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遼歧溝關之戰雙方之對比,一次劃時代的慘敗

潘美在歧溝關之戰中的表現說是令人費解。再看在歧溝關之戰中,潘美好象完全換了一個人。歧溝關之戰,楊業部出雁門,收寰、朔、雲、應四州後還屯雁門。歧溝關之戰,曹彬擁兵十萬,聲威浩蕩,幽雲震恐。

史稱其:“沈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以慈儉為寶,服浣濯之衣,毀奇巧之器,卻女樂之獻,悟畋遊之非。絕遠物,抑符瑞,閔農事,考治功。講學以求多聞,不罪狂悖以勸諫士,哀矜惻怛,勤以自勵,日晏忘食。”

看起來還是個明君,但實則不然。此人猜忌多疑、刻薄寡恩,更要命的是自己明明是個軍事白癡還要對前線指手畫腳。他為了成就自己的私心,逼死了武功郡王德昭(太祖之子),害死了涪陵王廷美(自己的弟弟)。高粱河之敗就是他一意孤行的結果,滿城之戰前他還授以邊將陣圖,多虧將領們知道變通,沒按照他的意思作戰,結果打了個大勝仗。像這種不懂軍事卻總以為自己在軍事上很高明的人真的無可救藥,宋軍的最高領導是這樣一個人,也難怪要失敗。

遼:

蕭綽(蕭太后,小字燕燕)

“後明達治道,聞善必從,故群臣鹹竭其忠。習知軍政,澶淵之役,親禦戎車,指麾三軍,賞罰信明,將士用命。聖宗稱遼盛主,後教訓多。”

蕭太后女中丈夫,是中國古代女性政治家、軍事家的傑出代表。觀其在秉政後的內平不服,外禦強敵,親征澶淵等一系列活動中的作用,可以看出此人的雄才大略誠可謂當時的佼佼者。用人方面唯才是舉,韓德讓、耶律斜軫、耶律休哥等人盡其才。比起她的對手----一無是處而又自以為是的趙光義真的强之百倍。

對比結果:遼優勢明顯

二、將孰有能?

宋:曹彬、米信、崔彥進、田重進、袁繼忠、潘美、楊業等

先說說曹彬。他在歧溝關之戰中是宋軍的“幽州道行營前軍馬步水陸都部署”,也就是東路主帥。東路軍是此次戰役的主力,有大約十萬之眾,還有“西北道都部署”米信一部作為犄角,所以說宋太宗把大部分賭注都壓在了曹彬身上,那麼曹彬作為統帥又如何呢?可以看看曹彬以前的戰績及表現。

曹彬在宋太祖時期主要參加過兩次戰爭:一為伐後蜀之戰,當時作為歸州路都監;一為滅南唐之戰,作為主帥。觀其在這兩次戰役中的作用不難發現,此人是個儒將,戰術無奇,不能制下。

伐後蜀之戰中,宋軍兵分兩路(北有鳳州路,東有歸州路),曹彬作為東路都監起了什麼作用呢?他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軍紀上,歸州路三萬人馬在他的監督下一路軍紀良好,秋毫無犯,受到太祖的嘉獎。“諸將每過一地,鹹欲屠城,獨彬禁之。”可見他很好地壓制住了部下。但當時他的部下都是誰?也就是張廷翰、李進卿這些在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小將,况且有主帥劉光義鎮著,沒出什麼亂子也是正常。而且在這次戰爭中,沒有看到他有什麼經典的戰術運用,軍隊過了夔州之後就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

在作為主帥伐南唐的戰役中,他當時的部下是潘美、李漢瓊、曹翰等大將,這次的軍紀依然很好。他是怎麼制下的呢?原來,出征之前宋太祖早已看出此人難以制下,所以“授以匣劍,曰:‘副將以下,不用命者斬之!’潘美等皆失色。”,靠著尚方寶劍,他才管得了部下。而且在這次戰役中,也未見他有什麼戰術上的成就。倒是王明、樊若水這些人屢出奇招,樊若水獻計在長江架浮橋,王明“植木疑兵”,才幫助曹彬獲得全勝。

所以說,曹彬如果沒有什麼賴以約束部下的東西就管不住部下,如果部下無能自己也就束手無策。這樣的人顯然不是統帥之才。這樣,在歧溝關之戰中,他的一系列錯誤決策再加上不能壓制眾將,最終幾近全軍覆沒。

米信、崔彥進完全是戰將類型的。米信(奚族人)活生生的一個大老粗,竟然也被委以一路主帥;崔彥進是宋初將領中參加戰役最多的一個,經驗豐富,勇猛善戰,在歧溝關之戰中作為曹彬的副將,但起的作用不大。

田重進、袁繼忠。一個是定州路都部署,一個是定州路都監。這兩個人在歧溝關戰役之初倒是打了幾個漂亮仗,但是遼兵援軍一到就不行了。不過從整體上看,袁繼忠倒還算個可用之才。

重點要說說潘美。

潘美在歧溝關之戰中的表現說是令人費解。綜觀潘美從前的戰績,我怎麼也鬧不明白潘美究竟怎麼了。

潘美在宋太祖時期就受到信任,伐南漢一戰更是鑄就了他一世的威名。那次,他作為主帥帶領六州兵馬伐南漢,首先包圍賀州。南漢將領伍彥柔率三萬兵馬來援,潘美聞訊,退兵二十裏,設伏於南鄉岸。伍彥柔率前軍來犯,宋軍伏兵四起,大破南漢軍,擒斬伍彥柔,梟首示城中,城中人懼,開門納降。潘美攻克賀州,乃出聲東擊西之計,聲言順流直取廣州,實則疾趨昭、桂,連克昭州、桂州、連州,進逼韶州。南漢大將李承渥屯兵10萬列陣於蓮花峰下,前置群象,列為象陣,軍威大振。初戰宋軍少卻,而後潘美下令用拒馬列於陣前,用勁矢攢射群象,象負痛狂奔,前為拒馬所阻,乃掉頭奔向南漢陣中,南漢兵為踐踏死者不可計。宋軍乘勝取韶州。之後,南漢軍無戰心,所過皆降,最後進趨廣州,南漢主出降。

觀此戰,潘美指揮宋軍征伐南漢,戰勝攻取,如行雲流水,暢快淋漓,其中又巧用戰術,以智取勝,以少勝多。

再看在歧溝關之戰中,潘美好象完全換了一個人。剛開始時,率軍出雁門,取雲、應、寰、朔四州,實為遼守軍單弱,故所過皆降,無足稱道。而東路曹彬敗後,遼十萬大軍西進,潘美、楊業等受命掩護邊民撤回雁門,然後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這段故事了。潘美不聽楊業的建議,而聽信大言不慚的王侁,又違約不援救楊業,致使狼牙村、陳家穀兵敗,楊業被俘,絕食而死。到了這裡,我不禁要問,這個人還是那個曾經威震南邦的潘美嗎?我知道,遼軍與南漢軍不可同日而語,但前後的反差還不至於如此之大吧?他至少應該做出點正確的決策,减少些失敗的損失吧?而他“使人登托邏臺望之,以為遼兵敗走,侁欲爭其功,即領兵離穀口。美不能制,乃緣灰河西南行二十裏;俄聞業敗,即麾兵卻走。”簡直畏遼如鼠。難道他有恐遼症?還是只是因為嫉妒想陷害楊業?還是過去了20年,他變成老糊塗了?不明白。

再說說楊業。

楊業自降宋之後,官職從左領軍衛大將軍、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到雲州觀察使,一直鎮守雁門關。多次擊退來犯的遼兵,最精彩的一次就是980年的雁門之戰。是年,遼遣大軍十萬,自雲州南下侵宋,至雁門關前。雁門關內僅有守兵數千,楊業自知寡不敵眾,乃自領騎兵自西陘出關,延小路迂回至雁門關北口,自遼軍之後掩殺。遼軍方欲攻關,忽遭背後襲擊,又不知虛實,所以大潰,駙馬侍中蕭咄李被殺,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悔被擒。此役,楊業因功遷至雲州觀察使,更加受到太宗信任。

歧溝關之戰,楊業部出雁門,收寰、朔、雲、應四州後還屯雁門。曹彬歧溝關戰敗,田重進、潘美蔚州戰敗退後,潘美、楊業受命護四州百姓撤退。耶律斜軫大軍來追,楊業建議避其鋒銳,結果遭到王侁的譏諷,受激出戰,狼牙村中伏大敗,退至陳家穀,不見援兵,遭擒而死。

總體來說,宋軍的將領脫胎於五代,勇猛方面不輸契丹人,但極少有謀略過人的。此次參戰的將領中,只有潘美在戰術上有些造詣,但這次完全沒有發揮出來,表現的與其他庸將無二。

遼:耶律休哥、耶律斜軫、耶律抹只、耶律奚底等

耶律休哥,字遜寧,契丹大將,號稱“戰神”。

休哥早在979年高粱河之戰中擊敗宋軍主力,名聲大震。

滿城之戰,燕王韓匡嗣不聽休哥之言,中了宋軍詐降之計,被宋將劉廷翰、李漢瓊、崔彥進等殺了個屁滾尿流,只有休哥一路兵馬儼然而退。

瓦橋關之戰,遼景宗耶律賢親征,圍宋瓦橋關(即雄州)。宋雄州刺史張師斬關突圍,休哥自領麾下截殺,擊斬張師,從騎驚潰回城。宋軍援兵集結在拒馬河南岸,休哥率領精騎涉水突擊宋軍,宋軍無備,且無統一指揮,被擊潰。

歧溝關之戰,曹彬擁兵十萬,聲威浩蕩,幽雲震恐。休哥措置有方,與曹彬對峙,自知兵少,不與爭鋒,時常派輕騎襲擾,又切斷宋軍梁道。曹彬因糧餉不濟,下令退師雄州,又被宋太宗封锁,裹糧複前,與米信軍會合。此時,蕭太后引援兵至涿州。曹彬無法壓制部下的貪功情緒,只得强攻涿州,遭到休哥與蕭後兩路鉗擊,冒雨南撤。休哥率精騎自後追擊,至歧溝關追及,曹彬軍大潰,曹彬、米信自變量騎遁走,宋軍退至拒馬河,爭先恐後搶涉,自相踐踏,折兵逾萬,血染河水,屍塞河道。

耶律休哥在此戰中與在高粱河之戰中一樣,在契丹軍中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宋軍與遼軍初期的歷次戰役,耶律休哥都參加過。而且百戰百勝,真正的失敗只有一次,就是徐河之戰中敗給了“黑暗面大王”-----宋將尹繼倫。

史稱其“智略宏遠,料敵如神。每戰勝,讓功諸將,故士卒樂為之用。身更百戰,未嘗殺一無辜。”

契丹得將如此,夫複何求?

耶律斜軫,字韓隱,契丹重臣。

西元979年,宋太宗征太原,再征幽薊,他先於白馬嶺救出耶律沙,後在高粱河之戰中與休哥攜手擊破宋師。休哥與斜軫,是當時遼軍的兩大支柱。

遼景宗死後,蕭太后稱制,時人心不寧,內憂外患。耶律斜軫與韓德讓二人傾力輔佐太后,契丹才穩定了內部。

歧溝關之戰,宋師三路並進。蕭太后親征赴援幽州,將西線的戰事交給了耶律斜軫,拜為山西路兵馬都統。

耶律斜軫不負眾望,在蔚州巧施計謀擊敗宋軍。宋軍田重進、潘美兩路均敗。不久,“楊無敵”被迫迎擊。耶律斜軫在狼牙村設伏,擊敗楊業,追至陳家穀,將其生擒,楊業絕食而死。

耶律斜軫橫掃山后,將被宋軍奪取的山后諸州盡數收復。

耶律抹只,字留隱,契丹皇族大將。

耶律抹只這條命應該說是揀來的。西元979年,宋太宗征河東,遼主應北漢主之請,發兵相援,譴南府宰相耶律沙、冀王耶律敵烈為主將、樞密副使耶律抹只為監軍,一同引兵赴援,在白馬嶺被大澗所阻,宋將郭進嚴整以待。耶律沙主張待後軍趕到再行攻擊,敵烈與抹只都認為迅速出擊可一舉殲滅郭進。結果兩下交戰,耶律敵烈和他的五個兒子全部陣亡,耶律沙與耶律抹只也陷入絕境,若不是耶律斜軫及時來救,兩位契丹大將可能就此終結了。

高粱河之戰,抹只協助休哥大破宋師,才以功釋罪。

滿城之戰,遼軍潰敗,抹只部伍不亂,整師而退,受到詔書褒諭。後拜東京留守。

歧溝關之戰,抹只領東京(遼東京為遼陽府,今遼寧遼陽)兵援南京(幽州),與休哥克宋軍於涿州之東,遷開遠節度使。

耶律抹只在當時的契丹雖地位不算很高,但與耶律沙等齊名。史稱“當高梁、朔州之捷,偏神之將如沙與抹只,既因休哥、斜軫類見其功,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耶律奚底,契丹皇族大將,勇武過人,箭法奇精。

此人是員戰將,歧溝關之戰在耶律斜軫帳下聽用,陳家穀之戰一箭射中楊業,使其落馬成擒。其餘沒有什麼建樹了。

總結:契丹諸將,能够團結對外,比起爭功貪利的宋將為優。就個人能力而言,休哥為名將,不遜色於當時任何宋將。斜軫其內小有政績,其外大有戰功,當時的宋將中,亦罕有其比。抹只、奚底之輩,尋常戰將,而此類將領,宋軍比比皆是。

對比結果:遼稍佔優勢

三、戰略戰術對比

很明顯,宋起初採取的是外線進攻,遼是內線防禦。

宋軍的意圖是,以曹彬軍主力持重緩行,吸引遼軍的注意,使其不能兼顧宋軍其餘兩路的進攻,等到田重進、潘美盡得山后諸州,再一舉拿下幽州。

乍一看來,似乎甚妙。

實際是犯了“想當然”的錯誤。

三路大軍相去百里,各自情况豈能盡知?况且遼軍騎兵神速,援兵不消時日,東路大軍緩行,遼兵早已嚴陣以待,安能保其必勝?

三路大軍無統一主帥,趙光義遠在汴“遙控”指揮,犯了“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的錯誤。蕭太后可是親征的啊!

遼軍面對宋軍三路來功,取捨有次。

以保衛幽州為初期目標,待宋軍銳氣已失,再行逐個反撲。

戰術上,休哥一開始採取防禦態勢時,疲敵之法,運用巧妙,使宋軍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在彷徨中全軍覆沒。鬱悶啊!

總評:不需要說什麼了。

本文標題: 宋遼歧溝關之戰雙方之對比,一次劃時代的慘敗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08903386319
相关資料
淮西事變:導致南宋對武將政策的重大轉折
被迫撤軍的嶽飛部隊淮西事變,是南宋時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事件,它的重要性在於,因事變的發生,使趙構的對金戰畧由想戰又想和的狀態徹底地變成了和;使趙構產生了對軍事將領的極度不放心,感到難於駕馭而想剝奪他們的兵權,重新拾起以文制武的祖宗家法;又由
標籤: 宋朝 嶽飛 宋高宗 南宋皇帝 南宋 劉光世
富而不强的歷史遺憾:北宋王朝令人震驚的財富
的確,按中國傳統對王朝的評估標準來看宋朝也確實挺丟人的。數量仍然遠遠小於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時中國的人口已經超過3億,估計為宋朝人口的2-3倍以上。與此同時,政府對於突如其來的灾害或戰亂導致的階級矛盾激化還有一個應急措施,那就是大量募兵。
標籤: 宋朝 歷史 宋朝經濟 宋朝文化 中國古代史 明朝
強征花石綱民怨沸騰揭秘歷史裏真實的方臘起義
北宋花石綱把東南一帶鬧得昏天黑地,出產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自從朱勔辦了花石綱以後,方臘家也遭到勒索。方臘受到農民的擁護,就打起殺朱勔的旂號,發動起義。方臘擔任起義軍的統帥,自稱“聖公”。青溪附近一帶的百姓都被官府害苦了,紛紛響應方
標籤: 方臘 方臘起義 歷史 中國古代史 花石綱 朱勔
大宋的國威打勝仗卻賞賜自己的敵人
北宋開國之初,軍隊個人素質是歷朝最高的。宋真宗御駕親征渡過黃河,士氣高漲的宋軍接連打了幾個勝仗,遼軍統帥蕭撻覽中箭身亡,遼國“蕭太后臨其轊車,哭之慟,輟朝五日。”大宋在勝利的情况下與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使兩國成為兄弟之邦。戰爭侵略得到的
標籤: 宋朝 遼國高麗戰爭 宋朝經濟 宋朝科技 宋朝文化 中國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