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何不救劉備當時到底在做什麼

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劉備為什麼見死不救?漢中之戰勝利之後,劉備佔據漢中,稱漢中王。西元219年12月,一代名將關羽就此隕落,時年58歲。劉歇業桃園結義,情同手足,誓同生死,被傳為千古美談,此次關羽孤軍奮戰,深陷危機。也就是說,關羽孤軍奮戰時,劉備並沒有派援軍前來。

大家好,這裡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敗走麥城故事,歡迎關注哦。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劉備為什麼見死不救?劉備是救不了還是不能救?

西元217年,即東漢建安二十二年,劉備集團與曹操集團展開爭奪漢中的較量,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雙方都投入很大的兵力,進行了多次的戰鬥,歷時兩年的時間,最終以劉備集團的勝利告終。漢中之戰勝利之後,劉備佔據漢中,稱漢中王。

劉備剛奪得漢中,孫權派兵進攻合肥,曹操兵力分散,荊州北部的樊城兵力薄弱,駐守荊州的大將關羽便趁機進攻樊城。

西元219年7月,關羽進攻樊城,曹操派大將於禁率軍前來支援。當時恰逢南方雨季,洪水氾濫,關羽用計水淹於禁七軍,於禁投降,龐德被殺,關羽率大軍圍困樊城。樊城守將曹仁一面做好破釜沉舟的準備,一面向曹操求援。

曹操瞭解到樊城的戰事之後,瞭解關羽勇武,打算避其鋒芒,此時賬下謀士司馬懿獻計:

“於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於國家大計未足有損。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

司馬懿的意思是“於禁七軍被大水所淹,並不是指揮不力,而是受天時地利影響,這不算什麼大事。我們應該想辦法瓦解孫劉聯盟,劉備和孫權表面上看似友好,其實關係淡得很。關羽佔據荊州不還,孫權早已對他不滿了。丞相可以遣使到孫權處,將江南封給孫權,讓孫權去斷關羽的後路,這樣的話,樊城之圍便可解除。”曹操是個聰明人,覺得司馬懿說的很有道理,便採納了其建議,派遣使者去聯絡孫權。

孫權確實惱怒關羽佔據荊州不還,還惱怒關羽曾羞辱自己,便答應和曹操結盟。

孫權先派陸遜穩住關羽,同時呂蒙則以治病為名率兵回建業,關羽本來在荊州南郡留下重兵把守,呂蒙一走,關羽掉以輕心,便將荊州重兵抽調大半參與圍攻樊城。樊城重兵一撤走,呂蒙突然出現在南郡,不費吹灰之力便奪取荊州南郡。與此同時,曹操的援軍徐晃增援樊城,與曹仁裡外夾擊,大破關羽。

此時關羽所率大軍人心惶惑,軍心動搖,再加糧草緊缺,孤立無援,關羽只好率殘部西撤,駐守麥城。孫權此時派人誘降關羽,關羽假裝投降,命令阿兵哥將幡旗做成人像的樣子立在城牆上造成麥城守衛森嚴的樣子,自己則率領十幾個親信阿兵哥,逃出麥城,以求援軍再戰,不曾想被潘璋和馬宗擒獲,與其子關平一起被殺。

西元219年12月,一代名將關羽就此隕落,時年58歲。後人有詩歎曰:“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昭然垂萬古,不止冠三分。”又有詩曰:“人傑惟追古解良,士民爭拜漢雲長。桃園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與王。氣挾風雷無匹敵,志垂日月有光芒。至今廟貌盈天下,古木寒鴉幾夕陽。”

關羽之死,讓人無限可惜,後人在扼腕歎息的時候,有些問題卻不得不去思考。

從關羽7月攻打樊城,到12月兵敗被殺,將近五個月的時間,一直都是關羽孤軍作戰,從來沒有看到漢中的劉備有增援的行動。劉歇業桃園結義,情同手足,誓同生死,被傳為千古美談,此次關羽孤軍奮戰,深陷危機。劉備身為大哥,在取下漢中之後,有了根據地和豐厚的資源,完全是有救援關羽的兵力和時間的,不然孫權也不會派陸遜到夷陵駐守以防劉備增援。陸遜在夷陵嚴陣以待,並沒有遇到劉備的援軍。也就是說,關羽孤軍奮戰時,劉備並沒有派援軍前來。

身為大哥的劉備為什麼沒有派兵增援情同手足的關羽呢?

這要追溯到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黃巾之亂時,劉備在涿縣以販屨織席為業,關羽犯事,流落涿郡,張飛世居涿郡,賣酒屠猪,三人初次相見,情投意合,惺惺相惜,遂在張飛莊後落英繽紛的桃園焚香結拜,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桃園結義後,眼見漢室傾覆,群雄四起逐鹿中原,三人不甘寂寞,决定共圖大事,欲與群雄共爭其鹿,便參與了討伐黃巾的義軍,首戰告捷,立下大功,但是督郵要劉備等人行賄才肯報功,三人不忿,張飛怒鞭督郵之後,三人離去,自謀出路,自此拉開了劉歇業三人同甘苦共進退,出生入死、南征北討打天下的序幕。

劉歇業三人白手起家,憑藉過人的膽識和忠義之名,四處招賢納士,隊伍逐漸壯大起來,直至取下漢中,劉備集團已十分壯大。劉備本人不再是四處奔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劉皇叔了,而是漢中王,劉備集團也正式陞級為一個政治集團。漢中王集團中聚集了大批猛將和謀士,比較有名的有:諸葛亮,趙雲,黃忠,馬超等。這些人和劉備的關係很明確:主從關係。諸葛亮、趙雲、馬超等人,都稱劉備為主公。劉備稱王之後,諸葛亮、趙雲等人自然而然地由主從關係轉變為君臣關係,君就是君,臣就是臣,界限很分明。

關羽和張飛則不一樣,他們和劉備是桃園結義誓同生死的兄弟,是一起白手起家的原始股東創始人,平時不分你我。這在劉備稱王之前沒有問題,但是劉備一旦稱王,其他人都成了臣子,關羽和張飛就很危險了。

張飛大大咧咧,對大哥劉備向來十分尊敬,劉備稱王之後,張飛也懂得表面兄弟,實為君臣,有了些許分寸,懂得了君臣之分。相比張飛,關羽更加直心腸真性情,傲氣十足,依然我行我素,繼續奉行桃園結義那一套。

劉備稱王,册封五虎將,表面上關羽居首,實際上五虎將在地位上並無上下之分,關羽不幹了,揚言“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對於關羽的不滿,劉備並沒有處理,或者說並沒有妥協,劉備和曹操是一樣的,都是心機深沉、長於權謀的梟雄,一旦握住政治權柄,帝王思想就會極度膨脹。

帝王思想有一點就是:臣屬必須忠於君王,君是君,臣是臣,君臣有別。在帝王思想的影響下,劉備手下的所有人都要忠於劉備,而且只能忠於劉備,一個集團內部絕對不許出現第二個有這樣身份的人。

前面做了大量的鋪墊,劉歇業桃園結義之後三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不分彼此。關羽真性情,在關羽心中,劉備就是大哥,自己是二弟,不管劉備是布衣還是將軍抑或帝王,自己和劉備都是平等的。劉備並不這麼想,他瞭解關羽驕傲自負,眼高於頂,若是自己成全關羽,封關羽一個地位高出其他文臣武將的職位,那對自己集團的建設和自己君王的權威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劉備不管關羽怎麼發牢騷,都沒有理會。

有人說,荊州是劉邦取得漢中之前的大本營,戰畧位置十分重要,劉備將荊州交給關羽,很明顯能看出關羽在劉備集團的超群地位。這話看似沒問題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劉備將荊州交給關羽除了瞭解關羽的忠心以及關羽的能力之外,還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還沒進位漢中王,自己和關羽還是平起平坐的兄弟。

前文說了,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後,“君是君,臣是臣”這種家天下的思想愈發膨脹,他不可能允許自己身邊有人和自己平起平坐,哪怕是曾經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關羽。

所以當關羽敗走麥城,腹背受敵,孤軍作戰的時候,劉備的私心開始作祟,他選擇了不聞不問,只想等著關羽鎩羽而歸,威名受損,折了銳氣,以後便容易約束。沒曾想,戰事一開,戰局千變萬化,誰也控制不了,劉備本來只是想讓關羽受受教訓,並沒想害死關羽,哪曾想到因為自己的私心,折損了關羽這員勇將。

莎士比亞曾說:“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說每個立場不同的人在看《哈姆雷特》的時候可以看出完全不同的意境。將這句話中的《哈姆雷特》換成《三國演義》同樣適用,在不同的眼裡,三國時期是龍爭虎鬥,也有不同的畫面和理解。

在陽光明媚的冬日,泡一杯清茶,讀一卷三國,發現歷史的縫隙中滴著血淚,光鮮的外表下裹著醜陋,曾經堅持的信仰也許崩塌,曾經不屑一顧是瑣碎也許能够撐起一座塔樓。拂去時光厚積下的塵埃,發現原來幾千年來那看似遙不可及的一幕幕竟如此冰冷,權力的鬥爭竟如此可悲可歎。

本文標題: 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何不救劉備當時到底在做什麼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39874322784
相关資料
三國時期蜀漢的兩位鎮遠將軍分別是誰?是何結局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鎮遠將軍在南北朝時期得到了較多的册封。那麼,問題來了,在蜀漢歷史上,共有兩位鎮遠將軍:一比特是魏延,另一比特是誰呢?三國時期的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在赤壁之戰後,賴恭投靠了劉備,並被劉備册封為鎮遠將軍。從時間上來看,賴恭
標籤: 三國時期 魏延 劉備 三國人物 歷史 諸葛亮
歷史上對劉秀的評估是什麼樣的劉秀為什麼很少被人提及
劉秀作為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為什麼很少被提及?劉秀真的有那麼差勁嗎?劉秀是個例外,十年不鳴,一鳴驚人。這兩點,更是中國歷史上的獨一分子。其實,東漢及之後的歷朝歷代,對劉秀都有不少的評估,而且幾乎都是眾口一詞的讚譽之聲。不過,相比這些開國皇帝
標籤: 光武帝劉秀 歷史 劉秀與陰麗華 中國古代史 漢朝 中國歷史
關羽當初沒有被呂蒙所殺的話三國的歷史又會是什麼樣的
關羽當初沒有被殺的話,三國的格局又是什麼樣的?在重重困繞中,關羽最終在疆場上被呂蒙,殺死,東吳將荊州收入囊中。關羽之死對蜀國影響很大。辣麼,若關羽沒有馬革裹屍,三國時期的最終結局會不會改變呢?固然關羽的命有保證,荊州也會喪失。關羽剛好也能在
標籤: 關羽 三國
呂蒙殺了關羽後為什麼突然也死了呂蒙到底是怎麼死的
呂蒙偷襲荊州,弄死關羽後,本應該封賞,呂蒙為什麼突然間就死了?只不過,在殺了關羽後,呂蒙沒多久也跟著死去了。在得到軍隊的增援後,徐晃最終擊敗了關羽軍。呂蒙出於長遠考慮,毅然下令將關羽父子斬殺在了臨沮。為此,他在得知呂蒙生擒了關羽後,特意派陸
標籤: 關羽 孫權 劉備 荊州 三國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