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沙之戰是楚懷王背棄齊國而致秦齊韓魏聯合攻楚

垂沙之戰垂沙之戰,楚國的宛、葉以北的土地被韓國和魏國奪取。囙此,垂沙之戰的影響是及其深遠的,沒有想到小小的一個戰役,竟然將楚國的大業完全打碎,一直到秦國統一六國。

垂沙之戰的背景是什麼?為什麼會發生垂沙之戰呢?在戰國中期的時候,齊國和楚國一直都堅持“合縱”政策,但是楚懷王在之後突然改變聯齊抗秦的計畫,竟然轉而投向秦國。之後是因為什麼而促使了垂沙之戰的發生呢?

垂沙之戰

因為楚懷王投靠了秦昭王,齊國就想要伺機對楚國進行報復,於是齊國便在此時决定聯合魏國和韓國結為同盟,而韓國和魏國迫於秦國的威逼所以都决定投靠齊國,這樣一來三國就可以聯合對抗秦國,最後就形成了齊國、韓國和魏國較為牢固的一種政治軍事聯合。由於齊國和秦國兩强相互對峙,充滿野心的秦國想要奪取中原,囙此向韓國和魏國一部分的土地發起進攻,也正因為這樣,韓國和魏國連年遭受了秦國的威脅,於是一起倒向了齊國,借助齊國的力量一起形成對抗秦國的態勢,此時的齊國與楚國簽訂合約,聯合對抗秦國。

但是秦國想要離間這四國,於是在西元前305年,秦國與楚懷王聯姻,不僅如此還贈送很多厚禮給楚國,於是齊國聯合韓國和魏國對楚國發起進攻,但秦國派給楚國一些兵力其救援,其他三國聽到這個消息後當即就退兵了,可想而知,秦國兵力有多麼强盛。次年,楚國在秦國作為人質的太子因為私自殺害了秦國大夫逃回了楚國,於是,秦國和楚國的聯盟正式破裂。

就這樣,楚國將其餘四國都得罪了,西元前301年,秦國和齊國、韓國、魏國一起聯軍攻打楚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垂沙之戰的背景。

垂沙之戰的過程

垂沙之戰的過程是什麼樣的呢?都知道這一戰役中,其實是秦國、韓國、魏國一起攻打楚國的,那麼到底是以什麼樣的計謀來硬的這次的戰役呢,換句話說,這場垂沙之戰的過程具體是怎樣的呢?

垂沙之戰

首先,一開始選擇結盟的是齊國和楚國,但是楚懷王臨時倒戈,改變了連齊抗秦的計畫,轉而投向了秦國的懷抱。而齊國那邊對楚國的這種行為嗤之以鼻,聯合韓國和魏國。但出國太子在秦國做人質的時候將秦國大夫殺害,於是楚國得罪了韓國魏國和秦國,囙此,才出現了垂沙之戰。

其次,齊、魏、韓三國分別派遣了各國大將,一起率領聯軍攻打楚國,但楚懷王占著地勢優勢迎擊三軍。雙方在垂沙相持長達六個多月。齊王多次派人前往垂沙之地探測水的深度,但因為楚國在水的對岸射箭阻攔。齊國大將從樵夫口中得知,楚國有重兵把守的地方是水淺的地方,是可以渡河的。於是三軍商量對策,選一些精兵連夜渡河襲擊楚軍。

最後,再說說另一方面,楚軍因為連續六個月都沒有什麼進展,於是軍隊放鬆了戒備,等到精兵上岸才發現,調兵時機已經錯過了,結果可想而知,楚國軍隊大敗。楚國不僅被劃割了土地,還被迫送出太子作為人質。

囙此,在垂沙之戰的過程中,最有功勞的應該莫屬於那個樵夫,倘若不是他告知水淺水深與楚軍的關係,三國聯軍也不會那麼快就解决這場戰役,以上就是垂沙之戰的過程。

垂沙之戰的影響

在垂沙之戰中楚國戰敗,那麼垂沙之戰的影響有哪些呢?對於戰敗國楚國有什麼懲罰呢,楚懷王對齊國、秦國有做出什麼舉動來表示討好呢?這些都算是垂沙之戰的影響,那麼到底有什麼影響呢?

垂沙之戰

垂沙之戰,楚國的宛、葉以北的土地被韓國和魏國奪取。垂沙之戰的第二年,楚國又新生枝節,攻打韓國的庸氏,秦國便派遣華陽君攻打楚國,楚國戰敗,不僅如此楚懷王恐懼華陽君將襄城佔領的意圖,於是將太子送到齊國做人質,秦國為了討好齊國,也將自己的弟弟派到齊國做人質,於是齊國和秦國修好。西元前299年,秦國和齊國關係穩定,秦國的野心越來越壯大,佔領了楚國的八座城池,之後又寫信邀請楚懷王來相見。雖然楚懷王身邊的昭睢建議楚王不要赴約,但楚懷王對秦王有忌憚之心,於是乖乖赴約,不了卻中了秦昭王的奸計,秦國想要詐取楚國的土地,楚懷王不同意之後被扣留在秦國。

另一面,楚國見形勢不佳,楚懷王又被扣在秦,太子質與齊,於是派人去齊國迎回太子,宣稱楚懷王已死,太子成為新國君,這一舉動惹惱秦國,於是秦國帶兵攻打楚國,楚國大敗,又一次受到沉重打擊,秦國日益壯大,楚國力漸衰微,直至滅亡。

囙此,垂沙之戰的影響是及其深遠的,沒有想到小小的一個戰役,竟然將楚國的大業完全打碎,一直到秦國統一六國。

本文標題: 垂沙之戰是楚懷王背棄齊國而致秦齊韓魏聯合攻楚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98079755907
相关資料
大非川之戰分析:大唐為什麼會在這場戰役中失敗
薛仁貴在這場戰役中已獲先機,但郭待封的擅自行動使唐軍由勝轉敗。在這場戰役中,唐軍的兵力是五萬,吐蕃軍的兵力的四十萬。但是原本在這場戰役中,大唐是可以獲得勝利的,而郭待封的擅自行動是大唐失敗的重要原因,導致吐蕃軍反敗為勝。但是雖然大非川之戰中
標籤: 大唐 大非川之戰 薛仁貴 吐蕃
百越之戰的戰爭過程百越之戰的歷史影響
網絡配圖百日之戰的戰爭過程經歷了第一次秦與百越之戰、修建靈渠、第二次秦攻嶺南之戰三個階段。第一次秦與百越之戰的五年後秦始皇在全面開通靈渠和糧草充足後徵集了阿兵哥,加上之前剩下的部隊組合成了30萬大軍向百越發動了最後的總攻。
標籤: 秦始皇 歷史 戰爭 中國古代史 漢朝
松錦之戰明朝統帥是誰松錦之戰洪承疇
網絡配圖松錦之戰明朝統帥為洪承疇。皇太極趁明軍盡出之際一舉偷襲了明軍糧草儲存地,圍困十三萬明軍,松錦之戰局勢瞬間急轉直下,十三萬鐵甲雄獅成了困獸猶鬥,洪承疇命各總兵率部突圍,最後成功突圍的僅吳三桂一人,其餘總兵等將領或戰死或降清。
標籤: 明朝 洪承疇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清軍 清朝歷史
城濮之戰楚國為何為敗給退避三舍的晉國?
在瞭解城濮之戰之前,我們要先瞭解一個退避三舍這個成語的典故。這時候晋文公下令全軍退避三舍,聲稱兌現當年流亡楚國時所作的承諾。城濮一戰,楚軍直接退出了中原。中原各地回歸到晉國的領導之中,之後晉國又會盟諸侯,成為由周天子承認的霸權之國。
標籤: 城濮之戰 晉國 楚國 歷史 晋文公 東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