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坐擁良將的趙國為何會敗如此慘烈?

趙國也有不少名將坐鎮,為何會在長平之戰敗得如此慘烈呢?長平之戰,趙國數十萬將士的傷亡讓趙國驟然陷入虛弱的狀態,再也不復和秦國對抗的實力了。儘管趙國坐擁良將,朝中也有藺相如、虞卿這樣的人才,但是趙王偏聽偏信,剛愎自用,以致趙國遭此慘敗,也就在預料之中了。

戰爭有勝有負,在戰國那個互相征伐的年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然而隨著秦國的逐漸强大,吞併六國的野心也逐漸暴露出來,對韓用兵時就已經險些滅了韓國,在對趙的作戰中,實力原本不弱的趙國也感到了强大的恐懼。而讓趙國人恐懼的源頭正是長平之戰,秦國坑殺趙國將士數十萬。趙國也有不少名將坐鎮,為何會在長平之戰敗得如此慘烈呢?

長平之戰,趙國戰敗後人都把責任推在了趙括的身上,認為是他驕傲輕敵,才會中了白起的誘敵之計,但是這其中有個很關鍵的原因是趙王。

在這場戰爭中,趙孝成王遠沒有趙惠文王的遠見卓識,作戰指揮十分冒進,根本無視秦國强盛而趙國勢弱的戰鬥形勢,一味地求勝,所以在廉頗固守不出的時候,非常生氣。

在西元前260年,秦趙兩軍交鋒數次,趙軍都失利了。秦强趙弱,趙軍失利很正常,廉頗深知這一點。而趙軍有一點優勢,就是佔據了有利的地形,完全可以以逸待勞。

秦軍雖然強悍,但是他們深入趙國作戰,千里遠征必須速戰才能解决軍需難調動的問題。如果能抗住秦軍的攻勢,等待士氣衰落,進攻疲軟之際,就是趙軍轉機出現的時候。

但是趙王看不到這一點,反而認為廉頗不出戰是因為廉頗膽怯,君王不信主將,主將就算有天大的謀算,也難以成行,因為君王只看得到結果。趙軍失利,趙王急得恨不能自己上,於是有臣子提議跟秦國議和。這一議和徹底把趙國陷入在了孤立無援的境地。為什麼這麼說呢?

當時趙國臣子虞卿就認為跟秦國議和是很難的。因為這個時候的秦國已經走上了征伐之路,每一戰都帶著不死不休的勢頭,與趙國一戰也是下了决心的,絕不會因為金銀珠寶或者一城一地就放弃攻趙,如果真的是這樣,想要和秦國議和是非常難的。與其如此,不如和楚、魏結盟,採用合縱的管道一起對抗秦國,這樣休戰才有可能。

結果趙王不聽,非要跟秦國議和。這是趙王幹的第二件蠢事。秦國要打趙國的决心正如虞卿所預料的那般十分堅定個,為了防止趙國和其他國家合縱,秦國假意打贏了議和,同時使用離間計,讓趙王認為秦軍懼怕的是趙括,於是趙王中計換回廉頗,調趙括為主將。這是趙王幹的第三件蠢事。

趙括年輕氣盛,遵照趙王旨意强攻,於是中了白起的誘敵之計,被分割包圍起來,數十萬趙國將士被圍殲,趙括難以突圍,最後被亂箭射死。

秦軍大獲全勝,趙國元氣大傷。長平之戰,趙國數十萬將士的傷亡讓趙國驟然陷入虛弱的狀態,再也不復和秦國對抗的實力了。儘管趙國坐擁良將,朝中也有藺相如、虞卿這樣的人才,但是趙王偏聽偏信,剛愎自用,以致趙國遭此慘敗,也就在預料之中了。

本文標題: 長平之戰:坐擁良將的趙國為何會敗如此慘烈?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402186126746
相关資料
秦趙長平之戰:秦軍是怎樣圍殲趙國的?
長平之戰可以說是秦、趙之間的戰畧決戰。二十萬趙軍投降,被白起坑殺,雖然這件事情一直有爭議,但是長平之戰,秦國軍隊前後斬殺趙國阿兵哥數十萬,趙國舉國震驚,但是這一戰,秦國也同樣傷亡大半,國力一時空虛了不少。這場長平之戰以秦國圍殲趙國大獲全勝而
標籤: 長平之戰 趙國 趙括 歷史 歷史戰役 春秋戰國
打贏了原本無法取勝的閼與之戰的趙國主將是誰?
打贏了原本無法取勝的閼與之戰的趙國主將趙奢,其軍事思想對後人影響至深,留名千古。
標籤: 趙國 趙括 歷史 三國 春秋戰國 趙奢
秦趙之爭:長平之戰是因為什麼才打起來的?
秦國既然有吞併六國的野心,那麼和各國一戰終究是必然的事情。作戰是講究一個時機的,那麼長平之戰到底是因為什麼才打起來的呢?趙國平原君不願接受上黨郡,認為韓國是在轉移攻擊目標。此刻的上黨郡分明已是秦國囊中之物,趙國若是接了這燙手山芋恐怕招來禍患
標籤: 長平之戰 趙國 三國 歷史 春秋戰國 秦國
秦滅巴蜀之戰:巴蜀為什麼會被秦國滅掉?
既然是寶庫自然有人覬覦,但是四川之地卻鮮少有戰火,原因就在他四面環山的盆地地勢,所以才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說法,那麼佔據著有利地勢,戰國時期的巴蜀為什麼還是會被秦國滅掉呢?巴蜀將在秦國的建設下成為消滅其他諸侯的儲備基地,以及跳板。這就
標籤: 秦國 三國 歷史 蜀國 楚國 明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