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曾輔佐朱元璋45年,朱棣登基後他的結局如何?

武定侯郭英是明朝最為傳奇的開國將領之一,他跟隨朱元璋45年之久,輔佐建文帝4年,朱棣登基後,不但沒有將郭英定為“逆黨”,甚至還保全了郭英。意思是說,郭英投奔朱元璋的時候,年僅18歲。郭氏兄弟之所以會投奔朱元璋,其實和他的父親郭山甫有很大關係。郭英來到朱元璋麾下後,被朱元璋任命為貼身侍衛,朱元璋稱呼他為“郭四”。

朱元璋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無名之輩到建立明朝成為最高統治者,在位時間三十年,享年71歲。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

朱元璋雖然愛民如子,卻也心狠手辣,特別是在太子朱標去世後,出於政治目的,朱元璋屠戮了藍玉、傅友德、馮勝、王弼等諸多將領。到了朱元璋駕崩那年,明朝的開國將領僅剩下兩人,這兩人分別是耿炳文(長興侯)、郭英(武定侯)。

耿、郭二人是朱元璋留給建文帝的心腹,留耿炳文,是因為耿炳文擅守不擅攻,不會對建文帝造成威脅;留郭英,則是因為朱元璋從未懷疑過郭英的忠貞。

朱元璋曾評估郭英:

“廷臣若某之忠誠樸實,諸人不及也!”

意思是,朝堂上的諸臣,論忠臣,沒有一個比得上郭英的。可見,郭英在朱元璋心目中早已是“死忠”。

武定侯郭英是明朝最為傳奇的開國將領之一,他跟隨朱元璋45年之久,輔佐建文帝4年,朱棣登基後,不但沒有將郭英定為“逆黨”,甚至還保全了郭英。

本文,筆者將和大家分享明初武定侯郭英的一生,希望通過這位開國將領的人生軌跡,來重溫元末明初那段崢嶸歷史。

一、打虎親兄弟,令值宿帳中

俗話說,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元朝末年,朱元璋麾下也有許多親父子、親兄弟,例如耿君用、耿炳文;胡大海、胡三舍則是親父子,而馮國用、馮國勝(馮勝);廖永安、廖永忠都是親兄弟。本文主人公郭英在投奔朱元璋的時候,也是和兄長郭興(鞏昌侯)一起來的。《明史·郭英傳》記載:

郭英,鞏昌侯興弟也。年十八,與興同事太祖。

意思是說,郭英投奔朱元璋的時候,年僅18歲。根據史料記載,他的哥哥郭興比郭英年長5歲。也就是說,郭氏兄弟投奔朱元璋時,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

洪武年間,朱元璋封郭興為鞏昌侯,封郭英為武定侯。郭氏一門除了有兩位侯爵之外,還有一比特著名的後妃,此人就是郭寧妃,她是郭興、郭英的親妹妹。在馬皇后和李淑妃去世後,郭寧妃掌管六宮,地位尊崇。

郭氏兄弟之所以會投奔朱元璋,其實和他的父親郭山甫有很大關係。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加盟郭子興的紅巾軍隊伍,後來成為郭子興的女婿。次年,郭子興派朱元璋到濠州募兵,朱元璋除了招攬了徐達等人外,還遇到了一比特“奇人”,此人就是郭山甫。《明史·郭寧妃傳》記載:

寧妃郭氏,濠人郭山甫女。山甫善相人。太祖微時過其家,山甫相之,大驚曰:“公相貴不可言。”因謂諸子興、英曰:“吾相汝曹皆可封侯者以此。”

意思是,朱元璋募兵的時候,曾路過郭山甫家門口,郭山甫擅長看相,他看到朱元璋的相貌後,大驚道:“此人將來貴不可言!”囙此對長子郭興、次子郭英說:“你們兄弟二人跟著他,將來都能封侯!”於是,郭氏兄弟便投奔朱元璋。後來,郭山甫又把女兒(郭寧妃)送給朱元璋為妾,把幼子郭德成也送入朱元璋的軍中。

這段記載,雖然有點傳奇色彩,但郭氏一門都投奔到朱元璋麾下,卻是毋庸置疑的。

《明史·郭英傳》記載:

(為太祖)親信,令值宿帳中,呼為“郭四”。

郭英來到朱元璋麾下後,被朱元璋任命為貼身侍衛,朱元璋稱呼他為“郭四”。朱元璋創業的最初幾年,郭英幾乎都追隨在朱元璋的身旁,即使是在戰場上,也寸步不離。

正因為郭英一直跟隨朱元璋,這就造成了兩點影響:

其一,郭英一直沒有獨立領軍作戰的機會,以至於他沒有特別重大的戰功。

其二,朱元璋視郭英為心腹,郭英對朱元璋的心思瞭若指掌。

這兩點影響接下來我還會提到,可以說,在明朝初年眾多功臣中,郭英是朱元璋最嫡系的將領之一,終朱元璋一生,他都沒有把郭英當成外人。

二、從征鄱陽湖,猛似尉遲恭

西元1353(元朝至正十三年),朱元璋受郭子興之子郭天敘的排擠,决定帶領24比特親信將領離開濠州,前往定遠獨立創業,史稱“南略定遠”。而朱元璋帶走的這24名將領,史稱“淮西二十四將”,這24比特將領是朱元璋創業的資本,郭英和兄長郭興都在其中。

此後,朱元璋以定遠為根據地,先後攻克滁州、和州,然後渡江,攻下採石、太平,最終佔領了南京(集慶),在這一過程中,朱元璋親自帶兵拼殺,郭英緊隨其後。《明史·郭英傳》記載:

從克滁、和、採石、太平……皆與有功。

也就是說,從朱元璋創業到他佔領南京之前,郭英幾乎每一戰都立有戰功。

朱元璋佔領南京之後,他深入簡出,派徐達、常遇春等將領持續攻打皖南、江南、浙東等地,這期間,郭英負責保護朱元璋,囙此有一段時間沒有在戰場上露臉。直到西元1363年,鄱陽湖之戰爆發的這一年,郭英再一次迎來人生巔峰。

《明史·郭英傳》對郭英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非常簡略,只有8個字,即:

征陳友諒,戰鄱陽湖。

在《三世家典》中記載較為詳細:

上親征偽漢陳友諒,大戰鄱陽湖,相持連晝夜。英時瘡未瘳,力疾乘海船鏖戰,敗賊於涇江口。

鄱陽湖之戰是朱元璋稱霸長江流域的重要轉捩點,朱元璋親率20萬大軍和陳友諒決戰,郭英自然跟隨。在當時,郭英舊傷未愈,忍著傷病在涇江口打敗了陳友諒的漢軍。

陳友諒最終死在了鄱陽湖,有部分野史認為,射中陳友諒的箭矢是郭英所射。其實,在正史中,陳友諒是中“流矢”而亡。所謂“流矢”指的是無端飛來的亂箭,並沒有說這箭是郭英所為。所以,筆者認為,郭英在鄱陽湖之戰中雖有戰功,但不可過分誇大。

鄱陽湖之戰後,陳友諒陣亡,他的兒子陳理在張必先、張定邊二人的保護下逃到武昌,朱元璋為了剷除“陳漢政權”,親征武昌。這一次,郭英又立下奇功。《明史紀事本末·卷三》雲:

敵將陳同僉者,驍捷善槊,馳入中軍帳下。太祖方坐胡床,疾呼曰:“郭四,為我殺賊!”英持槍奮臂一呼,賊應手殞墜。太祖曰:“尉遲敬德不汝過也!”解所服紅錦袍賜之。

意思是,在武昌之戰時,陳理麾下大將陳同僉手持長槊沖進朱元璋的帳中,朱元璋大驚,高呼“郭四”,郭英作為朱元璋的侍衛,聞聲而來,立即手刃陳同僉。朱元璋驚懼之餘,把自己的紅袍賜給郭英,並評估郭英是:“唐之尉遲敬德不汝過也!”

這裡的尉遲敬德,指的是唐初李世民麾下名將尉遲恭(字敬德)。朱元璋為何把郭英比作唐朝的尉遲恭呢?這裡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尉遲恭勇猛無敵,多次保護李世民化險為夷。第二是尉遲恭有一門絕活,《舊唐書·尉遲恭傳》說“敬德善解避槊”,是說尉遲恭專門克使槊的敵將,上文陳同僉正是陳理麾下擅長使槊的大將,最終被郭英所殺。

縱觀《明史》,在此戰之後,朱元璋似乎有意歷練郭英,郭英也有機會離開朱元璋,創造屬於自己的戰功。《明史·郭英傳》記載:

攻嶽州,敗其援兵,還克廬州、襄陽。授驍騎衛千戶。

這裡提到三場戰役,分別是嶽州之戰、廬州之戰和襄陽之戰。以嶽州之戰為例,當時朱元璋派去攻打嶽州的主將是常遇春,郭英僅僅是一名參將。但郭英成功幫常遇春擋住了敵人的援兵,促使常遇春生擒“陳漢”陣營中的二號人物張必先。張必先被生擒,直接導致陳理投降,朱元璋歷經兩年,終於掃除了陳漢政權,開始專心對付張士誠。

在朱元璋滅張士誠的系列戰役中,郭英也有深度參與。郭英在徐達的帶領下,先後“克淮安、濠州、安豐”。

西元1367年,徐達、常遇春等人終於攻下蘇州,張士誠滅亡。在整個“滅吳”系列戰役中,郭英的參與度並不高,但他卻屢次往返於南京和蘇州之間。這有一個非常深度的原因:朱元璋並沒有親自參與“滅吳”之戰,但郭英作為朱元璋的眼線,必須保留在戰場上。

三、低調開國將,唯二潜邸臣

西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大明朝。在稱帝前,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帶領馮勝、傅友德等二十餘名將領北伐元朝,郭英也在其中。也就是說,朱元璋稱帝時,郭英和徐達等人一樣並不在南京。按照《明史》記載,郭英在這一階段非常繁忙,《明史·郭英傳》雲:

從徐達定中原,又從常遇春攻太原,走擴廓,下興州、大同。至沙淨州渡河。取西安、鳳翔、鞏昌、慶陽,追敗駕宗哲於亂山……

這是郭英一系列參戰記錄,不作具體翻譯,可以看出,不管是徐達還是常遇春,對郭英都比較重視。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徐達、李善長等六人被分給公爵,湯和、唐勝宗等28人被封為侯爵,郭英的兄長郭興被封為鞏昌侯,食祿一千五百石,賜免死鐵券。但是,郭英並沒有被封爵,也沒有被賜免死鐵券。有意思的是,不久後,郭英被朱元璋任命為河南都指揮使,鎮守河南。

這是不是說明朱元璋不認可郭英呢?其實不是,朱元璋這樣安排,大有深意,有兩點原因:

第一,開封是北宋故都,朱元璋開國後,有遷都開封的意思。朱元璋把郭英放在河南,仍把郭英當做自己的親信。

第二,《明史·郭英傳》記載:

時英女弟為寧妃,英將赴鎮,命妃餞英於第,賜白金二十罌,廄馬二十匹。

意思是,郭英在離京去河南時,朱元璋特地讓他的妹妹郭寧妃回娘家為郭英送行,還對郭英賞賜頗豐。

囙此筆者認為,朱元璋在洪武三年不封賞郭英,並非是不認可郭英,而是在郭氏一門有一比特侯爵和一比特後妃之後,有意不讓郭英家族鋒芒畢露。郭英在開國後的低調,其實是朱元璋對他的變相保護。

事實證明,朱元璋的做法極其正確。郭英的兄長郭興在封為鞏昌侯之後,日漸驕奢,《明史·郭興傳》雲:

(郭)興以不守紀律……十六年巡北邊。召還,逾年卒。贈陝國公,諡宣武。二十三年追坐胡惟庸黨,爵除。

郭興在洪武十六年去世,朱元璋當時追贈他為陝國公,因郭興生前和胡惟庸來往過密,在郭興去世7年後,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受胡惟庸案的牽連,被除去了爵位。可以看出,郭興在洪武年間並不“安分”。

反觀郭英呢?《明史·郭英傳》雲:

在鎮綏輯流亡,申明約束,境內大治。九年移鎮北平。

郭英在河南期間,緝盜賊、剿匪患,治軍嚴格,境內大治。洪武九年,朱元璋讓郭英挪地方,鎮守北平(後來的北京),北平在明朝初年是北伐北元的重要出口,這個安排仍然能看出朱元璋對郭英的青睞。

也就是說,郭興因為身在高位,過强易折,而郭英因為一直低調在外,又無重要爵位,則得以保全。

另外,明成祖朱棣從洪武三十年開始就藩北平,這期間,郭英和朱棣同在北平,應該比較熟悉。

到了洪武十八年,在郭興去世兩年後,朱元璋封郭英為封武定侯,食祿二千五百石,予世券。

注意,郭興當年被封為鞏昌侯時,食祿一千五百石,郭英被封為武定侯時,明顯高於兄長。朱元璋之所以這個時候封賞郭英,出於三方面考慮:

第一,洪武十四年,郭英跟隨傅友德平定了雲南,立下新功。

第二,郭興去世後,郭氏家族需要郭英來支撐門庭。

第三,洪武十八年初,朱元璋後宮的李淑妃去世,郭寧妃掌管六宮,郭英是寧妃的兄長,朱元璋這時候封郭英為侯,也是間接地支持郭寧妃。

也就是從郭英被封為武定侯之後,他不再是低調的開國將領,朱元璋對郭英愈加重用。

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另外加封郭英為靖海將軍,前往遼東平寇。兩年後,朱元璋派馮勝北伐,欽點郭英為副帥,郭英協助馮勝擒獲納哈出(木華黎的後裔)。第二年,朱元璋派藍玉北伐,郭英隨行,這一戰,藍玉打到了捕魚兒海,俘虜北元七萬餘人,北元從此分崩離析。大軍得勝歸來,藍玉、王弼等人驕傲跋扈,唯有郭英不驕不躁,低調如故。洪武晚年,藍玉案爆發,作為曾經和藍玉並肩作戰的戰友,王弼等人分別被牽連,郭英則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當時,不是沒有人彈劾郭英,但都被朱元璋刻意揭過。

其實,朱元璋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在藍玉案爆發之後,明朝的開國將領所剩無幾,朱元璋知道郭英雖不完美,但對自己絕無二心,囙此有意保全郭英。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郭英本人比較睿智。

史載,郭英打仗時,每次攻克州縣,都會嚴禁將士們燒殺搶掠。這比較符合朱元璋的脾氣。

《三家世典》記載:

事太祖高皇帝四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眷遇雖隆,而自處益謙。上嘗禦便殿,賜坐,適有奏事者,英趨避之。

意思是,郭英陪伴朱元璋40多年,一直謹小慎微。有一次,朱元璋召見他,給他賜座。正好有其他人來見朱元璋,郭英見有人進來,趕緊站起來,不敢再坐下。囙此,在朱元璋心目中,郭英一直是一比特謹慎謙和之人。

明朝開國後,包括郭興在內的許多功勳之臣都大肆購買良田美宅,只有郭英仍住在朱元璋早年賞賜的舊宅裏。朱元璋問他:“你為什麼不買田宅?”郭英回答:

“臣一布衣,仰荷寵靈,叨有封爵,子孫衣食餘饒,安敢增益,俾生侈心。”

意思是,我本是布衣出身,有幸跟了你,才有機會得封爵位。我只求子孫不為衣能蔽體、食能果腹,不敢生奢侈之心。

朱元璋對郭英的回答非常欣賞,他知道,郭英其實沒有太多的功利之心,只求忠君體國,安穩度日。正是因為如此,朱元璋晚年雖然弑殺,但對郭英始終仁善。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前,放眼望去,當年陪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僅剩耿炳文和郭英兩人而已。

四、忠謹事三朝,諸功臣莫敢

朱元璋駕崩後,皇太孫朱允炆登基,史稱建文帝。當時,郭英“金瘡遍體,每陰雨痛甚”,意思是,郭英常年征戰,遍體鱗傷,每逢陰雨天都非常痛苦。囙此,建文帝並沒有讓郭英承擔過於重大的任務。

建文元年,朱棣在北平以“靖難”之名反叛,建文帝派遣老臣耿炳文為帥,出兵北伐,郭英隨軍出征。後來建文帝又以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為帥,郭英仍輔佐李景隆。遺憾的是,建文帝用人不明,耿炳文擅守不擅攻,李景隆更是趙括轉世,郭英陪二比特主帥連吃敗仗,最後被建文帝弃用,返回家中。

建文四年,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在一片火海中消失。朱棣在控制南京之後,立即發佈了一份44人的通緝名單,這份名單中武將共15人,全部是建文舊臣,人們驚奇地發現,這裡面竟然沒有郭英。

《明史·郭英傳》記載:

靖難後,罷歸第。永樂元年卒,年六十七。贈營國公,諡威襄。

也就是說,朱棣稱帝後,並沒有為難郭英,而是將其罷免回家。同為洪武舊將,耿炳文在朱棣稱帝後自殺,郭英卻僅僅被免職。可見,朱棣對郭英並沒有太多憎惡。

第二年(永樂元年),郭英病逝,享年67歲。朱棣聽聞郭英去世後,十分惋惜,追贈他為營國公,諡威襄。後來郭英之孫郭玹襲承了武定侯的爵位,武定侯一脈,在明朝又傳承了數代。

《明史》說郭英“恩寵尤渥,諸功臣莫敢望焉”,意思是,武定侯郭英在洪武中後期所受的恩寵,遠遠超出了其他功臣。

郭英陪伴朱元璋活了67歲,歷經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縱觀他一生,他創造了三個記錄:

第一,郭英雖然封侯較晚,但他卻是朱元璋中後期最受恩寵的功臣;

第二,郭英是朱元璋去世後,僅有的二比特開國功臣之一,另一比特是長興侯耿炳文。郭英陪伴朱元璋長達45年,因為耿炳文比郭英加盟朱元璋的時間稍晚,囙此,郭英成為陪伴朱元璋時間最久的明朝開國名將。

第三,郭英也是唯一一比特歷經洪武、建文、永樂三朝,並且得以善終的明朝開國名將。

對於郭英,筆者有三方面的獨立評估:

首先,郭英加盟朱元璋的時間較早,並且長時間近身跟隨朱元璋,他對朱元璋的秉性瞭若指掌,囙此他恪盡職守,謹小慎微,這是他善終的重要原因。

其次,郭英雖然是一比特驍將,但朱元璋僅僅認可他的武力,並不認可他領兵打仗的能力。囙此,縱觀郭英的一生,他從來沒有獨立擔任過主帥。也就是說,在朱元璋的心目中,郭英一直是一比特特別優秀的執行者,但並不是獨當一面的人物。這也是他在建文朝不受重用,在永樂朝得以善終的原因。

最後,郭英的人品是值得肯定的,《明史》雲:“英孝友,通書史,行師有紀律”,朱元璋駕崩後,郭英的威望仍在,所以建文帝派郭英前去輔佐耿炳文和李景隆。正是因為郭英有威望,在郭英去世後,朱棣為了拉攏人心,才追封郭英,並善待郭英的後人。

明朝開國功臣的爵位能一直傳承下去的並不多,但武定侯一脈,在明朝延續了10代人,一直延續到崇禎末年才滅亡。如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仍有不少郭英的後代。

歐陽修曾說過:“富貴壽考,哀榮終始,人臣之道無缺焉。”

意思是,作為功臣,生而富貴,死能善終,並且能讓後代延綿不絕,便沒有缺憾了,郭英便是如此。

本文標題: 郭英曾輔佐朱元璋45年,朱棣登基後他的結局如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41730264210
相关資料
盤點:項羽手下的五大忠臣良將結局分別如何?
西楚霸王項羽手下有五大良將,他們分別是:季布、鐘離眜、桓楚、龍且、曹咎。那麼他們最後結局分別如何?鐘離昧守滎陽為楚河漢界的劃定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為項羽贏得了暫時的喘息之機。劉邦忌恨鐘離昧,下令在全國範圍內通緝他。龍且一向最為項羽倚重,是西楚
標籤: 項羽 鐘離眛 季布 龍且 劉邦 歷史
諸葛亮與曹操兩人相比,誰能算得上是三國第一人?
而在三國時期除了曹操稱得上是軍事家外,蜀漢丞相諸葛亮也能稱得上。相比較之下,諸葛亮自然比不上曹操,畢竟如果沒有曹操,也就沒有了三國。筆者認為,曹操雖然功績突出,但污點明顯,囙此人們仰望的,只能是如明月般的諸葛亮。
標籤: 諸葛亮 曹操 三國 樊城之戰 曹魏
趙光義的一生都活在陰謀詭計,晚年自食惡果了嗎?
宋太祖去世後,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趙光義在北伐的戰鬥中負傷,身體也每況愈下,這時候自己的兩個兒子一個瘋一個死,只能傳位於自己的小兒子。
標籤: 宋太宗 宋朝 歷史 趙元佐 趙匡胤 趙元
西漢著名辭賦家:揭秘枚乘的代表作品
枚乘,西漢有名的辭賦家,與賈誼並稱“枚賈”。七國之亂平定後,枚乘囙此而顯名。武帝即位後,以“安車蒲輪”征之,因年老,死於途中。枚乘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辭賦。《漢書·藝文志》著錄“枚乘賦九篇”。賦中假託楚太子有病,吳客前去探望,以互相問答的形式
標籤: 文學 七發 枚乘 西漢 文化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