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的死有多冤?他為什麼會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熊廷弼,萬曆進士,明末遼東守將,功績累累的軍事巨擘,死於56歲。黨爭越發激烈,熊廷弼成為了犧牲品。萬曆皇帝派遣熊廷弼進遼東巡視,其目的昭然若揭。然而,熊廷弼不知道的是,千里之外的朝廷,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權重組正在進行。熊廷弼,死罪難逃。

下麵由小編給大家帶來熊廷弼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

熊廷弼,萬曆進士,明末遼東守將,功績累累的軍事巨擘,死於56歲。

若戰死沙場,熊廷弼一生也算不得悲情,熊之悲,是被家國背棄的悲慘命運,是被政治鬥爭裹挾的悲苦人生,是身首異處傳首九邊的悲痛結局。

1625年8月的一天,熊廷弼一身囚衣,胸口掛一布袋,被押往刑場。

午時三刻,熊廷弼懇請刑官將布袋中的無罪書轉交給皇帝,隨後引頸就刑,血灑當場,其首級在北方的九處軍鎮輾轉示眾。

短短五十餘載的人生,含冤離世,悲劇收場。

此後百年,無人為他平反。

明亡清興,坐穩江山的乾隆在看到熊廷弼的生平後,說到:

明軍事者,當以熊廷弼為巨擘。讀其《陛辭》一疏,幾欲落淚!而以此盡忠為國之人,首被刑典,彼其自壞長城,弃祖宗基業而不顧者,尚得謂之有人心,具天良者乎?

對於明末政局,乾隆此言可謂一針見血。

明末大亂,外有金兵壓境,內有黨爭不斷。

後金是明朝最大的敵人之一,所以遼東局勢無不牽動著明朝君臣的心,熊廷弼受命鎮守,一時間遏制了後金囂張的侵略氣焰,可因為陷入黨爭最終兵敗失地,功高於過,再不濟也是功過相抵,但熊廷弼卻淪為了一眾政黨的矛頭,各種言論甚囂塵上。

黨爭越發激烈,熊廷弼成為了犧牲品。

大明滅亡的根本原因,從熊廷弼短暫的一生,可窺一二。

而所有的一切,要從他三入遼東說起。

1608年,40歲不到的熊廷弼第一次巡按遼東,任務是徹查遼東鎮守李成梁。

李成梁可謂是守遼老將,前後鎮守遼東30年,拓疆千里,戰績可謂顯著,《明史》中有評:邊帥武功之盛,兩百年來所未有。

82歲的李成梁早就過了退休的年紀,無奈朝中無人,朝廷只好返聘老將出馬。

老將就是老將,幾十年的鎮守,早已發展了自己的李氏勢力,遼東地處偏遠,所謂天高皇帝遠,民間甚至有傳言,遼東姓李不姓朱,李成梁雖無反心,其戰績依然可觀,但,勢力大了,難免會引起中央集團的不適。

萬曆皇帝派遣熊廷弼進遼東巡視,其目的昭然若揭。

相比外敵,皇帝更怕內亂。

千古皇帝皆是如此,一手制衡的權術,玩的出神入化。

熊廷弼初出茅廬,進士高中後,很長時間裏雖然仕途平順,但也無甚作為,此番得到重用,自然是忠心耿耿。

當時,李成梁與遼東巡撫趙楫,擅自弃地八百裏,將萬曆初年開拓的寬甸六堡(今屬遼寧丹東)讓給努爾哈赤,當地百姓六萬多戶被迫回遷內地,此事已經驚動了朝廷。

李成梁說此事為一計,意在誘降努爾哈赤。

可千里之外的朝臣和皇帝哪知道戰局實況,失地就是罪,出了亂子就是罪。

熊廷弼也不負眾望,進了遼東之後,很快調查出結果,並上書彈劾李成梁與趙楫之罪,“獻地不止弃地”,“通虜不止啖虜”,總的來說,就是說李成梁晚節不保,有私通敵寇之嫌,其罪當誅。

皇帝對這樣的結果,自然滿意,這是瓦解李成梁勢力的絕佳理由。

萬曆皇帝一紙詔書,稱讚李成梁“鎮遼年久有功”,隨後,李成梁體面退休,遼東又姓了朱。

熊廷弼在遼東三年,興屯田,築堡壘,嚴厲整軍,從不姑息養奸,使遼東風紀為之大振。

熊廷弼立了功,他並不知道自己被皇帝當了槍,也不知道李成梁的命運,將來會在自己身上重演,甚至,會更為悲慘。

接下來幾年時間,熊廷弼因為剛直不阿得罪了不少東林黨人,陷入了無盡的黨爭之中。

在一次考場違規事件中,熊廷弼遭彈劾,被停職審查,一段時間裏,被廢置居家。

1619年,薩爾滸之戰大敗,遼東局勢緊張,朝廷想起了熊廷弼,作為遼東經略,熊廷弼第二次入遼東,這一次,是去收拾殘局。

弱兵羸馬,朽甲鈍戈,遼東滿是殘破景象,更可怕的是人心渙散,人人思逃。

熊廷弼很快製定了系列防禦計畫,並廣泛招撫流民還鄉生產,同時整肅軍紀,並上書請求朝廷趕緊派遣將士,準備糧草,修造器械,不要節制費用,不要延誤時限……

明神宗賜給他尚方寶劍,並加大了他的權利,所有請求統統應允許,熊廷弼處死了一批臨陣逃脫和貪贓枉法的將領,上疏彈劾罷免了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楨。

一年的整頓和治理,熊廷弼在遼沈周邊要地構建起一條依託軍堡、積極防禦的戰線。

第二年,努爾哈赤親率重兵來攻,結果鎩羽而歸,熊廷弼整頓後的遼東,固若金湯。

然而,熊廷弼不知道的是,千里之外的朝廷,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權重組正在進行。

這一年,萬曆皇帝去世,泰昌即位,一個月後被迫害致死,而後天啟皇帝朱由校上位,黨爭越發激烈。

遠在關外的熊廷弼,依然不能倖免,東林黨中的禦史言官紛紛指責熊廷弼的“龜縮策略”,說他“無謀”“欺君”。

一個收拾殘局的救時英雄,在一堆不諳軍事的言官口中,成了一無是處的孬種。

那些人鼓吹大明軍事,無腦催戰,可熊廷弼身在遼東,頑強拒戰,並堅持防禦方針。

天啟皇帝,派了一個叫朱意蒙的人,前往遼東調查熊廷弼。

熊廷弼明白了,此舉與當年自己入遼調查李成梁如出一轍。

歷史正在重演。

朱意蒙也算聰明,熊廷弼之功,在於鎮守遼東,安撫軍民,人盡皆知,他將矛頭指向了君臣大義,指責其辜負皇恩,罪浮於功。

很快,熊廷弼上書請求去職還鄉,以防之後需要收拾殘局,朝廷沒有和他撕破臉,准許他還鄉,袁應泰接替了他。

而此時,朝廷內黨爭更加激烈,東林一派頻繁作梗,三黨分崩離析,最終形成了東林和楚黨對立的局面。

而熊廷弼,為兩湖之人,自然被歸為楚黨門下。

1621年,僅僅過了一年,袁應泰盲目攻金,瀋陽、遼陽輪番失守,明軍一路西退,到了遼河邊境,袁應泰見大勢已去,無力擔責,舉家自殺。

遼東局勢挑動著朝廷的神經,朝堂之上議論紛紛,有人提議,熊廷弼,有鎮遼之才,又身處壯年,可待啟用。

對呀,熊廷弼!

天啟皇帝一拍腦門,親自招熊入京,為表示禮待和信任,又把之間彈劾熊廷弼的一眾言官都罷免了。

52歲的熊廷弼再次走馬上任,並準備堅持以前的防禦策略,第三次入遼東。

可他不知道,多年黨派紛爭之後的朝廷早已不是以往的朝廷,明朝的財政困境已現端倪。

熊廷弼向朝廷求兵、求軍餉,卻都石沉大海,沒有回音。

加之內亂頻發,朝廷財庫告急,分身不暇。

熊廷弼有心而無力,手中無兵無銀難堪大業。

而此時,遼東巡撫、與熊廷弼一起出遼的搭檔、頗有東林黨背景的王化貞,卻和他持有不同的理念,不僅積極主戰,還揚言不需要銀兩。

朝廷中一眾朝官一聽,不用錢的事,自然有了興趣,對王化貞寄予厚望。

熊、王二人,觀點對立,成了明朝歷史上獨具代表性的衝突。

1622年,王化貞兵敗,努爾哈赤五萬大軍,輕鬆拿下遼西廣寧。

王化貞倉皇逃竄,熊廷弼帶兵殿后,護送軍民撤到山海關。

戰敗就要論罪,熊廷弼和王化貞皆鋃鐺入獄。

可憐熊廷弼,處處受掣肘,卻不得不為戰敗背上罪責,這已經够冤了,豈料,王化貞背後的東林一黨,為了擺脫罪責,脫離干係,紛紛將髒水潑向熊廷弼。

熊百口莫辯,永陷牢獄。

這還不算完,1624年,東林黨與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鬥爭愈演愈烈,魏忠賢為了置東林黨人於死地,便捏造誣陷熊廷弼向東林黨人行賄的罪名。

遼東失守,本是皇帝的一樁心事,一旦涉遼,必然是死罪。

而熊廷弼,自然是最好的工具。

一個鎮守遼東、忠心為國、功績赫赫的將領卻成了戰敗的替罪羊,一個與東林不兩立的正派良臣,卻在黨鬥爭中成為了夥同東林、行賄誤國的奸臣。

這一生,熊廷弼從未想過捲入黨爭,卻又不得不被裹挾其中。

熊廷弼,死罪難逃。

而王化貞,一個原本要負首要責任的罪臣,先是背靠東林逃過問責,後來又投靠魏忠賢受到庇護,直到八年後,才被處死。

性格決定命運,明末政局動盪如斯,熊廷弼不甘與之為伍,亡,是必然。

熊之悲,不由分說,熊之冤,也足鼎千古。

後來崇禎皇帝當政,魏忠賢伏誅,熊廷弼沉冤有望得雪,但沒有。

當時遼東局面更加混亂,複遼遙遙無期,熊廷弼的平反也遙遙無期。

縱觀熊廷弼一生,除了讓人唏噓的悲慘人生外,亦可見明末黨爭之烈,乾隆說大明自毀長城,確實如此。

而熊廷弼,顯然並非個例。

在他之前,嶽飛、於謙,命運如斯。

在他之後,任遼的孫承宗、袁崇煥,也是命運重演。

在一個個人利益高於國家利益的時代,在黨爭盛行價值觀錯亂的朝廷,熊廷弼,以及那些如熊廷弼之人,不過是獨自行走的孤膽英雄。

孤膽英雄,結局往往悲凉。

熊廷弼後悔嗎?並不!

他說,大丈夫生為孝子,死為忠臣,何慚於聖賢,何愧於天地哉?

是啊,他一生無愧,該慚愧的,是大明朝廷。

這大明的江山,這滿腔的忠義,熊廷弼終究是錯付了……

本文標題: 熊廷弼的死有多冤?他為什麼會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69040074737
相关資料
後世對呂雉的評估如何?她的性格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轉變?
呂雉,漢高祖劉邦的老婆,中國第一位載於史籍的皇后、皇太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史稱呂後或高後。後人對呂雉的印象如何呢?一談到呂雉,世人的評估大都是這些陰狠之詞。
標籤: 呂雉 戚夫人 劉邦 劉邦的老婆 歷史 中國歷史
除了一篇《愛蓮說》,周敦頤的一生還有哪些成就?
十歲那年,姐姐和弟弟先後早逝,對於尚在孩童年紀的周敦頤來說,手足離去,幼年的幸福生活也就止於此了。守孝期間,二十出頭的周敦頤遇見了五十多歲被貶謫離京的范仲淹。周敦頤,堅定的選擇了一條不好走的路。周敦頤生在急於推新的時代。在一片混沌的思想領域
標籤: 周敦頤 愛蓮說 宋朝 王安石 宋明理學
樂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誰?劉禪絕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樂不思蜀,意思是很快樂,不思念蜀國。出自《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裴松之注引。劉禪,劉備的長子蜀漢後主,即蜀漢懷帝,說起劉禪可能諸位有人不是很熟悉,但他的另一個名字各位一定印象深刻,各位可曾記得,《三國演義》中長阪坡趙子龍單騎救少主,對猜的沒
標籤: 劉阿鬥 三國 蜀國 諸葛亮
宋志文的品行有多低劣?他的名聲為什麼那麼差?
宋之問的品行宋之問是一個有才華的美男子,他“偉儀貌,雄於辯”;論相貌,他不輸於武則天身邊的張家兩兄弟,論才華,他“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與王維、賀知章等人並稱為“仙宗十友”。
標籤: 宋之問 武則天 唐朝 歷史 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