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册封的三十七比特异姓王分別是誰?到底是如何得以封王的

很多人都不瞭解唐朝册封异姓王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反倒是中期因動亂頻發,封王者多達十八比特。接下來,我們便來回顧一下唐朝的那些异姓王,到底是如何得以封王的:唐朝初期歸降者:兩位隋末天下群雄並起,相互征伐之下李淵建立的大唐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而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起義領袖杜伏威和羅藝先後歸降,因而得以封王。

很多人都不瞭解唐朝册封异姓王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王爵作為皇權社會中,地位僅次於皇帝(君王)的爵位,非皇族想要獲封難度堪比登天。在古代的數百位异姓王中,去除掉多達一半以上的追封者,其餘异姓王大多誕生於王朝初期和末期,初期主要以開國元勳為主,末期則更多是朝廷病急亂投醫。

然而,開國功臣風險太大,權臣能力要求較高,並非一般人所能達到。而唐朝略有不同,唐朝前期异姓王其實並不多,僅有兩位。反倒是中期因動亂頻發,封王者多達十八比特。而中後期封王者同樣達到了十七比特之多,原因在於隨著中央朝廷的持續衰弱,以及藩鎮割據現象的持續惡化,一些奉朝廷詔令的節度使及容易獲封王爵,另有一些實力強大的節度使,朝廷為了拉攏也往往封其為王爵。

接下來,我們便來回顧一下唐朝的那些异姓王,到底是如何得以封王的:

唐朝初期歸降者:兩位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相互征伐之下李淵建立的大唐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而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起義領袖杜伏威和羅藝先後歸降,因而得以封王。

1、吳王杜伏威:杜伏威年輕時因盜竊而被迫加入強盜集團,隋末天下大亂後於輔公祏組織山賊起義,後不斷壯大實力,連敗隋將宋顥、公孫上哲、陳棱等,佔領江淮廣大地區。大業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殺隋煬帝楊廣,後招攬杜伏威,但卻被其所拒。同年,杜伏威向越王楊侗稱臣,獲封楚王。到了武德二年(619年),已經消滅薛舉、李軌的李淵謀求東進,於是派人招降杜伏威,杜伏威遂於同年九月十二日投降唐朝,被封為受封為淮南安撫大使,後來又逐步升官到東南道行臺、尚書令、楚王,最後在武德三年陞級為總管江淮以南諸軍事、吳王,賜姓李。

2、燕王羅藝:羅藝本為隋朝將領,官至虎賁郎將,隋末天下大亂之際,羅藝趁機自立,自稱幽州總管,統轄幽、營二州,遂成為東北地區一大割據勢力。此後,各方勢力爭相拉攏羅藝,分析過形勢之後,羅藝最終於武德三年(620年)歸降唐朝,李淵則下詔封其為燕王,賜姓李氏。

唐朝中期立下大功者:十八比特(其中安祿山、哥舒翰較特殊)

從歷朝歷代封王者來看,王朝中期想要封王難度最大,能够封王者無非兩種情况,其一為力挽狂瀾於既倒的功臣,其二為深受皇帝寵信的權臣。

張柬之因“神龍政變”得以封王

1、“神龍政變”恢復李唐江山者:五位。自武則天篡唐建周之日起,繼承人問題便成了重中之重,而隨著武則天的衰老,這個問題開始日益突出。雖然武則天最終將廬陵王李顯迎回,並重新立為太子,但由於其晚年寵信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導致兩人不僅直接插手朝政,甚至一度阻絕了大臣與武則天之間的聯系,這直接加劇了朝臣們的不滿,而“二張”更是在“李重潤事件”中得罪了李家宗室和武氏宗室,引起了兩大集團的同仇敵愾。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張柬之、桓彥範、崔玄暐、袁恕己、敬暉等人發動神龍政變,將“二張”及其黨羽誅殺,同時迫使武則天退位,禪位於太子李顯。政變後,張柬之被封為漢陽郡王、敬暉被封為平陽郡王、桓彥範被封為扶陽郡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郡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郡王,時稱“五王”,囙此神龍政變又被稱為“五王政變”。

2、“安史之亂”挽救大唐江山者:九比特(一人為追封)。唐朝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西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叛亂,一度攻破長安,大唐江山危在旦夕。唐玄宗出逃蜀地途中於馬嵬驛發生兵變,太子李亨北上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遙奉唐玄宗李隆基為太上皇的同時,開始調集各路兵馬展開反攻,但直到唐代宗初年叛亂才被徹底平定。在這場歷時長達八年的叛亂中,不少將領因屢立戰功而被封王,其中郭子儀因功被封汾陽郡王,李光弼獲封臨淮郡王、郭銳獲封雁門郡王、郭英乂獲封定襄郡王、僕固懷恩獲封大寧郡王,叛軍將領李懷仙投降朝廷後因斬殺史朝義有功被封武威郡王,參與叛亂的薛嵩後來也因率相、衛、洺、邢四州軍民歸順而被封平陽郡王,參與平叛有功的辛京杲後來也被進封晋昌郡王,李嗣業則因在相州之戰中犧牲而被追封為武威郡王。

3、抵抗外族守護邊疆有功者:兩位。“安史之亂”爆發之後,由於朝廷抽調大量邊軍平定叛亂,導致邊疆戰事頻起,尤其是大唐西部的吐蕃,趁機侵佔西域地區。“安史之亂”平定之後,郭昕奉命巡撫河西、安西等地,因抵禦吐蕃有功,郭昕在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派使者返回朝廷奏事時,唐德宗對其予以嘉獎,被授予檢校右散騎常侍、御史大夫、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觀察使,同時晋封為武威郡王。李晟同樣長期鎮守西陲,因屢立戰功而被升任右金吾衛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涇原四鎮北庭都知兵馬使,並册封合川郡王。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變”爆發,李晟親自前往勤王,次年收復長安,平定朱泚之亂,又被册封為西平郡王。

安祿山因唐玄宗寵信得以封王

這段時期,有兩個异姓王比較特殊,一是安祿山,其因討得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歡心,天寶年間得以平步青雲,不僅兼任平盧、範陽和河東三鎮節度使,而且被封為東平郡王。二是哥舒翰,他屢立戰功不假,但除此之外還有楊國忠拉攏其對付安祿山的關係,這使得哥舒翰得以官運亨通,而且被封為西平郡王。

唐朝中後期地方實權派:十七比特

唐朝中後期,由於中央朝廷的持續衰弱,地方藩鎮權勢滔天,尤其是黃巢起義爆發之後,皇帝再也無力控制地方,因而這一時期地方實權節度使,不少都得以封王。而這些節度使又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奉朝廷指令而被嘉獎,另一種則是不服詔令朝廷為拉攏而封王。

1、奉朝廷指令被封王者:十比特

昌化郡王白孝德。安史之亂後,白孝德跟隨僕固懷恩入關勤王,屢立戰功,後又參與河陽之戰斬殺叛軍驍將劉龍仙,並奉命抗擊吐蕃,先後被任命為鎮西北庭行營節度使、邠寧節度使,後獲封昌化郡王。

通義郡王朱滔。大曆十年(775年),魏博田承嗣、成德李惟嶽叛亂,幽州節度留後朱滔奉命討伐,被加授檢校司徒、盧龍軍節度使,後受封通義郡王。

張掖郡王段秀實。大曆十四年(779年),四鎮北庭行軍及涇原鄭潁節度使,總攬西北軍政的段秀實因治理地方有功,被剛剛繼位的唐德宗李適加封為張掖郡王。

南平郡王李希烈。建中二年(781年),山南西道節度使梁崇義勾結河北三鎮起兵反叛,淮寧軍節度使李希烈奉詔討伐,殲滅梁崇義部眾,獲封南平郡王。

常山王王景崇。王景崇是成德節度使王紹鼎之死,繼任成德軍節度使後,先因平定龐勳叛亂,進爵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封趙國公。後於乾符五年(878年)進封常山王、檢校太傅。

潁川郡王陳敬瑄。中和三年(883年),劍南西川節度使陳敬瑄因平定西川叛亂有功,得以被晋封為潁川郡王。

琅邪郡王王重榮。黃巢起義後,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參與平叛,雖然多次被黃巢擊敗,但最終還是在李克用的幫助下平定了黃巢叛軍,京師長安被收復以後,王重榮因功被封為琅邪郡王。

钜鹿郡王時溥。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徐州藩帥時溥率兵入關鎮壓黃巢起義軍,行至河陰,軍士嘩變返回徐州,推為節度留後,後授武寧軍(感化軍)節度使。中和四年,黃巢之敗,時溥功居第一,詔授檢校太尉、中書令、钜鹿郡王。

岐王李茂貞。李茂貞初入鎮州博野軍,後因擊敗黃巢部將尚讓,升任神策軍指揮使。光啟二年(886年),李茂貞以護唐僖宗之功拜武定節度使,並改名李茂貞。光啟三年(887年),唐僖宗由鳳翔返回長安,遭遇藩鎮李昌符攔截,僖宗命李茂貞追擊,李茂貞不負僖宗所托將李昌符擊敗斬殺,李茂貞晋昇為鳳翔、隴右節度使,大順元年(890年)封隴西郡王。

晋王李克用。黃巢起義時,李克用曾率沙陀軍南下鎮壓黃巢,因在收復長安之戰中功勞最大,遂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光啟元年(885年),朝廷討伐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李克用指責盤踞關中的靜難節度使朱玫、鳳翔節度使李昌符結交朱溫欲滅己,囙此進軍關中擊敗二人,僖宗逃往鳳翔。乾寧二年(895年),李茂貞、王行瑜及韓建三帥進京挾持唐昭宗,李克用再度率軍勤王,敗三帥,救出昭宗,因功被封為晋王。

2、朝廷為拉攏而被封王者:七位

雁門郡王田承嗣。本為“安史之亂”判將的田承嗣,叛亂平定後歸降朝廷,被拜為魏博節度使,但卻割據一方、不服詔令,唐代宗為了籠絡田承嗣,不僅下嫁永樂公主,而且封其為雁門郡王。

蜀王王建。王建本為忠武軍八都將之一,後因救護唐僖宗有功,被提拔為神策軍將領。文德元年(888年),王建攻打西川,歷經三年奪取西川,被封為西川節度使,後接連降伏或擊敗武泰節度使王建肇、東川節度使顧彥暉、武定節度使拓跋思敬等,並於天複三年(903年)被唐昭宗封為蜀王。

越王錢鏐。錢穆因在唐末抵禦亂軍有功,累遷至鎮海軍節度使,後因董昌叛唐稱帝,受詔討平董昌,再加鎮東軍節度使、封彭城郡王,此後逐步佔據兩浙十三州。天複二年(902年),錢鏐進封越王。

臨清王羅弘信。羅弘信出身武將世家,先為魏博節度使韓簡、樂彥禎部麾下裨將。光啟四年(888年),魏博軍動亂,樂彥禎被殺,眾將士推羅弘信為帥,擊敗樂彥禎之子樂從訓,拜魏博節度使。光化元年(898年),羅弘信幫助朱全忠消除李克用餘部在太行山以東的勢力,被封為臨清郡王,死後被追封為北平王。

太原王王處直。王處直是義武軍節度使王處存之從弟,光化三年(900年)繼任義武軍節度使,遂成為唐朝末期北方的一個割據者,後經朱溫上錶,被封為太原郡王。朱溫稱帝之後,王處直被封為北平王。

上穀郡王成汭。成汭先效力於秦宗權,後因開小差而落草為寇,遂又投奔荊南節度使陳儒,但旋即又驅逐陳儒自立為荊南節度使,後不斷擴充勢力。因治理地方卓有成效,唐昭宗不斷給他加官進爵,到光化三年(900年)時已身兼荊南節度、忠萬歸夔涪峽等州觀察處置水陸催運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中書令、江陵尹、上柱國、上穀郡王、食邑三千戶,同年八月加授檢校太師、中書令。

梁王朱溫。朱溫先是參加黃巢起義叛軍,後於中和二年(882年)歸附唐軍王重榮、楊複光部,因鎮壓黃巢有功而被賜名“全忠”,先後被任命為河南中行營招討副使、汴州刺史出宣武軍節度使,繼而又進封梁王。

注:以上藩鎮被封王者,雖然有的是因奉朝廷詔令而被封王,但其中不乏有人後來因利益而背叛朝廷,以上分類僅為朝廷封其為王立場。

本文標題: 唐朝册封的三十七比特异姓王分別是誰?到底是如何得以封王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58481208158
相关資料
嘉靖作為堂堂的大明皇帝嘉靖為什麼會被宮女刺殺
你真的瞭解嘉靖皇帝嗎?奇葩皇帝就有奇葩事,之所以發生宮女要勒死嘉靖帝的事件,主要還是跟嘉靖帝修煉長生不老藥有關。長生不老這個東西,歷朝歷代皇帝都想,可最終都沒有成功,到了明朝時期,嘉靖皇帝對此極其感興趣,非常迷信方士崇信道教。而嘉靖皇帝被嚇
標籤: 嘉靖 明朝 中國古代史 大明 歷史 明朝歷史
歐陽修為何會寫下《望江南》?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聽說它是歐陽修寫給他小侄女阿張的一首豔詞。說成小侄女,實際上歐陽修與張氏,無一切親屬關係。有史籍記述,歐陽修有一個妹妹嫁與襄城張龜正作續弦。有史籍記述,歐陽修看見阿張逐漸長大了,這小阿張成長為一副萌妹子樣子,內心很是鍾愛,囙此寫出了這首歌曖
標籤: 歐陽修 望江南 宋朝
嘉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可以說是最會玩權術的皇帝
嘉靖皇帝通過20年的時間隔三差五召開辯論會,一字一句跟大臣們咬文嚼字總算是把這個意識形態解釋權拿到了,這種行為發展到最後的結果就是嘉靖皇帝的辯論心得《大禮全書》。通過這一波操作嘉靖皇帝才可以在不用東廠錦衣衛的情况下20多年不上朝,卻可以將天
標籤: 嘉靖 明朝 朱厚照 中國古代史 明朝歷史 歷史
同樣是輔佐兩任君王,孝莊和慈禧卻截然不同
孝莊和慈禧是清朝登上權力巔峰的兩個女人,都先後輔佐了幾比特君主。皇太極去世後,八旗旗主對皇位都是虎視眈眈,孝莊孤兒寡母很難與他們為敵。而與孝莊不同的是,慈禧過分熱衷權力,牢牢抓在手中不肯放開,導致她的兩個兒子都被培養成了廢材。其次,二人的能
標籤: 孝莊 慈禧 清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