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歷史普米族歷史性的大遷徙

據本民族傳說及歷史記載,普米族先民為遠古時代居住於青藏高原甘青一帶巴顏喀拉山周圍地區的古羌人。為尋找更適宜生活的樂土,普米族先民從高寒地帶沿著金沙江。

據本民族傳說及歷史記載,普米族先民為遠古時代居住於青藏高原甘青一帶巴顏喀拉山周圍地區的古羌人。為尋找更適宜生活的樂土,普米族先民從高寒地帶沿著金沙江。雅礱江之間的谷地,逐漸向南遷徙到溫暖低濕的川、滇邊境地區,逐水草豐茂的地方而居,曾在四川西大渡河兩岸及雅礱江流域形成號稱“百餘國,戶百三十萬,人口六百萬以上”的白狼般木等氏族部落聯盟。《三國志•張嶷傳帥記載的漢時生活在“定笮縣”(即今木裡、鹽源地區),與“摩沙夷”同燒“雞尿鹽”的“夷帥般木王”當是普米族的部落王。“般木——普米”亦屬同音异寫,其語音基本是對應的。漢代,白狼般木已分佈到滇西北邊境,唐蕃衝突時期,金沙江、雅礱江兩江中游一帶般木隨吐蕃勢力推進到滇西北金沙江兩岸各縣。

唐、宋時期,史籍有關“西番”(即普米)的記載就更加具體、明朗。《宋史》“賄人西番求良馬以中市”、“舊番蠻中馬”、“可備戰陣”等多處記載,可見普米先民當時就擅長飼養良馬了。對普米族的族源,元代周致中的《异域志》載:“不刺,系西番,出羊馬,尚戰鬥,罕與中國通”。“不刺”即是“白狼”,屬於同音异譯。明景泰《雲南圖經志書》卷四《蒗蕖州》記載:‘其有僑居於州之山谷日西番者,即所謂西戎也”所謂西戎是指“西羌”,古代羌、戎互稱,或合稱“羌戎”,說明明代人對普米族的族源已有正確認識。

約在西元7-9世紀時,因吐蕃王朝勢力强盛,逐漸向外擴張,組織巴人(藏語稱普米為“巴”,當時普米為吐蕃屬民)佔領兩江(金沙江、雅礱江)之地,普米族居住地遂延伸到四川鹽邊,雲南寧蒗、華坪、永勝等地,其政府設在鹽源,普米語稱“瓦巴”政權,宋時稱“蕃城郡”元代封號稱“巴爾瓦志”(蒙古語,意為紅虎官)。從此,普米族便分佈定居到滇西北寧蒗一帶。

今永寧地區,自古為普米族和摩梭人雜居的區域。現今永寧一帶有許多地名都與普米族有關。如永寧壩區有村名“巴株”(現稱“八株”),意為“普米族集合之地”。

永寧皮匠街的歷史名稱是“巴搓古”,意為“普米族跳舞的地方”。托甸鄉有“巴那瓦”地名,即是普米與摩梭人共居之意。永寧拖支拉丁古村亦名“西番坪”,跑馬坪二村境內有河名“西番河”。新營盤境內有地名“巴東彎”,意為番人聚集的城堡等。

元代,是普米族人口遷移和發展的重要階段。宋寶佑元年(西元1253年)秋,忽必烈率大軍南征大理,途經普米族居住地西昌。鹽源、寧蒗等地,蕃城郡王和沿途居住的西番頭人首先歸順,並率步騎兵充當前鋒。

擁有良馬,長於騎射的普米族人因作戰英勇,深得忽必烈嘉獎,沿途攻取的關塞多由西番兵留守,因而,普米族居住地域又向金沙江西延伸到蘭坪。維西、麗江等地。清餘慶遠《維西見聞錄》載“巴直,又名西番,亦無姓氏。

元世祖取滇,渡自其宗,隨從中流而亡至此者,不知其為蒙古何部落也”。這則史料所述,就是普米族隨蒙古軍南征大理之事。因普米族人是中途加人蒙古軍隊,便被誤認為來自蒙古族的某一部落。

元、明以後,漢文史籍對普米族的分布情况已有確切記載。天啟《滇志》卷三十載:“西番,永寧。北勝、蒗蕖凡在金沙江北者皆是”。景泰《雲南圖經志書》卷四永寧府說:“所轄四長官司多西番”。

資料標籤: 普米族
本文標題: 普米族歷史普米族歷史性的大遷徙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99465172629
相关資料
普米族的手工業和商業有何民族特點
建國前,普米族民間手工業較發達。房屋建築、編織蔑器等,由男子負責。1949年前夕,普米族的商業有了發展。建國前,普米族的商業主要以馬幫運輸為主,如寧蒗永寧、新營盤等地普米族男子,曾組織龐大的馬幫搞運輸,到康定、德欽、中甸、維西。
標籤: 普米族 手工業
普米族歷史普米族畜牧業是怎樣發展的
普米族有家庭養殖業傳統,具有豐富的牲畜飼養經驗。牲畜飼養業在普米族的社會經濟中佔有一定的比重。普米族以牲畜作為衡量家庭財富的標準,牲畜飼養越多,說明越富有。普米族有獸醫,能根據土法醫治牲畜各類疾病,對內病外傷都有一套醫治方法,建國後,國家畜
標籤: 普米族 畜牧業 三農
古人的“清明套餐”:祭祀祖先、踏青、放風箏?
古人過清明,除了緬懷先人、祭祀祖先,配備的“套餐”還包羅各種項目。清明時節,春暖花開,自然少不了踏青,領略大自然的美景;還有蕩秋千、踢球和鬥雞等一系列娛樂。“清明套餐”中還有一項是放風箏。古人清明放風箏,並非純粹出於娛樂,還有祛除晦氣之意。
標籤: 放風箏 清明節 祭祀
普米族農業普米族農業發展史簡介
普米族的社會經濟,是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的小農經濟,農業是普米族社會經濟的主要生產部門。在普米族種植的農作物中,玉米播種面積約60%以上,為普米族的主糧,也是釀酒和飼料的主要原料。在農業生產中,普米族常用綠肥、廄肥、草灰肥等,一般不施人糞。
標籤: 普米族 農業 農業發展 三農 種植業 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