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太平公主對李唐有定策之功,太平公主最後為什麼會輸給自己的侄子?太平公主的下場又是什麼?
太平公主,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其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705年,參與復辟李唐王朝,擁中宗李顯即位,受封鎮國太平公主。
在唐代的公主中,太平公主是十分獨特的一比特,武則天太過強勢,對子女都非常嚴格,為此,武則天在做皇帝期間,經常關起門來與太平公主一起商討國事,這也鍛煉了太平公主治理國家的能力,並且給了她在朝中建立自己關係網的機會。
等武則天一退位,哥哥唐中宗李顯繼位,太平公主就開始結黨營私,一時間其黨羽遍佈天下。
李顯是個窩囊皇帝,李顯性格懦弱,對皇后韋氏言聽計從,凡事都交由她來打理。
韋氏突然權大勢大,頓時膨脹起來。她大力提拔韋家勢力,朝廷中但凡不依附她的,必然會受到排擠,又與武三思等人勾結亂政,甚至為了當女皇帝,不惜剷除障礙,把李顯毒死。
眼看,韋氏就要得逞。太平公主再次聯手臨淄王李隆基(李旦的三子)率領禁軍發動政變,誅殺韋氏,剪除韋氏黨羽。
小皇帝李重茂本來就是個傀儡,現在韋氏死了,他的皇位自然也難保。果然,太平公主當著大臣們的面,親自把他從皇位上拉了下來,然後擁立相王李旦為帝。這樣一來,曾也做過皇帝的李旦也就復位成功。
李旦比李顯更為仁柔。他雖然貴為九五之尊,但對於國家大事不瞭解是沒有注意,還是不敢有注意,總要先問問太平公主的意思,再問問李隆基的意思。如果兩人不同意,他就不幹。兩人都同意的事,他才幹。
皇帝沒主見,太平公主就成了朝廷內的主心骨,國家大事沒有她不參合的,並且參合起來也很容易。
直到有一天,太平公主突然發現曾經毫不起眼的侄子、太子李隆基的勢力正在飛速壯大,甚至影響到了自己的權勢。太平公主開始回過頭來,好好審視一下李隆基了。
這小夥子雖然年紀輕輕,但卻文韜武略,驍勇善戰。當初不是她給自己當助手,又如何能够輕易除掉韋皇后一黨呢!如果讓這樣的人做皇帝,自己以後還怎麼能像現在這麼容易控制朝政呢!於是,太平公主開始打起廢掉李隆基太子之比特的主意。
自此開始,姑侄倆的衝突日益加劇。
西元712年,李旦又不顧太平公主的反對,乾脆直接傳位於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
李旦雖然退位,仍然掌握著朝政大權,朝廷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和軍政大事的決定權都握在自己手中。
李旦的突然讓位,一下子將原來的平衡給打破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衝突更加尖銳起來,此時已經衝突公開化了,於是雙方都積蓄力量,準備除掉對方。
他瞭解,太平公主可以鼓動大家廢黜他,但他要是發動政變,就是大逆不道。所以他只能示弱,在李旦面前示弱,把資訊傳遞給李旦。
顯然李旦是接到李隆基資訊了的。這個去世後廟號“睿”的人,做出了一個重要選擇,果斷地把皇位傳給李隆基。
當李隆基登上皇位後,他就可以理直氣壯對太平公主出手了。為什麼?因為他現在是皇帝,太平公主再要反對他,那就是造反!結果太平公主依然沒有搞清楚這一點,依然還準備打擊李隆基。李隆基囙此毫不客氣地出手,殺了太平公主,給唐宮恩怨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自此後,唐玄宗李隆基的皇位就坐穩了,隨後勵精圖治,終於開創了“開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