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鏡在乾隆時期是什麼地位?為何會身敗名裂

也就是說,田文鏡是三大督撫中最差的。在河南,田文鏡交出了一份令雍正滿意的政績。等隆科多案徹底肅清後,田文鏡被雍正提拔為“河南總督”。康熙晚年,財政虧空,雍正登基後,立即讓各地填補虧空,田文鏡以鐵腕的手段,强令河南各州縣在限期內將虧空問題解决。其實,作為雍正的寵臣,田文鏡是一比特被活活累死的大臣。

田文鏡(1662年—1733年),字抑光,原隸籍漢軍正藍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漢軍正黃旗。雍正帝即位後,深受寵待。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乾隆五年(西元1740年),清朝名臣田文鏡已經去世8年,河南巡撫雅爾圖上奏朝廷,建議將田文鏡移出河南賢良祠。

乾隆看完奏摺,也猶豫了良久,最後決定將雅爾圖的奏請退回。乾隆當時對大家說:

“鄂爾泰、田文鏡、李衛皆皇考所最稱許者,其實文鏡不及衛,衛又不及鄂爾泰,而彼時三人素不相合。雅爾圖見朕以衛祀賢良……今若撤出,是翻前案矣!”

上述這段話,摘自《清史稿·卷二百九十四》,乾隆大概有三層意思:

第一,雍正在位時,鄂爾泰、田文鏡、李衛被稱為“三大模範督撫”,都是為先帝立過大功的人。

第二,雖然三人都是模範督撫,但在乾隆心中,田文鏡不如李衛,李衛不如鄂爾泰。也就是說,田文鏡是三大督撫中最差的。

第三,雅爾圖的動機乾隆一清二楚,但田文鏡畢竟都是先帝時期的功臣,雖然乾隆也不喜歡田文鏡,但還是要給雍正留一些面子的,所以乾隆的意思是:田文鏡的位置,暫時就不動了。

從乾隆的發言中,可以看出乾隆對田文鏡的態度。

關於田文鏡,素來爭議很大,雍正曾評估他“忠誠體國,公正廉明”。歷史學家蕭一山卻認為田文鏡“為政苛細,居心忮刻”。田文鏡到底是鐵腕能臣,還是刻薄酷吏?本文筆者帶大家瞭解田文鏡,希望從這位名臣身上,讀出不一樣的歷史。

一、能臣誕生記

田文鏡,字抑光,隸屬漢軍正藍旗。在雍正的“三大模範督撫”中,田文鏡年齡最大,田文鏡僅比康熙小八歲。早在康熙二十年左右,田文鏡便以納捐的形式,取得“監生”的資格。通俗一點來說,田文鏡能進國子監讀書,不是考進去的,而是花錢買的資格。

康熙二十二年,田文鏡21歲,以監生的身份被任命為福建長樂縣縣丞,他在長樂這個地方一干就是9年。直到康熙三十一年,他才升任山西寧鄉知縣。七品縣令,田文鏡又幹了13年。田文鏡仕途生涯的前20年,都是在底層縣衙度過的,這段經歷成了他一生的財富。雍正年間,田文鏡在河南整頓吏治,對底層的許多潛規則瞭若指掌,正得益於這段經歷。

康熙四十四年,田文鏡43歲,這一年,他被升任易州知州,平生第一次跨越七品官銜。第二年,調任吏部員外郎(從五品)。

《清史稿·李衛傳》記載:

入貲為員外郎,補兵部。(出自《清史稿·李衛傳》)

李衛和田文鏡齊名,李衛29歲那年,家中就出錢給他捐了一個員外郎的官職,當年就到兵部上任。也就是說,李衛仕途的起步就是兵部員外郎,而田文鏡苦熬24年,才和李衛平起平坐。同樣是捐官,差別還是很大的。

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帝登基,此時田文鏡已經61歲。在正史的記載中,雍正登基之前,和田文鏡並沒有任何接觸,作為雍親王的胤禛,甚至可能不認識田文鏡。田文鏡真正得到雍正的賞識,發生在雍正元年。《清史稿·田文鏡傳》記載:

雍正元年,命祭告華嶽。是歲山西灾,年羹堯入覲,請賑。上谘巡撫德音,德音言無灾。及文鏡還,入對,備言山西荒歉狀。上嘉其直言無隱……

雍正元年,田文鏡被禮部派往陝西祭告華山,等田文鏡回京,京城剛好發生了一件大事。當時,川陝總督年羹堯說山西發生大灾,請求朝廷賑災,但山西巡撫德音為了政績,謊報山西沒有受灾。兩個人各執一詞,雍正不在山西,不知道該信誰的。

這時,雍正問大學士馬齊該怎樣處理,馬齊告訴雍正,前些天禮部正好派人祭告華山,去華山必經山西。不如看一下禮部派誰去的,把他叫過來一問便知。

就這樣,田文鏡被召到了養心殿,田文鏡第一次單獨在禦前奏對,他把山西的灾情毫無保留地告訴雍正,並說了很多細節。雍正當時就覺得田文鏡這個人說話直接,很對自己的脾氣。便問田文鏡:“如果朕派你去山西賑災,是否能完成任務?”

田文鏡雖然年過花甲,但寶刀不老,他意識到這是個好機會,便拍著胸脯答應了。他到達山西後,悉心賑濟百姓,並且以雷霆手段將積累下的公務全部清理完畢,還拿下了幾比特不作為的官吏。雍正聞之大喜,原來,田文鏡有大才。

《清史稿》雲:

自是遂受世宗眷遇。

雍正的三大督撫,李衛的主要政績在浙江,鄂爾泰的政績主要出自雲貴,而田文鏡的主要政績,卻不是在山西,而是在河南。

雍正用人不拘一格,他看到田文鏡的才能後,第二年(雍正二年),便下令將田文鏡調任河南擔任布政使,七個月後,任河南巡撫。在河南,田文鏡交出了一份令雍正滿意的政績。

讀清史,不得不感歎雍正皇帝眼光之犀利,雍正用人,不論出身,不論年齡,只要是他看准的人才,准能放到合適的位置上。李衛、田文鏡、鄂爾泰三人,都不是科甲出身,卻在雍正麾下成了三比特“模範”。所以說,田文鏡能够在眾人中脫穎而出,一方面是因為他有能力,另一方面還是有“伯樂”發現了他。要不然,以田文鏡的年齡,或許再過幾年,就要致仕回鄉了,何來接下來的大作為?

二、不做尋常督撫

在清人筆記《春冰室野乘》中,曾記載一個這樣的趣事:

說田文鏡麾下有一比特姓鄔的師爺,此人經常幫田文鏡代寫奏摺,很得田文鏡信任。有一日,鄔師爺問田文鏡:“你是想做尋常督撫,還是想做名督撫?”田文鏡說:“那當然想做名督撫。”鄔師爺拿出一份奏摺,告訴田文鏡:“你只要把這份奏摺原封不動地遞到朝廷,你一定能成為名督撫,但前提是,你現在不能看奏摺裏寫的是什麼。”

田文鏡平時很信任鄔師爺,便答應了。幾天後,鄔師爺告訴田文鏡,那份奏摺是彈劾隆科多的。隆科多可是雍正的舅舅,是總理事務大臣,田文鏡聽完,冷汗直流,但奏摺已經遞上去,追悔莫及。

不料,一個月後,隆科多被問罪下獄,田文鏡因為率先彈劾隆科多,成了首功。等隆科多案徹底肅清後,田文鏡被雍正提拔為“河南總督”。

這段記載,出自野史,其中有很多細節,不值得推敲。其實,田文鏡被提拔為“河南總督”,確有其事,但並不是因為他彈劾隆科多,而是雍正從田文鏡身上,看到了孤臣的影子。

且說田文鏡擔任河南巡撫,主政河南,他剛上任,立即開啟鐵腕風格。《清史稿·田文鏡傳》雲:

以嚴厲刻深為治,督諸州縣清逋賦,辟荒田,期會促迫。諸州縣稍不中程,譴謫立至。尤惡科目儒緩,小忤意,輒劾罷。

康熙晚年,財政虧空,雍正登基後,立即讓各地填補虧空,田文鏡以鐵腕的手段,强令河南各州縣在限期內將虧空問題解决。有些人不以為意,田文鏡立即板起面孔,以抗旨的名義將這些官員革職罷官。河南官場一時間哭爹喊娘,那些知州、知縣們趕緊賣房賣地,在限期內將虧空如數彌補。不僅如此,田文鏡還要求各地開闢荒田給老百姓耕種,如果有官吏敢違逆,立即嚴懲。

田文鏡在河南大刀闊斧,許多官員受到懲罰,都說他是酷吏。例如,當時有個叫黃振國的知州,被田文鏡罷免,他在北京頗有人脈,立即鳴冤造勢。雍正派史貽直到河南調查後,知道田文鏡太過操切,但雍正卻為田文鏡護短,公開表揚田文鏡“公正廉明”。

記住這個叫黃振國的知州,下文還會提到他,因為他的罷免,曾引起一件大事。

有人說,雍正是一比特被活活累死的皇帝。其實,作為雍正的寵臣,田文鏡是一比特被活活累死的大臣。

田文鏡為官數載,非常勤政,不貪污、不受賄,身為封疆大吏,卻清貧如洗。

雍正繼位之初,改革弊政,連續推出幾項新政,田文鏡想做出一番政績,於是上書給雍正,史載:

文鏡疏請以河南丁銀均入地糧,紳衿富戶,不分等則,一例輸將。

田文鏡建議將河南的丁銀(人頭稅)一律併入土地之中,不論百姓和官紳,大家一律平等,按地畝納稅。這就是“攤丁入畝”的雛形,這個政策不僅減輕了無地、少地老百姓的負擔,還保證了朝廷賦稅的徵收,對清朝乃至後世,都有極大的影響。

田文鏡為了推行攤丁入畝,可以說下了很大决心,也得罪了河南地主士紳,但田文鏡立志要孤臣,無所畏懼。雍正五年,這一政策在河南全面推行,其後擴展到全國。

在此之前,黃河水患嚴重,田文鏡把巡撫衙門設在黃河岸邊,赤著脚親自指揮民工修河。當時,河南藩庫沒有多餘的銀兩來雇用壯丁,田文鏡就讓士紳和百姓一體當差。在封建社會,讀書人一旦考中廩生,是可以免去大部分的賦役的。田文鏡不是科舉出身,認為讀書人不應該坐享其成,要和普通百姓一起當差。

黃河大堤雖然修好了,但田文鏡此舉,卻把河南讀書人全部得罪了。河南讀書人為了抗議田文鏡,曾一度出現過罷考的情况,後來被田文鏡以鐵腕手段平息。

因田文鏡政績突出,雍正任命田文鏡為河南總督。第二年又讓田文鏡擔任河南、山東總督。

在清朝,本來不存在“河南總督”這個職位的,由於距離京城較近,河南、山東、山西三省的軍務歸直隸總督統轄。但雍正先把河南單獨劃給田文鏡,後來又加上山東,分明是要賦予田文鏡更大的權力。所以,雍正才在聖旨上說:

諭謂此特因人設官,不為定例。

因人設官,是雍正用人的最大特色之一,就如同李衛擅長治盜,雍正任命李衛兼職負責“江南七府五州盜案”一樣。雍正雖然不是完美的皇帝,但他的用人思想,很值得後世學習。

田文鏡得到雍正如此隆寵,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决心,他這輩子跟定雍正了,因為雍正信任他。

三、可怕的“田李互參

雍正時期,兩江總督尹繼善曾評估雍正的三大模範督撫:

“李衛,臣學其勇,不學其粗;田文鏡,臣學其勤,不學其刻;鄂爾泰,宜學處多,然臣亦不學其愎。”

這段話,把三大督撫的優缺點全部概括出來,可以說非常精准。對於田文鏡,尹繼善說田文鏡的優點是“勤”,而缺點是“刻”。其實,尹繼善並沒有詆毀田文鏡之意,因為田文鏡為官的確刻薄。在雍正朝,曾發生了著名的“田李互參”事件,影響巨大。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上文提到,田文鏡在整頓河南吏治、大刀闊斧改革的時候,曾罷免過一個叫黃振國的知州,黃振國還囙此鳴冤叫屈。其實,田文鏡這一次,不只整治了黃振國一人,《清史稿》雲:

疏劾知州黃振國,知縣汪諴、邵言綸、關陳等。

即,和黃振國一起被田文鏡彈劾並罷免的還有三個,分別叫汪諴、邵言綸、關陳。

田文鏡是監生出身,不巧的是,黃振國他們4個,都是科甲出身。再加上田文鏡推行新政,得罪了河南讀書人,所以在河南,有人說田文鏡故意針對科甲出身的官吏。而正在這時,“讀書人的種子”經過河南,所以就發生了“田李互參”。

所謂“讀書人的種子”,可不是明朝的方孝孺,而是雍正的另一比特寵臣李紱[fú]。李紱是康熙四十八年進士,康熙六十年,李紱還做過科舉副主考,在朝堂上,不管是人品還是學識,李紱都非常受讀書人尊重。

同樣是雍正的寵臣,雍正經常拿李紱和田文鏡作比較。之前雍正就曾給李紱說過:

“汝與田文鏡二人,實難辜負朕恩也!”

雍正覺得田文鏡和李紱都是自己的心腹,但在李紱心中,田文鏡乃“監生”出身,他不願與田文鏡為伍。

雍正四年,李紱奉命從廣西巡撫調任直隸總督。李紱從廣西到北京述職,正好路過開封。田文鏡知道雍正喜歡李紱,現在李紱路過自己的地界,田文鏡怎麼也得盡地主之誼。所以,田文鏡親自到郊外迎接李紱,禮數周到。不料,李紱見到田文鏡後,立即發飆。《清史稿·田文鏡傳》記載得非常簡略:

李紱自廣西巡撫召授直隸總督,道開封,文鏡出迓。紱責文鏡不當有意蹂躪讀書人…

野史《郎潜紀聞初筆》則記載了二人相見的細節,根據記載,二人“相見揖未畢”,李紱就立即質問田文鏡:

“明公身任封疆,有幸蹂躪讀書人,何也?”

也就是說,田文鏡出城以禮相迎,李紱還沒等田文鏡行完禮,就直接痛駡田文鏡蹂躪讀書人。

田文鏡身為封疆大吏,身後肯定跟著不少人,被李紱當場痛駡,面子上肯定過不去,二人不歡而散。

接下來,田文鏡則顯露出自己狠辣、刻薄的一面,他知道,李紱一旦入京,必定要彈劾自己。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下手為強。田文鏡搶在李紱之前,派人快馬加鞭送給雍正送了一份奏摺,《清史稿》雲:

文鏡密以聞,並謂紱與振國為同歲生,將為振國報復。

意思是,田文鏡告訴雍正,李紱和黃振國等人是同科,關係密切。李紱表面上說我蹂躪讀書人,其實是在為自己的同科抱不平。

不得不說,田文鏡這一招非常高明,他成功地把李紱的“公心”轉為“私心”。

不出田文鏡所料,李紱回京述職後,立即彈劾田文鏡。說田文鏡故意為難讀書人。可是,他不知道,雍正先入為主,已經信了田文鏡的話,李紱再怎麼說,也沒能入雍正的耳。李紱不服,糾集謝世濟等科舉出身的官員向田文鏡發難,集體彈劾田文鏡。一場轟轟烈烈的“田李互參”開始了。

田文鏡不愧在官場混迹了幾十年,他知道雍正最討厭官員結黨。為了戰勝李紱,田文鏡使出殺手鐧,說李紱這是“科舉朋黨”。

其實,雍正並不是不知道田文鏡有問題,但是,他知道田文鏡沒有私心,或者說,比起田文鏡打壓讀書人,雍正更忌憚朋黨。所以,雍正打算再次袒護田文鏡,《清史稿》也認為雍正有為田文鏡護短之嫌:

(世宗)有意傾文鏡。

最終,李紱也被定了21條罪狀,下獄問罪。在獄中,雍正派人去問李紱:“你可知田文鏡的好?”李紱回答:

“臣雖死,不知田文鏡好處。”

李紱是個硬漢,到這個時候,他所爭的,不是輸贏,而是讀書人的一口氣。雍正最終沒有殺他,而是將他免職,後來李紱專心編書,直到乾隆年間才再次被重用。

“田李互參”是雍正朝的大事件,這件事牽連甚廣,牽連了50多人,由於篇幅關係,筆者只寫了李紱和田文鏡兩個主要人物。

筆者認為,從“田李互參”事件可以看出雍正對田文鏡的態度,雍正用人,只用其才,至於人格上的小毛病,雍正是可以容忍的,這是管理的藝術。同時,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田文鏡的狡猾,他不僅僅是一位能臣幹吏,同時,也是一比特擅長自保的官場老手。

四、從巔峰跌到低

田文鏡敢打敢幹,寧願做孤臣,也要為雍正肝腦塗地的做派,讓雍正非常欣慰,雍正待田文鏡也有特殊的情分。有一次,田文鏡和同僚楊文乾說,自己還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能入上三旗。沒想到,不久後雍正突然下旨,將田文鏡從正藍旗抬入正黃旗。不僅如此,雍正在朱批中責怪田文鏡:

咱們君臣之間,本可無話不談,抬旗之事,朕還是聽楊文乾偶然提及才知道。(出自《永憲錄》)

雍正的意思是,你為我肝腦塗地,我是知道的,你若有啥要求,只要不過分,我馬上給你辦了!

田文鏡在官場上蹉跎半生,年過花甲後遇到雍正這樣的皇帝,他焉能不賣死力?

雍正七年,江蘇發生水灾,江蘇巡撫何天培向朝廷求救,雍正立即讓田文鏡調集山東、河南兩省的糧食運往江蘇救災,田文鏡說:“江蘇人吃不慣河南的小米,運過去恐怕達不到救災的效果。”可當時以救災為先,大學士朱軾和張廷玉認為先讓老百姓填飽百姓肚子再說,强令田文鏡運小米到江蘇。結果,正如田文鏡所說,小米運到江蘇後,效果奇差。田文鏡於是非常委屈,向雍正抱怨,雍正動了感情,給田文鏡的奏摺上寫了一段“千古名批”: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就是這樣的秉性,就是這樣的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

讀歷史,你會發現雍正皇帝就像一比特堅守愛情的古代女子,他堅信愛情之永恒,堅信“你若不負我,我便永不負你”。年羹堯、隆科多,雍正的一個個寵臣,都是先辜負了雍正,雍正才翻臉。反觀田文鏡,他始終忠於雍正,即使偶爾有瑕疵,雍正也認為瑕不掩瑜,不必深究。

雍正九年,山東、河南發生水灾,不久後,有人彈劾田文鏡救災不力,說在祥符、封丘等州縣,陸續出現賣兒賣女的情况。

雍正聽聞後,又一次護短,雍正說:

“文鏡年老多病,為屬吏欺誑,不能撫綏安集……”

雍正的意思是說:田文鏡年老多病,所以才會被下麵的官吏蒙蔽。

這是雍正第三次為田文鏡護短,田文鏡此時已經70歲,垂垂老矣,雍正為田文鏡護短,只是不想讓他晚節不保而已。

當年底,田文鏡便以年邁多病為由,提出辭官。可雍正卻讓他回京養病,等病癒後再回河南上任。田文鏡回京後,病不見好,再次請求致仕,雍正不忍,便答應他告老還鄉。不久,田文鏡便病死了。

田文鏡之死,讓雍正非常心痛,他下令將田文鏡葬在自己的泰陵(雍正陵寢)附近,諡號“端肅”。後來,又將田文鏡入祀河南賢良祠,讓河南百姓永遠記住這位“模範督撫”。

田文鏡是幸運的,因為他去世的時候,雍正還在世,雍正肯定了田文鏡的功績,給他的人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可是,田文鏡又是不幸的,因為在他去世三年後,雍正便去世了,而雍正的接班人乾隆,卻很不喜歡田文鏡。

乾隆即位之後,河道總督王士俊在河南修河,勞役過重,百姓怨聲載道。乾隆竟然下旨說:

“河南自田文鏡為督撫,苛刻搜求,屬吏競為剝削,河南民重受其困。即如前年匿灾不報,百姓流離,蒙皇考嚴飭,遣官賑恤,始得安全,此中外所共知者。”(出自《清史稿·田文鏡傳》)

乾隆的這段話,是對田文鏡的蓋棺定論,是把河南百姓流離失所,官員搜刮無度的罪名,全部扣在田文鏡頭上,相當於全盤否定了田文鏡。

所以,接下來,便有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河南巡撫雅爾圖望風使舵,要將田文鏡移出賢良祠。乾隆認為,如果把田文鏡移出來,恐怕會傷及雍正的顏面,所以沒有准奏。其實,若不是顧及到雍正,田文鏡早就被移出賢良祠了。

當代歷史學者錢宗範先生曾評估田文鏡:

雖有苛索嚴刻之弊,但在封建時代,有這樣一個辦事踏實勤勉、不避親貴、嫌怨的大吏,也很可貴的了。

筆者認為:田文鏡在康熙朝碌碌無為,在乾隆朝被全盤否定,卻在雍正朝大展宏圖。不得不說,田文鏡能遇到雍正,是他一生最大的幸事。與其說是雍正成就了田文鏡,不如說是田文鏡和雍正相互成就。

筆者還認為:田文鏡是一個勤政、清廉的官吏,他為百姓做了不少實事,他留下的部分政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但同時,從“田李互參”和考生罷考等事件來看,田文鏡也有刻薄、嚴酷甚至怨毒的一面。田文鏡不但有跟雍正“一條路走到黑”的勇氣,也有官場“厚黑”的手段。但筆者認為,這是那個時代和大環境的局限,不能囙此苛責田文鏡。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田文鏡不是純臣,但卻是能臣!

本文標題: 田文鏡在乾隆時期是什麼地位?為何會身敗名裂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41054431013
相关資料
項羽為什麼沒有看出韓信的才能呢?
就算項羽沒有識人之能,那以“善於用人識人”著稱的劉邦,竟然也對韓信看走眼了?也就是說,項羽沒用韓信的計策,但還是每戰每勝。囙此,項羽和劉邦,很大幾率,並非沒有看出韓信是個人才,只不過,項羽是不需要,劉邦是有意為之罷了!
標籤: 韓信 項羽 劉邦 歷史 蕭何 楚漢戰爭
周武王打壓薑子牙的原因是什麼?他們之間的關係如何?
按照傳統解釋,周武王封薑子牙於齊地,且薑子牙立即趕赴齊地,主要是為了穩定東方局勢,震懾或剷除商朝殘餘的同盟勢力——東夷。那麼,作為周武王的左膀右臂,薑子牙與周公旦的關係如何呢?囙此,從周武王統治角度來說,也不願意薑子牙與周公旦關係融洽,估計
標籤: 薑子牙 周公旦 歷史 周朝
揭秘:劉備身邊地位最高的臣子是誰呢?
首先就是跟劉備徒手起家的關、張二人,關、張二人一般我們認為是劉備最親近的人,也是蜀漢集團除劉備之外地位最高的人,他們跟隨劉備經歷了蜀漢集團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理所當然他們功不可沒,地位高自然也順理成章。所以蜀漢劉備身邊地位最高的臣子是
標籤: 劉備 諸葛亮 三國 歷史 赤壁之戰 東漢
漢武帝通過推恩令削藩朱允炆為什麼不效仿漢武帝
漢武帝推恩令已經有了成功的案例了,朱允炆削藩為什麼要強制?漢武帝登基時,為了鞏固皇權,推行推恩令,成功削藩。明代初年,建文帝登基,面對明太祖朱元璋分封各地實力強橫的藩王,建文帝朱允炆的皇權受到嚴重威脅。
標籤: 朱允炆 漢武帝 推恩令 漢朝 歷史 西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