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郭嘉的十勝論是什麼?他的真實實力到底如何?

有人說郭嘉的“十勝論”是剽竊了荀彧的“四勝論”,然後又加進了一些拍馬屁的內容,還真不如荀彧的話言簡意賅。十勝論是不是拍馬屁,咱們還是來看看毛宗崗和李卓吾在“責備三國志”時是怎麼說的吧:“操外雖誠而內實詐,算不得德。操何仁之有?但當曰才勝(

如今說起三國,經常會看到四處都在流傳一句話,叫做“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著往下看吧~

熟讀三國正史和演義小說的讀者都知道,郭嘉只是曹營第二流謀士(在荀彧荀攸賈詡之下,與程昱董昭劉曄同列),而且過早辭世,並沒有為曹操立下多大功勞,所以他的職務一直是“軍(師、謀)祭酒”,十二年(從建安元年歸附到十二年病逝)沒有得到提升,爵位是洧陽亭侯,食邑只有二百戶。

跟劉備和孫權相比,曹操的賞罰是最分明的,郭嘉之所以官職低食邑少,就是因為他的功勞不够,而荀彧在建安十二年已經是食邑兩千戶的尚書令,如果不是荀彧堅決不肯,早就位列三公了:“前所賞錄,未副彧巍巍之勳,太祖欲錶彧為三公,彧使荀攸深讓,至於十數,太祖乃止。”

郭嘉的功績、官職、爵位不如荀彧荀攸賈詡,跟他英年早逝有關,也可能跟他的人品稍有瑕疵有關,但是我們也不能就此否認郭嘉“算無遺策”的才能,李卓吾和毛宗崗就曾這樣評估郭嘉的十勝論:“觀郭嘉之論袁紹十敗、曹操十勝,吾人倘能一一自檢其身,去紹之敗,集操之勝,則一生舉動有勝無敗矣。”

有人說郭嘉的“十勝論”是剽竊了荀彧的“四勝論”,然後又加進了一些拍馬屁的內容,還真不如荀彧的話言簡意賅。

可能有讀者沒興趣細看這兩篇著名論述,筆者就先來簡述一下:荀彧的四勝是“度勝、謀勝、武勝、德勝”,有此四勝,盡可打遍天下無敵手。

郭嘉在荀彧四勝論的基礎上進行了發揮並將其擴展為十勝:道勝一也、義勝二也、治勝三也、度勝四也、謀勝五也、德勝六也、仁勝七也、明勝八也、文勝九也、武勝十也。

十勝論是不是拍馬屁,咱們還是來看看毛宗崗和李卓吾在“責備三國志”時是怎麼說的吧:“操外雖誠而內實詐,算不得德。操何仁之有?但當曰才勝(可)耳。”

十勝中有兩勝不被承認,但是綜合分析曹操和袁紹的優劣强弱,卻能給我們很多啟示:如果真能做到這十點,那麼無論是在商場還是職場,都可以無往不利。

“道勝”,就是不拘泥於繁文縟節,體任自然,大英雄不拘細節。

“義勝”,就是要師出有名,即使師出無名,也要編造出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來,毛宗崗用嘲笑的口吻評估,曹操之義,實際也是一種欽佩:“挾天子令諸侯,其名(固)順。”

其實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袁紹說的,曹操打出的旂號是“奉天子以令不臣”,這在當時是一塊很有號召力的金字招牌。

袁紹失於寬,孔明過於嚴,曹操寬猛先濟賞罰嚴明,“攻城拔邑,得美麗之物,則悉以賜有功,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四方獻禦,與群下共之。”這就是曹操高人一籌的馭下之術,也就是郭嘉所說的“治勝”。

袁紹的氣度當然不如曹操,甚至劉備和孫權的氣度也不如曹操,郭嘉做曹操“外簡內明,用人惟才”,還真不是溢美之詞,因為曹操用郭嘉,跟劉邦用陳平一樣,這兩個人都是既會捉老鼠有時候也偷魚吃的猫。

曹操度勝劉備孫權,所以他才能成為後漢三國時期實力最雄厚的一方,孫權劉備拉出來單挑,都不是曹操的對手。

曹操的德與仁被毛宗崗李卓吾否認,事實上在後漢三國亂世,這兩個字是很不值錢的,比如劉錶劉璋,都比曹操劉備孫權仁德,而仁德的結果,就是地盤丟了,家業沒了。

其實曹操之所以能戰勝袁紹並成為當世第一梟雄,靠的還是獨具慧眼得策輒行的謀勝、知人善用浸潤不行的明勝、法度嚴明賞罰分明的文勝、以少克眾用兵如神的武勝。

曹操十勝有其八,打仗似乎應該有百分之八十的勝率,但是看三國正史中的曹操戰績,好像還達不到八成勝算,這可能是郭嘉的評估有注水拍馬屁從成分。

不管怎麼說,郭嘉的十勝論,其實都是在講為君為帥為主公者的十種美德或優勢,具備了這十種美德和優勢中的某幾項,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曹操之所以能稱王稱霸,當然有其無可比擬的過人之處。

郭嘉的“十勝論”盤點完了,我們卻得出了一個讓人很不舒服的結論:曹操孫權劉備三分天下,靠的都不是仁和德,在三國亂世,居然是要文武相濟、謀明兼備,說好的以德服人、仁者無敵呢?

其實古往今來的成大事者好像都不太在乎仁德: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逼死太子,李世民弑兄屠弟,趙匡胤欺淩孤兒,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是鐵血鐵心鐵腕人物,但是他們都算得上一代英主,正所謂大行不拘細節,大禮不辭小讓,以非凡手段成就非凡功業。

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人生無處不是戰場。郭嘉的十勝論雖然有過譽之嫌,但是如果誰真能具備十勝論中的優勢,自然會無往不利——曹操肯定不是十美俱全,但是他能够招攬最多的人才,佔據最大的地盤,可不僅僅是依靠權詐。

如果拋掉有色眼鏡來看曹操,就會覺得曹操的才能和人品,都要勝過劉備和孫權一籌:曹操軍墾屯田,讓中原百姓吃飽了肚子,而劉備發行“大錢當百”、專門薅治下百姓的羊毛,最後把個天府之國弄得民有菜色,要說他們仁慈,估計西川百姓是不肯承認的。

實事求是地說,郭嘉的十勝論中所列舉的優勢和有點,古往今來沒有人能够完全具備,因為具備這十勝的不是聖人二是神人,甚至曹操能做到的,孔老夫子也未必能做到。

文章最後,照例要請問讀者諸君:郭嘉所列的“十勝”,有幾項真正屬於曹操?道、義、治、度、謀、德、仁、明、文、武,劉備和孫權跟哪幾項沾邊?

本文標題: 歷史上郭嘉的十勝論是什麼?他的真實實力到底如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39212320044
相关資料
孝德顯皇后為何沒進後宮就能被封為皇后?
眾所周知,這位皇子是咸豐皇帝。咸豐原本想安頓妻子的葬禮,但由於一次事件,他被迫簡單地處理妻子的葬禮。根據她的身份,咸豐的妻子當時只是府裏的福晋,她絕不能與皇太后相提並論,囙此,這個女人的葬禮只能簡單處理。皇帝登基後,他立即下令將自己去世的摯
標籤: 咸豐 歷史 清朝歷史
永琪的生母愉貴妃,為何一直被乾隆冷落?
乾隆最寵愛的兒子莫過於五阿哥永琪了,而永琪的母親正是愉貴妃。但奇怪的是,這位愉貴妃為何一直不得寵?而此時的愉貴妃身份還很低,不過只是一個格格的身份。永琪出生之後就得到了乾隆的重視,而也因為自己兒子的原因,愉貴妃一下就被晋昇為嬪。囙此乾隆也認
標籤:
“得關中者得天下”,為什麼馬超沒得到?
人們常說“得關中者得天下”,這是為什麼呢?那麼,問題來了,得關中者得天下,為什麼馬超佔據關中,卻得不到天下呢?一首先,雖然我們說“得關中者得天下”,但是,在東漢末年,馬超不管是自身的情况,還是他所面對的對手情况,都和劉邦、秦國時期的情况明顯
標籤: 馬超 劉邦 曹操 關中 三國 歷史
乾隆後宮的魏佳氏,她的一生有多傳奇?
乾隆的後宮中有一比特奇女子,她的一生充滿了戲劇性與傳奇。這位女子就是乾隆後宮之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令皇貴妃魏佳氏。乾隆二十四年,魏佳氏就被乾隆封為了貴妃,是為令貴妃,此時魏佳氏的身份地位已經極其尊貴。隨後在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就將魏佳氏所生
標籤: 乾隆 清朝 歷史 清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