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孟郊悲慘的一生,他將悲傷苦難都傾注的詩歌之中

也正是在此時,孟郊遇到了25歲的考生韓愈。可就在此時,好像命運容不下孟郊的一絲笑容,沒過多久,孟郊的三個孩子相繼夭折。孟郊應邀前往,卻不幸在閿鄉暴病而亡,終年六十四歲。

說到孟郊,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麵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孟郊,唐代詩人,時人稱他為孟東野,生逢盛世,卻沒能欣賞到盛世之下的最後一抹餘暉,他的一生,無疑是命運極其多舛極其坎坷的一生。

幼年失怙百事諳,晚歲窮愁形影單。留得清寒苦吟句,遊子天涯竟何堪?幼年喪父,中年喪妻,晚年喪子,慘事都被孟郊一人碰上了。在璀璨的中華文明史燦若星河的天才巨匠中,一生悲苦如孟郊者,恐怕並不多見。

正是那些無法排遣、無力抵抗的苦難,使得孟郊把畢生精力都傾注在詩歌之中,那是他的“避難所”,也是他的“發洩場”,驚天的磨難最終催生出一個詩歌的“囚徒”,留名千古,名垂青史。

少逢亂世,孤僻敏感

西元751年,孟郊生於湖州,這一年,表面上的大唐仍是一派繁榮景象,盛世之下,一片煌煌。

然而,僅僅四年之後,一場動亂徹底爆發,大唐帝國從此由盛轉衰。

這一年,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這一年,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用怯生生的目光打量著這個兵荒馬亂、戰火紛飛的世界,少不更事,就已見聞太多的殺戮與逃亡。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孩子也就是孟郊,便逐漸養成了孤獨、敏感、冷僻的抑鬱性格。

尤其是在10歲那年父親去世之後,孟郊愈發的孤僻,不愛與人交往,母親一人含辛茹苦將他和兩個弟弟撫養成人,正因為此,孟郊和母親有著特別深厚的情誼。

青年遊學,終有所成

青年時期的孟郊見家中清貧難當,一人離家開始了數年的隱居生活。每日與明月孤雲相伴,晨鐘暮鼓,青燈黃卷,飽讀詩書,遍閱經史書。

年輕時的孟郊極有抱負:

我願分眾泉,清濁各异渠。我願分眾巢,梟鸞相遠居。此志諒難保,此情竟何如?

轉眼,已至而立之年,孟郊開始了自己的遊學生涯,躊躇滿志的他毅然揮別家鄉,踏上未知的旅程。可此時的山河,早已是滿目瘡痍,遊歷之途,百姓水深火熱的生活令性格本就十分偏激敏感的孟郊無比震驚。

行至洛陽時,看到戰亂之後蕭條敗落的景象,他無可奈何的唏噓:

洛民蕭條久,威恩憫撫難。

在中原大地,看到百姓生活艱辛的殘酷現實,他悲天憫人的控訴: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在江南,目睹貪腐的官吏對農民的繁重剝削,他痛心疾首的吟誦:

如何織紈素,自著藍縷衣。

後來在江西上饒,孟郊結識了茶聖,這一年是西元784年,孟郊34歲,陸羽52歲,兩人一見如故,品茗說茶,徹夜縱談天下大事。初逢知己,孟郊欣然題詩一首:

驚彼武陵狀,移歸此岩邊。開亭擬貯雲,鑿石先得泉。嘯竹引清吹,吟花成新篇。乃知高潔情,擺落區中緣。

遊歷到蘇州的時候,他和詩人韋應物以詩歌唱和,成就一段文壇佳話。

三十歲之前的孟郊,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行踪飄忽不定,除了詩歌和漸漸微起的名聲,其餘不足為道。

首次進考,名落孫山

中年之後的孟郊開始活躍,四十一歲那一年,孟郊中了吳興鄉貢。他興沖沖趕赴長安參加進士考試,滿以為能由此扭轉命運。

也正是在此時,孟郊遇到了25歲的考生韓愈。由於性格相似、志趣相投,都异於世俗之人,韓孟兩人很快便結為忘年之交。

造化弄人,同樣才華橫溢的兩個人,年齡小17歲的韓愈榜上有名,而中年大叔孟郊卻名落孫山:

曉月難為光,愁人難為腸。誰言春物榮,獨見葉上霜。雕鶚失勢病,鷦鷯假翼翔。棄置複棄置,情如刀劍傷。

孟郊以雕鶚自比,卻不料科舉落第;而那些“鷦鷯”般胸無點墨的無能之輩,通過投機取巧卻能官運亨通。頓覺天地失色,日月無光,連姹紫嫣紅的無邊春色都蒙上了嚴霜。

之後韓愈名聲漸起,貼心的為孟郊寫了一首雞湯:

長安交遊者,貧富各有徒。親朋相過時,亦各有以娛。陋室有文史,高門有笙竽。何能辨榮悴,且欲分賢愚。

自那以後,已經有一定話語權的韓愈在各個場合都極力推薦孟郊,怒刷存在感,這也使得孟郊很快便聲名大震!

所以說,交到知心的好朋友,莫不是人生中最賺的事情。

再考落第,心灰意冷

孟郊重振旗鼓,第二年,已經頗有聲望的孟郊參加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國考,無奈命運坎坷,照例又是落榜。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悲憤抑鬱的他揮筆寫下《再下第》:

一夕九起嗟,夢短不到家。再度長安陌,空將淚見花。

一個“再”字,已是無限心酸,孟郊徹夜無眠,不禁涕泗橫流。

羈旅無依,貧寒窮困的孟郊更是看透了世態的冷暖炎凉,面對眼前重重困境,孟郊心灰意冷,近乎放弃。

再遵母命,三考登科

所有母親的眼裡,自己的兒女總是最優秀的,孟母亦是如此,面對整日消極度日、不思進取的孟郊,孟母在旁一直鼓勵,據史書記載,三年後,孟郊再次奉母命赴京科考。

命運垂憐,這一次終於得登進士第。

這一年孟郊已經46歲,放榜之日,他喜不自勝,揮毫寫下生平第一首快詩: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相對白居易的“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一日看盡長安花,更添幾分得意。

可及第之後只是具有任職資格,可現時尚無官職空缺,唯一能做的就只有等。躊躇滿志地看盡了“長安花”,孟郊在家徒四壁的淒清中苦苦等待,直到西元800年才等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官職。

身不稱職,大志難酬

年近五十的孟郊,終於入仕為官,可這樣的芝麻小官,孟郊實在是不甘心,况且他以文人任武職,避長用短,做官並不稱職,有力無處使,簡直糟心。

好在,溧陽城外不遠處有個叫投金瀨的地方,又有故平陵城,此地山林蒼翠,流水環繞,內心孤苦的孟郊常到此遊玩,徘徊賦詩,流連忘返,以致於日常的政務都不願意處理,也不能及時處理。

見此情景,他的上級縣長(縣令)大人勃然大怒,遂以廢置公務為藉口,另外雇傭一人代替他行使職權,並分去了他一半的俸祿。

壯志難酬,悲苦淒涼,只有寫詩控訴:

溧陽秋霽晚雨曉猶在,蕭寥激前階。星星滿衰鬢,耿耿入秋懷。舊識半零落,前心驟相乖。飽泉亦恐醉,惕宦肅如齋。上客處華池,下寮宅枯崖。叩高占生物,齟齬回難諧。

遊子一吟,千古絕唱

官做的不稱心,卻好在收入穩定,衣食無憂,孟郊便回到老家,準備將年邁的母親接到自己身邊安度晚年。

迎接母親的前夜,無限前塵往事湧上心頭,輾轉反側的他一宿未眠,天濛濛亮,恍恍惚惚中,孟郊見斜屋泛出燈光,走到院子裏探身過去,屋子裏是自己白髮蒼蒼的老母親,手上是一件新縫製的衣服,衣服上密密麻麻的線是那樣的清晰,在燈光的雕刻下,母親仿佛一座雕塑……

一首千古絕唱,就此現世: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此後一千多年,無數人讀罷此詩,無不為這份深深的母愛潸然淚下。看似平淡無奇的詩歌早已經穿越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永遠熠熠生輝。

連折三子,悲慟欲絕

西元806年,受韓愈舉薦,應河南尹邀請,盂郊被任命為水陸運從事,試協律郎,自此,孟郊移居洛陽,生活稍有寬裕。

可就在此時,好像命運容不下孟郊的一絲笑容,沒過多久,孟郊的三個孩子相繼夭折。

年近花甲的孟郊悲痛欲絕,整日以淚洗面,沉浸在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苦痛中而無法自拔:

一閉黃蒿門,不聞白日事。生氣散成風,枯骸化為地。負我十年恩,欠爾千行淚。灑之北原上,不待秋風至。

又喪老母,孤苦而亡

六十歲的孟郊已經被命運折磨的遍體鱗傷,此時,年邁的老母親也離他而去,孟郊丁憂居喪,孤苦無依、親人離散的孟郊回想一生坎坷,萬念俱灰,百感交集。

五年後,鄭餘慶轉任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又奏請孟郊為參謀。孟郊應邀前往,卻不幸在閿鄉暴病而亡,終年六十四歲。

由於一生孤苦無依、親人失散,孟郊病逝後,一時竟然沒有人處理喪事。史載:“家徒壁立,得親友助,始得歸葬洛陽”。韓愈為其作墓誌銘,張籍倡議私諡曰貞曜先生,故韓愈題《貞曜先生墓志》。

佛曰:眾生皆苦。

他六十四載的生命,是一部令人扼腕歎息的辛酸血淚史。

他的痛苦來自於對家國動亂的痛心疾首;來自於仕途受挫的孤憤失意;也來自於親子離散的淒冷與孤寂。

日月變幻,鬥轉星移,至今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長河裏,多少風流終被雨打風吹去。

只有永恒的經典,方能流傳萬世而不朽。

席慕蓉說:人是要過很多年才知道感恩的,才知道萬物包括投眼而來的翠色,附耳而至的清風,無一不是豪華的天寵。

而最該感念的無不是母親的生育、養育、培育之恩,有如三春之暉,溫潤而厚實。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所以,早一點去感知,早一點去珍惜,早一點去回報……

資料標籤: 孟郊 詩歌 歷史 讀書 韓愈
本文標題: 探索孟郊悲慘的一生,他將悲傷苦難都傾注的詩歌之中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63722612678
相关資料
劉備死後蜀漢叛亂紛起諸葛亮為什麼等了兩年才平叛
有意思的是,劉備在死前將蜀國託付給諸葛亮,但是面臨著眼前的這個亂局,諸葛亮兩年後才平叛,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後來劉備去世後,南中地區開始叛亂,諸葛亮那時就準備直接帶兵平叛,不過王連就出面勸說諸葛亮,最終讓他選擇在兩年後才進行平叛。
標籤: 諸葛亮 劉備 蜀國 三國 歷史 王連
辛弃疾的一生是怎樣的?他經歷了哪些不甘與憤懣?
再看辛弃疾的一生,偶有“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清歡,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柔情,可他始終放不下“醉裡挑燈看劍”的豪氣,放不下“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熱血,放不下“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的不甘與憤懣。也是這
標籤: 辛弃疾 中國古代史 宋朝
女性大多被記載在列女傳裏,而正史將相列傳卻有哪位女性?
在中國古代,女性名人大多被記載在列女傳裏,不過正史將相列傳當中卻有一位女性,而且她還是史上唯一存在的封侯女將。不過秦良玉的無私並沒有帶來好運,萬曆四十一年,馬千乘遭到誣陷,死於監獄當中。崇禎七年,張獻忠攻陷川東重鎮,卻遭到秦良玉與她的兒子馬
標籤: 秦良玉 張獻忠 明朝 列女傳 楊應龍 馬千
劉備臨死前說趙雲不可重用劉備為什麼會這麼說
在長板坡劉備來不及帶家人離開,是趙雲返回救援,助力劉備家人脫困,並且在戰場上表現勇猛,這讓劉備對此刮目相看。趙雲的這一計妙哉,為劉備保存下了人馬和關口要地,為劉備大軍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縱觀趙雲跟隨劉備的這段歷程,可以看出趙雲一直沒有被重用,
標籤: 趙雲 劉備 三國 歷史 曹操 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