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的仕途之路如何?他的邊塞詩為什麼那麼有名?

王昌齡,字少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李白、高適、岑參等人都有很密切的來往。王昌齡的詩作以七絕見長,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較高的地位和影響力,被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是盛唐時較早的邊塞詩人,他的邊塞詩體現了盛唐時代的主旋律。王昌齡就這樣結束了坎坷的一生。張鎬以貽誤軍機罪,處死了閭丘曉。

王昌齡,字少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李白、高適、岑參等人都有很密切的來往。王昌齡的詩作以七絕見長,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較高的地位和影響力,被譽為“七絕聖手”。下麵跟小編一起瞭解一下王昌齡的故事吧。

王昌齡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也說是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王昌齡是盛唐時的著名詩人,在當時也是聲名顯赫,可是一生卻命途坎坷。

他出生在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家境貧寒,曾一度住在嵩山學道。開元十二年(724年),王昌齡赴河隴,出玉門,來到了西北邊疆。塞外的大漠雪山,將士的浴血奮戰,化作了詩人筆下一首首的邊塞詩。

王昌齡是盛唐時較早的邊塞詩人,他的邊塞詩體現了盛唐時代的主旋律。他對塞外風光和邊關戰場進行了細緻描繪,也能够捕捉到將士們細膩的內心世界。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首《從軍行》表現了戰士守衛邊疆的滿腔豪情,境界開闊,格調昂揚,是邊塞詩中的名篇。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首《出塞》被李攀龍稱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唐人絕句,也列它為第一。詩歌反映了作者對久征未歸的將士們的同情,也表達了希望朝廷任用良將,早日平息戰爭的美好心願的愛國之情。

開元十五年(727年),王昌齡進士及第,被授於秘書省校書郎的官職。多年得不到升遷的他頗不甘心,就在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又參加了博學宏詞科的考試,再次高中。科場雖然得意,仕途卻依然不能得志,連登兩科的他,只是被任命為汜水縣尉。

個性高傲的王昌齡不能適應官場生活,《舊唐書》說他“不護細行,屢見貶斥”。不護細行就是不拘小節,王昌齡不願意迎合上司的旨意,更不能對施政上的偏失視若不見。他對時政常常有所責備,更難免發點牢騷,既不能討得當權者的喜歡,也被同僚所疑忌。開元二十六年(738年),不知為了什麼事,他被貶到了嶺南。幸好,第二年就遇赦,得以北還。在路上,他認識了李白,寫了《巴陵送李十二》一詩。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被任命為江寧(今江蘇南京)丞,所以後人稱他為“王江寧”。

區區一個縣丞,當然也不是王昌齡的心思所在。屢遭打擊的他更加的孤獨惆悵,也更加的疏狂和放浪形骸,整日裏借酒澆愁。在江寧任上,一呆就是八年。

這一年,朋友辛漸來看望他,住了一段時間後,要告辭回洛陽。王昌齡在芙蓉樓設宴送別,席間,談起洛陽的詩友,王昌齡感慨萬千,化為了那首傳誦至今的《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連江的寒雨,孤獨的楚山,不正像詩人的處境嗎?“一片冰心在玉壺”,在人生困境中,王昌齡沒有丟掉那像冰雪一樣的高尚節操,他依然有著堅定的信念。

可是,誹謗中傷還是接踵而至。《唐才子傳》說他“晚途不謹小節,謗議沸騰,兩竄遐荒”。大約在天寶七載戊子(748年),五十一歲的王昌齡又被貶為龍標(今湖南黔陽)尉,所以後世也稱他為“王龍標”。

在唐朝,這是一個非常荒凉的地方,聽到這個消息,好朋友李白十分震驚,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王昌齡在這蠻荒之地一呆又是許多年。直到天寶十五年(756年),也就是唐肅宗至德元年(這年七月,肅宗即位靈武,改元至德),他準備輾轉繞路回老家,途經亳州時,不幸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

當時正值安史之亂,大半個中國一片混亂,大約是嫉賢妒能吧,閭丘曉殘忍地殺害了這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唐才子傳》裏說:“以刀火之際歸鄉裏,為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王昌齡就這樣結束了坎坷的一生。

當然,殺人者也不會有好下場。第二年,時任河南節度使的張鎬奉命平亂,為解宋州(今河南商丘)之圍,命令亳州刺史閭丘曉率兵救援。為人傲慢、剛愎自用的閭丘曉,看不起布衣出身的張鎬,更怕仗打敗了“禍及於己”,於是故意拖延時間,按兵不動,致使貽誤戰機,宋州陷落。張鎬以貽誤軍機罪,處死了閭丘曉。

在行刑時,閭丘曉露出一幅可憐相,乞求張鎬放他一條生路:“有親,乞貸餘命”,意思是家有老母需要贍養。張鎬說:“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閭丘曉無言以對。

王昌齡是盛唐時享有盛譽的一比特詩人,殷璠《河嶽英靈集》把他舉為體現“風骨”的代表,稱他的詩為“中興高作”,《全唐詩》說他的詩“緒密而思清”,所以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

他的七言絕句最為出色,後人認為只有李白可以和他相媲美,所以稱他為“七絕聖手”。尤其是他的邊塞詩,流暢通脫,高昂向上,深受後人推崇。

資料標籤: 王昌齡 張鎬
本文標題: 王昌齡的仕途之路如何?他的邊塞詩為什麼那麼有名?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35027685556
相关資料
吳三桂為何不自請削藩?他如果想善終需要怎麼做?
吳三桂前半身事明,後半生事清,但在事清過程中,卻又留下不忠不義之舉,舉旗造反掀起三藩之亂,造成清初八年內戰,給國家與人民帶來重大損失,以至至今仍被鞭撻。可見,以康熙帝的德性,吳三桂即便主動放權,也是必然不得善終!其實,在清朝時期,以漢人身份
標籤: 吳三桂 康熙 清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孫可望
高適屢次落第,他是如何步入仕途的?
開元二十三年,高適再次去長安應試,仍然落第,繼續客居梁宋。永王兵敗後,李白囙此入獄,被判流放夜郎。天真的李白認為高適是自己的好朋友,現在他位高權重,一定會對身陷囹圄的自己施以援手。高適是盛唐時期“邊塞詩派”的領軍人物,和岑參並稱“高岑”。
標籤: 高適 永王 李白
朱由崧在歷史上是什麼人?他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朱由崧縋城逃脫,前往懷慶避難。最終,崇禎皇帝朱由檢自縊,這意味著明朝正式滅亡。不過,在歷史上,東晉和南宋,都保住了半壁江山。朱由崧在位期間,沉湎於酒色之中。但是,不管怎麼樣,史可法的犧牲,都是南明的一大損失。從這一角度來看,朱由崧顯然是一比
標籤: 明朝 南明 朱由崧 歷史 中國古代史 清朝歷史
三國時期曹真再曹魏是何地位?他的一生有多傳奇?
曹真長大後,不僅身高挺拔,更是力大勇猛,天生一副名將的樣子。將親自統帥的虎豹騎交給曹真,足以看出曹操對曹真的期待。曹真也囙此成為曹魏軍隊的最高統帥之一。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曹真完全融入曹氏,成為曹魏宗室的第一人。曹操念及秦邵的恩德,曹真何嘗
標籤: 曹真 曹操 三國人物 三國 曹操後人 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