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明明知道朱棣遲早要造反朱元璋為何還不傳比特給朱棣

朱元璋劇照讓朱標成為皇位繼承人是理所當然的。如果朱元璋選擇朱棣立為太子,肯定會導致其它皇子的不滿,甚至還會發生造反之事,這樣一來,將不利於江山的穩定。朱元璋决定要馬上處死朱棣,並剷除他所有的同黨,徹底為朱允炆去除掉後顧之憂。囙此,朱元璋便暫時打消了要除掉朱棣的念頭。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朱棣和朱元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前言:在1402年,突然有一天,燕軍攻入了應天府,皇宮中又不知為何發生了一場大火。在這場大火中,建文帝消失了。有一部分人說,朱允炆被火給燒死了;又有一部分人說,朱允炆改名換姓,逃到了其它地方去了。不管建文帝,發生了什麼,他最終還是退出了統治階層,江山也落到了他叔叔朱棣的手中。

朱元璋像

朱棣憑藉著“清君側”的伎倆,推翻了侄子的王朝,自己坐上了皇位。而他的父親朱元璋去世才剛好四年時間。

洪武帝朱元璋,是歷史上第一個白手起家,最後坐上皇位的人,在他之前,那些白手起家的皇帝,基本上都擁有貴族身份,最差的也像劉邦一樣,家裡還是比較有實力。像朱元璋一樣,從最開始啥也不是、啥也沒有做到最終的位置上,是找不到第二個的。

俗話說,“英雄不問出處”,不管朱元璋的出身如何,他的政治水准還是很厲害的。再看看他建國後的成就,都是治國的好政策。

在晚年,老朱用他的餘生為後代鋪平了道路。為了太子朱標還有下一任太子朱允炆順利登上皇位,朱元璋竭盡全力,想方設法把其他皇子送到很遠的封地上去,以防止他們為了爭奪財產而做蠢事。

然而,就在朱元璋去世四年後,他生前苦心規劃的一切都被打亂了。難道在他去世之前,就沒預料到朱棣會有不臣之心嗎?

像朱元璋那麼聰明的人,肯定不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從朱棣出生的那天起,朱元璋就嗅到了他身上有危險氣息。朱元璋晚年,早就計畫剷除這個野心勃勃的兒子。

那麼你知道朱元璋的所有兒子當中,誰的能力是最强的嗎?毫無疑問,朱棣是這麼多皇子裏唯一可以和朱標相提並論的人。他們兩人一個能文,一個能武,都是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然而,為什麼朱元璋把皇位給了朱標而不給朱棣呢?

選擇繼承人是國家的頭等大事。在决定候選人之前,朱元璋一定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在他看來,朱標比朱棣,更適合做這個皇帝,而且朱標也是皇長子。

朱元璋劇照

讓朱標成為皇位繼承人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朱標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其它的皇子也會比較服他。為了讓朱標登基的事情能順利一點,朱元璋想盡辦法為他掃清了登基的障礙。然而,誰也沒有想到,身上被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標竟然生病去世了。隨著朱標的去世,太子的人選再次成為一個大問題。

這時候有兩個人是比較適合立為太子的。其中一個是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而另外一個就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就他們兩人的能力而言,朱棣顯然比朱允炆强得多。然而,太子的廢立關係到整個國家的穩定。朱元璋不能只憑個人能力就做出選擇,而必須從全域考慮。

那麼,為什麼朱棣會輸給了朱允炆呢?

首先,朱棣在家中排行老四,即使朱標英年早逝,他還有兩個哥哥。這兩位哥哥雖然能力平平,但手裡都掌握著兵權。更何况,秦王和晋王都是朱棣的兄長,按輩分來排也輪不到朱棣。如果朱元璋選擇朱棣立為太子,肯定會導致其它皇子的不滿,甚至還會發生造反之事,這樣一來,將不利於江山的穩定。

其次,這是大明王朝第一次選擇皇位繼承人,要保證繼承過程穩定,不能出錯。因為“第一次”可以對後續的“無數次”起到指導作用。如果“第一次”不順利,那麼後面的皇帝必然會效仿,然後每次皇權繼承都會發生戰亂,這樣國家也不得安寧。

綜合下來,就把朱棣排除了,就只剩下朱允炆一個人了,從禮法來看,朱允炆身上有一個優勢,是其他皇子身上沒有的,那就是他是太子的兒子,是朱元璋的皇長孫。朱標死後,皇位的第一順比特繼承人就應該是他。此外,朱允炆性格很好,非常孝順,朝中大臣們也都很喜歡他。

並且這個時候的大明朝基本算得上穩定下來了,不需要只知道打仗的皇帝,而是需要一個守成的善於管理的皇帝。很多人會問,守成是什麼意思,它其實就是一直按照先輩們規劃好的道路去走,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此時孝順的朱允炆無疑是最佳人選。以上的思考,朱元璋一定想到了。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朱元璋是一個很狡猾的人,政治素養相當成熟。繼承人决定好之後,朱元璋又開始想盡辦法為朱允炆清除他繼承道路上的一些絆腳石。據史書記載,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已經動了要殺朱棣的心。當時,朱元璋派了一批探子,潜伏在朱棣的府邸裏,監視他的一舉一動。直到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終於等到機會可以殺了朱棣。

朱棣劇照

這一年,朝鮮國王李成桂向大明贈送了一批寶馬,並派了五皇子李芳遠帶著馬匹前往大明。如果從朝鮮半島出發到達南京,就必須要經過朱棣的管轄之地燕,李芳遠從朝鮮來到北平之後,收到了朱棣的熱情款待,並留下他過夜。

兩人喝了很多酒,聊了一晚上。因為他們倆人的處境很相同,所以就有很多話可以說。李芳遠也是一個很能幹的皇子,但是朝鮮國王也從沒考慮過要立他為太子。他們兩人的遭遇都差不多,就一直聊了一個晚上。

第二天一早,朱棣親自把這位朝鮮皇子送出王府,李芳遠告別了朱棣。臨行前,他還不忘吩咐騎兵留下幾匹好馬,並把本應送給朱元璋的寶馬,作為禮物送給了朱棣。兩人的言行,被奸細盡收眼底。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朱元璋耳朵裏,朱元璋非常生氣,差點把桌子都給掀了起來。朱元璋决定要馬上處死朱棣,並剷除他所有的同黨,徹底為朱允炆去除掉後顧之憂。

於是朱元璋就找來劉三吾商量此事,當他們兩人正在商量此事時,劉三吾立即表示不行。劉三吾認為現在還不是最好時機。畢竟,還有二皇子和三皇子活得好好的。如果他們在這個時候殺了四皇子,必然會讓另外兩個皇子起疑心,逼急了還會做出更加過分的事情。朱元璋仔細考慮了一下,認為這是合理的。至少目前來看,他們三個人可以互相制衡。如果有一個出了事,就給了朱允炆將來繼承皇位帶來麻煩。囙此,朱元璋便暫時打消了要除掉朱棣的念頭。這一等就又過了兩年。

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二皇子秦王駕崩。這一次,朱元璋也覺得自己時日無多了,畢竟,朱元璋此時年歲已大,很多事情都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

然而,到了這個年紀的朱元璋,在心態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個時候的他,心裡想的不再是打打殺殺,而是開始變得比較寬厚起來。朱元璋認為,不管怎樣朱棣也是自己的親兒子,無緣無故地殺了他都是不厚道的,况且肯定又有人說三道四,影響他的名聲。此外,雖然二皇子已經死了,但剩下的還有三皇子,他也可以用來牽制朱棣,至少事情現在還有轉圜的餘地,還沒有發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所以,朱元璋再次收起了殺戮之心。

朱棣劇照

時間過的很快,到了洪武三十一年三月,晋王三皇子也突然因病逝世了,現在,事情開始失控了。

對明朝歷史有所瞭解的人應該都知道,朱元璋就是在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去世的。也就是說,就在晋王去世三個月後,朱元璋也去世了。這時,朱元璋覺得自己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差,兒子的死讓他精疲力盡。

到了現在這個時候,朱元璋早就已經打消了殺朱棣的念頭,因為此時,他再也不想嘗到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然而,只要朱棣在,就會給朱允炆日後登基帶來麻煩。手心和手背都是肉。應該如何選擇呢?

朱元璋的大半輩子都在為這個問題苦惱,直到最後也沒有做出選擇。臨終前,朱元璋把駙馬梅殷叫到他的床前,告訴他,讓他一定要提防住燕王朱棣,好好輔佐太子朱允炆。在這個時候,朱元璋能依靠的就只有梅殷了,他現在是幫不了什麼忙了,就只能指望梅殷了。此事之後,沒過多久朱元璋就駕崩了。

歷史已經證明了朱元璋對朱棣的預測是多麼準確。到了洪武三十二年,朱元璋屍骨未寒,朱棣就以“清君側”為由,發起來造反,憤怒地攻擊南京。事實上,早在朱元璋第一次想殺死朱棣的時候,朱棣就已經意識到出了問題。在接下來的幾年裏,朱棣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實力,並召集了僧道衍等等有能力的人。可以說,當朱元璋第一次沒能殺死朱棣時,他就已經失去了殺死朱棣的機會

因為,當二皇子秦王去世時,朱棣已經有了一比特可以與大明主力軍抗衡的王牌軍隊。在後來的靖難之戰中,這支軍隊就展現了自己的實力。短短幾年內,朱棣就建立了一支非常厲害的軍隊。

朱允炆

結語:有時候歷史就是這麼不可思議。如果朱元璋從容不迫,將朱棣扼殺在搖籃中,大明歷史就會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歷史也會囙此而改寫。

本文標題: 朱元璋明明知道朱棣遲早要造反朱元璋為何還不傳比特給朱棣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46512651047
相关資料
道光的彤貴妃出身不是很高貴,晋昇之路為何如此順暢?
道光帝的彤貴妃一個出身並不是很顯貴的家庭,但卻依舊俘獲皇帝芳心,五年就昇到了妃子。那麼為何她的晋昇之路如此順暢呢,這還要說另一個人,道光帝的貼身太監——李德喜。這彤貴妃就是看中了這一點,開始主動接近李德喜,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本以為彤貴妃會
標籤: 道光 歷史 清朝歷史 鴉片戰爭 中國近代史
朱棣靖難之役結束後朱棣是怎麼對待大哥的妻兒的
成年之後,朱棣的主要職務也是與軍事相關,他常年駐紮在燕京,與騷擾邊境的人進行戰鬥,所以不僅他自己英勇善戰,他手下的將士也十分勇猛。在朱棣成為皇帝之後,直接降了這倆人的封號,不久後還將他們貶為庶人禁錮起來,最後兩人都暴斃身亡了。
標籤: 明成祖 朱允炆 朱標 朱元璋 靖難之役 明朝
吳起和戰國四大名將相比吳起到底差在什麼地方
那麼我們今天就仔細看一下吳起的生平到底打了那些打仗,這些戰爭的規模怎麼樣,和號稱“戰國四大名將”那些牛人比較一下,到底吳起那些地方不如他們!魯元公也被吳起嚇住了,就任命吳起為將。吳起陰晋一戰,可以說舉世震驚。
標籤: 吳起 魏國 楚國 戰國四大名將 戰國 三國
吳起的軍事能力如何?他為什麼不在戰國四大名將之列?
而“戰國四大名將”,則全部為戰國中後期人物。吳起為了表明自己的立場,便殺死了妻子,魯穆公於是起用吳起為將,率兵大敗齊軍。但無論那種說法,吳起都是榜上有名,妥妥的兵家四聖之一。期間共與諸侯軍隊大戰76次,大勝64次,其餘不分勝負。吳起在武廟中
標籤: 戰國四大名將 吳起 戰國 三國 漢朝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