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明知曹操有篡漢的心思,為什麼不改投劉備?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荀彧應該知道,初平二年曹操已有篡漢之心,但他為何不改投劉備?很多人都認為是,因為荀彧反對曹操進魏公加九錫,為此跟曹操鬧翻並神秘死去。如果荀彧不想幫助曹操篡漢或者代漢自立,那麼在初平二年兩人一見面的時候,荀彧聽完曹操對自己的評估,應該掉頭就走。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荀彧應該知道,初平二年曹操已有篡漢之心,但他為何不改投劉備?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荀彧是大漢忠臣嗎?很多人都認為是,因為荀彧反對曹操進魏公加九錫,為此跟曹操鬧翻並神秘死去。

但是這其中也有一個問題:曹操的篡漢之心是一點點培養起來的,我們看以曹魏為正統的三國正史,也會發現曹操至少在漢獻帝初平二年就應經萌生了不臣之心。

飽讀經史的荀彧跟曹操初次見面,就應該從曹操的一句話中發現端倪,但是他還是為曹操看家護院,於是有人說:荀彧是篡漢溫和派,他只是想讓曹操在時機成熟時再篡漢自立,而不是從根本上反對曹操僭越。

如果荀彧不想幫助曹操篡漢或者代漢自立,那麼在初平二年兩人一見面的時候,荀彧聽完曹操對自己的評估,應該掉頭就走。如果他轉而投奔劉備,諸葛亮能不能出山還真是個問題——在正史中,荀彧的能力遠勝郭嘉郭奉孝,至於他與諸葛亮誰更厲害,那就有請讀者諸君評判了。

在曹操陣營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夏侯惇夏侯淵,也不是曹仁曹洪,更不是什麼“五子良將”——張遼樂進於禁張郃徐晃的地位比諸曹夏侯低,諸曹夏侯也得聽荀彧荀攸的:“

天子拜太祖大將軍,進彧為漢侍中,守尚書令。常居中持重,太祖雖征伐在外,軍國事皆與彧籌焉。是時荀攸

(荀彧侄子)

常為謀主(參謀長)。彧兄衍(字休若,荀彧三哥,四哥荀諶在幫袁紹)以監軍校尉守鄴,都督河北事。

(引用史料均出自《三國志·卷十》及裴松之注引《典略》、《彧別傳》、《荀氏家傳》等,下文不再注明)”

後漢亂世,有三大家族人才濟濟。司馬家有“八達(司馬朗字伯達、司馬懿字仲達、司馬孚字叔達、司馬馗字季達、司馬恂字顯達、司馬進字惠達、司馬通字雅達、司馬敏字幼達)”,諸葛家族三個頂級俊傑在當時也是有口皆碑:

“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讀者諸君請不要誤會,“狗”是“功狗”的意思,這是說諸葛誕的水准比蕭何差點,但是跟曹參樊噲差不多——讀者諸君可以參考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功狗論”。

司馬有八達,諸葛有龍虎狗,而荀彧的父輩更厲害,那是八條龍:“

祖父淑,字季和,朗陵令。當漢順、桓之間,知名當世。有子八人

(儉、緄、靖、燾、詵、爽、肅、旉),

號曰八龍。

荀彧是荀家二龍荀緄之子,想當官自然不是什麼難事,他被舉為孝廉(當時是察舉制,被舉為孝廉、茂才就可以當官)後當了六百石的守宮令(東漢置,屬少府,掌管御用文具、尚書臺財物、封泥等)。

董卓亂京師,守宮令荀彧就托人謀求外放當地方官:“

董卓之亂,求出補吏,除

(正式任命為)

亢父令

(漢制大縣為令,小縣為長)。”

年紀輕輕就成了一縣之主,荀彧的仕途可是比劉備平坦多了,但是荀彧與劉備不同之處,在於荀家只想自保、壯大,並沒有問鼎之心,而劉備則是要自己乘坐“羽葆蓋車”當皇帝。

既然明確了家族定位和目標,荀家兄弟就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荀彧荀衍荀攸幫曹操,荀諶幫袁紹,不管官渡之戰誰贏了,荀家都不會吃大虧,這也是當時門閥望族慣用的投資方式,比如諸葛家族在曹魏有高平侯、征東大將軍、司空諸葛誕,在蜀漢有丞相、豫州牧、司隸校尉、武鄉侯諸葛亮,在東吳有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宛陵侯諸葛瑾。

荀彧一開始也是幫袁紹的:

“袁紹已奪馥

比特,待彧以上賓之禮。彧弟諶及同郡辛評、郭圖,皆為紹所任。”

漢獻帝初平二年,二十九歲的荀彧離開了袁紹改投曹操,其三哥荀諶繼續留在袁紹軍中。

曹操一見荀彧就大喜過望:

“吾之子房也。”

聽了這句話,荀彧如果一心扶保漢室,應該掉頭就走:“把我比作漢朝開國元勳張良,這沒問題,但是你說我是你的張良,豈不是以漢太祖高皇帝劉邦自居?”

荀彧的才能可以跟蕭何張良媲美,蕭何張良幫劉邦打下了天下,荀彧成了曹操的張良,是想從誰手裡奪取江山?這時候的曹操是不是把漢天子劉協當成了秦王子嬰?

聽了曹操極其囂張並且盡顯不臣之心的話,荀彧並沒有拂袖而去,而是盡心竭力為曹操出謀劃策,奪徐州、殺呂布、破袁紹,都是荀彧起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堅定曹操滅袁信心的“四勝論”,遠比郭嘉的“十勝論”更有說服力。

我們細看三國正史,就會發現荀彧的並不是一個鬚髮蒼白的老漢:西元163年出生的荀彧比侄子荀攸小六歲,比曹操小八歲,比劉備小兩歲。

荀彧跟劉備應該是認識的,因為劉備之所以能當上平原縣令、平原相,就是因為在初平元年打袁紹有功,而那時候荀彧正好在袁紹營中當座上賓。

後漢亂世的事情就是這麼奇怪:劉備跟袁紹打過仗,袁術之死也是劉備一手造成的,但是劉備被曹操擊潰後,袁紹出城二百里迎接,那排場大的轟動天下。

這時候有人可能就要問了:曹操自比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智慧超人的荀彧應該一眼就看出他的不臣之心,這時候還留在曹營盡心竭力,豈不是助紂為虐為虎作倀?那時候“漢室宗親”劉備已經頗有名氣,而且劉備在曹營跟荀彧也有交集,為什麼荀彧不選擇追隨劉備?

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從兩個方面來看,其中讀者諸君最可能接受的一個解釋,就是荀彧忠於漢室,他認為他留在曹操身邊,可以遲滯曹操篡漢的行程,而且事實上他也真這麼做了: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密以谘彧。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甯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荀彧在曹營樹大根深,有荀彧唱反調,曹操就很難進魏公加九錫,直到荀彧辭世,曹操才如願以償:

“會征孫權,(曹操)錶請彧勞軍於譙,因輒留彧,以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諡曰敬侯。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

這時候我們就看出荀彧留在曹操身邊的必要性了——如果沒有荀彧掣肘,曹操可能早就在手下的攛掇之下代漢自立了。荀彧樹立了一個榜樣,也讓曹操認識到自己篡漢會有很大阻力。

另外我們還要看到第二點,那就是在荀彧眼裡,劉備也不是什麼好人,而這這個大耳朵從小就生有反骨:

“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與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叔父子敬謂曰:‘汝勿妄語,滅吾門也!’”

劉子敬之所以嚇得半死,是因為當時誰都知道,羽葆蓋車是天子鑾輿,想坐羽葆蓋車就是想當皇帝,這在當時真的是滅門之罪。

有人說正是因為荀彧沒有追隨劉備,這才給了諸葛亮出山的機會——所謂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是夢囈,而荀彧的才能是大家公認的,如果劉備有荀彧荀攸陳登輔佐,或者徐庶不走龐統法正不亡,諸葛亮還真未必能擋上蜀漢丞相。

荀彧並不曾跟諸葛亮正面交鋒,所以這個問題只能由讀者諸君來解答:如果荀彧在初平二年聽了曹操那隱含篡漢之心的話之後改投劉備,他在蜀漢陣營又會得到什麼位置?荀彧的品德和能力跟諸葛亮相比,是稍顯不足還是略遜一籌?

本文標題: 荀彧明知曹操有篡漢的心思,為什麼不改投劉備?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73937714772
相关資料
清朝道光皇帝的妃子真的有被嚇死的嗎?
雖然此事發生在咸豐年間,可這名妃子是道光皇帝的常妃,而這名妃子也有著顯赫的身世。這消息傳到咸豐皇帝的耳朵中,被氣壞了,堂堂一個皇室妃子被嚇死,說出去丟皇家臉面,會被天下人笑話的,他一面要求懲辦逃跑官員,一面命太監人等妥善安葬常妃。
標籤: 道光皇帝 清朝 常妃 清朝歷史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揭秘:康熙第一次見到乾隆是什麼反應?
康熙皇帝見到如此懂事的弘曆,非常喜愛,於是問其學業,而弘曆也將自己學業之事告訴康熙,康熙聽後决定考考弘曆,問弘曆可知愛新覺羅之意。甚至有傳言在康熙見到12歲弘曆的時候,杯子都掉了,這只是一個傳聞,不過年幼的弘曆無論是相貌、性格和體態,確實震
標籤: 康熙 雍正 乾隆嬪妃 乾隆 中國古代史 清朝
諸葛亮不肯還政,還帶甲士百人上殿,是什麼原因?
劉禪已經登基多年,諸葛亮為何不放權,還帶著一百侍衛上朝你知道嗎?據《晋書》記載,諸葛亮上朝要帶甲士百人上殿,這是為什麼呢?先分析諸葛亮為何沒有“還政”於劉禪,三個原因其一,諸葛亮剛剛接受先主劉備托孤時,劉禪年僅17歲。諸葛亮出山後,全心全意
標籤: 諸葛亮 劉阿鬥 司馬懿與諸葛亮 三國 晉書 歷史
商鞅變法秦國由弱變强商鞅最後為什麼還被秦國所殺
在戰國初期,秦國還是一個很弱小的國家,常年被自己的鄰居魏國欺負,後來秦孝公繼位後任用商鞅去變法,這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從此秦國一躍成為強國,到了秦孝公死後,他的兒子惠文王即位後卻將商鞅車裂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標籤: 商鞅 秦國 三國 歷史 秦孝公 戰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