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位太子胤礽的一生都是什麼樣的?經歷了哪些事情

本文,筆者通過史料帶大家來深度瞭解胤礽,希望通過這位清朝太子的一生,解讀出不一樣的歷史。胤礽是孝誠仁皇后所生的第二個孩子,當時孝誠仁皇后已經20歲,在胤礽出生的當天,孝誠仁皇后便去世了。換句話說,胤礽也許很優秀,但那些都是15歲之前的事情。康熙聽聞後,將太子左右的人全部處罰一遍。

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曆十一月十三日崩於暢春園,隨後第四子胤禛繼位次年改年號雍正。這是今天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自雍正登基之日起,他“篡位”的流言一直不絕。根據《朝鮮李朝實錄》記載:

康熙皇帝在暢春苑病劇,知其不能起,召閣老馬齊言曰:“第四子雍親王胤禛最賢,我死後立為嗣皇……廢太子第二子朕所鍾愛,其特封為親王。”言訖而逝。

這段話記載了康熙臨終前的兩件事,康熙臨終前,曾對武英殿大學士富察·馬齊明確說過,要傳位於第四子胤禛。最令人意外的是,康熙在遺言中還提到一個人,此人就是廢太子胤礽的第二子——弘皙。

康熙的意思是:胤礽第二子弘皙,我比較喜歡,我死之後,可封弘皙為親王。

胤礽的長子早夭,次子弘皙相當於長子。康熙在臨終前特地提到弘皙,其實意味深長。從江山穩固角度說,康熙既然要傳比特給了胤禛,完全沒有必要加恩於胤礽之子,這種操作,無異於橫生枝節,弄不好就會禍起蕭牆。但從親情角度來說,康熙說這句話,本意還是不希望胤礽一脈從此沒落。

可見,康熙直到去世,對胤礽的情感,仍有些複雜。

胤礽是康熙嫡子,雍正登基後為避諱,改其名為允礽(為方便閱讀,本文仍稱之為胤礽)。他曾是康熙的太子,也是大清朝唯一一比特真正意義上的皇太子。遺憾的是,他當了37年的太子後,最終淪為囚徒。毫無疑問,胤礽的一生是悲劇,那麼,胤礽的悲劇,到底是咎由自取,還是乃父之過呢?本文,筆者通過史料帶大家來深度瞭解胤礽,希望通過這位清朝太子的一生,解讀出不一樣的歷史。

一、生而逢時,兩歲為儲

《清史稿·諸王傳》記載:

理密親王允礽,聖祖第二子。

愛新覺羅·胤礽是康熙帝的第二子,其實,嚴格意義上說,胤礽只是康熙的第七個兒子。因為康熙帝8歲登基,12歲成婚,可能因為太過年輕,康熙最早出生的6個兒子,竟然夭折了5個,其中包括皇后的嫡長子承祜、榮妃所生的3個兒子和惠妃所生的1個兒子。因為這些孩子夭折時都不足2歲,所以沒有序齒。

直到康熙十一年,惠妃那拉氏生了一比特皇子,乳名為保清,這就是後來的大阿哥胤褆。

胤礽出生於康熙十三年,乳名為保成。後來,康熙决定學習漢人的“字輩”文化,給兒子們定為“胤”字輩,給兩個兒子重新取名為胤褆、胤礽。“礽”的古意是“福氣”的意思,這個名字,蘊含著康熙對嫡子的祝福。

和胤褆不同的是,胤礽的母親是康熙的結髮妻子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也就是說,胤礽乃是嫡妻所生的嫡子,地位尊貴。根據《清史稿·孝誠仁皇後傳》記載:

生皇二子允礽,即於是日崩。

胤礽是孝誠仁皇后所生的第二個孩子,當時孝誠仁皇后已經20歲,在胤礽出生的當天,孝誠仁皇后便去世了。囙此,後世推斷,孝誠仁皇后極有可能是因難產血崩而死。

胤礽是康熙嫡子,又因為剛出生母親便去世了,囙此得到了更多的關愛,不僅康熙對胤礽十分看重,就連後宮中的太皇太后孝莊(諡號)也非常疼愛胤礽。

康熙十四年,胤礽兩歲,康熙按照孝莊太皇太后的意思,封胤礽為太子。康熙當時正值壯年,清朝太祖、太宗、世祖都沒有立太子,康熙為什麼急於把兩歲的胤礽立為太子呢?

其實,這是有外部原因推動的,那就是三藩之亂。

早在胤礽出生的前一年,即康熙十二年,吳三桂在雲南舉兵造反,以迅雷之勢奪下雲貴兩省,並且大舉攻打湖南、四川和廣西。由於吳三桂曾表態支持康熙撤藩,成功麻痹了康熙,囙此到吳三桂真的造反時,康熙非常被動。到了康熙十四年,清軍連吃敗仗,吳三桂的局勢一片大好,當時靖南王耿精忠和吳三桂遙相呼應,包括陝西提督王輔臣,廣西將軍孫延齡,四川巡撫羅森、河北總兵蔡祿等人紛紛支持吳三桂,大清王朝迎來開國以來最大的危機,甚至有人勸康熙遷都盛京,以避國難。

在這種危機的情况下,孝莊太皇太后認為,雖然不能向吳三桂屈服,但朝廷也要儘早確立“國本”,所以,康熙决定立太子,胤礽的太子之比特,囙此被確立。

胤礽是大清王朝建立以來,第一個被明旨(不含追封)立為太子的人,可是,誰也沒有想到,胤礽會是清朝最後一比特太子。

二、父子疏遠,背道而馳

三藩之亂被平定後,胤礽也逐漸長大,不得不說,年輕時期的胤礽,曾經是一比特傑出的皇子。《清史稿·諸王傳》雲:

太子通滿、漢文字,嫻騎射,從上行幸,賡咏斐然。

胤礽不僅通曉滿漢文字,能文能武,無論是詩詞歌賦,還是騎馬射箭,都是諸皇子中的翹楚。如果康熙像他爹順治帝一樣英年早逝的話,胤礽毫無疑問是一比特優秀的接班人。然而,太子是個高風險職業,縱觀歷史,許多優秀的太子,都是因為在皇儲的位置上坐得太久,最終遺憾落幕。

若干年後,胤礽第一次被廢,在詔書中,康熙曾說過一句非常重要的話:

“胤礽不法祖德,不尊朕訓,肆惡虐眾,暴戾淫亂,朕包容二十年矣……”

以上內容出自《清史稿·諸王傳六》,康熙的意思是說,他對胤礽早已不滿,已經容忍胤礽20年了。

注意,胤礽第一次被廢,發生在康熙四十七年。也就是說,至少在康熙二十七年,康熙就對胤礽有所不滿了。而當時,胤礽年僅15歲。

換句話說,胤礽也許很優秀,但那些都是15歲之前的事情。15歲之後的胤礽,已經不是一比特“好太子”了。

15歲之後的胤礽,到底做了哪些事情,讓康熙極度不滿呢?筆者列舉三件事:

第一件事:康熙二十九年,康熙親征噶爾丹,半途生病,在行宮休息。因想念兒子,康熙特地召太子胤礽和三阿哥胤祉來行宮侍疾。《清史稿》雲:

遘疾,召太子及皇三子允祉至行宮。太子侍疾無憂色,上不懌,遣太子先還。

太子得知父親生病,臉上沒有絲毫憂慮之色,康熙非常不高興,不久便讓太子先回京。康熙後來在廢黜胤礽太子之比特時,多次提到胤礽不孝不義,並非沒有依據。

第二件事:康熙三十三年,清朝發生了著名的“禮部拜褥”事件。《清史稿》雲:

三十三年,禮部奏祭奉先殿儀注,太子拜褥置檻內,上諭尚書沙穆哈移設檻外,沙穆哈請旨記檔,上命奪沙穆哈官。

意思是,康熙三十三年,禮部在籌備祭祀奉先殿儀式時,出了問題。按照慣例,每年康熙都會帶著太子、諸王祭祀奉先殿,正式祭拜時,太子會緊跟康熙身後,在殿內跪拜,而其他皇子則在殿外跪拜。到了康熙三十三年,康熙突然改變主意,命禮部尚書沙穆哈把太子的拜褥挪到殿外去。拜褥即跪拜時的軟墊子,類似於蒲團。康熙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讓太子和其他皇子一樣,跪在外面。

禮部尚書郎沙穆哈是個油滑之人,他知道,一旦將太子的拜褥放在外面,就意味著康熙開始疏遠太子,而自己則是“幫兇”。他作為禮部尚書,將來胤礽一旦登基,他必然會遭到胤礽的清算。於是,沙穆哈大著膽子求康熙下明旨,並且將這個決定記錄在檔。如此以來,大家都會知道挪拜褥是康熙的意思,而不是禮部尚書的意思。

不曾想,康熙立即將沙穆哈罷官,說他居心叵測,要離間帝王父子。沙穆哈一肚子冤屈,無從訴說。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康熙當時已經開始疏遠太子。但他不想把這件事挑明,而禮部尚書郎沙穆哈怕擔責任,非要康熙把事情說明,最終惹怒了康熙。

第三件事:經過“禮部拜褥”後,胤礽和康熙的關係仍然在不斷惡化。康熙三十六年,康熙親征寧夏,命太子在京城留守。待康熙凱旋,京城突然出現流言蜚語。《清史稿》雲:

有為蜚語聞上者,謂太子昵比匪人,素行遂變。上還京師,錄太子左右用事者置於法,自此眷愛漸替。

流言說,康熙不在京城期間,太子的品行大變,經常和品行不端的人親近。康熙聽聞後,將太子左右的人全部處罰一遍。

上述三件事,第一件事發生時,康熙的態度是“不滿”;第二件事發生時,康熙的態度是“疏遠”;第三件事發生的時候,康熙的態度很明顯是“警告”,他要通過此舉,來敲山震虎。

康熙和胤礽的關係,在逐漸變化,雙方的距離,越來越遠。

直到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終於忍無可忍,决定廢黜胤礽的太子之比特。這件事的導火索,是胤祄之死。當年八月,康熙帶領諸位年長的皇子到木蘭獵場秋圍,年僅7歲的十八阿哥胤祄突然病重,馬上就不行了。宮中覺得事關重大,八百裏加急請示康熙,問康熙是否回宮見兒子一面。結果,胤礽得到消息後,說了一句:

“允祄病無濟,區區稚子,有何關係?”

胤礽不但沒把弟弟的病當回事,還以“皇上肩負天下,不能因稚子病重而歸”為由,主動把消息隱瞞下來了,康熙最終沒能見到胤祄最後一面。康熙囙此非常傷心,認為胤礽不孝不悌。正在這時,大阿哥胤褆添油加醋,列舉了胤礽的種種惡行,例如“遣使邀截蒙古貢使,攘進禦之馬”,即胤礽截留蒙古的貢馬。康熙囙此將胤礽叫過來,老賬新賬一起算,把胤礽怒駡一頓。

胤礽被罵後,形勢更加微妙,《清史稿》雲:

朕加以責讓,忿然發怒,每夜逼近布城,裂縫竊視。從前索額圖欲謀大事,朕知而誅之,今允礽欲為復仇。

意思是,胤礽被康熙罵過之後,非常憤怒,不僅派人監視康熙,還和索額圖的兒子一起密謀,要為索額圖復仇。(5年前,索額圖被康熙賜死,胤礽一直懷恨在心。)

太子要為一個“外人”向皇帝“復仇”,試問,怎麼樣才算“復仇”呢?個中原委,雖然《清史稿》沒有寫,但不言自明。

所以,康熙才憤怒道:“朕不蔔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

意思是,不知道胤礽什麼時候來要朕的命!囙此,當康熙和胤礽之間不存在一絲信任時,康熙終於狠下心,决定要廢掉胤礽。

康熙在作了這個決定時,萬分傷心,史載“上且諭且泣,至於僕地”,即康熙哭暈在了地上。隨後太子被廢,康熙一怒之下,殺了索額圖的兩個兒子,其他太子黨羽,基本上全部被清除。

三、兩度被廢,死於禁所

康熙本以為,他廢黜太子之後,朝堂能够清泰幾年,不曾想,太子被廢,朝局立即陷入奪嫡風波,胤褆、胤祉、胤禩等先後有奪嫡之念。在胤褆因魘鎮事件落馬後,胤禩便躍躍欲試。胤禩串聯朝臣,籠絡貴勳,對太子之比特志在必得。結果,群臣舉薦胤禩,讓康熙大為不滿。為了緩和局勢,康熙决定複立胤礽。《清史稿·諸王傳》記載:

上召諸大臣入見,諭以太子因魘魅失本性狀……覽古史册,太子既廢,常不得其死,人君靡不悔者。前執允礽,朕日日不釋於懷。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康熙之所以要複立胤礽,有三個原因:

第一,九子奪嫡的局面並非康熙想看到的,他需要推出一個人來打破局面。

第二,康熙認為,胤礽之前的種種悖逆之事,都是因為“魘魅”導致,既然“魘魅”已除,胤礽就還有希望。

第三,康熙說,自古以來,太子一旦被廢,常常沒有好結果。如今重新將胤礽立為太子,胤礽必然會感恩戴德,從此痛改前非。

也就是說,雖然康熙重新立胤礽為他太子,但並不代表康熙就完全看好胤礽。他是寄希望於胤礽能够感恩戴德,痛改前非。

遺憾的是,康熙最終還是失望了,因為胤礽辜負了康熙。

康熙五十年十月,胤礽和步軍統領讬合齊、刑部尚書耿額等十多名要員秘密聚會,言語頗為狂妄,而且,胤礽竟然穿明黃色衣服(只有皇帝專用),絲毫未把康熙放在眼裡。康熙得知後,怒不可遏,把這些官員全部處以絞刑,並且怒道:

“諸事皆因胤礽。胤礽不仁不孝,徒以言語貨財囑此輩貪得諂媚之人,潜通消息,尤無恥之甚。”

可以看出,這件事發生後,康熙已經不對太子抱任何希望了。次年,康熙第二次廢黜胤礽。將胤礽禁錮在咸安宮,終生不得出。

胤礽第二次被廢,仍然不死心,康熙五十四年,胤礽生病,太醫賀孟入咸安宮為其醫治,胤礽用礬水寫信,托太醫遞和大將軍普奇聯絡,結果“事發,普奇等皆得罪”。至此,康熙再不想聽到胤礽的消息。

胤礽從康熙十四年被立為太子,到康熙五十一年第二次被廢,一共當了37年的皇儲,最終一再讓康熙失望,從此被禁錮在咸安宮,成了“囚徒”。

康熙對胤礽的情感是複雜的,為了祖宗基業,康熙不得不廢除胤礽,並且幽禁胤礽。然而,即使幽禁了胤礽,康熙並沒有忘記胤礽,畢竟,他是個父親。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駕崩前,仍然心系胤礽,他希望雍正登基後,能够封胤礽之子弘皙為親王。雍正尊重康熙的遺願,先封弘皙為郡王,兩年後,雍正封弘皙為親王。弘皙是清朝第一個被封為親王的“弘”字輩宗室成員,雍正在位13年,始終對弘皙照顧有加。

雍正登基後,胤礽已經生病,雍正派太醫給胤礽看病,還曾派人到祁縣鄭家莊修蓋房屋,打算把胤礽遷居那裡終老。然而,沒等房屋修好,胤礽就病重了。根據《清世宗實錄》記載,胤礽病重期間,雍正破例讓弘皙進入咸安宮,以盡孝道。胤礽病逝後,雍正追封胤礽為理親王,以親王禮下葬。雍正還下詔說:

“二哥允礽曾獲罪於康熙,其身若在,仍屬負罪之人,今允礽病逝,則罪已畢矣,罪既畢,依然是朕之兄也。”

雍正的意思是:胤礽的罪都是在康熙年間所獲,康熙將他囚禁於咸安宮,只要他活著,他就要贖罪。現在他死了,就是無罪之身了,囙此,胤礽還是自己的兄長。

縱觀九子奪嫡始末,雍正(胤禛)參與奪嫡,是在太子胤礽被廢之後,所以,不管是在康熙朝,還是在雍正朝,雍正雖然對其他兄弟冷酷,但對胤礽還算厚道。

四、37年太子,12年囚徒

37年太子,12年囚徒,胤礽的人生,毫無疑問是悲劇,那麼,釀成這個悲劇的人,到底是誰呢?誰該來為這個悲劇負責呢?筆者認為,胤礽在雍正朝雖然只活了兩年,但怪不到雍正身上。胤礽的慘劇,一部分是他咎由自取,但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康熙造成的。

筆者認為,縱觀胤礽失勢,其實是兩方面原因造成的,即:

第一,其他皇子勢力的競爭。

第二,自身派系的扯後腿。

首先說第一點,其他皇子勢力的競爭。

大阿哥胤褆、八阿哥胤禩等人基本上都是“野心家”,大阿哥能得到明珠的支持,拉攏朝臣,打壓太子,本身就證明他並非庸碌之輩;八阿哥胤禩生母卑賤,但他能得到九、十、十四阿哥的支持,這也表明他有可取之處。然而,這些阿哥勢力的做大,本質上還是康熙的縱容所致。九子奪嫡,康熙一切都看在眼裡,他並非不知道其他皇子覬覦太子之比特,但康熙對太子的保護,遠遠不夠。

舉個反例,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册封長子朱標為太子,朱標太子之比特之所以异常穩固,一方面是朱元璋對傳統“嫡長子繼承制”的堅持,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朱元璋打壓其他皇子,不讓他們對朱標構成任何威脅。

試想,如果太子身邊強敵環伺,他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政治鬥爭上,哪有心思來安守本分?哪有心思靜下心來學習治國安民之道?

囙此,不管康熙是為了磨煉胤礽也好,為了制衡胤礽也好,其他皇子的躍躍欲試,康熙要負主要責任。

再說第二點,胤礽自身派系在不斷扯後腿。

胤礽當了37年的太子,他身邊並非無人可用。但這些人的出現,並不都是給胤礽加分,而且,大部分都是扯後腿的。

例如,胤礽的叔外祖父索額圖,索額圖作為胤礽的鐵杆支持者,為了家族利益,他必須和胤礽綁定在一起。但在索額圖被明珠等人扳倒後,他為了自保,開始向另一個方向努力,《清史稿·索額圖傳》記載:

謂:“索額圖助允礽潜謀大事,朕知其情,將索額圖處死。今允礽欲為索額圖報仇,令朕戒慎不寧。”

這裡提到索額圖被康熙罷免之後,為了重新上位,曾和胤礽“潜謀大事”。以索額圖的身份,只要他安心輔佐胤礽不犯錯誤,待胤礽登基,他仍然能恢復昔日尊榮。但是,索額圖卻將胤礽引上了“歪路”,他想要胤礽造反。

其實,索額圖的所作所為,康熙都是有責任的。索額圖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他深陷和明珠的黨爭不能自拔。而這種黨爭,又是康熙喜聞樂見的。在“索明之爭”早期,康熙就知道索額圖和明珠各扶持胤礽和胤褆,這本是大忌,但康熙並未加以制止,囙此,索額圖誘導胤礽,康熙有難以推脫之責。

《戰國策》雲: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康熙口口聲聲說自己如何愛憐胤礽,本質上他對胤礽的父子情感並不純粹,因為他想培養太子,但又摻雜許多其他的“政治制衡”因素,這就釀成了胤礽外有強敵,內有奸佞的局面,悲劇之發生,為時不遠。

歐陽修在《朋黨論》中曾說過:

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用君子之真,則天下治矣。

康熙作為清朝較有作為的皇帝,胤礽的悲劇,自然有胤礽咎由自取的一部分,但康熙之責,難以推脫。

本文標題: 大清第一位太子胤礽的一生都是什麼樣的?經歷了哪些事情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42331370969
相关資料
司馬昭需要怎麼做才能在曹髦死後,不背負駡名
試想在曹髦率領奴僕討伐司馬昭時,司馬昭要如何做才能不被罵?有人認為,司馬昭要是想阻擋住曹髦而不留下駡名,大可命阿兵哥盡數誅殺掉曹髦身邊的奴僕,並將曹髦生擒並囚禁起來。不過這樣的設想過於理想化,也沒辦法讓司馬昭不背負駡名。
標籤: 司馬昭 曹髦
廣陵王劉胥為何沒有繼承皇位?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劉胥是漢武帝劉徹第四子,身材高大但因為行為沒有法度,最終未能成為皇位繼承人。然而,漢武帝去世之後,最終繼承皇位的,卻是劉胥的幼弟劉弗陵,這自然令劉胥極為不滿,於是便促使他產生了覬覦皇位的想法。結果,廣陵王劉胥最終也因為覬覦皇位自盡而死,而直
標籤: 劉弗陵 廣陵王 劉胥 漢朝 漢武帝 漢宣帝
曹騰:宦官中的一股清流,權傾朝野卻受人尊敬
但在漢朝史上有一個宦官不僅坐上了皇帝的寶座還非常受人尊敬,有著極為成功的一生。東漢宦官,太尉曹嵩的養父,曹操的祖父。在中國歷史上,被正式授予正統王朝皇帝稱號的宦官,僅此一人。
標籤: 曹騰 宦官專權 歷史 劉保 東漢 西漢
劉邦當上皇帝時劉太公還活著這個太上皇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劉邦和劉太公,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劉邦當上皇帝後,其父親劉太公過得怎麼樣?不過劉邦有個孝順的閃光點,儘管創業初期他一度置劉老太公的生死於不顧,但是當天下太平後,劉邦又竭盡全力孝順後者,讓其得到善
標籤: 劉邦 歷史 項羽 父親 楚漢戰爭 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