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自殺時,蒙恬只阻攔一次就放弃的原因是什麼?

然而扶蘇在明知道有可能是偽詔的情况下,還是選擇自殺了。為什麼明知有詐還要自殺,而且手握重兵的蒙恬為什麼只阻攔一次就放弃?顯然從表面上看合法性是超過扶蘇的。這就是蒙恬勸止扶蘇一次,卻不再繼續勸止的原因,因為他也不得不承認,扶蘇以自己一條命換天下安定是最好的選擇。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蒙恬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史記李斯列傳》裡面明確記載,扶蘇準備自殺,被蒙恬勸止了,告訴他有可能是偽詔。

然而扶蘇在明知道有可能是偽詔的情况下,還是選擇自殺了。

並且蒙恬沒有再次封锁哦,如果蒙恬真的執意封锁,扶蘇未必能自殺的了。

小夥伴可能會問為什麼?為什麼明知有詐還要自殺,而且手握重兵的蒙恬為什麼只阻攔一次就放弃?他勸止不了,難道不能物理勸止?

史書上說了,因為扶蘇仁。但是這個仁會給人一種扶蘇怯懦的形象。其實仁並不準確。

答案很簡單,只要你想一想如果扶蘇不自殺會怎樣就明白了。

如果扶蘇不自殺就相當於抗旨,胡亥那邊有遺詔,有李斯背書。顯然從表面上看合法性是超過扶蘇的。扶蘇不自殺抗旨,就意味著,扶蘇與胡亥之間再沒有容情的空間,下一步就只能是兵戎相見,而秦朝是一個建立才十來年的王朝,這場兵戎相見很可能毀了國家。

好,那麼扶蘇其實就是面臨一個選擇題:

A:自殺,相信弟弟能建立好國家,胡亥其實是個好孩子。

B:抗旨,國家馬上陷入戰火之中。

對於仁德的扶蘇來說,用得著選嗎?鐵A啊,只有A損失的是一條命,換來的是國家的安定啊。

這就是為什麼扶蘇什麼都明白可是他還是要死的原因。

這就是蒙恬勸止扶蘇一次,卻不再繼續勸止的原因,因為他也不得不承認,扶蘇以自己一條命換天下安定是最好的選擇。

蒙恬最後怎麼說的?

《史記蒙恬列傳》:

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身雖囚系,其勢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我有三十萬兵力,足已背叛,然而還是束手就擒,為什麼?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道義,天下,我們那一輩人的功業。有的人是拿自己的生命去捍衛的!

我相信如果扶蘇知道後面的事,他一定會抗爭,可是他們不知道,對當時的蒙恬扶蘇來說,抗旨就相當於再起戰端。

而且我相信兩個人是差不多明白怎麼回事的,別把古人當傻子,一個優秀政治家,有著見微知著的能力。這事根本不難推斷,當詔書到的時候,蒙恬恐怕就能猜出個七七八八到底發生什麼了。

所以兩個人的就義,其實就是犧牲自己保全國家。

於扶蘇,可以免於戰亂,可以全父子兄弟之情。於蒙恬,這個空前偉大的國家是他那一輩人親手建立的,千萬不要低估老一輩對國家的熱愛,我是蒙恬,我寧死也不願自己帶兵起來,在國家裏重燃戰火的。

所以有得選嗎?扶蘇並不怯懦,敢頂撞始皇的人怯懦?蒙恬也不傻,他們只是有自己的擔當而已,他們不知道後來的事情,對於當時的他們,國家交給胡亥李斯,總比戰亂好吧。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

如果海洋註定要决堤,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陸地註定要上升,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

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

資料標籤: 扶蘇 蒙恬 歷史 秦朝
本文標題: 扶蘇自殺時,蒙恬只阻攔一次就放弃的原因是什麼?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51358374594
相关資料
春申君黃歇一生有何貢獻?楚國最後的名臣
春申君黃歇的故事大家喜歡嗎?平原君告急於楚,自薦的毛遂向楚王曉以利害,明確指出了抗秦也是為了楚國,使楚國答應出兵援助。從此楚國威震諸侯,春申君自己的聲名此時也達到了頂點。而春申君對江東的進一步開發,對於江東的開發起了很大的作用。春申君後入,
標籤: 楚國 黃歇 戰國四公子 歷史 春秋戰國 李園
歷史上楊廣與宣華夫人發生過什麼事?
楊廣非禮宣華夫人,是一件在正史上記錄在案的事情,這個事情也非常符合長久以來對楊廣的人設:超級大混蛋。這就是按照《資治通鑒》這樣的正史所記載的關於隋煬帝楊廣非禮宣華夫人的故事。
標籤: 楊廣 楊堅 歷史 唐朝 隋朝歷史 資治通鑒
揭秘:雍正皇帝為什麼從來沒有出巡過?
康熙進行南巡最主要就是要體會百姓的生活,而乾隆皇帝與他不一樣的,更多的是想在江南地區遊玩享樂,這個時候就會有人提出了疑問了,為什麼這幾個喜歡南巡的皇帝當中沒有雍正呢?雍正在位的時候,不僅沒有去南巡或者是大量的人出行各個地方,甚至從來沒有出過
標籤: 雍正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清朝 江南
唐朝的股肱之臣:揭秘張士貴的生平經歷
今天小說的主人公就是被小說抹黑了千年,他是張士貴。但其實正史中的張士貴是一比特有名的開國將領,他對於薛仁貴還有這知遇之恩。張士貴他的眼光一向很好,先是看重了李淵,然後是秦王。在一次觀戰中,李世民發現了勢不可擋的薛仁貴,就向張士貴詢問這個人的
標籤: 張士貴 唐朝 薛仁貴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