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三傑”裏唯一的武將:張世傑一生有多傳奇?

張世傑,“宋末三傑”之一,也是裡面唯一一個真正的武將;文天祥,文人出身,半文半武;陸秀夫,文人出身,標準的文人。宋蒙關鍵性的第三次“襄陽之戰”,張世傑奉命馳援襄陽,結果戰敗。宋恭宗派文天祥去議和,文天祥被伯顏拘留,送往元大都,但被文天祥逃脫。張弘範勸張世傑投降,張世傑嚴詞拒絕,雙方展開大海戰。

張世傑,“宋末三傑”之一,也是裡面唯一一個真正的武將;文天祥,文人出身,半文半武;陸秀夫,文人出身,標準的文人。

“三傑”裡面,文天祥生於1236年,陸秀夫也生於1236年,兩人同歲。只有張世傑,史書沒有記載他的出生年,但按照他1241年就從軍的情况看,他比另外兩人要大10多歲的樣子。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張世傑和其他兩人還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他並不是純粹的“南宋人”。

張世傑祖籍在河北範陽,他從小成長在金國的統治之下,準確說他應該是一個“金人”(按現在的國籍算的話,像這樣的人還很多,包括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也是)。

和張世傑背景相同且關係緊密的還有元初的大功臣——張柔,如果張柔你不熟悉的話,他的兒子你一定知道,就是在“崖山海戰”中逼得陸秀夫和宋少帝跳海,滅亡南宋,並在石壁上刻下:“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十二個大字的張弘範。沒想到同為北方漢人的“二張”,後來各為其主,兵戎相見,一個成為元朝的大功臣,一個成為宋朝的民族英雄。

張柔是河北保定人,是當地的豪族大家,蒙古攻金的時候,兵敗投降蒙古,後隨蒙滅金。張弘範是在金國滅亡後才出生的,所以,張弘範嚴格上說,算是“蒙古國人”(當時還未稱“元”)。

張世傑是在張柔作為蒙古將領和宋對峙期間加入其麾下的,後來張世傑不知犯了什麼事兒,估計是嚴重的軍法,於是投奔了宋營,從此成為一名忠貞不渝的宋將。

張世傑是一個典型的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出來的武將,作戰經驗非常豐富,後來他被南宋著名抗蒙將領呂文德看中,提拔為將軍。

宋蒙關鍵性的第三次“襄陽之戰”,張世傑奉命馳援襄陽,結果戰敗。隨後,雙方進入激烈的拉鋸戰。可是在關鍵時刻,最具威望的呂文德病逝了,宋軍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在頑強堅守了幾年後,襄陽終於失守。

襄陽失守後,張世傑駐守的鄂州徹底暴露在元軍(此時忽必烈已稱“元”)面前。在和元軍名帥伯顏激烈交火後,張世傑敗退臨安。

隨後,奸相賈似道組織了南宋最後一次大規模抵抗,是為“丁家洲之戰”,結果遭遇大敗,南宋元氣大傷,敗局基本已定(雖還有揚州李庭芝)。

賈似道由此倒臺,被發配到偏遠的廣東一帶。張世傑臨危受命、力撐殘局。

張世傑組織軍隊和元軍名帥阿術大戰於焦山,這個阿術乃“蒙古四獒”——速不台之孫,名將兀良合台(滅大理、征安南)之子,也是元軍名宿,戰鬥能力驚人,張世傑再次大敗,朝廷於是召文天祥等入京勤王。

元軍迫近臨安,張世傑勸皇帝宋恭宗和太后等移駕海上,像當年宋高宗趙構一樣,力圖挽轉危局,但被丞相陳宜中否决。在和(或者說投降)與戰的爭論中,南宋終於迎來了蒙古鐵騎。宋恭宗派文天祥去議和,文天祥被伯顏拘留,送往元大都,但被文天祥逃脫。益王趙昰和廣王趙昺在投降前逃出臨安城,成為了後來的流亡二帝——宋端宗和宋少帝。

張世傑率兵擁護二帝南下,一路和元軍打打撤撤,最終在崖山和元軍決戰,元軍的主帥正是——張弘範!

張弘範勸張世傑投降,張世傑嚴詞拒絕,雙方展開大海戰。張世傑犯了軍事錯誤,被元軍封鎖了出海口,宋軍斷絕淡水,人心惶惶,最後被元軍擊潰。張世傑本想接宋少帝突圍出逃,但陸秀夫兵荒馬亂之下擔心是奸細,拒絕了張世傑的兵士,最後全部跳海溺亡。

張世傑率軍突圍後,聽聞宋少帝已亡,心灰意冷,在大風來時,並不躲避,於是溺亡平章山下。一代忠魂,就此別過。

本文標題: “宋末三傑”裏唯一的武將:張世傑一生有多傳奇?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55030368586
相关資料
乾隆的兒子明明有十幾個之多乾隆為什麼傳比特給嘉慶
可是到了乾隆傳比特的時候,就很尷尬了,只選中了資質平庸,毫無特質的嘉慶帝永琰。乾隆一共有17個兒子,有7比特皇子早早就夭折了,活到25歲以後的也只有6比特。乾隆的太子們似乎也是逃不過一個魔咒,册立一個太子,沒過多久,就會死掉一個。這樣的人才
標籤: 乾隆 嘉慶 清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清朝歷史
同為首輔,張居正和徐階生前身後為何差別那麼大?
張居正生前遭同僚嫉恨,五十八歲死後被皇帝清算,但流芳百世;徐階生前隱忍多年,打敗權奸嚴嵩,活到八十一,皇帝還曾派人探視,但是後世之人卻不常提起他。這裡說明一下,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
標籤: 張居正 徐階 張居正改革 明朝
歷史上真實的張飛是個美男子嗎?
根據現在的最新調查,特別是在四川一帶出土的文物中顯示,張飛很可能是一個面如美玉、神采飛揚的美男子。
標籤: 張飛 三國人物 三國 蜀國 涿州
唐朝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誰的結局最慘?
唐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懷念當初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眾多功臣,命閻立本畫二十四功臣像於淩煙閣,表彰他們的功績,是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李世民去世後,他受遺命輔佐唐高宗,因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后,被誣陷謀反。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淵的從侄,是唐朝的宗室名
標籤: 淩煙閣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 唐朝 房玄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