡花布襪。這是因為相傳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兒法蒂瑪與阿裡成婚時,阿裡家貧如洗,只有一昇大麥,一個手推石磨和一床破舊的鋪蓋。法蒂瑪非常寒心,哭著對父親訴苦。先知對女兒耐心啟迪,說人在世上,要知足,有這點家當,就應該感謝真主。法蒂瑪聽了,轉憂為喜。撒拉族人民一直以此為榜樣,忠實遵行。

資料標籤: 撒拉族
本文標題: 撒拉族習俗撒拉族有著怎樣的特殊婚俗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500161261048
相关資料
撒拉族刺繡有何歷史?又有啥秀美手法
撒拉族刺繡源遠流長,具有700多年的悠久歷史,以針法細膩、工藝精湛、立體感强、手法獨特而著稱。長期以來,撒拉族刺繡保留和完善了自己的原始風貌,集傳統文化、風俗、地域特徵於一身,所繡花卉、動物形象栩栩如生,其刺繡工藝精湛能與蘇繡、湘繡想媲美
標籤: 撒拉族 手工藝
撒拉族文化撒拉族刺繡的特點都有啥
撒拉族刺繡源遠流長,集傳統文化、風俗、地域特徵於一身,是一種民間習俗,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技巧。在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在撒拉族的故鄉,刺繡再度受到格外的關注。
標籤: 撒拉族 手工藝
撒拉族“古籬笆樓”的歷史和未來
2007年5月,省文化廳公佈了青海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申報的“撒拉族古籬笆樓編造技藝”名列其中。從元代起便廣泛建造的撒拉族古籬笆樓製作簡便,除木工技藝外,取材簡單。現時,在循化縣現存的14座古籬笆樓中,有4處明清年間
標籤: 撒拉族 建築 文化 文物
撒拉族歷史撒拉族古清真寺啥樣
木雕裝潢是古清真寺最重要而精彩的建築工藝。撒拉族五座古清真大寺中,只有孟達和科哇寺的禮拜殿做了殿堂彩畫。清真寺大院是信教羣衆喜慶盛大宗教節日活動、召開大小會議的場所,寬闊寧靜,院內建有花壇,培植花木。
標籤: 撒拉族 建築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