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哈節:京族最為盛大的節日

京族除了同漢、壯等民族共同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等節日外,哈節是京族最隆重、最熱鬧的民族傳統節日。哈節在哈亭內舉行。哈節的日期,各地不相同。哈節到來的那天,全村男女老少身穿節日盛裝,雲集於哈亭內外,興高采烈地歡度佳節。這一天,有的村還舉行盛大的鬥牛活動。

京族除了同漢、壯等民族共同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等節日外,哈節(亦稱唱哈節)是京族最隆重、最熱鬧的民族傳統節日。

“哈”為京語,有兩種解釋:一是“歌”,一是“吃”。現在一般認為,這兩種含義都兼而有之。“哈節”京語稱“蓋殿耽”,可譯為“歌節”、“祭神節”(神吃)、“鄉飲節”(人吃)等。哈節的來歷,有幾種傳說:其一是說,北部灣岸邊的白龍嶺下,有一條巨大的蜈蚣精,凡有船隻經過,它都要吃一個人,若不送給它吃,它就興風作浪,把船掀翻。後來有一個大仙(鎮海大王)誅殺了蜈蚣精,把它碎屍三段而成為“京族三島”。於是京家尊奉鎮海大王為護島神,立廟祀之,每年都到海邊迎接鎮海大王到哈亭來享祭,這就成了一年一度的哈節。其一是說,在越南陳朝時代,有一比特歌仙來到京族地區,以傳歌授舞為名,發動京族人民起來反抗封建統治者,深受京族人民敬仰。

後來人們用歌來歌頌和懷念這個歌仙,久而久之就成了哈節。

哈節在哈亭內舉行。哈亭在辛亥革命以前都比較簡陋,只是木柱草蓋的亭子。如今全是木石結構的廟宇式建築,結構堅固美觀,屋脊正中塑雙龍戲珠圖案,內分正殿和左右偏廳。正殿供奉諸神靈神位。

左右偏廳均砌著三級由高而低、順序排列的木板或石條臺階,可容一兩百人坐席。它具有神廟、宗祠、歌廳、鄉飲亭、村社議事堂等功能。

哈節的日期,各地不相同。紅坎在農曆正月十五日,巫頭、澫尾在農曆六月初十日,山心在農曆八月初十日。在哈節來臨時,家家戶戶把庭院打掃乾淨,佈置一新,並備好菜肴,準備待客。

哈節到來的那天,全村男女老少身穿節日盛裝,雲集於哈亭內外,興高采烈地歡度佳節。整個節日的活動,大致為如下過程:

迎神

在哈節的前一天,村民們集隊舉旗擎傘,抬著神座到海邊,把本村信奉的諸神靈請進哈亭。這一天,有的村還舉行盛大的鬥牛活動。鬥牛結束後不論勝或負都拿來宰殺煮食。

鬥牛是揭開哈節的序幕,山心島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民歌:“無論你在哪裡做買賣,八月初十也要回家看鬥牛;儘管你的買賣繁多百過頭,八月初十也要回家看鬥牛。”

祭神

在節日當天下午三時開始。祭祀儀式與當地漢族在祠堂裏舉行春秋二祭大體相同,有主祭、陪祭、禮生(司儀)、執事(傳遞祭品者)。祭神時,先由主祭讀祝文。

資料標籤: 京族
本文標題: 揭秘哈節:京族最為盛大的節日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97946532511
相关資料
京族特有的獨玄琴是怎樣走向世界的
京族獨弦琴,屬彈撥類弦鳴樂器,因獨有一根弦而被世人習稱為獨弦琴。事實上,獨弦琴在京族民間稱匏琴,或稱獨弦匏琴,京族語即直呼旦匏,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古老樂器。六十年代初,當時的東興民族歌舞團,開始系統收集整理京族曲譜,使口耳相傳的獨弦琴
標籤: 京族 獨弦琴 音樂 文化
京族文化近代京族民間文學簡介
京族民間文學的演進同時代的發展息息相關。1980年以後,京族傳統的民間文學得到了系統、全面的蒐集、翻譯、整理和出版,如《京族民間故事選》、《京族民歌選》,還有其他許多作品被收進各種民間文學選本中。京族小說的創作以李英敏為代表。京族的詩歌創作
標籤: 京族 文學 文化 民間文學 藝術 讀書
京族文化京族民間文學是怎樣發展的
京族的許多文學作品是京、漢或京、壯文化交流的產物。京族民間敘事長詩形成於短篇歌謠和民間故事等民間文學樣式已經較為發達、彼此互滲的基礎之上,其人物形象各具光彩,情節曲折,敘事抒情水乳交融,藝術品位較高,是京族人民藝術創造才能的充分表現。
標籤: 京族 文學 文化 民間文學 藝術 讀書
京族舞蹈京族人是怎樣跳竹竿的
跳竹竿舞是一種跳躍競技體育活動。打竹竿的人分成兩排距離約3.5米,面對面盤腿坐下或雙膝跪地,每人雙手各執一根竹竿的頂端,成若干組平行狀。跳竹竿者巧妙地跳躍其分合之間,或用單脚,或用雙腳,做出各種旋轉及舞蹈動作。“跳竹竿”過去是“女打男跳”,
標籤: 舞蹈 京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