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舞蹈壯族的紙馬舞是怎樣跳的

紙馬是用竹篾紮成馬的形狀,再以紙裱糊繪製而成。舞前,舞者從紙馬的腹部空心處鑽入,把紙馬套在腰間,雙手提著紙馬的腰作舞。其中,舞紙馬者兩人,舞大刀者兩人,舞小刀、舞鬼面具、舞手巾、舞獅子者各一人。馬關縣的壯族跳紙馬舞,一般由二人或者一人來跳。舞者雙手提著套在身上的紙馬,圍著死者的棺材舞蹈。

紙馬舞又名跳紙馬,是流傳於文山、馬關、硯山等地的壯族祭招性喪葬舞蹈。在文山縣,又主要流行於攀枝花下寨、水車寨、新平壩、高末一帶的壯族土支系居住區。

紙馬是用竹篾紮成馬的形狀,再以紙裱糊繪製而成。紙馬有頭有眼有耳有嘴有身有尾卻無脚。舞前,舞者從紙馬的腹部空心處鑽入,把紙馬套在腰間,雙手提著紙馬的腰作舞。

參加舞蹈者,多為8名成年婦女。其中,舞紙馬者兩人,舞大刀者兩人,舞小刀、舞鬼面具、舞手巾、舞獅子者各一人。舞時,以單脚起跳,雙腳落地為基本動作。

每當左脚起跳時,右脚向左前方側跨步,右脚起跳時,左脚向右前方側跨步。跳到第三拍子時,跨步的掌還要在地上點兩下。在繞場跳動時,戴鬼面具的舞者應與前後的舞者互相照應,起跳的左右脚和步伐都必須一致。

舞蹈中,馬對馬,獅子對手巾,鬼面對小刀、大刀對大刀,作互相拼鬥動作。舞紙馬者,還要依從步法、節奏、有節拍地左右搖動馬頭,讓兩“馬”作互相咬、踢、厮鬥。舞場上馬鈴叮噹響,灰塵四處揚,真如在戰場上打鬥一樣。

馬關縣的壯族跳紙馬舞,一般由二人或者一人來跳。舞者雙手提著套在身上的紙馬,圍著死者的棺材舞蹈。其動作以抖、踢、跳、轉為主,摹仿著馬抬頭、搖尾、踢脚等姿態繞圓圈。

各地紙馬舞都只限於在喪葬時進行。

資料標籤: 舞蹈
本文標題: 壯族舞蹈壯族的紙馬舞是怎樣跳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98984032843
相关資料
壯族“火猫舞”有著怎樣的歷史來歷
壯族的歷史悠久,有著豐富多彩的傳統民族祭祀與節日文化活動。由於生活地域和早期鐵質農耕科技和器具傳入的影響,壯族以捕魚為生的早期生活方式很快地轉入了以稻作為主的農耕生活。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轉化,使壯族所崇拜的神靈也相應地發生了改變。
標籤: 壯族 青蛙
壯族舞蹈壯族人是怎樣跳火猫舞的
在場外越發激烈的鑼鼓聲中,一場决定生與死的貓鼠大戰把《火猫舞》的氣氛推向了最高潮。令人倍感親切和充滿美好希望的《火猫舞》,最後結束在人們的盡情歡呼,眾猫咪的跳躍旋舞,以感謝猫神為民消滅鼠精,慶賀豐收成果不再被掠奪的高潮中。
標籤: 舞蹈
壯族歷史壯族劉三姐歷史傳說
壯族是一個能歌善唱的民族。“壯族民間認為,”歌圩“是劉三姐傳歌才形成的,劉三姐是歌圩普遍形成的重要標誌。劉三姐被廣西民間視為”歌仙“,宜州市是劉三姐歌謠最有代表性的地區,被認同為劉三姐的故鄉。歷史傳說劉三姐是壯族民間傳說人物。壯族人民尊她為
標籤: 劉三姐 壯族
壯族音樂壯族“劉三姐歌謠”現狀簡介
但是隨著壯族傳統“倚歌擇配”社會基礎的消失,以及強勢文化和新的娛樂管道的衝擊,劉三姐歌謠後繼乏人,面臨失傳的危險,需要儘快採取措施加以保護。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劉三姐歌謠經國務院準予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
標籤: 劉三姐 壯族 壯族三月三 文化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