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宰相姚廣孝為何能事業名譽雙豐收?

明成祖每次與姚廣孝交談,都稱他為少師,而不直呼其名,以示對他的尊重。以文臣位列功臣配享之次者,僅有姚廣孝一人。由此可見姚廣孝在明初的特殊地位。姚廣孝用他的親身經歷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如果能懂得適時進退,則他就能獲得事業與名譽的雙豐收。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明朝政治家、佛學家與文學家姚廣孝,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姚廣孝用他的親身經歷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如果能懂得適時進退,則他就能獲得事業與名譽的雙豐收。

一.年輕出嫁,精通三教,力勸燕王起兵

姚廣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字斯道,又字獨暗,號獨庵老人、逃虛子。是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家族世代行醫。1348年(至正八年),年僅14歲的姚廣孝剃度出家,法名道衍。他與明初儒釋道各家學術領袖都有不錯的關係,曾拜道士席應真為師,學習陰陽術數。

學有成就的姚廣孝不甘心出家生活,不斷尋找外出做事的機會。1375年(洪武八年),當朱元璋詔令精通儒書的僧人到禮部應試時,姚廣孝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明太祖召入京師,但只獲賜僧衣,並沒有謀求到職務。畢竟明太祖當時身邊的能臣太多了,剛出道的姚廣孝資歷還遠遠不夠。

1382年(洪武十五年),姚廣孝的人生出現了轉機,當時因馬皇后病逝,明太祖挑選高僧隨侍諸王,誦經祈福。道衍(即姚廣孝)得到僧錄司左善世宗泐的舉薦,有機會與燕王朱棣相談甚歡,並要求跟隨朱棣前往北平(燕王的領地)。姚廣孝到北平後,雖任慶壽寺住持,但他時常出入燕王府,與朱棣密談。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駕崩,建文帝繼位,並不合時宜地實行了削藩之策。先後有五個藩王相繼獲罪,被廢除藩國。姚廣孝認為自己幹一番大事業的機遇到了,於是,他密勸朱棣起兵,朱棣擔心道:“百姓都支持朝廷,怎麼辦?”姚廣孝堅定地答道:“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

姚廣孝還向朱棣推薦了相士袁珙、蔔者金忠等謀士,促使朱棣下定决心後,進行了暗中拉攏軍官、勾結部隊,並招募勇士等準備工作。接著,姚廣孝他親力親為,幫助朱棣訓練起部隊來。他秘密在燕王府後苑訓練兵馬、打造軍器,為不讓雜訊外傳,他組織修建厚牆環繞的地穴,並用飼養的鹅鴨來掩蓋聲音。

1399年(建文元年)六月,燕王府護衛百戶倪諒告發朱棣謀反,朝廷下令逮捕燕王府官屬。都指揮張信暗中向朱棣報信,朱棣被迫决定立即起兵,並以誅殺齊泰、黃子澄為名,號稱奉天靖難。姚廣孝則奉命輔佐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

二.為明成祖奪皇位屢建功

朱棣發起的靖難之役起初並不順利,是姚廣孝在關鍵時刻的出謀策劃,才讓他化險為夷、轉危為安。1400年(建文二年),朱棣圍困濟南三個月卻難以破城。姚廣孝讓人傳信給朱棣,因將士已經疲憊了,建議班師。朱棣於是退回北平。後來,燕軍又在東昌(今山東聊城)戰敗,朱棣再次退了軍。

在二次失敗退軍後,朱棣本打算稍作休整,但姚廣孝審時度勢,對朱棣極力勸諫道:“不要去攻打城池,應迅速直取京師。京師兵力單薄,一定能攻克。”朱棣採納他的建議,在淝水、靈璧連敗南軍,並渡江進入京師。最終趕走了建文帝,稱帝為明成祖。

三.謹慎輔佐朝政,逐步退出第一線

1402年(建文四年),朱棣稱帝後,姚廣孝被任命為僧錄司左善世,後又拜為資善大夫、太子少師,並複姓為姚,賜名廣孝。明成祖每次與姚廣孝交談,都稱他為少師,而不直呼其名,以示對他的尊重。

此後,明成祖經常往來於南京、北京之間,並幾次征伐蒙古,姚廣孝都奉命留在南京,輔佐太子朱高熾監國。1407年(永樂五年),姚廣孝又奉命教導皇長孫朱瞻基。

面對皇上的榮譽及重視,姚廣孝沒有居功自傲,卻採取了謹慎輔佐朝政,逐步退出從政第一線的態度。當明成祖命他蓄髮還俗時,被姚廣孝拒絕了;明成祖又賜他府邸、宮女,姚廣孝仍然不接受,他只是居住在寺廟中,上朝時穿上朝服,退朝後便換回僧衣。

姚廣孝還注重積德行善,當他到蘇湖賑災時,就前往家鄉長洲,將獲皇上賞賜的黃金,全部分發給了宗族鄉人。當朱棣率軍從北平出發進攻京城時,姚廣孝曾把建文帝的謀士方孝孺托付給朱棣,說;“南京城攻下之日,他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殺他。殺了方孝孺,天下的讀書種子就滅絕了。”

1418年(永樂十六年),姚廣孝已經病重不能上朝,成祖數次前去探視,問他有什麼要求時,姚廣孝說道:“僧人溥洽被關在牢裏已經很久了,希望能赦免他。”(溥洽是建文帝的主錄僧,曾被懷疑協助建文帝逃跑下獄已有十餘年)。成祖答應了姚廣孝的請求,馬上下令將他放了出來。

四.皇帝尊重,文臣配享太廟

不久,姚廣孝因病重不治而逝世,終年84歲。明成祖為他廢朝二日,並親自為他撰寫神道碑銘,還授給其養子姚繼尚寶少卿的官職。以示重視。因姚廣孝曾任太子少師之職,輔佐太子朱高熾留守南京監國,所以後來成為明仁宗的朱高熾對姚廣孝也是滿懷崇敬之情的。

洪熙元年三月二十日,姚廣孝去世七周年紀念日時,明仁宗特命將姚廣孝配享明太宗廟庭。通觀明太祖,太宗開國兩朝配享太廟名單中,16比特功勳自中山王徐達以下,皆為出生入死的武臣。以文臣位列功臣配享之次者,僅有姚廣孝一人。由此可見姚廣孝在明初的特殊地位。

總之,明朝政治家、佛學家與文學家姚廣孝,是明成祖為取代建文帝,而興起的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廣孝用他的親身經歷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如果能懂得適時進退,則他就能獲得事業與名譽的雙豐收。

姚廣孝的經歷啟發我們:當國家與人民需要的時候,就應該義不容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應做之事,出色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各項任務;當功成名就之後,要懂得適時進退,在必要之時急流勇退,並做好傳、幫、帶的工作,讓我們祖國的建設事業後繼有人、代代相傳下去。

本文標題: 黑衣宰相姚廣孝為何能事業名譽雙豐收?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42654501490
相关資料
曹操臨死前為什麼只殺楊修不殺司馬懿司馬懿的威脅不是更大嗎
曹操臨死前為什麼要殺楊修?楊修和司馬懿相比,司馬懿的威脅不是更大嗎?但縱觀曹操殺的這麼多人中。曹操殺了楊修後長出了一口心中的惡氣。這也多虧曹操大度。但司馬懿自己從來不顯擺。曹操稱魏王時,曹操的最大謀士荀彧表示了反對。
標籤: 司馬懿 曹操 孫權 關羽 三國 洛神賦
歷史上公孫述為何會被全族被誅?他做了什麼事情
作為太守的公孫述在收到消息後,一番斟酌,最終決定背叛新朝,倒戈起義勢力,並迎宗成入成都。這一次,儘管已經收到了劉秀的勸降書,公孫述還是不死心,又派出刺客刺殺了日後位列雲台二十八將第六比特的名將岑彭。十一月,公孫述因重傷去世,餘下的蜀將終於打
標籤: 公孫述 歷史 漢朝 光武帝劉秀 新朝 東漢
作為明朝開國謀臣,朱昇為何能得善終?
在明太祖登基稱帝後的第二年,功成名就的朱昇,適時激流勇退,以年邁和“祭掃祖塋”為由告老還鄉,辭官隱居,從而成為朱元璋手下難得全身而退的開國功臣。二.助明開國,建言獻策已近晚年的朱昇一直尋求開明之主,以便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
標籤: 明朝 朱元璋 朱昇 歷史 明朝歷史 元朝
孫嘉淦是個怎樣的官員?為官清廉,潔身自好
所以,對於以上三點,我們不可否認,孫嘉淦確實是為了人民著想,可是這些卻觸犯了許多人的利益。這也算是人盡其用,孫嘉淦為官清廉,潔身自好正好能勝任刑部的工作。
標籤: 孫嘉淦 雍正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