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北伐:宋太宗舉全國之力只為收復燕雲十六州最終卻大敗而歸

北宋對這次戰爭經過較長時期的準備,又廣泛地調動起能調動的力量,單是承擔軍需供應和運輸的民工,就擴大到從七十個州府內徵調,物資調運數目之大可想而知。參戰的禁軍將士二十萬,幾乎動員了宋朝所有的精銳部隊,軍官無疑都是久經戰場,並通過慎重的遴選。這些,都顯示了宋太宗對收復燕雲十六州期於必得的决心

高梁河之戰後不久,不甘心失敗的宋太宗趙光義於986年(雍熙三年,囙此史稱“雍熙北伐”)春天再一次發動北伐。北宋對這次戰爭經過較長時期的準備,又廣泛地調動起能調動的力量,單是承擔軍需供應和運輸的民工,就擴大到從七十個州府內徵調,物資調運數目之大可想而知。參戰的禁軍將士二十萬,幾乎動員了宋朝所有的精銳部隊,軍官無疑都是久經戰場,並通過慎重的遴選。這些,都顯示了宋太宗對收復燕雲十六州期於必得的决心。

此役宋太宗再次御駕親征,並命老將曹彬為幽州道行營前軍騎水陸都部署,為全軍主帥,統率河陽節度使崔彥進等三十徐將,兵分三路進擊。

東路軍:曹彬親為主帥,崔彥進為副帥,率軍從雄州(今河北雄縣)出發,取道東北經固安(今河北固安)再折至琢州(今河北琢州市),然後向幽州挺進,又以米信為主帥,杜彥圭為副帥,率軍從雄州出發,向西北經新城(今河北新城)至琢州,與曹彬部隊會合。由於宋軍在東路是分兩路推進,所以,這次北伐實際上是四路進兵。東路軍的兵力有十萬多,是進攻幽州的主力,其中,米信一軍又是作為曹彬軍的輔助部隊,起呼應配合作用。

中路軍:以田重進為定州路都部署,即中路軍主帥,率部從定州(今河北定縣)出發,從西北方越過太行山,佔領戰畧要地飛狐(今河北沫源縣),切斷並阻擊遼軍的西援,配合西路軍拿下代北諸州。

西路軍:以潘美為雲、應、朔等州都部署,楊業為副帥,出雁門關(今山西代縣北),攻佔代北雲、應、朔等州後,會合田重進部,向東迂回,最後與東路軍一起合圍並攻佔幽州。

此戰宋太宗吸收前戰教訓,並未直取幽州,而是兵分三路。幽雲十六州分山前七州與山后九州,宋軍原定以曹彬的東路軍為主力攻取涿州,以牽制耶律休哥所率遼軍主力,而西路的潘美與東路的田重進則負責攻略山后,待山后攻略完畢則由山后轉掠山前,最後匯合的宋朝三路大軍與遼軍在幽州城下進行主力決戰。曹彬老成持重,則以他為盾,牽制遼軍主力,潘美鋒銳,則以他為矛,攻城掠地。為了牽制住耶律休哥,宋軍名將大多集中在東路軍。

雍熙北伐一開始,宋軍諸路皆捷:曹彬一路攻克固安南城,田重進於飛狐北破遼兵,潘美在西陘痛擊遼軍,克遼朝寰州。不久,曹彬又克涿州,潘美克朔州,下應州,破雲州。米信方面,宋軍又於新城大敗遼軍。(此一系列小勝其實為草原民族擅長的誘敵深入之計)

遼承天太后蕭綽聞訊,决定以騎兵之長和平坦廣闊的有利地形,集中主力先破宋東路軍,再移師逐個擊破。遂部署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率部先趨涿州阻擊,繼以東京留守耶律抹只率軍馳援幽州;自與聖宗率精騎數萬進抵駝羅口(今北京南口附近)應援。同時,以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為山西兵馬都統,率軍進援山后,阻擊宋中、西兩路軍東進。命林牙(官職)勤德守平州(今河北盧龍)海岸,以防宋軍由海上襲擊側後。

由於先前吃過數次敗仗,宋太宗在諸將出發前,囑誡他們“持重緩行,毋貪小利以要敵。”然而,擔任主攻的曹彬十萬大軍在涿州待了僅僅十幾天,就吃盡了軍糧,“乃退師雄州以援供饋。”(只從東路軍的角度來說,此舉並無過錯,在宋軍戰力未衰之時撤退以避免損失。但是從整個戰局看,此舉成為了宋軍敗亡的導火索)宋太宗聞報,大駭:“豈有敵軍在前不顧而退軍待軍糧的道理!”忙遣使制止曹彬,並告誡曹彬不要再向前進軍,率軍沿白溝河與米信宋軍會兵,“按兵蓄銳以張西師之勢。”宋太宗本意很好,想等潘美等人盡得山后土地之後,田重進再東下與曹彬、米信會合,全師制敵,與契丹大軍決戰。

但是,曹彬統下諸將聽說潘美、田重進等部連戰連捷,深耻己軍無功,“謀畫蜂起,更相衝突”。東路軍將星雲集反而成了宋軍敗亡的禍根。老將曹彬一時無策,便順從諸將之意,“乃裹五日糧,再往攻涿州。”當時,遼朝蕭太后、韓德讓、遼聖宗等人在涿州東五十裏的地方紮下禦營,聽聞宋軍來擊,便遣耶律休哥輕兵疾行,阻擊宋軍。宋軍邊急行軍邊迎戰,路上足足用了四天時間,才得以進達至涿州。“時方炎暑,軍士疾乏,所賚糧不繼。”無法,宋軍得城不能堅守,又弃之而去。

曹彬先遣人率涿州百姓退走,他自己率大軍殿后。由於人多兵疲,缺糧少水,宋軍戰鬥力極度下降,連個像樣的殿后軍陣都組織不起來。耶律休哥率遼朝生力騎兵一路尾隨,邊殺邊追,邊追邊殺,一直追到歧溝關,遼軍發動總進攻,宋軍大敗。曹彬收拾殘兵,連夜搶渡拒馬河,於易山南岸紮營,準備休整一下喘口氣。幸虧宋將李繼宣死戰,才使得小股宋軍逃脫。而數萬宋軍,或被殺,或被溺,或被俘,損失巨大,“為遼師衝擊死者數萬人,沙河為之不流,弃戈甲若丘陵”。

宋太宗聞軍敗,憤恨不已,深責眾將,認為這些人“不遵成算,各騁所見,領十萬甲士出塞逼鬥”,最終“往復勞弊,為敵所乘”。所以,曹彬、米信等人回朝後,皆被貶官。

由於東路主力大敗,宋太宗合圍幽州的戰略意圖再難實現。遼朝方面開始反撲,耶律斜軫統十萬大軍趕至安定西,與宋朝雄州知州賀令圖相遇,雙方大戰,宋軍又敗,被殺一萬多人。遼軍乘勝攻陷蔚州、寰州等地。深知西路軍已經無望,宋太宗下詔訓示潘美,讓他與楊業一起引兵護送雲、朔、寰、應四州百姓內遷。

當時遼軍已佔據寰州,副帥楊業見斜軫軍已據寰州,兵勢大振,欲避其鋒,向潘美等建議道:“今遼兵益盛,不可與戰。朝廷止令取數州之民,但領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雲、朔州守將,俟大軍離代州日,令雲州之眾先出。我師次應州,契丹必來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穀。遣强弩千人列於穀口,以騎士援於中路,則三州之眾,保萬全矣。”而監軍王侁卻建議:“領數萬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趨雁門北川中,鼓行而往。”護軍劉文裕也贊成王侁的主張。楊業覺得這樣必敗,王侁便挖苦道:“君侯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得非有他志乎?”楊業無奈,妥協道:“業非避死,蓋時有未利,徒令殺傷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責業以不死,當為諸公先。”將要進發之前,楊業哭對潘美說:“此行必不利。業,太原降將,分當死。上不殺,寵以連帥,授之兵柄。非縱敵不擊,蓋伺其便,將立尺寸功以報國恩。今諸君責業以避敵,業當先死於敵。”又指陳家穀口說:“諸君於此張步兵强弩,為左右翼以援,俟業轉戰至此,即以步兵夾擊救之,不然,無遺類矣。”潘美便與王侁等在穀口列陣。

斜軫初聞楊業兵將至,命蕭撻凜伏兵於路。第二日晨,楊業兵果到,斜軫佯退,之後伏兵出,楊業敗走,退至狼牙村。王侁等人從淩晨等到將近晌午時分,派人登臺眺望,以為契丹軍已經敗走,想要爭功,遂領兵離開穀口,潘美不能制止,率軍沿交河(今桑乾河上游)西南行進二十裏,得知楊業兵敗,竟不往救援,而全軍退走。而楊業自晌午力戰到傍晚,且戰且退,終於退到陳家穀口,卻未見半個宋兵的影子,乃頓足捶胸,拊膺大慟,再率部下力戰,身上受傷十餘處,士卒戰死殆盡,楊業仍然手刃數十乃至上百敵兵,因其馬重傷不能行,藏匿於深林之中,被契丹將耶律奚底一箭射中,落馬成擒,其子楊延玉、部將王貴盡皆戰死。楊業被擒後,絕食三日而死。中路軍田重進不辱使命,全軍而返,並帶回部分收復地區百姓。至此,宋三路大軍皆敗,所取州縣皆複失。

歧溝關之戰(雍熙北伐)宋朝自高梁河之戰後為收復幽雲失地所做的又一次努力,也是宋朝第二次主動進攻,此次進攻由於投入兵力之多,作戰範圍之廣,都是宋初戰爭史上少有的,可以看作是宋遼雙方的一次總決戰,也是中國軍事歷史上少有的外線進攻、分進合擊與內線防禦、各個擊破的經典之戰。無論是失敗一方的大宋,還是勝利一方的大遼,都有值得深刻總結的經驗教訓。

其一,外線進攻、分進合擊講求持重用兵,計畫周密,配合得當。但宋軍四路大軍於作戰中基本毫無配合,不相照應,從而給遼軍創造了各個擊破的時機,此為宋軍失敗的戰畧指導上的根本性原因。這再次反映了宋軍主帥宋太宗軍事指揮素養上的不足。

其二,宋軍戰術上的失誤也非常明顯,尤其是曹彬一路,十萬大軍出師,不但沒有在後勤補給上做萬全準備,使後勤補給線被契丹輕易切斷;而且在糧盡時居然全軍而退,再被宋太宗一詔擋回,退而複進,聽說蕭太后大軍已到,又掉頭而退,終為休哥所乘。兵家有雲:“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灾,莫過狐疑。”用在曹彬身上最為合適。

其三,契丹方面的勝利可圈可點之處很多,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契丹方面的防禦及反攻戰畧比較合理,先是做戰畧收縮,誘敵深入,以燕京為防禦軸心,對山后諸州的失陷暫時不理,以局部犧牲換取重要戰畧方向的決勝;其次,在對宋軍曹彬主力採取的不是硬碰硬的對磕,而是堅守要地、尋機襲擾的遲滯戰術,在宋軍勢不可擋時能够遏止其行程,又將之逼退,這是契丹取勝的關鍵;再次,持重待援,各個擊破,在曹彬敗退後沒有貿然出擊,而是等待援軍到來後再行決戰。得勝後再全力馳援其他戰場,可謂主次分明、措置得當。

而在這場戰爭中,由於西路戰場“內官監軍”王侁的胡亂指揮,不但使宋軍失去了一員忠烈勇將楊業,而且在後人的演義下使另一比特名將潘美被醜化了上千年。

潘美本為宋初名將,曾在北宋伐南漢之戰中,虛實並用,聲東擊西,多次以少勝多,戰勝攻取多見其功。伐南唐之戰,師次秦淮河,舟楫未具,揮眾涉水,大破南唐兵;但是陳家穀之戰前竟被王侁慫恿,置楊業於死地,又無法制止王侁擅自行動,撤離穀口,楊業兵敗又不救援,這種表現固然有潘美的重大責任,但當時潘美已然是66歲的老將,常年的征戰已然使他失去了銳氣,加之官至晚年,不願意得罪太宗的“紅人”(宋制,監軍一般為皇帝比較信任的宦官),所以聽從了王侁的安排,也囙此成就了千古駡名。後世流傳甚廣的《楊家將》、《楊門女將》等小說、戲曲和民間故事中,以潘美為原型的潘仁美成了典型的大反派,背上了本來不屬於他的歷史黑鍋。

事實上,此次戰役後潘美被削三級,導致楊業之死的罪魁禍首王侁被除名流金州,劉文裕除名流登州。而潘美雖然於第二年官複原職,但他仍舊悒悒不樂,數月而卒。真實的潘美,在此後的歲月裏與楊家兒女沒有任何關係。然而,陳家穀之戰,雖然王侁先離開而致使缺守,但是潘美身為主將,不能約束監軍的錯誤行為,對於楊業之死,他亦難辭其咎,因其身為主帥而不洞然戰場形勢且沒有力護勇將之故。

本文標題: 雍熙北伐:宋太宗舉全國之力只為收復燕雲十六州最終卻大敗而歸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96032512937
相关資料
關於格拉沃利訥海戰的評估是怎樣的?對歷史有什麼影響
精疲力竭的西多尼亞公爵直接返回了他的莊園:李卡爾德的旗艦抵達了畢爾巴鄂港,但他卻在幾周後死去。很快,無敵艦隊失敗的消息傳到了腓力二世的王宮。另一方面為伸張新教神聖大義而戰的英格蘭人,同樣也相信無敵艦隊是毀於神風。確認上帝大義正確性和合理性的
標籤: 腓力二世 西班牙無敵艦隊 歷史
格拉沃利訥海戰詳細經過是怎樣的?最後結果如何
腓力二世的這個指令,是根據西班牙情報網頭目駐巴黎大使門德薩提供的情報而發出的。於是腓力二世做出了“英格蘭艦隊戰鬥力很弱”的判斷。數量達130艘之多的無敵艦隊是一支國別、語言、生活習慣都迥然不同的特別混合艦隊。
標籤: 西班牙無敵艦隊 海軍
格拉沃利訥海戰戰前做了哪些準備?雙方兵力如何
西班牙國民驚悉他的噩耗,無不表示深深地悼念和悲歎。為了加强主力艦加裏昂船的備用炮,只得採取權宜之計,忍痛犧牲其他艦船上的備用炮。到1588年4月底為止,編入無敵艦隊的各種大小艦船已達130艘。西多尼亞成功地說服了腓力二世延后出發日期,為艦隊
標籤: 海軍 腓力二世
格拉沃利訥海戰的起因是什麼?是在什麼背景下發生的
當時的西班牙幾乎可以看做是十六世紀的“日不落帝國”。至此,英西雙方的衝突正式開始公開化,他們互相試探對方的底線。這標誌著英西雙方進入了“官方”的敵對狀態。由於前蘇格蘭女王瑪麗反對伊莉莎白的密謀“證據確鑿”,伊莉莎白在1587年2月下詔將其斬
標籤: