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教育家王通,揭秘其生平經歷

王通,隋朝教育家、思想家。王通從小受家學薰陶,精習《五經》,著名的啟蒙讀物《三字經》把他列為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王通的六部著作:《續書》、《續詩》、《元經》、《禮經》、《樂論》、《贊易》,在唐代就全部失傳了。此書提出了“三教合一”的思想,為後世所重視。

王通(584年—617年),隋朝教育家、思想家。下麵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王通從小受家學薰陶,精習《五經》,著名的啟蒙讀物《三字經》把他列為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王通的六部著作:《續書》、《續詩》、《元經》、《禮經》、《樂論》、《贊易》,在唐代就全部失傳了。只留下他的弟子姚義、薛收編輯的《文中子說》。《中說》系王通和門人的問答筆記;體仿《論語》敷衍成書,由王氏家人定為王道、天地、事君、周公、問易、禮樂、述史、魏相、立命、關朗10篇行世。

此書提出了“三教合一”的思想,為後世所重視。在哲學上此書提出以氣、形、識分別作為天、地、人的特點,含有一定的唯物主義思想因素。流傳版本有《子書百家》本、《明世德堂》本。宋代阮逸作《文中子中說注》,有《四部叢刊》本和《續古逸叢書》本。

著作

傳說王通15歲時便開始從事教學活動,18歲時有“四方之志,遊歷訪學,刻苦讀書“不解衣者六歲,其精志如此。”學問大有長進。隋文帝仁壽三年(603)考中秀才後西遊長安,見隋文帝,奏上《太平十二策》、主張“尊王道,推霸略,稽古驗今,運天下於指掌。”深得文帝讚賞,但下議公卿時卻被冷落排擠縣通化,遂作《東征之歌》,抒發了懷才不遇的心情。

此後,雖被任命為蜀郡司戶書佐、蜀王侍讀,但不久便因對朝廷失去信心而辭官歸鄉,只將興王道之志付諸於續述《六經》和聚徒講學的文教事業上去。回鄉後,王通首先確定了續述《六經》的計畫,决心以古代隱逸賢才為榜樣,“退而求諸野”,以著述和教學來為弘揚儒學作貢獻。就這樣,王通用了九年的時間著成《續六經》(亦稱《王氏六經》),包括《續詩》、《續書》、《禮論》、《樂經》、《易贊》、《元經》等,共80卷。

資料標籤: 王通 隋朝 讀書 國學
本文標題: 隋朝教育家王通,揭秘其生平經歷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42284268660
相关資料
劉炫:隋朝經學家,他一生有哪些著作?
劉炫,隋朝經學家,劉獻之的三傳弟子。隋末,妻子離散,饑餓無所依,凍餒而死。他這些著述也曾廣泛流傳過,唐代著名經學家孔穎達撰寫《五經正義》時,曾採用了他的不少說法。影響劉炫在處境那樣艱難的情况下,仍然頑強地從事經書、曆法等研究,進行大量的著述
標籤: 文化
隋代著名天文學家:揭秘劉焯的生平成就
劉焯,西元544~西元610年,隋代天文學家。劉焯,字士元,隋朝經學家、天文學家。隋文帝開皇初年,州剌史趙炬,拜劉焯為員外將軍。論證期間,劉焯以自己的真知灼見,力挫諸儒,誰知由此而遭忌恨、誹謗、竟被免職回家。隋煬帝即位,劉焯被重新啟用,任太
標籤: 天文 歷史 辛亥革命
英雄鄧愈對明朝的建立做了何種貢獻?他的後代是何結局?
元朝末年,朱元璋與陳友諒發動了洪都之戰,最終以朱軍堅守85天,陳友諒不得已撤圍,朱軍獲得戰略性勝利宣告結束。
標籤: 明朝 朱元璋 李善長 常遇春 陳友諒 鄧愈
歷史上的魏舒有何作為?魏舒方陣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魏舒的具體做法是“毀車以為行,五乘為三伍”,毀車是放弃車輛,下車結為步兵方陣。需要說明的是,魏舒雖然臨時變陣,首次進行純步兵作戰,但晉國經過上百年征戰,早就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標籤: 歷史 魏獻子 古代戰車 三國 鄭莊公 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