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度廢黜太子胤礽,康熙帝這麼做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不滿2歲時,胤礽便被册立為皇太子,從此處於極尊地位。在這種極為特殊的成長環境中,胤礽從小養成極强的優越感,目空一切,認為除皇父康熙帝外,一切人皆不如己,應在自己的支配之下。為了發洩自己的壓抑、怨恨與不滿,胤礽毆打淩辱屬下人員,達到歇斯底里的程度。

歷史上康熙皇帝是清朝特別有能力的一比特皇帝,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

在清朝歷史上,有一比特皇帝很有作為,削三藩,平定噶爾丹,廢止“圈田令”、創立“多倫會盟”等。但康熙皇帝在位最大的敗筆就是他兩度廢立太子,造成了儲比特之爭,使王朝出現內耗。

康熙皇帝廢立太子的事,是歷史上的老話題了。但也許有人不明白,最初立的太子胤礽為什麼當了33年會被廢黜,而後來康熙又重新恢復胤礽的儲比特,然後沒多久再度被廢呢。

《清聖祖實錄》卷251:“(胤礽)自複立以來,狂疾未除,大失人心……”

關於這個問題,很多史學家都已研究,但康熙作為一代明君,他廢立太子自有打算,並不是無緣無故被廢,太子胤礽的確存在問題。用有些人的話來說,胤礽確實存在一定的變態心理。那麼,這位命運多舛的太子,究竟遭遇了什麼呢?他怪戾的心理是怎麼形成的呢?

一、不排除胤礽生母孕期焦慮或為先天原因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胤礽降臨。其生母赫舍裡氏懷孕的後一階段,正是三藩之亂初起,清廷備感窘迫之際。面對這種相當不利的形勢,赫舍裡氏孕期的複雜心情,恐怕要超過後宮其他的女人。

由於赫舍裡氏的頭生子承祜已夭折,康熙帝曾為此深感痛惜,所以,再次生子,便是赫舍裡氏身為皇后的首要職責,亦為康熙帝、孝莊太皇太后期盼之至。如果康熙帝重新有了嫡嗣,將在與三藩的力量對比中新增清朝實力,而赫舍裡氏也可囙此而進一步鞏固其中宮地位。可是,如果此次生下公主,或是出現其他不測情况,則將使她愧對康熙與太皇太后,留下終生遺憾。可想而知,此時的赫舍裡氏心理負擔有多重。不難想像,赫舍裡氏在孕期的緊張、焦慮心態,對於胎教不利。後來胤礽禀性暴躁,或許有此先天性因素。

而且我們知道,赫舍裡氏生下胤礽時,年方22歲,而此前已曾生育,這次卻因難產去世,不能排除她在孕期過重的心理負擔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二、太子被寵溺,殘暴的秉性逐漸暴露

赫舍裡氏生下胤礽實屬不易,康熙甚是歡喜。不滿2歲時,胤礽便被册立為皇太子,從此處於極尊地位。

康熙帝對小太子疼愛之至,無人敢對他指責一字,無不竭力加以奉承。胤礽14歲前,曾祖母孝莊雖然健在,但年高多病,已不能像培養孫兒康熙帝那樣,親自督教曾孫。在這種極為特殊的成長環境中,胤礽從小養成極强的優越感,目空一切,認為除皇父康熙帝外,一切人皆不如己,應在自己的支配之下。他無法承受挫折,不能容忍任何不如意之事,否則便大發雷霆,通過攻擊、虐待、傷害他人來發洩不滿,甚至以此為樂。

這種心理,直接讓年少的胤礽逐步產生了很强的權力欲望及濫用權力的習性。在生活方上,享有與皇帝等同甚至有所超越的待遇,這又使他自幼具有對物質財富的强烈佔有欲,養成揮霍無度的作風。這是胤礽殘暴、貪婪的思想根源。

缺乏限制的權力以及為其所任意索取的財富,徹底腐蝕了胤礽的身心,促使其性格中的兩大弱點逐漸顯現。一方面,原有的暴躁、焦慮等個性特徵更加突出;另一方面,本已較差的心理承受力,進一步降低,變得脆弱,精神極為敏感,變態心理由此萌生。

三、“養不教父之過”:康熙帝的失職

康熙帝對於胤礽的培養,存在很大偏差。他對允礽的惡劣品行視而不見,對其缺點百般包容,可以說是最大限度地滿足胤礽的奢求。

《清聖祖實錄》卷251:“以感悅其心,冀其遷善也。”

作為儲君,康熙帝自然又想在文化學習、個人建樹上對太子嚴加要求,希望他能够讀書明理、文武兼通、寬仁孝悌。可是,胤礽在知識學習上大有長進,令人欣慰的同時,其貪婪、自私、殘暴、為所欲為的思想作風,也在惡性發展。可這一點,康熙卻不以為然。

康熙帝對於胤礽的這一嚴重問題,並非毫無覺察,但只是幻想通過讓胤礽學習知識,特別是想太子通過學習儒家修齊治平之道,使之感悟,改正其惡行。同時,他又以胤礽具有較高的滿漢文化素養,“其騎射言詞文學,無不及人之處”(《清聖祖實錄》卷234)來安慰自己,以減輕他對胤礽畸形發展的憂慮。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只能加速悲劇的來臨。

四、儲比特失而復得,太子已成驚弓之鳥

胤礽的儲比特失而復得後,因反太子力量仍然存在,對其威脅日重,他重新成為眾矢之的,同反太子派的對立更加尖銳。這種情況下,他的心理變態,亦即康熙帝所言“狂易之疾”,絕無可能去除,只有進一步加重。

為了發洩自己的壓抑、怨恨與不滿,胤礽毆打淩辱屬下人員,達到歇斯底里的程度。他用懷疑的目光看待周圍的一切,甚至其手下一個小太監“如廁,皆遣人伺察”。對此,康熙帝感歎道:“以此觀之,當無處不留心伺察者矣。”(《清聖祖實錄》卷251)。這一典型事例,恰恰表明胤礽在皇權與反太子派勢力的夾擊下,猶如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因時刻擔心失去儲比特,胤礽長時期處於焦慮之中,逐漸對所有人都失去信任,予以敵視,並以施虐他人的管道,發洩自己對諸皇子及王公大臣的怨恨,尋求心理上的平衡。

最終,因策劃逼父讓位,而讓康熙怒不可遏。皇帝與儲君之間的衝突,終於又發展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廢皇太子胤礽。

本文標題: 兩度廢黜太子胤礽,康熙帝這麼做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32726709769
相关資料
安祿山能平步青雲,他的情商有多高?
在朝廷上班有一段時間,安祿山發現唐玄宗非常寵愛楊貴妃,幾乎是有求必應。安祿山特別胖,楊玉環就命人將他放進大澡盆,模仿為嬰兒洗澡的場景。唐玄宗晚年昏庸,寵信奸臣,被安祿山的花言巧語輕易欺騙,給了他造反的資本。安祿山也囙此得到重用,而李林甫的真
標籤: 安祿山 李林甫 唐朝 歷史 楊玉環 唐玄宗
西漢竇太后的弟弟,竇廣國如何走上巔峰的?
漢朝有個叫竇廣國的人,一天睡覺時,山上發生泥石流,上百人被壓死,他卻安然無恙。竇廣國當時不太信,但又抱著期望,萬一走狗屎運呢。竇廣國在四五歲的時候就被人拐賣,從小就要幹活。可憐的他只能在最邊緣找個位置躺下,這天卻發生泥石流,在窩棚中間的人都
標籤: 竇廣國 西漢 竇皇后 漢朝
將秦國推向了深淵,胡亥登基之後都做了什麼事情?
然而,正是由於其胡作非為,直接導致了秦國的迅速滅亡。那麼在秦國滅亡的過程中,胡亥都犯下了哪些罪行呢?在大臣之中,對胡亥和趙高威脅最大的毫無疑問便是蒙恬、蒙毅兄弟,早在賜死扶蘇之時,兩人便要求蒙恬一同自盡,蒙恬因拒絕而被關押,而蒙毅隨後也被囚
標籤: 秦二世 秦始皇 中國古代史 秦國 歷史 趙高
明宣宗朱瞻基為什麼要搶叔叔的侍妾?
西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病重,他火急火燎地派人到宮外接回一對母子。這女子就是吳氏,她本是朱瞻基的叔叔朱高煦的妾侍。西元1435年,宣宗朱瞻基病重,他派人將母子倆接入宮中,承認了他們的身份。消息傳到京城,朝野震驚,國不可一日無主,大臣們擁
標籤: 宣德 明景帝 明朝 正統皇帝 宣宗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