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十大兵書有兩本都是他寫的

中國古代十大兵書,分別是《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司馬法。》均為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所著。戚繼光一下子名聲大噪,那個時候他23歲。這是戚繼光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變化,是他平倭建奇功的開端。最初抗倭的時候,戚繼光也遇到了很多困難,最大的困難在自己的阿兵哥。

中國古代十大兵書,分別是《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司馬法》、《太白陰經》、《虎鈐經》、《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其中《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均為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所著。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個人,十大兵書占了兩部,也是够牛氣的!

戚繼光,生於1528年,算是出身將門世家,爺爺和老爸都是在軍隊幹事兒的人。戚繼光出生的時候,父親已經56歲了,老來得子自然是异常鍾愛,但虎父無犬子,父親對戚繼光也是十分地嚴格。

他告訴兒子:“一個武將必須有全身報國的志向,打起仗來要有身先士卒的勇猛精神。”

少年戚繼光曾作詩一首《韜鈐深處》,一句“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表明了自己一生的理想。

小築暫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籤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1544年,16歲的戚繼光帶著重病父親的囑託,去京城辦理襲職手續,正式襲職登州衛指揮僉事,官拜“明威將軍”。1548年,20歲的戚繼光第一次離家遠征,他率領衛士卒遠戍薊鎮。

明朝的國防重點在北方,北方設九鎮以防蒙古的馬隊長驅直入,其中尤以屏障京畿的薊鎮為重點。為了加强防衛,補充長城一線兵力的不足,朝廷便調集山東、河南等地的官軍輪番前往邊關戍防,支持薊門的防務。

薊門戍邊,這算是一個苦差。每年春季,戚繼光都要奉命到薊門戍守,前後一共五年。春天出發,長途跋涉,不待休整就接受戍邊任務,直至秋風涼了,才又長途跋涉地往回返。長年在外,拋家舍業,種種辛苦,不可名狀。但戚繼光很高興。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自己好歹是為國效力了啊。但是,薊門這個地方,遠離帝都,戚繼光還是有著更多的夢想,渴望著更大的舞臺。最終世襲得了官職的戚繼光决定决定像老百姓一樣去參加科舉考試。

真正有才能的人,終究是不會被埋沒的。一個《備俺答策》馬上上戚繼光發光發熱了。當時有個事兒,歷史上稱作“庚戌之變”,韃靼土默特部領袖俺答率軍從古北口突破長城之後,一路燒殺搶掠,直逼北京城下,嘉靖皇帝立刻下達了命令,大家要一起把俺答趕走。

戚繼光的《備俺答策》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炮而紅。因為他寫得實在太好了,對蒙古人研究的非常透徹,何時出擊,怎樣防守,如何誘敵等,都做了詳盡的部署,令眾人膜拜之極,很多阿兵哥隨身攜帶印刷本。

戚繼光一下子名聲大噪,那個時候他23歲。23歲,老編表示傷不起。

1555年,27歲的戚繼光被調往抗倭最為激烈的浙江,升任浙江都同僉事,管理屯田事務。這是戚繼光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變化,是他平倭建奇功的開端。

最初抗倭的時候,戚繼光也遇到了很多困難,最大的困難在自己的阿兵哥。要麼不敢打,要麼打著打著明明是自己佔優勢,卻不敢去追。戚繼光很納悶,為啥啊?阿兵哥說這都是老傳統,把他們趕遠一點就行了,反正他們還要來的,犯不著去拼命。

戚繼光就覺得,這咋成?這樣子怎麼能打勝仗。於是呢,戚繼光開始了關於“戚家軍”的尋找和訓練。

這裡面還有個小故事,關於義烏人的。在戚繼光看來,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必須具備如下貭素: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孫子兵法。恰巧有一次,戚繼光去視察民情了,路過了一個叫義烏的地方,看到了一群人在打架鬥毆。1558六月起,義烏礦工、鄉民與從永康趕來的開礦者爆發械鬥,雙方參與毆鬥人數累計達三萬人左右,歷時四個月,死傷共計二千五百餘人。在這場鬥毆中,農民用鋤頭,礦工用鐝頭,連家庭主婦也拿起了菜刀。這讓戚繼光不由得不感歎:“征戰半生,天下強橫之徒,我大都曾見過,卻也從無畏懼。但如義烏人之彪勇橫霸,善戰無畏,實為我前所未見,讓人聞風喪膽,可怕!可怕!”。

總之呢,戚繼光要的人就是要四肢發達,為人憨厚老實,遵紀守法服從官府,敢打硬仗,敢衝鋒不怕死。

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無數支精銳的特種軍隊,比如漢代的虎賁軍、三國時魏國的虎豹騎、唐代的玄甲軍等等,其戰鬥力之强罕有匹敵,但縱觀古今,能名聞天下,且以將領的名字命名的軍隊只有兩支:戚家軍和岳家軍。

除了人,當然戚繼光也比較關注武器裝備,比如軍刀啊,狼筅啊,虎蹲炮之類的。戚繼光坐鎮薊州16年,使北部的遊牧部族不敢南犯,薊州全境人民安居樂業,戚家軍更是名聞天下。

本文標題: 一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十大兵書有兩本都是他寫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60352417672
相关資料
一生滅亡3個國家的戰神,蘇定方最後怎麼死的?
貞觀年間,蘇定方被任命為匡道府折衝,跟隨大將李靖參與對東突厥的討伐。此時的蘇定方雖然已經年近古稀,但是他卻依然接受了這個任命。四年之後,蘇定方病逝在邊疆之中,他的死訊似乎並沒有在國內引起太大的波瀾,就連唐高宗也是很久之後才知道蘇定方的死訊。
標籤: 蘇定方 唐朝 蘇定 歷史 隋朝 突厥
官渡之戰時,荀彧也是私通袁紹中的一員嗎?
囙此,當曹、袁官渡相持之際,荀彧不可能拉下臉,向曾經被自己拋弃的袁紹主動示好的。時年29歲的荀彧,被他任命為司馬。荀彧也被提升為漢侍中,代理尚書令。當然了,曹操之所以敢於和袁紹開展決戰,也正有受荀彧鼓勵的原因。
標籤: 荀彧 袁紹 曹操 官渡之戰 三國
栗姬的兒子劉榮登上了太子之比特,為何她最後會鬱鬱而終?
之後館陶公主與王夫人設計讓漢景帝對栗姬印象下降了,不過這還是動搖不了劉榮的太子之比特,直到有一次漢景帝病重了。而栗姬母子就這樣由天上落到了地下,而曾經不如他們的王夫人與劉徹卻一個被封為了皇后,一個成了太子。最後劉榮被封了王去到了封地,沒過多
標籤: 漢景帝 劉榮 栗姬 漢朝 館陶公主
杜陵陽與司馬衍的感情如何?她的葬禮為何十分寒酸?
杜陵陽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當時的人或許覺得這件事情非常的神奇,但是卻還有很多懷疑這是杜氏想要吸引人眼光的手段,不過不管怎麼說杜陵陽還是成為了司馬衍的皇后了。而這樣美麗端莊沉靜的杜陵陽卻在成為皇后之後沒幾年就死了,而在杜陵陽死了之後,司馬衍
標籤: 司馬衍 杜陵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