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前幾年,農業部相關部門聯絡國內不少涉二十四節氣非遺保護項目責任單位,將二十四節氣打包申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好在最後二十四節氣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順利成功。以此為契機,二十四節氣的保護有了制度上的多重保障。

對二十四節氣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

電影《荒城紀》目前正在各大院線熱播,此劇中,可以看出有若干的民俗歷史元素,其中,讓筆者最為感興趣的,則是對二十四節氣的傳達。

二十四節氣,最早在中國先秦時期就開始訂立,經歷春秋戰國、秦朝,一直到漢代完全確立,二十四節氣是主要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其原理是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二十四節氣在中國有長期的使用,這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

因為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長期以來智慧的結晶,是農民長期以來辛苦勞作發現的規律,因而長期以來可以準確指導農民的農業生產。前幾年,農業部相關部門聯絡國內不少涉二十四節氣非遺保護項目責任單位,將二十四節氣打包申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筆者此時在杭州拱墅區任職,有幸參與了半山立夏習俗申報材料的最初整理,深知此事的艱辛。好在最後二十四節氣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順利成功。以此為契機,二十四節氣的保護有了制度上的多重保障。

二十四節氣顯示出中國人的傳統智慧,會對自然界與曆法進行綜合,從而找出一些獨到的規律,這對指導農業生產,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相信這樣的曆法,是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中國最重要的遺產,值得我們學習使用。

本文標題: 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95600712404
相关資料
臘八粥是誰發明的?明朝的皇室是如何過臘八節的?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臘八節,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臘八節,也俗稱“臘八”。相傳臘八粥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發明的,這是真的嗎?臘八節又被稱為是“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關於“臘八粥”的由來民間有多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臘八粥是明太祖朱元璋
標籤: 臘八節 明朝 中國古代史 朱元璋
古代的青樓文化是怎樣的?那時的青樓真的不堪入目嗎?
提起青樓你第一反應會想起什麼,燈紅酒綠,鶯鶯燕燕,紙醉金迷,我想這是大多數人腦海中馬上反應到的,如今這個世界早已沒有了舊日的那些封建習俗,然而那個時候的青樓真的就如同我們想像的那樣不堪入目嗎?青樓的政治和經濟價值在那個男人主權的世界上,女人
標籤: 青樓 中國古代史 歷史 錢謙益 柳如是 王景隆
黍作為五穀之一卻漸漸從大家視野中淡出,這是因為什麼呢?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五穀雜糧,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不過其中黍作為五穀之一卻漸漸從大家視野中淡出,這又是因為什麼呢?而大家熟知作為具體五種糧食代稱的“五穀”概念也有兩種,第一種一種說法是指稻、黍、稷、麥、菽,即水稻、黃米、粟、小麥和大豆。所以
標籤: 五穀 小麥 農業
唐宋時期的婚禮習俗是怎樣的?探索唐宋婚禮對六禮的繼承和發展
唐宋婚禮對六禮的繼承和發展六禮是我國古代的婚禮禮儀,始創於西周,而後被歷朝所沿襲。唐宋婚禮基本遵循六禮,成為統治者頒佈法令推行的婚姻締結程式,但唐宋六禮的內容較古代六禮並非一成不變,可以說,六禮在唐宋其中既有繼承又有發展。
標籤: 婚禮 中國習俗 古代禮儀 婚嫁六禮 禮儀規範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