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和小寒哪個節氣時更冷?小寒時養生有哪些講究?

我國的南方和北方在冬季在氣候上是存在差异餓,小寒時節往往北方更為寒冷,而大寒時節南方卻更為寒冷。每年的小寒節氣從1月5—7日開始,一個節氣是15天,中旬恰在小寒節氣之內。囙此,對北方大部分的地區來說,小寒的確冷於大寒。所以小寒養生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小寒養生是很重要的,同時小寒養生也是很有講究的。

二十四節氣之小寒,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二十四節氣中的小寒,其實一般被認為是一年當中最冷的一天,很多人可能對此並不是很瞭解,因為當太陽距離北半球最遠的時候並不是最冷的,因為地球還儲存著一部分熱量,等到這部分熱量散盡的時候,才是最冷的,這也就是小寒時節了。那小寒這麼冷,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問題呢?小寒時節要怎麼注意養生呢?

1、最冷的為什麼是小寒

小寒和大寒一直以來都是很多人非常烦乱的兩個節氣,因為只要是在冬天,不管是哪個節氣都是非常的冷,人們只會感覺到身體上的棱,但是並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天是最冷的,那麼對於小寒和大寒來說,哪一個節氣是最冷的呢?下麵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瞭解你一下吧。

我國的南方和北方在冬季在氣候上是存在差异餓,小寒時節往往北方更為寒冷,而大寒時節南方卻更為寒冷。

每年的小寒節氣從1月5—7日開始,一個節氣是15天,中旬恰在小寒節氣之內。囙此,對北方大部分的地區來說,小寒的確冷於大寒。

而對於南方大部分的地區來說,卻是大寒節氣是最冷的。大寒節氣一般從1月20日開始,1月下旬正好是南方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小寒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嚴寒時期,土壤凍結,河流封凍,加上北方冷空氣不斷南下,天氣寒冷,人們叫做“數九寒天”。在我國南方雖然沒有北方峻冷凜冽,但是氣溫也會明顯的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時候是小寒以及雨水和驚蟄之間的這兩個時段。

2、小寒養生的五大講究

1、忌食生冷辛辣

胃部就像一個纖弱的嬌小姐,十分的嬌貴,稍有不注意就容易引發它的不滿。冬天天氣本身就很寒冷,一些生冷的食物寒性更大。在這個時候吃的話容易直接刺激胃部,使得它不正常的收縮,輕則引起食欲不振,重則還可能會導致嘔吐、抵抗力降低等等。同理,辛辣的食物一樣是具有强刺激性的,大量食用容易導致急性胃炎的發生。

2、規律進食才健康

現代人,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經常是忙的忘了吃飯,或者是即使很餓也無法抽空去吃飯。長此以往,是對胃部的最大刺激。尤其在冬季,胃部本身就容易發病,如果再不能飲食規律的話,就更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异常,加重胃部的負擔。囙此,每天按時有規律的吃飯才是最佳的保胃措施。如果不能一天三頓正點進食的話,可以改為一天5-6次,分次進食,一次少量,只要是每天有規律的即可。這樣不僅可以保護我們的腸胃,還不會耽誤到其他的事情。

3、“保胃戰”吃軟不吃硬

有胃病的朋友都知道,胃部敏感的時候,如果吃了一些“硬菜”,比如大魚大肉等,就會覺得很不舒服。確實,正因如此,對於腸胃的保護,我們應該採取軟兵政策。粥、麵條、熱牛奶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除此之外,在飲食製作過程中,也應該儘量選擇蒸、煮、燴、燉等烹飪方法,以减少對胃粘膜的刺激。

4、食物選擇有講究

要想保護好自己的腸胃,還要注意在冬季,胃寒的人比較的多,囙此,應該適當選擇一些能够暖胃的食物,像是小米,糯米、羊肉、狗肉、老薑、黑豆、大棗等。因胃酸而引起胃部不適的,要少吃點玉米麵、韭菜、洋芋、豆類等、因為這些食物容易引起胃部的脹痛,同時也應禁食濃縮肉湯以及酸性食物,如乳類,澱粉等,並控制食鹽的食用量,而在胃酸分泌减少的時候,飲食調整則正好相反。

5、運動保暖兩手抓

身體的健康離不開經常性的運動,一個好的身體才能够抵禦疾病的侵襲,讓你的腸胃在冬季不會過於受到傷害。同樣,胃部保暖很重要,溫度過低會使腹部然受凉,導致胃腸不適。囙此,在這個季節就不要再選擇過短的衣服了。

3、小寒養生注意什麼

人們常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而“三九天”就在小寒的節氣內,所以說小寒是全年最冷的節氣。小寒養生因人而已,所以小寒養生吃什麼,小寒養生注意什麼都是有講究的。下麵就讓小編來為大家做介紹。

小寒養生注意養腎防寒

冬日萬物斂藏,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冬季時節,腎的機能强健,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所以冬日養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養腎防寒”。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腎的機能强健,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所以小寒養生注意的一點就是“養腎防寒”。

在此節氣裏,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小寒養生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小寒養生補陰針對陰虛體質

如夜間盜汗午後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婦人白帶增多等體征,宜用冬蟲夏草、白參、沙參、天冬、鱉甲、龜板、白木耳等。補陽針對陽虛體質

如手足冰涼、怕冷、腰酸、性機能低下等體征,可選用鹿茸、杜仲、肉蓯蓉、巴戟等。陰虛陽盛的體質更宜選用冬蟲夏草、石斛、沙參、玉竹、芡實之類,配伍肉禽煲、燉湯水進補。民諺亦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了冬季鍛煉的重要性。在這乾冷的日子裏,宜多進行戶外的運動,如晨早的慢跑、跳繩、踢毽等。還要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

小寒養生補血主要針對血虛體質

如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婦人月經量少且色淡等,應用當歸、熟地、白芍、阿膠和首烏等。

小寒養生是很重要的,同時小寒養生也是很有講究的。

本文標題: 大寒和小寒哪個節氣時更冷?小寒時養生有哪些講究?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95064155491
相关資料
探索寒食節的起源與消亡,曹操為何曾下令取消這個節日?
寒食節,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並州及其下屬的太原郡在春秋時期屬於晉國範圍,介子推的故事為當地百姓所熟知。高幹奔逃荊州,並州再度回到曹操手中,一道《明罰令》隨即發佈。歷史上,寒食清明兩節相近,久而久之,便合為一個節日。
標籤: 寒食節 介子推 曹操 中國節日 寒食 晋文公
中國麻將的發明者是誰?麻將是如何慢慢演變而成的?
中國麻將的發明是一個演變的過程,很難說是誰發明的,只能說這些人對麻將進行了改進。萬秉迢是個傳說中的人物,其名號像是麻將“萬餅條”的諧音,而明人玩的馬吊——麻將的前身不止“萬餅條”三種數牌,還有一種“十”牌。
標籤: 鄭和
“相親”這個傳統是怎麼來的?古人如何“相親”?
古人是如何“相親”的呢?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應該說各朝代的相親形式都不盡相同。這個時期的“相親”並不講究門第出身這些條件,只要能趕緊結婚生娃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了。隋唐時期,社會風氣更加開放,唐朝很重視年輕人的婚姻,設立“上巳節”和“元宵節
標籤: 婚姻
貼黃花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古代未出嫁的女孩為何被叫做黃花閨女?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人們叫女孩都會叫黃花閨女或者是大家閨秀,當然了,確實如此,那麼,為什麼古代會叫女孩為黃花閨秀呢?古時未婚女子在梳妝打扮時,都喜愛在臉上“貼黃花”。“貼黃花”是少女特有的妝容,囙此,也就成了少女的代名詞。所以,“黃花閨女”也
標籤: 梅花 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