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魏象樞是個什麼樣的人?有何能人之處

清朝順治三年,清朝舉行第一次科舉會試,魏象樞和他的直隸老鄉魏裔介同時高中,從而成為清朝第一批進士。順治年,魏象樞所奏,多被採納。順治3年,魏象樞中進士。魏象樞認為,對錢財有貪求,全因為對衣食住行不滿足,有所要求。

魏象樞清朝能臣,進士出身,官至左都禦史、刑部尚書。後人以“好人、清官、學者”六字,對他的一生進行了概括。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一、從絕交開始

康熙年間,魏象樞的同鄉好友魏裔介升任吏部尚書。吏部尚書實權最大,老鄉們紛紛上趕著巴結。魏象樞不出手則已,一出手便讓人看不懂。在得知魏裔介升任吏部尚書後,魏象樞馬上給他寫了《寄同年魏貞庵先生書》:

“頃聞先生中銓之席,已荷特簡,為海內蒼生加一餐。某愚狂粗鄙,無言可贈,惟願謝絕詩文,謹慎延接,其所以嚴防假藉者,大抵在此。此席千百其怨望,即千百其指摘,不得不爾爾也。”

意思是,兄弟你升官做吏部尚書了,咱們以後還是別來往了。這是一封絕交書!

看到這兒,很多人會以為魏象樞是想效法竹林七賢中的嵇康,當年,嵇康的好友山濤去給司馬家族服務,嵇康一怒之下,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這封絕交書不僅轟動朝野,也讓山濤從此名垂青史。

其實,魏象樞和嵇康則不同,他和魏裔介絕交,並不是沽名釣譽,他是怕有人假託自己的關係走後門,給朋友帶來不便,興起腐吏之風。

給魏裔介寫下這封書信時,魏象樞正辭官在家侍奉年老病弱的母親。早些年的時候,他與魏裔介職位同級,又是老鄉,興趣相投,因而十分要好。眼下朋友升任吏部尚書,他一致仕之人,一是擔心自己不在京都有人借自己的名義魚目混珠,二是愛惜自己的羽毛,魏裔介身為吏部尚書,樹大招風,魏象樞也不想魏裔介給彼自己找麻煩。

按照魏象樞的觀念來看,此時不絕交,更待何時?

那麼,這位看起來名不見經傳的魏象樞,又到底是一比特什麼樣的大人物呢?

二、兩大權臣的噩運

《清史稿》記載:

魏象樞,字環極,山西蔚州人。順治三年進士,選庶起士。

魏象樞,字環極,明朝末年,他已經通過鄉試,成為一名舉人。只可惜沒等他進京參加會試,明朝便滅亡了。清朝順治三年,清朝舉行第一次科舉會試,魏象樞和他的直隸老鄉魏裔介同時高中,從而成為清朝第一批進士。

魏象樞歷經順治、康熙兩朝,是清初譽滿朝野的第一大諫臣清官。為官地位最高時,曾掌司百官法紀之都察院左僉都禦史,又任從一品秩刑部尚書。

魏象樞在康熙朝的表現最為突出。很多人一提起康熙朝的人物,總忍不住把影視《康熙王朝》拿出來對照,裡面有李光地、索額圖、明珠、陳廷敬這些大人物,卻唯獨沒提魏象樞,其實,魏象樞之功,不容小覷。

在康熙朝,鼇拜被擒之後,明珠迅速崛起,很快和索額圖對立,成為康熙朝最大的兩位權臣。明珠、索額圖二人賣官鬻爵、黨同伐異,讓康熙朝的吏治逐漸衰微。後來,“明相”和“索相”倒臺,魏象樞立下大功。

《國史碑傳集·魏象樞》曾記載:

是日,地連震,上晝夜坐武帳中。象樞直入奏曰:“地,臣道也;臣失職,則地反常。臣不能肅風紀以修職業,請先罪臣以回天變。”

眾所周知,古代君王迷信,認為類似水灾、旱灾、地震等天變,都是上天降下天譴,懲罰綱紀亂象或治國昏聵的徵兆。一次北京發生地震,作為都察院左僉都禦史的魏象樞,便趁勢見縫插針對康熙說——“地,主要象徵臣工所做的事,臣工失職,所以大地才會反常,發生地震。我作為都察院左僉都禦史,不能肅清百官風氣綱紀,使整個大清海內河清,皇上應該先治我的罪來安撫上天的怒火。”

魏象樞情真意切,忠心耿耿,這下連康熙都看不過去了。且不說地震與百官有無關係,就算有關係,也輪不到他這位督察員的官員來扛雷啊。

於是,康熙一下子知道了魏象樞啥意思,趕忙說——“請卿暢言!”

魏象樞一聽,馬上祭出大招表示:

“天變若此,乃索額圖、明珠二相植黨市權,排斥忠良,引用僉壬,以剝蒸黎之應。”

這句話,不用翻譯都看得懂。魏象樞早就在這兒等著康熙呢,發生地震,首先是百官出了問題。百官有問題,那領導百官的索額圖與明珠二相,能走得了?全怪他們搞黨朋相爭,致使吏治腐敗。

其實在這兒之前,康熙早就看不慣索額圖和明珠了,早就想給他們動動土,眼下恰逢天變加上魏象樞的直諫,正是敲打二相的時候。

而《國史碑傳集.魏象樞》則直接記載了這麼一句——“二相之黜,象樞最先有以發之也。”

索額圖和明珠的倒臺,前前後後延續很多年,但他們的噩運,從魏象樞開始。

由此可見魏象樞抖抖機靈,動動嘴皮子,二相便丟官罷爵,人仰馬翻。這位都察院左僉都禦史不簡單。

三、言官當如魏象樞

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魏象樞做官做到極致,可謂是達到了絕情、絕義、絕交狀態,一個朋友都沒有。因為大家對魏象樞既畏懼,又佩服。

有這樣一件事,吏部尚書王永吉在某一天遠遠就看到了工科給事中魏象樞,他驚懼萬分,大老遠就側出了半個身子給魏象樞讓出道,示意其先走。

魏象樞受容若驚,以為是尚書大人在給自己挖坑,畢竟人家大自己四級,不敢僭越。沒想到王永吉卻堅持要給這位仁兄讓道。這可真把魏象樞難倒了。

根據《清實錄》記載:

京朝官之途遇也,秩卑者或勒馬候過,或讓道旁行,顯貴則昂然前行。

也就是說清朝京官在路上遇到,小官一律要給大官讓路。如果不讓,是為僭越,捅到皇帝那裡,是要惹上官司的。

最終,還真王永吉堅持到了最後,堂堂吏部尚書,讓道路於小小的工科給事中魏象樞,這讓很多人都不解,大家還以為尚書大人有什麼把柄握在魏象樞手裡呢。

最終還是王永吉自己道破天機——“吾每過其門,門可羅雀,其清操可想,吾甚敬之。”這麼看來這個王永吉覺悟與觀察力之高,還真是比特難得的好官。

原來是王永吉與魏象樞家相隔不遠,每次上下朝或者路過,都可以發現魏象樞家的大門口,門可羅雀,連蒼蠅都不來打打秋風。試想,不是廉潔到一定程度,又何至於此?王永吉相比之下,對魏象樞佩服得五體投地。

那麼,魏象樞這樣一個人物,到底是否招皇帝喜歡呢?

順治年,魏象樞所奏,多被採納。康熙初年,因魏象樞的直諫檢舉,一大批貪官污吏被罷免,使吏治得到一定程度澄清。康熙贊之以“清、慎、勤”三字,在其因病致仕後,更賜其“寒松堂”匾額以彰其德行。

乾隆年間,即便魏象樞已經不在,乾隆仍舊時常在朝上說“言官奏事當如魏象樞奏疏”。這些在《清史稿》多有記載。

四、官場“活閻王”

那麼,這樣一比特人物,到底是如何成才的呢?

所謂“學而優則仕”,魏象樞生於明朝,打小便立志要當官為百姓謀福祉,做一個大大的好官。然而,當他好不容易終於在25歲中舉,正準備擼起袖子施展抱負的時候,明朝就已經滅亡了。

作為親歷了明朝滅亡的有識之士,魏象樞曾深深認識到明亡之根本,在於腐敗,在於弊政。囙此,立下志向,假以時日自己再做官,不做別的,就做言官、諫官、督察官,讓所有貪官污吏都無所遁形,誓與一切腐弊官員勢不兩立。

順治3年,魏象樞中進士。一中進士,他就立下誓言說“唯誓絕一錢,可報聖恩”,意思是我魏象樞從今天開始當了官,唯有和“錢財”絕交,才能報答皇上的恩情。並且,他不僅僅是嘴上說說,而是身體力行,“知行合一”的人物。

魏象樞認為,對錢財有貪求,全因為對衣食住行不滿足,有所要求。囙此,打做官後,魏象樞便十分節儉,出門有馬車坐馬車,無馬車就走路上朝。吃的東西,也是一般尋常農家常用吃食。住的,簡單的鄉間院落即可。對穿的,就更不講究了,尋常便服,來來去去就三兩套,打滿了補丁。

《清史稿》記載,一次魏象樞和一大幫同事準備上朝,突然順治皇帝就來了,大家只得戰戰兢兢地讓出道路,跪在兩邊。沒想到,等到皇帝從魏象樞身旁路過的時候,突然喊了一下魏象樞的名字,並且大笑一聲。魏象樞嚇得噤若寒蟬,搞不清楚狀況,等皇帝駕輦過去,同事才和他說:“皇帝笑你的官服呢!”

魏象樞一看,自己還穿著初入朝為官時那套官服,早已經洗了千百遍,顏色都褪了,這才讓順治遠遠一眼地看到了他,打趣一番。

順治四年,魏象樞任刑科給事中,馬上就給順治帝上奏說:

“明季大弊未禁革者,督、撫、按聽用官舍太雜,道、府、州、縣胥隸太濫,請嚴予清厘。”

魏象樞就明亡的弊政,提出一針見血的諫言。

順治第五年,魏象樞一鳴驚人,他敢彈劾一方封疆大吏安徽巡撫王懩,後者貪污受賄,包庇屬吏,順治聽進去了,並且很快查實,罷免了王懩。此後,只要是魏象樞的奏摺,順治都十分重視,且察後屬實,多有採納,魏象樞很快便成為了順治朝百官人人遠遠望風而逃的官場“活閻王”。

到了康熙朝,魏象樞以敢想敢幹能幹,更加受到皇帝的重用。在“平復三藩”時期,給康熙提供了很多有真知灼見的諫言,貢獻很大。康熙朝初的吏治清明,百官各司其職,各行其道,盡職盡責,百姓安居樂業,和魏象樞的督察、諫言,息息相關。

在國家治理百官方面,魏象樞為左都禦史時,為皇帝擬定了從根源上遏制官員腐敗的“十不許”:

不許州縣謁見督府布按;不許督撫布按借訪事為由敲詐勒索;不許府州縣擅離地方赴省城拜夀,寅緣通賄;不許督撫布按自開“便門”營私;不許督撫布按設法“作興抻豐”;不許督撫布按借稱部費科斂;不許賄賣童生,溢額私取;不許捏報價值,坑害百姓;不許借“補庫”諸機任意灑派;不許包庇“離任”,侵吞庫銀。

提出這“十不許”,靈感大體來自於其所見明末的貪官弊政,後來這十不許,很快被康熙引用為“藩司會計奏報之法”,禦史台“稽察之法”和官員“革弊之法”。

也就是說,都察院彈劾人,只要把所彈劾之人,往“十不許”對照就可以了,只要沾了一條,就下去。

“十不許”一提出來,之前做過壞事的官員,可謂是日日戰戰兢兢,因為不管是都察院還是其他官員,有事沒事總喜歡相互之間對照著“十不許”指指點點。

五、滿臉羞愧的康熙

清朝康熙二十三年,69歲的魏象樞懇請告老還鄉,康熙十分不舍,但魏象樞跪在乾清宮面前苦苦哀求,康熙拗不過他,只得同意。這讓他的政敵索額圖大松一口氣,索額圖趕緊派心腹之人盯緊魏象樞,打算從魏象樞身上找點“把柄”,讓這位死對頭“晚節不保”。

很快,就發生了一件讓索額圖喜出望外的事情。原來,魏象樞離京之後,帶了幾口大箱子回鄉。由於魏象樞年事已高,每過一個驛站,都要歇息片刻。在路過京郊驛站的時候,驛站小吏幫忙搬運時,發現每口箱子都非常重,必然是金銀等物。

索額圖的心腹一路跟隨魏象樞,得知魏象樞竟然帶領幾箱金銀財寶回家,樂不可支,趕緊回家向索額圖稟報。索額圖沒想到魏象樞自詡清廉,竟然有如此多的財物,趕緊向康熙進讒。

康熙起初不信,索額圖再三拍胸脯保證,說魏象樞沽名釣譽多年,他身為禦史言官,表面上裝清貧,背地裡不知貪腐了多少錢。索額圖的黨羽也隨之附和,這勾起了康熙的好奇心。康熙立即派心腹追上魏象樞,當著眾人的面打開了魏象樞的箱子。

據《曆史上的檢察官》記載,箱子打開時,大家都震驚了。因為大家沒有看到金燦燦的黃金,而是滿滿幾箱子的鐵釘!

告老還鄉,有帶金銀財帛的,有帶書籍衣物的,唯獨沒見過帶幾箱子鐵釘的。索額圖臉色鐵青,康熙也一臉驚愕,他問魏象樞:“魏卿帶著這些鐵釘回鄉作甚?”

魏象樞回答:

“微臣年幼時家境貧寒,每到冬日,風疾雪大,左鄰右舍的房屋多有坍塌。我見京城的鐵釘比家鄉的稍長,便命人買了幾箱,以便贈與鄉鄰加固屋舍。”

康熙聽完,滿臉羞愧,命人直接送魏象樞回鄉,多有賞賜。次年,魏象樞病逝,康熙諡“果敏”,派禮部主持祭葬。

《莊子·說劍》中有句話:

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以忠聖士為鐔,以豪桀士為夾。此劍直之亦無前……

意思是,用智勇之人當做劍尖,用清正廉潔之人當做堅劍刃,用賢良之人做劍身,用忠誠之人做劍柄,用果敢之人做劍托,此劍必當銳不可當,勇往直前。

莊子用“劍”來隱喻“用人之道”。無論任何時代,假如多幾個魏象樞,天下必當大治。反過來說,像魏象樞這樣的臣子,不管放到任何時代,他都能成為時代的利劍,斬“妖”除“魔”,無往而不利。

本文標題: 歷史上真實的魏象樞是個什麼樣的人?有何能人之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42215945679
相关資料
歷史上秦穆公是如何繼位的?到底有什麼鮮為人知的歷史?
從秦國歷史來看,秦穆公是一比特里程碑式的君主,奠定了秦國的大國地位。商朝實行的是有限度的“兄終弟及”,周朝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制”,那麼秦德公三個兒子為何先後成為國君,秦穆公的二個兄長為何都不傳比特給自己兒子,在這一段“兄終弟及”的傳承背後
標籤: 秦穆公 歷史 秦國歷代國君 中國古代史 秦出子 秦憲公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為什麼那麼輕鬆曹操是不是讓人放水了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排除萬難也要回到大哥劉備的身邊,關羽的實力有那麼强嗎?關羽為什麼能如此輕鬆?曹操是不是放水了?兩人正準備打鬥時,曹操派人送來了放行關羽的公文。那夏侯惇只怨關羽斬殺了六員關將,兩人又打起來。看來,曹操這水放得也太遲了,而且是
標籤: 關羽 曹操 三國
諸葛亮是指揮入川之戰的蜀漢主帥嗎?真相是什麼
而從當時三人的位置來看,很有可能是諸葛亮率領趙雲為一部從警察出發,張飛的秭歸軍團則是另外一部。等到兩路大軍集結之後,由名將張飛為主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筆者認為,入川之戰中,諸葛亮與張飛、趙雲共同入川,其實在這之中,
標籤: 諸葛亮 張飛 劉備 三國 歷史 趙雲
在韓信被殺後,呂後是如何對待他的妻子的?
韓信西漢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古代“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然而,由於才能太過出眾,再加上重軍事而不重權謀,結果先被劉邦廢為淮陰侯,後又被捲入陳豨謀反案,最終被處死。漢十年(前197年)
標籤: 韓信 呂雉 三族 中國古代史 漢朝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