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不立李世民為太子,背後是什麼原因呢?

但根據李淵沒有選擇李世民,而確立李建成為皇太子,可以大概猜測李建成的能力應該是可以。一旦立李世民為皇太子,不僅有亡國的威脅,還有李建成一家不保的可能。李淵既然自己說出要立李世民為皇太子,說明他雖然在立儲上有壓力,但是還是可以决定誰是儲君的。李淵只是把李世民作為大唐打江山的工具,這個江山是屬於他和李建成的。

唐初發生的玄武門之變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兒子李世民、李建成發生的流血衝突,最終李世民殺死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實現皇太子爭鬥戰的逆轉。出現這樣的流血衝突,作為衝突當事人的父親李淵在很多方面有不當的地方,明知道在取得江山的過程中李世民出力最多,不會甘居人臣的地位,一定會有危害動李唐家族穩定的動作出現,李淵為何不早立李世民為太子呢?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建成無錯,不能廢長立幼

雖然因為玄武門之變,皇太子李建成的具體情況無從知曉。但根據李淵沒有選擇李世民,而確立李建成為皇太子,可以大概猜測李建成的能力應該是可以。對於一個能力尚可,沒有明顯錯誤的嫡長子,李淵是沒有任何理由來廢掉李建成太子的位置。本身,廢長立幼是忌諱,尤其剛剛結束的隋朝,李淵的姨夫楊堅和姨媽獨孤伽羅廢掉不喜歡的長子楊勇,立當時也是戰功赫赫的次子晋王楊廣為太子,最終楊廣無道,引發隋朝滅亡的情况。李淵害怕廢長立幼會引發一系列變動,而且不可否認的是,李世民的性格和他的表叔楊廣還是非常像的。楊廣當年是領兵滅南陳的,李世民也是戎馬一生。一旦立李世民為皇太子,不僅有亡國的威脅,還有李建成一家不保的可能。

2.策略失誤,期待公平對待兩個兒子

作為父親的李淵,更多的希望平衡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關係和權力分配。李建成的儲比特是李淵不願意動搖的,對於有大功的李世民也不願意虧待,李淵封其為封天策上將和秦王,掌握一定的兵權,實際上是給李世民很高的待遇。李淵的這個策略明顯只是站在一個父親角度,而不是一個君主角度來考慮問題。這樣的安排,即使沒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已經形成自己的一派力量的情况下,肯定會鋌而走險採取其他管道,實現自己成為皇太子的想法。而在唐朝平定天下的過程中,李淵曾經許諾給李世民太子之比特,來激勵李世民。君無戲言,既然說了沒有兌現,想避免家族分裂就必須處理好李世民的問題,不忍殺害就要徹底罷免其兵權,軟禁起來。李淵沒有做,唐朝初年的皇權爭鬥戰就不可避免了。

3.過分樂觀,沒有認清可能的危險

李淵不會想到後來的玄武門之變,他的注意力可能在考慮剛剛統一的天下如何治理。尤其是如何安撫好經歷隋末變亂的關隴貴族和關中百姓,確保自己的天下可以永固。對於兩個兒子對於儲比特的爭鬥,他肯定是有耳聞的,但不太會認為會引發流血衝突,甚至危害自己對皇權的掌握。作為開國君主,李淵更多的局勢在自己的控制中,甚至也可以這樣猜想,不忍處理唐王朝建立功臣李世民的李淵,希望依靠李世民和李建成的鬥爭,假借建成之手除掉李世民。從歷史真實情况看,李淵的性格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對於兄弟衝突,他肯定知道不會簡單結束,但覺得自己是皇帝,權力在自己掌握中,所有的事情處於自己控制中。對於玄武門之變和事變後自己失去權力沒有深刻的認識,如果他能够及早出手,支持其中一方,不會出現流血事件和自身失去權力的情况。

李淵既然自己說出要立李世民為皇太子,說明他雖然在立儲上有壓力,但是還是可以决定誰是儲君的。他沒有兌現諾言,是因為李世民並不是他喜歡的,或者說不是他最喜歡的。如果真喜歡,立李世民為皇太子,李建成等人也說不出什麼來,畢竟李世民戰功赫赫,李唐一半的江山是他打下來的。李淵只是把李世民作為大唐打江山的工具,這個江山是屬於他和李建成的。如果李淵真的喜歡李世民,即使不能繼承皇位,也有給李世民好的安頓。但玄武門之變之前的局勢明顯是李世民面對李淵、李建成、李元吉三個人,面對“一對三”的局面,李世民只能選擇玄武門之變這條路。

李淵既然是皇帝,就不能站在民間父親的角度考慮問題。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斷而不斷,必有後患。李淵沒有把儲比特問題處理好,導致玄武門之變出現,骨肉相殘。自古帝王家本無情,出身貴族的李淵,見證過姨夫一家因為皇權造成的國破家亡,卻沒有處理好自己家裡的事。作為開國君主,李淵明顯不是一個合格君主,雖為“高祖”,實則就是個守成之君。

本文標題: 李淵不立李世民為太子,背後是什麼原因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71182981689
相关資料
朱元璋不知道分封藩王的弊端嗎朱元璋為什麼還堅持分封藩王
之後大多朝代都不再搞分封諸侯王這一套了,但是為什麼到了明朝朱元璋卻又力排眾議,堅持分封藩王呢。明初,朱元璋還實行分封制,將24個兒子和1個從孫分封到全國各地,以鞏固統治。朱元璋力排眾議堅持分封藩王,他主要認為宋元是因為“主弱臣强”,得不到藩
標籤: 朱元璋 明朝 中國古代史 京師
皇太極在歷史上的存在感不高,這是為什麼呢?
在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順利被推舉新大汗。可以說皇太極是清朝的第一個皇帝。但影響皇太極的第一因素就是皇太極總體缺乏開拓之功。按理說,皇太極應該很有名,在歷史上和他廟號都是太宗的都挺有名。皇太極存在感低更多的是清朝所屬歷史時期决定的。
標籤: 歷史 清朝歷史 清朝 中國古代史 努爾哈赤 東漢
齊國國相鄒忌,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
大家好,說起齊國國相鄒忌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鄒忌,一個毀譽參半的人,有人說他是賢相,有的人卻又覺得他是奸臣、弄臣。就這樣,齊國失去了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一比特算無遺策的軍事家也正是因為這樣,鄒忌的許多功勞都因為這兩件事,而不值一提。
標籤: 齊國 齊國君主 鄒忌 三國
朱棣不過是打下南京城,為什麼就成了大明皇帝?
朱棣以藩王身份實現逆襲,成為皇帝。在力量不佔優勢的情况下,直取南京,成功奪比特。在朱棣打進南京後,大家選擇了默認。朱允炆最大的問題就是著急削藩,引起朱棣等皇叔起兵反抗。囙此,在朱棣逆襲的過程中,皇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支持的。在朱棣攻打南京的過
標籤: 明成祖 朱允炆 明朝 朱元璋 靖難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