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道韞的名聲為何能萬古長青?她的婚姻生活如何?

謝道韞是東晉時期才女,她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人齊名,頗有文采。而謝道韞,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便奠定了咏絮才女的千古地位。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謝道韞的名字在那個時代熠熠生輝,直至萬古長青。

謝道韞是東晉時期才女,她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人齊名,頗有文采。下麵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史上流芳千古的詩人不計其數,因一首詩或一句詩而聞名於世的卻為數不多。比如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宋祁的“綠楊烟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而謝道韞,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便奠定了咏絮才女的千古地位。

一、魏晋第一名媛謝道韞的出道歷程

也許你可能不知道東晉的幾大豪門世族,但你只要聽過這幾句詩,估計也可以猜個八九不離十:“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山陰道上桂花初,王謝風流滿晉書”,這兩句詩中的謝家是指謝道韞的娘家——家世門風源遠流長的陳郡謝家,王家就是謝道韞的婆家——簪纓世家豪傑輩出的琅琊王氏。

娘家和婆家兩個非凡的家庭都為其才情智慧與品性修養的塑造與發展提供了溫潤適宜的土壤,平日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生活裏接觸的都是精英名流與時代大咖,耳濡目染中自然見識不凡,才情卓然。

謝道韞出身名門,才識斐然,可以稱得上是魏晋時期的第一名媛。

其二源於一則小故事。據《世說新語》記載:謝太傅(安)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兒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謝安深諳家庭教育之道,他並沒有對兩個回答加以比較,區分高下,而是以大笑回應,當然至於誰的比喻略勝一籌大家心知肚明。

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謝道韞的名字在那個時代熠熠生輝,直至萬古長青。

據說謝道韞原有集三卷,可惜早已散佚失傳,她的詩作現在僅存兩首:

泰山吟峨峨東嶽高,秀極沖青天。岩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非工複非匠,雲構發自然。器象爾何物,遂令我屢遷。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

擬嵇中散詠松詩遙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願想遊下憩,瞻彼萬仞條。騰躍未能昇,頓足俟王喬。時哉不我與,大運所飄颻。

謝道韞這兩首詩作,毫無閨閣女子的脂粉之氣、媚俗之韻,卻充滿登臨絕頂、體察造化、融身自然的高邁情懷,展現瞭望松而歎、憂愁自解、哀而不傷的灑脫境界。

窺一斑而見全豹。如若她的詩作全部流傳至今,想必定會驚豔世人,為瀚如烟海的文壇詞庫再添錦繡之作。

二、門當戶對的婚姻裏唯獨缺失了對等的愛情

古代女子的婚姻,大體上都是聽從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兩情相悅兩心相許的婚姻鳳毛麟角,所以才顯得驚世駭俗,更加彌足珍貴。

平頭百姓的女子尚且如此,世家女子更是要講究門當戶對。

以當時謝家的權勢地位,謝道韞要麼一朝嫁於帝王為妃為後,要麼擇一世家子弟而終老。由於父親去世較早,她的叔父當朝丞相謝安為侄女的婚嫁是操碎了心,經過千挑萬選、仔細甄別,最終將目標鎖定為一代書聖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

王凝之雖貴為王羲之之子,但在那個人才濟濟、豪傑輩出的魏晋,卻並非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就算跟他的弟兄相比,也是才華稍遜。大概也只有在書法上還可略提一二。史書載:王氏凝、操、徽、渙之四子書,與子敬(獻之)書具傳,皆得家範而體各不同。凝之得其韻,操之得其體,徽之得其勢,渙之得其貌,獻之得其源。王凝之雖才情平平,能深得其父書法之韻味,也算身懷一技之長。

門當戶對卻才華懸殊,謝道韞王凝之兩個人的結合自然不會完美無憾。不是郎才女貌的天作之合,不是郎情妾意的真情以待,更像是才女佳麗配凡夫俗子。謝道韞作為當時的頂級名媛,才情極高,自然對婚姻的期許也會更高,大概她對丈夫的期望是能够詩書唱和、賭書潑茶、紅袖添香、共剪西窗燭,一如後來的李清照與趙明誠。

但是,現實卻讓她的夢想破滅了。

據《世說新語》記載,婚後謝道韞回到娘家,整天悶悶不樂。叔父謝安感到很納悶,就關切地詢問侄女:王郎是逸少(王羲之)之子,也不是庸才,你為什麼不開心呢?”

言下之意,這個丈夫讓她很是失望。

托爾斯泰說:我們平等的相愛,因為我們互相瞭解,互相尊重。

想必謝道韞對其丈夫王凝之,一輩子都充滿了衝突又烦乱的心理。作為妻子,相夫教子是她的本份,但她又切身體會到丈夫文采、德行不及自己和周圍親人,內心自然孤苦憤懣。而她對丈夫的這種不滿,也只能傾訴給家人,最終埋藏於心底,兀自消化。

他,不能抵達她靈魂深處;她,亦無計可消,畢竟,他是自己的夫君。

對於王凝之而言,娶到了當時的頂級名媛,流量大咖,不知是幸還是不幸。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比弟弟王獻之大概要幸福許多。

王獻之娶了青梅竹馬的表姐郗道茂,兩人情投意合,感情甚篤,不料美男子加才子的王獻之卻被當時的公主看上,他被迫休了表姐娶了公主,終生抑鬱寡歡,於臨死之前道出心聲:不覺有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

寥寥一句,承載了他一生的傷痛與癡情,令人淚目。如若可以相忘於江湖,他倒不會那般徹骨疼痛與撕裂。

此番對比,王凝之或許是幸福的吧。

於高門大戶而言,婚姻的締結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維繫家族利益和權勢,至於兩個人的感情,有則錦上添花,無則也是常態,畢竟對於古人而言,有情飲水飽那只是童話。

三、亦可素手寫詩句,亦可不讓鬚眉的女中豪傑

謝道韞在丈夫子女等親人被敵所殺害之後,强忍著喪失至親的劇痛,她沒有選擇自盡殉節,而是挺身而出,手刃敵人,不懼亂刃加身,不畏亂箭穿心,直面不可預知的淩辱和死亡。這份為國平亂、為親報仇的勇氣展現的是巾幗不讓鬚眉的豪邁氣概,威武不屈的烈士節氣,與丈夫王凝之的倉皇出逃、不戰而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雖然,後來終因寡不敵眾,她和年僅三歲的外孫劉濤被俘,她始終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判敵頭目孫恩早就聽說謝道韞是一比特才華出眾的女子,此番事件中又見她毫不畏懼,頓生敬仰之情,非但沒有殺死她和外孫,還派人將他們送回會稽。

謝道韞以智勇全身而退,既洗刷了王凝之帶來的耻辱,又維護了王謝兩家的聲譽,她的沉著、剛毅、無畏、機智、決絕向世人昭示了魏晉風度的真正內涵,也完美體現了巾幗不讓鬚眉的大家風範。

歷史的相似是何其地驚人!七百多年以後,趙明誠駐守南京時,亦在遇到叛亂之後拋下妻子李清照,獨自倉皇出逃,只是李清照不是謝道韞,她有她別樣的宿命。

那個寫出婉約美妙的“未若柳絮因風起”的曾經的妙齡少女,在嫁作他人婦之後,歷經時間的洗禮與生活的磨礪,愈加堅韌、明朗,亦可素手寫詩句,亦可拔劍殺敵護親人,這大概是後世眾多才女佳人都無法企及的頂級名媛的燦爛人生。

四、神情散朗,林下風氣的女中名士永遠流光溢彩

叛軍事件之後,謝道韞定居會稽,深居簡出,寫詩著文,過著平靜的隱士生活。

據說後來新任的會稽郡守劉柳前去拜訪過她。他們之間究竟說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只是後來劉柳逢人就誇獎謝道韞:內史夫人風致高遠,詞理無滯,誠摯感人,一席談論,受惠無窮。

宗白華先生在《論〈世說新語〉和晋人的美》中寫道:漢末魏晋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

除卻動盪與戰亂,我一直嚮往魏晋那個自由奔放又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文學上大放异彩,思想上激蕩活躍,精神上自由奔放。

嘯歌,撫琴,飲酒,談玄,賢士隱於丘林日月中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外表平和,內心寧靜,但也能於國難之時展翅高飛,發揮己用。

魏晋時代在造就了一批個性迥異、風度高雅的名士的同時,也催醒了女性的自覺與自我意思。女性意識的逐漸覺醒,更是在這種大環境下所滋生出的時代的進步與發展。

時代孕育出了以謝道韞為代表的魏晋女性個性鮮明的形象,賦予了她們神韻獨特的時代烙印,她們追求自由,嚮往平等,在社會中嶄露頭角,展現出獨特的個性與風采。她們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思想,亦用獨特的女性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亦是以一種社肯定並欣賞的態度默許了魏晋女性所表現出的個性特徵和出格舉動,這與以往的史書傳記、筆記體小說等亦大相徑庭。

面對男性,她們不必附耳聽命,不必唯唯諾諾,而是以自己的智慧、才思、品行來贏得男性的尊重,她們已不再是男性的附庸和賞玩的對象,而是呈現出一種獨立之美。雖然在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下,她們不可能真正地完全地獨立自由,但在謝道韞們的身上,體現出了魏晋時代女性所特有的精神風貌,體現了女性獨立人格的覺醒、生命意識的復蘇和理性精神的高漲,這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抹亮麗的風景線。

“神情散朗”、“林下風氣”,這大概是古人對女性最高規格的讚譽,最深沉的誇讚:既有琴棋書畫的才華,也有巾幗不讓鬚眉的氣概。

於那個名士林立的時代,煊赫一時的王謝兩家之中,作為一個女子,既無不朽功績也無傳世名篇的謝道韞,因著散朗出塵的名士襟懷和剛毅勇决的烈士風骨而盡得風流,千年的歷史塵埃也難掩其光輝。

她,憑著吉光片羽般的軼事,讓自己的生命大放异彩,於千百年後依然被惦記、被敬仰、被流傳、被發揚光大。

本文標題: 謝道韞的名聲為何能萬古長青?她的婚姻生活如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36058074324
相关資料
張居正死後為何會被清算?萬曆帝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張居正沒有預料到萬曆為奪回皇權,把他做了墊腳石萬曆皇帝從小就是個懂事的孩子,李太后為母則剛,對萬曆要求十分嚴格。事實上,張居正是真的在細心教導萬曆,希望萬曆能成為一個千古明君。所謂嚴師出高徒不假,但張居正對萬曆的態度上,並非是君臣之禮,倒像
標籤: 張居正 張居正改革 明朝
薛濤為什麼能成為女校書?她和元鎮的故事是怎樣的?
韋皋鎮蜀,召令侍酒賦詩,稱為女校書。父親薛鄖雖官職不大,卻對唯一的女兒視若珍寶,教導有方。父親薛鄖死後,年幼的她和體弱多病的母親相依為命,迫于生計,她加入樂籍,成為樂妓。之後,韋皋更是做出不可思議的舉動,他向朝廷舉薦薛濤為校書郎一職,雖未被
標籤: 薛濤 詩歌 薛濤箋 韋皋 大唐
班婕妤為何會失寵?她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婕妤並非其芳名,而是她入宮後的封號。彼時,婕妤已為妃嬪之首,也是除了皇后之外後宮地位最高的妃嬪了。徐陵《玉臺新咏》序言中寫道:昔漢成帝班婕妤失寵,供養於長信宮,乃作賦自傷,並為怨詩。王太后準予班婕妤到成帝陵守墓以終其生的請求。班婕妤賢而見弃
標籤: 班婕妤 團扇 長信宮 漢朝 文化 西漢
蔡文姬的一生有過幾段婚姻?她在文學方面有哪些成就?
大致描述的就是這段婚姻。女子歸寧,本是出嫁女子期待已久的最為歡天喜地的日子。據《後漢書》記載,蔡文姬是“沒於”左賢王,而不是“嫁於”左賢王,因為一般匈奴王的妻子都被稱為“閼氏”,但是文姬在北方生活了十二年,並沒有獲得這個稱號,所以她與左賢王
標籤: 蔡文姬 曹操 曹操後人 三國 歷史 蔡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