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維不是諸葛亮的接班人嗎薑維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諸葛亮挑選薑維作為接班人看錯人了嗎?薑維,人稱小諸葛。季常指的是馬良,諸葛亮最為倚重的外交使者。劉禪尊諸葛亮為相父。薑維是衛將軍,費禕是大將軍,兩人共同錄尚書事。費禕為了制裁薑維,每次給薑維的兵力都不超過一萬。薑維投降後試圖策反鐘會,事情敗露,薑維被魏軍殺死,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大家好,這裡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諸葛亮和薑維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西元263年,劉禪發佈誥令,命令守在劍門關的薑維投降,薑維氣的拔劍砍石。關未失,城未破,將未亡,但是劉禪投降了,這就是薑維的無奈。諸葛亮挑選薑維作為接班人看錯人了嗎?沒有,作為蜀漢的守護者、復興漢室的急先鋒,薑維完全合格!

諸葛亮為什麼要選薑維作為接班人呢?應該說諸葛亮的眼光是非常准的。薑維,人稱小諸葛。他是諸葛亮死後蜀國最傑出的軍事家。當初諸葛亮在收薑維後對他有一番考評,結果是蜀中諸人無人能敵:

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

這句話裏的永南指的是李邵,丞相府西曹掾,死於諸葛亮南征孟達時期。季常指的是馬良,諸葛亮最為倚重的外交使者。死於夷陵之戰。李邵和馬良都是前期諸葛亮很看中的人才,但是諸葛亮在考核薑維的才能後認為,薑維比李邵和馬良都要厲害。

我們再來看看魏國人是怎麼看待薑維的,畢竟王婆賣瓜,有自賣自誇的嫌疑。魏國杜預曾經這樣稱讚薑維:

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

這句話裏的公休指的是諸葛誕,太初指的是夏侯玄。此二人是著名的魏國四聰組成人員,四聰另外兩人是鄧颺和田疇。

由此可見,不管是蜀國還是魏國,薑維的個人能力是不容質疑的。那麼薑維為什麼沒有實現伐魏成功,復興漢室的願望呢?其實這跟政治有關係。軍事和政治向來都是一體的。

在諸葛亮主政時期,軍政一體化,全民皆兵。諸葛亮既掌政,又掌兵。雖然不是皇帝,但是卻行使著皇帝的權利。劉禪尊諸葛亮為相父。

諸葛亮死後,蔣琬繼任。這時攻伐魏國的大方針開始有變化。諸葛亮時期,攻伐魏國的戰畧是攻祁山,出隴右,然後進兵關中(雍州)。蔣琬繼任後開始有所調整,開始蔣琬考慮的是由水路進攻,經漢水直達上庸。後來經過費禕和薑維的勸阻,更改為佔領隴西,切斷雍州和凉州的聯系,然後以凉州為根據地,進攻雍州。

以凉州胡塞之要,進退有資,賊之所惜;且羌、胡乃心思漢如渴,又昔偏軍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長短,以為事首,宜以薑維為凉州刺史。

於是蔣琬入住漢中,以薑維為凉州刺史,率領蜀軍進攻隴西諸地。這時蔣琬和薑維兩人的配合還算默契,有進取關中的打算。

可惜的是蔣琬很快病逝了,費禕接任。薑維是衛將軍,費禕是大將軍,兩人共同錄尚書事。這時兩人在是否繼續伐魏的問題上產生了歧義。

費禕認為以諸葛亮的雄才大略也不能出漢中,攻取魏國一寸土地,你薑維就更不行了。囙此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防守,能防住魏國的進攻就算有功了:

費禕謂維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以為希冀徼幸而决成敗於一舉。若不如志,悔之無及。」

這其實是一個訊號,說明蜀國自皇帝到大臣都開始以防守為中心,不再遵循諸葛亮以往的政策,以攻為守。但是薑維不這麼認為,薑維認為自己從小就生長於凉州,對於凉州的羌、胡等少數民族非常的熟悉,可以以羌胡為援,斷了隴西和隴右的聯系,將凉州納入蜀國國土,然後伺機進取關中。

維自以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欲誘諸羌、胡以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

費禕為了制裁薑維,每次給薑維的兵力都不超過一萬。這就造成了薑維因為兵力不足的原因不能有大的作為。

四年之後,費禕遇刺身亡,薑維終於有機會按照自己的思路和魏國開打。西元253年圍南安,雍州刺史陳泰前來救援,薑維糧盡而撤。

西元254年,薑維出隴西,經狄道圍攻襄武,斬魏將徐質,攻破河間、河關、臨洮等地,遷走當地居民數萬。

西元255年,薑維率軍攻佔狄道,大破魏軍雍州刺史王經。後魏國征西將軍陳泰前來結尾,薑維撤軍。

西元256年,薑維和蜀國鎮西將軍胡濟約定會師上邽,胡濟失約,薑維被魏國將領鄧艾擊敗,死傷甚多。

後來,薑維又於西元257年、258年、262年數次攻佔隴西,有勝有敗。

費禕死後,董允即位,董允只幹了兩年就去世了。接著侍中陳祗接班,從此時起蜀國的政局開始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陳祗勾結黃皓把持朝政,詆毀在外作戰的薑維。

維本羈旅讬國,累年攻戰,功績不立,而宦官黃皓等弄權於內,右大將軍閻宇與皓協比,而皓陰欲廢維樹宇。維亦疑之。故自危懼,不復還成都。

黃皓以薑維數年征戰,寸功未見,損兵折將,虛耗國庫為由請求劉禪罷免薑維的大將軍職位,薑維則要求劉禪清除身邊小人,處死黃皓。最後劉禪和稀泥,沒有處死黃皓,也沒有罷免薑維,而是讓薑維留在遝中種麥,不要再回成都了。

於是,蜀中防守態勢發生了大變局,薑維滯留遝中,既不在漢中也不再成都,漢中兵力空虛,給了魏國可乘之機。

西元263年,司馬昭製定三路伐蜀大計,以鄧艾和諸葛緒各領三萬人,分為左右兩軍圍剿薑維,將薑維堵在遝中。以鐘會為右路軍,領兵十萬人作為主力攻取漢中,進而威脅成都。

在鐘會聚兵於長安時,薑維就給劉禪寫信,請求劉禪儘早調廖化、張翼、董厥前往漢中防守,但是黃皓進讒言說魏軍不會這麼快到來。於是等到廖化、張翼、董厥率軍來到漢中,鐘會早已經經子午古道、駱穀道、斜穀道進入關中,關中失守。

薑維知道關中失守的消息後,率軍擺脫鄧艾的追擊和諸葛緒的糾纏,千里奔襲來到劍門關防守,終於在鐘會之前趕到,守住了劍門關。鐘會率領八萬人日夜攻擊也沒有攻破劍門關,時間一長,糧草不濟,鐘會考慮撤軍。

這時鄧艾率軍由景穀道的小路偷渡陰平,山中道路崎嶇,又有懸崖峭壁。為了偷渡陰平成功,鄧艾親自身披毛氈滾下山坡,士兵們大受鼓舞,紛紛追隨而下。經歷了千難萬險、重重險阻,鄧艾終於偷渡陰平成功,繼而攻佔涪城,在綿竹擊敗諸葛瞻,這時成都成為一座孤城。

劉禪在群臣勸諫下,率眾投降。投降後劉禪親自下詔令給薑維,要求薑維放弃劍門關,就地投降。薑維氣的拔刀怒砍山石。

在局勢最危急的時刻,薑維千里奔襲扼守劍門關,抵擋住了魏軍的進攻。但是由於鄧艾的奇襲和劉禪的懦弱,最終蜀國還是亡國了。

薑維投降後試圖策反鐘會,事情敗露,薑維被魏軍殺死,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諸葛亮沒有看錯人,薑維雄才大略,多次率領蜀軍攻伐魏軍,其中有勝有敗。在蜀國最危急的時刻,薑維力挽狂瀾,千里奔襲守住劍門關,使魏軍寸步難行。可惜鄧艾偷襲陰平成功,劉禪懦弱,沒有逃跑,也沒有堅守,而是選擇了投降。薑維也隨著大勢已去的形式鼓掌難鳴,最後慘死。

本文標題: 薑維不是諸葛亮的接班人嗎薑維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60216494150
相关資料
唐高宗李治是個怎樣的皇帝?真的是“昏懦之主”嗎?
唐高宗為何被後世史家稱“昏懦”: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也是武則天的丈夫。囙此,歷史上對唐高宗的評估是“昏懦”。最晚從歐陽修撰《新唐書》以來,就把他當作“昏懦之主”。高宗在處置危及皇權和皇位的事件時,也不見昏懦。事情敗露以後,高宗立
標籤: 唐高宗 唐朝 歷史 武則天 長孫無忌 高句麗
諸葛亮臨死前為什麼口含七粒米諸葛亮為什麼還說自己會醒過來
而劉備也是看中了諸葛亮的才智,三次前往拜訪諸葛亮,最終依靠自己的真心,將諸葛亮請出山中,成為了自己的軍師。在諸葛亮離開人世之後,正因為自己口中的七粒米,讓司馬懿錯以為自己沒有離世。
標籤: 諸葛亮 司馬懿 蜀國 三國人物 三國
王朗對罵諸葛亮句句在理王朗最後為什麼輸了
所以王朗最初的觀點在諸葛亮面前毫無用武之地,諸葛亮的一番話直接將其堵死了。面對諸葛亮的懇切言辭,王朗只能跌落馬下,落得個吐血身亡的下場。王朗與諸葛亮,雖然都是漢末才子,但那時候的兩人確實實實在在的敵對狀態,兩者之間的恩怨屬於各為其主罷了。
標籤: 王朗 諸葛亮 三國 漢朝
諸葛亮打仗為什麼要坐在輪椅上難不成諸葛亮不會騎馬嗎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諸葛亮作戰,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其實,我們所見到的諸葛亮乘坐的“輪椅”,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輪椅,而是古代一種“戰車”。諸葛亮乘坐戰車出行是因為仰慕孫臏,這可能是諸葛亮選擇坐“輪椅”出行曾經有過的心理活動,但純因仰慕而效仿
標籤: 諸葛亮 輪椅 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