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光為何會選擇謀反?原因是什麼

而李懷光人生真正高光時刻是在涇原之變中,擊敗叛將朱泚之時。李懷光將丹書鐵券扔到了地上,並表示只有當君王懷疑臣子想要謀反時才會賜予臣子丹書鐵券,這個時候賜給自己丹書鐵券是為了逼自己謀反。而事情敗露後,李懷光甚至直接公開表示要和朱泚聯合,讓皇帝自行避讓。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小編一起走進瞭解李懷光的故事。

對於丹書鐵券這個東西,相信不少讀者朋友們都瞭解到它,都是因為《水滸傳》裡面的柴大官人小旋風柴進。這位柴大官人作為前朝後周皇室的後裔,並且擁有著由宋太祖趙匡胤賜予的丹書鐵券,是水泊梁山一百零八比特好漢中頭等尊貴的人。而柴進之所以給我們這種感覺,其擁有的丹書鐵券要起到很大作用,因為這東西相當於免死金牌,絕大多數的罪名都能免死。

能擁有它說明所有者非常受到皇帝的重視,為了拉攏他甚至可以給予他如此大的特權。所以,這東西在古代非大功臣與重臣不可得,而只要得到了被賜予了這個東西那就證明了臣子在皇帝心中的分量。但是,歷史上卻有這麼一個怪人,皇帝剛剛賜予他丹書鐵券,他就暴怒謀反,讓人始料未及。這個人就是唐德宗時期的朔方節度使李懷光。

如果說只是節度使謀反,可能很多讀者朋友並不會覺得有什麼特別的,畢竟安史之亂後唐朝的節度使謀反是正常的,真正一心向著朝廷的節度使才是“稀有動物”。但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李懷光則是比這“稀有動物”還要稀有的一種節度使,他曾是救援唐朝於危難之際的忠臣,之後又成了反叛朝廷,逼得皇帝出逃的反賊,人生軌跡的轉變之大,令人不由得感到驚奇。

李懷光也像唐朝大多數的節度使那樣,出身外族,他自己是渤海靺鞨族人,他的祖先則是柔然人。他本來應該姓茹,但他的父親茹常作為朔方的將領,因為戰功卓著,被賜予了國姓“李”姓,所以他的父親就改名為李嘉慶,而李懷光也由此跟著姓李。

李懷光出身將門,常常與軍營打交道,很早就加入了軍隊,他的勇敢和他高超的武藝使得他在軍中打出了名堂,並且他還得到了對他人生軌跡有著極大影響的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的賞識。在朔方軍中他憑藉著自己強悍的個人能力以及嚴謹勤勉的性格和嚴格勇猛的作風,深深受到郭子儀的信任,不但追隨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立下軍功,還被郭子儀委以軍中的執法重任。

由於郭子儀性格比較仁厚,所以他並不太喜歡親自管理軍中的事務,將執法權交給李懷光後,李懷光執法剛正不阿,從不徇私,哪怕軍中自家的親戚犯了罪,李懷光也不會對他們故意網開一面,所以在朔方軍中,李懷光有著很高的威望,軍中的兵將們都很敬畏他,對他的治軍能力表示讚賞。

李懷光雖然是個胡人出身的將領,但是他人生的絕大多數時間,確實都可以稱得上唐朝忠臣。當唐德宗繼位後,郭子儀雖然被封尚父,但也被罷免了之前的節度副元帥的職務,所以他之前管轄的地區就被劃分給了其他的將領們,而李懷光就負責帶兵駐守西部,防範著吐蕃的進犯,由於他的存在,吐蕃不敢向南入侵,他在長武築就的城池也就成了西邊邊防的要塞,得以守衛西部的交通要道。

而李懷光人生真正高光時刻是在涇原之變中,擊敗叛將朱泚之時。當時唐德宗為了削弱藩鎮節度使們的勢力,激起了節度使的反抗,由此引發了節度使們的大規模叛亂,朝廷雖然竭力平叛,但由於平叛後的論功行賞不公平導致舊的叛亂剛剛平定,而新的叛亂又再次興起。最後叛亂愈演愈烈叛軍甚至勾結了之前被剝奪了軍權的太尉朱泚,並攻進了長安,將唐德宗逼得外逃。

由於局勢非常緊急,唐德宗便派身邊的宦官火速前往各節度使處求援,其中李懷光最為積極。他不僅迅速組織軍隊準備勤王,還在路上遇到道路泥濘阻礙前進時,主動激勵眾比特兵將,迅速渡過黃河後在醴泉這個地方擊敗了朱泚叛軍的起兵,直奔奉天保駕。

為了安撫唐德宗處的人心,他還提前派自己的偏將身藏包有自己的奏章的蠟丸混入叛軍,當叛軍攻城時就對城上守軍表明自己朔方援軍的身份,順利進入了皇帝當時落脚的奉天城傳遞消息,安定了皇帝那方因為局勢不利而浮動的人心。之後更是在魯店擊敗朱泚的軍隊,解了奉天之圍,然後逼得朱泚退回長安。

不過,隨著局勢的變動,李懷光的心理也發生了變化。原本在行軍的路上李懷光就經常表達自己對朝廷一些宦官和寵臣的不滿,認為是他們害的局面變成現在這樣。而李懷光解了奉天之圍後,他覺得自己對於拯救唐王朝立下了大功,於是開始對朝政進行干涉,他先是把自己感到不滿的那些大臣的名單交給了唐德宗,唐德宗為了安撫他不得不對這些人殺的殺、貶的貶。

雖然唐德宗對李懷光看似好像百依百順,但李懷光知道他是想讓自己儘快平叛,但李懷光也知道長安城並不容易攻打,而全力以赴地帶著自己的軍隊去和朱泚硬碰硬,是輸是贏都難免損失慘重。所以李懷光其實不敢直接進軍長安,但又害怕一直維持現狀會給唐德宗一種自己在故意拖延的感覺,從而被唐德宗懲罰。進退維谷的李懷光開始動起了加入叛軍的心思。

之後,唐德宗想要借用吐蕃軍隊的力量來平定叛亂,就像當年安史之亂時,郭子儀借回紇軍隊擊敗安史叛軍一樣。但吐蕃宰相卻表示如果沒有之前負責與吐蕃交戰的將領的簽名和蓋章,吐蕃人無法保證可信程度,所以拒絕出兵,並表示一定要得到李懷光簽名蓋章的文書。但當皇帝派人前去請李懷光簽名蓋章時,李懷光卻出言不遜,並且不願意在文書上簽字。(原因其實推測起來也不難,如果借了吐蕃兵,一方面唐朝會受到吐蕃的敲詐,另一方面李懷光自己的作用就不會得到體現,自然不樂意。)

而當唐德宗在興元元年下詔想要加封李懷光為太尉,並且賜予他丹書鐵券時,李懷光徹底爆發了。李懷光將丹書鐵券扔到了地上,並表示只有當君王懷疑臣子想要謀反時才會賜予臣子丹書鐵券,這個時候賜給自己丹書鐵券是為了逼自己謀反。(不過其實這也不過是李懷光的藉口罷了,因為皇帝已經給予他如此殊榮,他再不進軍平叛就是他在故意拖延,而前文我們也說過,李懷光擔心自己的勢力在平叛中受到損失,又導致他不願意進軍。所以這才是他真正走向謀反的原因。)

之後,李懷光就不斷催促他在奉天駐守的部將與他裏應外和,在約定的時間謀反,而他的部將卻將這件事報告了上去。而事情敗露後,李懷光甚至直接公開表示要和朱泚聯合,讓皇帝自行避讓。逼得皇帝再次從奉天出逃梁州。不過,李懷光可能是個合格的將領,但他是個蹩脚的反賊,他不但沒能和朱泚形成良好的合作,甚至他自己的很多部下都不願意反叛紛紛出逃。最後李懷光被自己的部下割下了頭顱,投降唐軍。

本文標題: 李懷光為何會選擇謀反?原因是什麼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54002289617
相关資料
劉備不斷壯大發跡的過程中,有哪些人叛變了?他們結局如何
但是,關羽圍樊城、襄陽時,孟達和劉封卻沒有發兵救援,這無疑激怒了劉備。不過,作為受到劉備恩惠的武將,孟達為了逃避責任,所以背叛蜀漢,歸降曹魏,這就更加令人所不齒了。考慮到劉備的性格特點,顯然不會要孟達的性命。在呂蒙襲擊荊州時,與麋芳一同不戰
標籤: 劉備 傅士仁 關羽 孟達 三國人物 麋芳
王允為何會徹底失敗?他做了兩件最不該做的事
而在這期間,他做了兩件最不該做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王允拒絕了百官的勸阻,執意要將其處死。他在這個時候,王允已經徹底失去了文武百官對他的擁立和敬佩。可惜的是王允執意要將這兩人處死,而至郭汜二人,聽從了賈詡的意見,領兵造反拿下長安。可是王允為何會
標籤: 王允
乾隆後宮最“低調”的寵妃,蘇氏是個怎樣的女子?
我們講的是另外一個人,他就是乾隆的另一比特後妃蘇氏。但是在這佳麗三千中自然也是分著等級的,在當時乾隆的後妃中已有五人被册封為貴妃,而在這五人之中,還是有三個是在死後才被追封的。面對乾隆“低調”的寵妃,2年昇妃,10年成為貴妃,死後連皇后都陪
標籤: 乾隆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清朝 清朝歷史
歷史上楊七郎真的存在嗎?他的原型是誰?
大家好,說起楊七郎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楊嗣在軍中的資歷高於楊延朗,卻能够不爭功,令宋真宗頗為嘉賞,故並命保州刺史楊嗣與莫州刺史楊延朗為本州團練使。宋真宗因二楊素以忠勇聞名,並沒有責貶。回眸歷史,有多少抗遼將領的事蹟,湮沒在歷史長河中
標籤: 歷史 宋朝 楊嗣 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